由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百年研究(AI100)推出的「人工智能指數」(AI Index)是一個追蹤 人工智能行業動態與發展的非營利性項目,其研究覆蓋了百年以來人工智能的總體情況, 目標是基于數據來推動人工智能的廣泛交流和有效對話。2022 年, AI Index 推出了第六份年度報告,從多個角度觀察和解讀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動態和進展。
人工智能指數是斯坦福大學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研究所(HAI)的一項獨立倡議,由人工智能指數指導委員會(AI Index Steering Committee)領導,該委員會是一個由來自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專家組成的跨學科小組。該年度報告跟蹤、整理、提煉和可視化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數據,使決策者能夠采取有意義的行動,以負責任和道德的方式推進人工智能。
最新版包括來自廣泛的學術、私人和非盈利組織的數據,以及比以往任何版本更多的自收集的數據和原創分析,包括一個擴展的技術性能章節,一份對世界各地機器人研究人員的新調查,25個國家的全球人工智能立法記錄數據,以及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倫理指標的新篇章。
人工智能指數(AI Index)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去6年,機器人手臂的價格中值下降了4倍,從2016年的每只手臂5萬美元降至2021年的12,845美元。機器人研究已經變得更容易獲得和負擔得起
人工智能商業時代即將來臨。新冠大流行加速了許多公司對快速數字化和利用人工智能增強其業務流程的需求。但是,新技術也帶來了新的責任。
這項針對100位C級數據和分析高管的全球調查揭示了專注于人工智能的高管們正在考慮和解決的復雜問題,以幫助他們的組織能夠以道德的方式實現人工智能。
調查發現強調了人工智能道德問題的真實程度。專注于人工智能的高管們可能會更加關注人工智能道德方面的問題。但對于企業在使用人工智能時所應承擔的責任方面,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
報告還探討了企業在開發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克服人工智能模型偏差。
很少有企業有這樣的“設計倫理”方法,可以確保他們糾正人工智能定期測試中的偏差。
報告建議那些希望確保企業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高管們:
了解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風險
開發更好的實踐以確保合規性
更加重視持續的模型監控和維護
主要發現: 65%的公司無法解釋具體的 AI 模型決策或預測是如何實現的。只有 35% 的受訪者以透明的方式使用AI并真正負起責任。
22%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企業設有 AI 道德委員會。78% 的企業無法確保正確考慮使用新 AI 系統的道德影響。
78% 的受訪者發現優先考慮負責人的AI實踐很難獲得高管的支持。這表明對不負責任的AI使用所帶來的風險缺乏認識。
77% 的受訪者認為 AutoML 技術可能會被濫用。
90% 的高管同意模型監控的低效流程是其企業采用 AI 的障礙。
斯坦福大學正式發布了《2021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1”)!
地址: //aiindex.stanford.edu/report/
李飛飛教授十幾分鐘前也在推特上做了推薦!值得關注!
引言
今年,我們大大擴展了報告中可用的數據量,與更廣泛的外部組織合作校準我們的數據,并加深了我們與斯坦福大學HAI的聯系。
2021年報告還從多個角度展示了COVID-19對人工智能發展的影響。技術表現一章討論了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如何在大流行期間使用基于機器學習的技術加速新冠病毒相關藥物的發現,我們的經濟一章指出,人工智能招聘和私人投資沒有受到大流行的顯著不利影響,因為這兩方面在2020年都有所增長。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話,COVID-19可能導致參加人工智能研究會議的人數增加,因為大流行迫使會議轉向虛擬舉行,這反過來又導致出席人數大幅飆升。
九大結論
1. 人工智能在藥物設計和發現方面的投入顯著增加
2020年,“藥物、癌癥、分子、藥物發現”獲得的私人人工智能投資金額最大,超過138億美元,比2019年高出4.5倍。
2. 行業的轉變還在繼續
2019年,65%的北美人工智能博士畢業生進入了行業,高于2010年的44.4%,凸顯出行業開始在人工智能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 生成一切
人工智能系統現在可以合成文本、音頻和圖像,達到足夠高的標準,以至于對于該技術的某些受限應用來說,人類很難分辨合成和非合成輸出的區別。
4. AI面臨多樣性挑戰
2019年,45%的新美國居民人工智能博士畢業生為白人,2.4%為非洲裔,3.2%為西班牙裔。
5. 中國在人工智能期刊引用數量上超過美國
中國幾年前在期刊總數上超過了美國,現在在期刊引用數量上也領先于美國;然而,在過去十年里,美國的人工智能會議論文(被引用的次數也更多)一直(而且明顯)多于中國。
6. 美國大多數人工智能博士畢業生都來自國外——而且他們將留在美國
2019年,北美新AI博士中國際學生的比例繼續上升,達到64.3%,比2018年上升4.3%。在外國畢業生中,81.8%的人留在美國,8.6%的人在美國以外的地方找工作。
7. 監視技術快速、廉價,而且越來越普遍
大規模監控所需的技術正在迅速成熟,到2020年,圖像分類、人臉識別、視頻分析和語音識別等技術都將取得重大進展。
8. 人工智能倫理缺乏基準和共識
盡管在人工智能倫理領域,許多團體正在產生一系列定性或規范性的產出,但該領域通常缺乏基準,無法用來衡量或評估關于技術發展的更廣泛社會討論與技術本身發展之間的關系。此外,研究人員和公民社會認為人工智能倫理比產業組織更重要。
9. AI已經引起了美國國會的注意
第116屆國會是歷史上最關注人工智能的國會會議,國會記錄中提到人工智能的次數是第115屆國會的三倍多。
報告目錄
今年的報告,從學術、工業、開源、政府等方面詳細介紹了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并且記錄了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等領域的技術進展。報告章節如下: 一、研究與發展 二、技術表現 三、經濟 四、AI 教育 五、AI 應用的道德挑戰 六、AI 多樣性 七、AI 政策與國家策略
由斯坦福大學發起的人工智能指數(AI Index)是一個追蹤 AI 動態和進展的非營利性項目,旨在全面研究 AI 行業狀況,目標是促進基于數據的 AI 的廣泛交流和有效對話。剛剛,斯坦福發布了《2019人工智能指數報告》,報告指出盡管人工智能世界正在蓬勃發展,但 AI 本身仍在某些重要方面被卡著脖子。AI Index 報告在“績效里程碑”時間表上寫到:人工智能已經達到、或者超越了人類的專業知識水平,但這僅限特定領域,AI 在通用智能方面仍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首先:從 1998 到 2018 年,AI 相關的同行評審論文的發表數量增長了 300% 。出席會議的人數也顯著增長,NeurIPS 2019 預計為 1.35 萬人,較 2012 年增長 800% 。
大多數指標上,美國仍然是全球 AI 領域的領導者。盡管中國發表的 AI 相關論文數量超過了任何其它地區,但美國發表論文的影響力更大,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 50% 。
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獲得了更多的私人投資(全球略低于 10%,約 77 億美元),其次是醫學研究和面部識別(兩者都吸引了 47 億美元)。
換言之,盡管人工智能世界正在蓬勃發展,但 AI 本身仍在某些重要方面被卡著脖子。AI Index 報告在“績效里程碑”時間表上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