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面對全球供應鏈緊張、形勢不確定性較強,國內疫情零散多發、自然災害多發等復雜形勢,我國工業發展繼續表現出較強的彈性和韌性,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顯著。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每年定期發布《中國工業經濟形勢展望》,旨在全面、深入刻畫我國工業運行特征,并對工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趨勢進行預研預判。
2021年12月16日,由中國信通院主辦,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管委共同承辦的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21)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在上午的主論壇上,中國信通院李媛恒發布了《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白皮書核心觀點
1、我國工業呈現“穩定恢復向好、發展韌性增強、結構調整優化”的態勢。2021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產總體保持恢復性增長的發展態勢,投資增長勢頭穩定,投資結構持續調整優化;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增長引擎加速轉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深入推進;工業對外出口形勢較好,外需替代效應持續明顯,工業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2、當前工業穩定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出現新挑戰,形勢復雜的一年。小微企業成本壓力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猶存等問題仍在困擾當前我國工業經濟穩定復蘇。
3、宏觀環境總體穩定良好,預判2022年我國工業增長穩中趨緩。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度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加速發展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供了重要抓手。穩經濟、調結構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4、下階段工作要以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保證宏觀經濟政策力度,持續優化結構性政策。建議大力穩定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同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構建大市場、強市場主體、優產業布局、破技術瓶頸、促綠色低碳等方面重點發力,推動我國工業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2022年1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指導下,基于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和前沿技術應用研究成果,發布2021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白皮書》。
白皮書對2020年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和結構總體情況進行概述,并對國內外政策、技術產品體系、企業經營、資本賦能、產業生態等內外部因素的最新發展動態進行重點分析,多維度展現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態勢。
白皮書前言
強大的網絡安全產業實力是保障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的根本和基石。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網絡安全產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良性生態”,為網絡安全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并提供根本遵循。 為護航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及數字中國建設,產業各界共同努力,推動網絡安全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2020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較2019年增長10.6%,企業發展態勢總體良好,技術創新高度活躍,生態建設不斷完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為保障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做出重要貢獻。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指導下,我院連續六次發布中國網絡安全產業白皮書。本報告所研究的網絡安全產業,主要聚焦在政策、資本、生態環境等外部因素影響下,網絡安全供需雙方主體通過市場機制作用,進行一系列研發、生產、經營、采購等活動所形成的組織業態。為了構建清晰的研究脈絡,本報告首先對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和結構總體情況進行概述,然后對國內外政策、技術產品體系、企業經營、資本賦能、產業生態等內外部因素的最新發展動態進行重點分析,多維度展現我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態勢。希望為關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以及相關組織和個人提供參考和幫助。
白皮書核心觀點
1、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越來越嚴峻,走向碳中和已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但也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時間緊任務重,需要統籌有序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工作。
2、現有研究表明數字技術在助力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國際上已經開始借力數字技術應對氣候變化的探索。ICT推動我國經濟部門深度減排的力度在逐步加強,數字賦能碳減排的潛力巨大。
3、數字技術能夠與電力、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碳排放領域深度融合,減少能源與資源消耗,促進傳統產業能源優化、成本優化、風險預知及決策控制,整體上實現節能降本增效提質,數字化正成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
4、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會驅動信息通信業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增長。信息通信業碳排放總量小增速快,存在結構性差異。雙碳目標下數字基建重點用能領域節能降碳提速,多方發力助推信息通信業綠色低碳發展。
5、建議強化數字賦能技術供給,綜合運用標準、數據、技術、人才、資金、試點等一攬子政策工具,從政府、行業和企業多維度推動數字技術賦能碳達峰、碳中和。
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區塊鏈白皮書》梳理了國內外區塊鏈發展最新動態,分析技術、應用、產業的發展態勢,展望“十四五”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機遇。
//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12/t20211222_394418.htm
白皮書核心觀點
1、區塊鏈技術進入工程化發展期,向多層次融合創新、業務驅動優化演變。
2、區塊鏈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應用邊界不斷擴展。
3、區塊鏈產業聯盟化、生態化格局逐漸形成,我國開源體系加速構建。
白皮書目錄
一、區塊鏈發展綜述
(一)區塊鏈技術持續融合優化,精準匹配復雜業務場景
(二)區塊鏈應用脫虛向實趨勢顯現,新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三)區塊鏈產業生態縱深發展,開源生態建設提速
二、區塊鏈技術演進趨勢
(一)核心技術:多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產品形態逐步分化
(二)擴展技術:深度融合拓展,突破單鏈諸多瓶頸
(三)跨鏈技術:助力多鏈融合互通,實現多領域數據可信流轉
三、區塊鏈應用發展態勢
(一)區塊鏈應用發展以水平化滲透為主
(二)區塊鏈應用場景需深入分析理性選擇
(三)區塊鏈應用模式及剛需行業場景逐步明顯
(四)區塊鏈應用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四、區塊鏈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區塊鏈助推智慧農業,打造數字興農新模式
(二)司法證據上鏈進度加快,可信存證助力法治中國建設
(三)區塊鏈助力聯防聯控,開創科技防疫應用新局面
(四)鏈上政務簡化辦事流程,助力政務服務數字化
(五)區塊鏈賦能“雙碳”戰略,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五、區塊鏈產業生態構建
(一)產業環境:央地多措并舉齊發力,為產業發展添能蓄勢
(二)產業主體:縱向一體化發展態勢明顯,跨界布局加速
(三)產業模式:區域級、行業級聯盟生態逐步興起
(四)開源生態:開源社區蓬勃發展,生態體系建設提速
六、總結與展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 生,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 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 合國大會上莊嚴宣告,“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 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 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黨和國家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完善生態文明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做出重要部 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筑美麗中國注入了強大動力。
