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
中國醫療信息化建設始于上世紀80年代,至今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醫完管理信息化(HIS)階段、以電子病歷系統為核心的臨床信息化建設階段、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階段、臨床診療數據的智慧醫療、智慧應用階段。中國醫療信息化建設的終極目標是智慧醫療,由智慧醫院、區域醫療和家庭健康構成的全方位、全覆蓋且應用場景廣泛的醫療系統
中國醫療信息化建設始于上世紀80年代,至今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醫院管理信息化、以電子病歷系統為核心的臨床信息化建設、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臨床診療數據的智慧醫療、智慧應用階段頭豹
2018年以來,新一代信息技術激發電子病歷數據應用價值的創新發展階段。該階段以大數據及AI技術的發展及海量臨床電子病歷數據的積累為前提建設智慧診療應用體系,包含管理決策、健康管理、智慧養老、醫藥研發、慢病管理、診療決策、科研分析等多種應用場景,逐步構建服務于醫生、患者的智能健康、智慧醫療生態系統
政策引導、資本入場等外部因素推動行業發展,中國智慧醫療建設加速向前,頭部企業逐漸引領行業發展
中國智慧醫療發展前期,各醫院的初級IT系統技術門檻低,據統計中國醫療信息化產品供應商超過600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優勝劣汰,并購重整中國A股的上市公司已經有12家,其中,衛寧健康、萬達信息、東軟集團思創醫惠等企業是市場的領先者
AI醫學影像處于產業生命周期導入階段 在中國AI醫療發展中,AI醫學影像是人工智能切入醫療起點,也是人工智能醫療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但從銷售額和企業產品審批來看,還處于生命周期導入階段 02 中國AI醫學影像用途廣泛,可與多種影像結合診斷 AI醫學影像適用性非常廣泛,大部分傳統醫學影像都可以與AI結合來提高效率與精準度,包括超聲、X線、內鏡、CT、MR、眼底影像與其他一些醫學影像。 AI醫學圖像輔助診斷幾乎可以適用到現有幾乎所有醫學圖像手段,并且用不同方式輔助醫生診斷,提高醫生效率以及提高診斷準確性,降低誤診率。 03 中國AI醫學影像發展迅速,多品種獲得三類證 AI醫學影像企業超過百家,且產品分布在多重領域包括眼底、肺部、心血管、頭頸以及骨骼等。具體包括標記灶識別與標注,影像三維重建和區自動勾畫,以及輔助診斷輔助檢測等。
日前,在“2020 AIoT產業年終盛典”上,物聯網智庫正式發布全新升級版的《2021中國AIoT產業全景圖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據悉,這是物聯網智庫連續第五年推出“中國AIoT產業全景圖譜”,繼續通過近距離觀察AIoT產業及主要參與者,梳理產業現狀,并分析、預測市場發展趨勢,幫助讀者把握產業發展脈絡。
報告指出,AIoT產業是多種技術融合,賦能各行業的產業,整體市場潛在空間超十萬億元。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AIoT產業總產值為3808億元,預計2020年達5815億元,同比增長52.7%,高增長主要得益于5G等新技術規劃化商用和AIoT應用在消費和公共事業等領域大規模落地。未來三年,在消費端和政策驅動端應用市場的繼續推動下,AIoT產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長期來看,產業驅動應用市場潛力巨大,將成為遠期增長點。
本報告依舊分為端、邊、管、云、用、產業服務六大板塊。整體來看,邊板塊下沉,更加貼近端側。同時,因為IoT和AI的進一步融合,AI相關內容在整個圖譜中將被更充分地體現。報告將從產業全貌和上述六大板塊來介紹產業現狀及趨勢,勾勒產業全景,并將通過優秀的案例,來展示AIoT產業發展成果及應用落地情況。
“端”指的是終端,主要包括底層的芯片、模組、傳感器、屏幕、AI底層算法、操作系統等。 “邊”是相對于“中心”的概念,泛指中心節點之外的位置。邊緣計算則指的是將計算及相關能力從中心處理節點下放至邊緣節點后形成的,貼近終端的計算能力。 “管”主要指的是連接通道,及相關產品和服務。大物聯時代帶來的大連接數和復雜設備現場環境,使得有線連接網絡捉襟見肘,因此在AIoT應用場景中,網絡以無線連接為主。 “云”主要指PaaS平臺,包括物聯網平臺、AI平臺和其他能力平臺。 “用”指的是AIoT產業應用行業。從核心驅動要素來看,可分為消費驅動型、政府驅動型和產業驅動型行業。 “產業服務”板塊主要包括AIoT產業相關的各類聯盟、協會、機構、媒體、投資基金等,這些組織為產業提供包括檢測、標準制定、媒體、咨詢、投融資等服務,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