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數字加密貨幣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其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具有多方維護、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等特點。首先,將區塊鏈結構按層級進行劃分,從低到高介紹了每層的作用和原理,根據開放程度將區塊鏈分為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以比特幣、Hyperledger Fabric為例分析了公有鏈和聯盟鏈的工作機理。其次,對區塊鏈的底層核心技術共識算法、智能合約、隱私安全做了詳細闡述。最后,分析了區塊鏈的研究進展并進行了展望。
共識算法是區塊鏈系統維護數據一致性的核心機制。本文深入調研并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共識算法及其演化歷程;基于共識過程提出共識算法的分類模型,并對各類型中代表性的共識算法進行詳細分析;最后從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安全性、一致性、可用性、分區容忍性六個方面建立了一套共識算法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代表性的共識算法進行對比分析,給出各類算法綜合性的性能評價,希望為共識算法的應用與創新提供參考。
//jcs.iie.ac.cn/xxaqxb/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210206&year_id=2021&quarter_id=2&falg=1
大數據時代,數據已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的資產.但是數據在其全生命周期均面臨不同種類、不同層次的安全威脅,極大降低了用戶進行數據共享的意愿.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和防篡改的安全特性,為降低信息系統單點化的風險提供了重要的解決思路,能夠應用于數據安全領域.該文從數據安全的核心特性入手,介紹區塊鏈在增強數據機密性、數據完整性和數據可用性三個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對各研究方向存在的缺陷進行分析,進而對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該文認為,區塊鏈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增強分布式環境下的數據安全,有著廣闊的前景.
隨著第一個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系統——比特幣系統自2009年上線成功運行至今,其背后的區塊鏈技術也受到廣泛關注。區塊鏈技術獨有的去中心化去信任的特性,為構建價值互聯平臺提供了可能。在比特幣白皮書中,區塊鏈的概念十分模糊,而現有的一些介紹區塊鏈的文章中,也多從抽象層次進行介紹,對于更深入的后續研究提供的幫助十分有限。本文首先將區塊鏈技術中從具體應用場景中抽象出來,提取出其五層核心架構,并就其中數據、網絡、共識三層基礎架構作詳細說明。這三層架構包含了區塊鏈系統中的三大核心技術:密碼學、共識算法、網絡。文中介紹這三種技術的研究現狀,能夠使讀者迅速了解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狀況,并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深入閱讀。最后,介紹了區塊鏈目前的應用現狀和技術展望。
摘要: 知識圖譜以圖結構表示豐富靈活的語義,描述客觀世界的事物及其關系,在應用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事件知識圖譜聚焦動態事件及其間的順承、時序和因果關系,并以結構化的圖形式表示,對海量數據更高效地管理。尤其是對動態事件信息和事件邏輯關系的挖掘,對認識客觀世界發展規律,助力領域多種智能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系統闡述事件知識圖譜的構建技術,包括事件知識表示、事件知識抽取、事件關系抽取,并介紹事件知識圖譜在領域的典型應用,最后介紹現階段的挑戰與研究展望。
實際系統往往由大量類型各異、彼此交互的組件構成.當前大多數工作將其建模為同質信息網絡,并未對網絡中不同類型的對象及鏈接加以區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這些互聯數據建模為由不同類型節點和邊構成的異質信息網絡,并利用網絡中全面的結構信息和豐富的語義信息進行更精準的知識發現.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異質信息網絡自然融合異構多源數據的優勢使其成為解決大數據多樣性的重要途徑.因此,異質信息網絡分析迅速成為數據挖掘研究和產業應用的熱點.本文對異質信息網絡分析與應用進行了全面綜述. 除介紹異質信息網絡領域的基本概念外,重點聚焦基于元路徑的數據挖掘方法、異質信息網絡的表示學習技術和實際應用三個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目標檢測作為機器視覺中重要任務之一,是人工智能體系中一個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技術分支。對于卷積神經網絡框架、anchor-based模型和anchor-free模型三個主流的目標檢測模型進行梳理。首先,綜述了主流卷積神經網絡框架的網絡結構、優缺點以及相關的改進方法;其次從one-stage和two-stage兩個分支對anchor-based類模型進行深入分析,總結了不同目標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從早期探索、關鍵點和密集預測三部分分析anchor-free類模型。最后對該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思考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