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主題:從知識表示發展歷史理解知識圖譜
報告摘要:語言和知識表達的多樣性使得知識的生產和消費之間存在巨大差異,知識表示通過對知識的解耦和組合銜接不同個體的內在知識。目前,知識圖譜儼然成為學術界和業界的知識表示新寵,它有什么特點?與傳統知識表示有什么關系?本報告將從知識的數據化和數據的知識化兩條知識表示發展脈絡介紹知識圖譜的由來,并介紹知識圖譜在大數據時代描述知識的優缺點,希望能增加大家對知識圖譜的理解。
嘉賓簡介:何世柱,博士,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201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工程和問答系統。在ACL、EMNLP、CIKM、AAAI、IJCAI等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工程和人工智能國際重要會議發表論文20余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計劃、863計劃以及多項企業合作科研項目的研發,合作企業包括: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同時也開發了知識抽取,知識問答等多項工具和軟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知識問答中的自然答案生成關鍵技術研究”,2018年獲得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題目: 自然語言與理解
摘要: 雖然自然語言一直在社會、經濟和國家安全等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一直以來計算機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遠遜于人類。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以及云計算、大數據、GPU、深度學習等相關平臺和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越來越感到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突破就在眼前。本報告將從自然語言理解層面探討如何提高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具體包括:自然語言本質特點、自然語言處理核心任務、篇章理解與知識圖譜。
個人簡介: 周國棟教授,1997年12月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4月-2006年8月在新加坡資訊通信研究院分別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和副主任研究員;2006年8月底加入蘇州大學擔任教授博導,組建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研究方向:自然語言理解、信息抽取、自然語言認知等。近5年來,發表國際著名SCI期刊論文20多篇和國際頂級會議ACL/EMNLP/COLING/IJCAI/AAAI論文80多篇,主持NSFC項目4個(包括重點項目2個)。據Google Scholar統計,論文引用超過7000次,曾擔任國際自然語言理解領域頂級SCI期刊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編委,目前擔任ACM TALLIP副主編、《軟件學報》責任編委、CCF中文信息技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蘇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報告主題: 信息抽取前沿動態
報告摘要: 信息抽取是從自然語言文本中抽取指定類型的實體、關系、事件等事實信息,并形成結構化數據輸出的文本處理技術。本次報告從特征多元化、語料構建(半)自動化、任務聯合學習等方面分析了當前信息提取的任務難點,并提出解決方案。
邀請嘉賓: 陳玉博,博士,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信息抽取、知識圖譜和自然語言處理。在ACL、EMNLP、COLING、CIKM、WWW、AAAI等國際重要會議和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曾獲得NLP-NABD 2016最佳論文獎、CCKS 2017最佳論文獎。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多項企業合作科研項目的研發,合作企業包括:華為、螞蟻金服、騰訊、云知聲等,同時也開發了事件抽取、關系抽取、實體識別和消歧等多項工具和軟件。目前為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語言與知識計算專委會委員。2018年獲得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報告主題:智能客服在騰訊游戲的實踐
報告摘要:智能客服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騰訊,智能客服技術在游戲領域的應用是實現「AI+社交」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面,以1v1擬人對話形式,集攻略、資訊和功能于一身,提升了玩家體驗。目前此技術已覆蓋了騰訊內部90%的五星與六星游戲產品,為億級用戶提供服務,玩家滿意度高達91.6%。針對本次論壇主題“社交機器人”,報告人將介紹騰訊在游戲場景下的智能客服中的相關技術。
嘉賓簡介:唐國華,騰訊AI平臺部智能客服方向技術負責人,2012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現在騰訊AI平臺部負責及參與智能客服、推薦系統、游戲AI等項目的研發。
報告主題:面向大數據的粒計算理論與方法
報告摘要:大數據給現有的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探索大數據分析的粒計算新理論與新方法已成為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領域所關心的重要問題。本報告分析了大數據挖掘特點與粒計算范式的高度契合性,介紹了我們在基于粒計算的大數據分析挖掘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探討了多粒度計算在數據建模中的一些思考。
嘉賓簡介:梁吉業,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CCF 會士,山西大學副校長,山西大學計算智能與中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知識工程與分布智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任國際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國內學術期刊《計算機研究與發展》與《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編委。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其中重點基金項目2項),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1項。先后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中國科學》等國際國內重要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100余篇。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山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2014年—2018年,連續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指導的博士生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CCF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論壇嘉賓:沈華偉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研究員
報告主題:圖卷積神經網絡及其應用
報告摘要:卷積神經網絡在處理圖像、語音、文本等具有較好空間結構的數據時展現出了很好的優勢。然而,卷積神經網絡不能直接應用于圖(Graph)這類空間結構不規則的數據上。近年來,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如何將卷積神經網絡遷移到圖數據上,涌現出ChevNet、MoNet、GraphSAGE、GCN、GAT等一系列方法,在基于圖的半監督分類和圖表示學習等任務中表現出很好的性能。報告首先梳理和回顧該方向的主要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進而介紹報告人近期在圖卷積神經網絡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ICLR’19; IJCAI’19)。
嘉賓簡介:沈華偉,博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社會媒體處理專委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社交網絡分析、網絡數據挖掘。先后獲得過CCF優博、中科院優博、首屆UCAS-Springer優博、中科院院長特別獎、入選首屆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中科院計算所“學術百星”。2013年在美國東北大學進行學術訪問。2015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青年促進會會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一等獎。出版個人專/譯著3部,在網絡社區發現、信息傳播預測、群體行為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發表論文100余篇。擔任PNAS、IEEE TKDE、ACM TKDD等10余個學術期刊審稿人和KDD、WWW、SIGIR、AAAI、IJCAI、CIKM、WSDM等20余個國際學術會議的程序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