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實施制造強國, 加快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保障。“十三五”以來,全國范圍內已 經掀起了全面創建綠色制造體系的熱潮。標準化是規范引領工業企業 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經過五 年的努力,綠色制造標準化工作在各行業取得了積極成效,有力支撐 了我國工業綠色發展。2021 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持續開展 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仍然是我國工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也對標準化工作 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的指導下,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北京賽西認證有限責任公司研究編制了 《綠色制造標準化白皮書(2021 年版)》。白皮書總結了“十三五” 以來我國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概況,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 色供應鏈、綠色園區等重點領域的標準化進展,以及鋼鐵、有色、建 材、機械、紡織、電子等重點行業的綠色制造標準化工作成績,進而 就綠色制造標準化工作給出下一步發展建議。
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對推動科技進步、促進行業數字化以及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算力已成為全球戰略競爭新焦點,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全球各國的算力水平與經濟發展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加快發展算力,是我國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重要保障。我國高度重視算力發展,明確提出布局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在需求與政策的雙重驅動下,全國各地大力推進算力技術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及算力應用發展。
近日,在2021世界計算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白皮書建立了算力發展研究框架和指標體系,從算力規模、算力環境和算力應用三個維度建立算力發展研究體系,給出了算力的研究范疇、總體框架和測算方法,研究了全球及我國算力發展的態勢,系統測算了全球及我國的算力規模,以及算力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客觀評估了我國各省市現階段的算力發展水平,對各地推動算力技術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及算力應用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白皮書指出,2020年我國算力在逆勢中加速發展,呈現出以下特征: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算力發展處于領先水平。整體來看,北京、上海、廣東及周邊省份算力發展指數總體較高,其中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山東、浙江排名前列,算力發展指數達到40以上。
中西部核心省份算力發展日益崛起。隨著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中西部核心省份算力發展潛力較大,目前河南、湖北為代表的中部省份以及四川為代表的西部省份躋身前十,算力發展指數達到20以上。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算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要加快算力高質量發展,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是加快建設算力基礎設施;二是營造良好算力發展環境;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四是強化算力應用需求牽引;五是持續擴大國際合作。
當前,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近年來,我國數據中心產業快速發展,保持平均每年 30% 左右的增速,預計未來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產業能源消耗、綠色和低碳發展進程正在不斷引發社會關注。
2020 年 9 月 22 日總書記在 75 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次作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彰顯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雄心。2020 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明確大力發展新能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五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到 2035 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 13.5%、1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20%”。數據中心亟需順應這一發展趨勢,降低碳排放,逐步實現數據中心“碳中和”目標。
2020年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十三五”目標完成與“十四五”任務開啟的承接之年,是數字經濟發展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機遇之年,區塊鏈作為一種數字技術,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前,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為全面掌握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整體態勢,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構建良好產業生態,推進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從政策、規模、基礎設施、園區、企業等方面對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進行了詳細梳理和總結,旨在為國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布局區塊鏈產業發展方面提供良好的參考意見。
來源:中國信通院CAICT
近日,中國信通院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對我國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各領域發展亮點、數字經濟政策體系等進行了深入分析。其中,數字經濟測算方法被納入G20(阿根廷)《數字經濟測算工具箱》,測算結果被廣泛引用。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卷全球,數據價值化加速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集成融合,產業數字化應用潛能迸發釋放,新模式新業態全面變革,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從產業角度來看,我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數據供應鏈,在數據采集、數據標注、時序數據庫管理、數據存儲、商業智能處理、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安全、數據交換等各環節形成了數據產業體系,數據管理和數據應用能力不斷提升。
《白皮書》就我國各地區數字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了量化分析。從總量來看,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省份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從占比來看,北京、上海數字經濟在地區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數字經濟GDP占比已超過50%。
白皮書看點如下:
一、數字經濟框架從“三化”擴展到“四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
二、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貢獻不斷增強,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
三、我國數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7.1萬億元,占GDP比重7.2%;產業數字化增加值達28.8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0%;
四、數據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數據價值化按照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三階段加速推進。
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政府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準、從程序化反饋到快速靈活反應轉變,新型智慧城市已經進入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發展階段,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摘要: 當前,全球大數據正進入加速發展時期,技術產業與應用創新不斷邁向新高度。大數據通過數字化豐富要素供給,通過網絡化擴大組織邊界,通過智能化提升產出效能,不僅是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領域,更是新時代加快實體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戰略依托。 本白皮書是繼《大數據白皮書(2014年)》、《大數據白皮書(2016年)》、《大數據白皮書(2018年)》之后中國信通院第四次發布大數據白皮書。本白皮書在前三版的基礎上,聚焦一年多來大數據各領域的進展和趨勢,梳理主要問題并進行展望。在技術方面,重點探討了近兩年最新的大數據技術及其融合發展趨勢;在產業方面,重點討論了我國大數據產品的發展情況;在數據資產管理方面,介紹了行業數據資產管理、數據資產管理工具的最新發展情況,并著重探討了數據資產化的關鍵問題;在安全方面,從多種角度分析了大數據面臨的安全問題和技術工具。希望本白皮書的分析可以對政府和行業提供參考。
目錄:
一、國際大數據發展概述. 1
二、融合成為大數據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征. 8
三、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 14
四、數據資產化步伐穩步推進. 25
五、數據安全合規要求不斷提升. 35
六、大數據發展展望.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