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空間大。
機器視覺人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末,并快速在全球范圍流行和發展。近年來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制造業和建筑業用勞成本不斷提高,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在不斷的轉型與升級,現有制造模式不可持續或待突破,工業機器人由于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極強的穩定性,可在較為復雜惡劣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在眾多勞動密集型行業發揮重要的作用。
核心零部件:機器視覺系統主要由光源、鏡頭、相機、圖像采集卡以及核心軟件五個部分構成。軟件中算法是核心硬件中半導體器件是關鍵。機器視覺行業的上游有光源、鏡頭、工業相機、圖像采集卡、圖像處理軟件等的提供商。主要下游市場是半導體和電子制造行業。除此之外在汽車、印刷包裝、煙草、農業、醫藥和交通等領域也有廣泛應用。
國產替代之路任重道遠:機器視覺極大提升生產智能化程度,下游應用廣泛,機器視覺行業競爭激烈,國內廠商在產業鏈細分領域持續追趕海外龍頭,國產替代進程不斷加速,機器視覺市場較為分散,國產企業之中亦未形成絕對龍頭,各環節的國產替代整體有序推進中。
中國汽車智能充電行業各運營商競爭激烈,下游新能源車銷量增高帶動充電基礎設施需求量增大。 市場現狀:2020年隨車配建私人樁保有量未達成國家建設目標,2022年1月至5月,私人充電樁保有量增速最快;2022年5月,中國各省份中,廣東省汽車智能充電設施建設發展最快,四川省汽車充電樁利用率較高,上海受疫情影響,充電樁利用率低;在下游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和國家相關政策不斷出臺的雙重刺激作用下,汽車智能充電行業市場規模呈上升趨勢,預計2026年將達到976.4億元。 產業鏈:汽車智能充電行業上游組成部件中以充電模塊和鋰離子電池為核心;中游競爭者眾多,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下游新能源汽車銷量逐年上升,市場需求旺盛。 發展趨勢:在技術發展層面,世界范圍內多家車企布局研發無線充電技術,智能充電機器人投入運營,未來汽車智能充電行業將不斷有新興技術迭代。提高充電利用率方面,未來充電樁將向大功率直流樁、超級充電樁的方向發展。同時,未來盈利模式將多樣化發展,以提供大數據增值服務為主,與新能源車門店銷售相結合,拓寬盈利渠道。
中國網絡安全行業概況
未來5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將依托云計算技術,在端點安全、移動安全、云原生安全領域實現強勢增長。
預計2022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軟件市場規模約達145.2億元,硬件市場規模約達295.2億元,安全服務市場規模約達258.43億元云安全市場規模約達155億元。
相對硬件部署模式時期,未來,中國網絡安全產品將以軟件和云端為主流部署模式,逐漸呈現出競爭集中、收并購加碼的發展態勢。
相關法規升級和實施催生大量網安服務采購需求,為網絡安全行業營造規范的發展環境。
產業概況: 乘用車:2020年,我國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999.4萬輛和2017.8萬輛。在智能化、聯網化技術的推動下,智能聯網汽車逐漸接力成為乘用車市場中的主要增長動力。 商用車:2020年,嚴治超重、新老基建開工和國三汽車淘汰等因素促使商用車銷量呈現大幅增長態勢。
發展現狀: 壁壘:客戶定點、技術、人才和質量要求給企業進入智能駕駛行業創造了較大壁壘,但同時也保障行業有序長效發展。 市場規模:2021年,城區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市場規模約為58億元;高速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市場規模約為247億元;智能泊車輔助系統市場規模約為137億元;礦區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約為21億元;港口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約為2億元。
主要玩家: 國內主機廠:傳統主機廠輔助駕駛產品推進節奏相對保守,新勢力車企規劃布局較傳統車企更具前瞻性。 國內一級供應商:傳統供應商從零部件供應逐漸轉向自動化、智能化產品開發;高成長、高潛力的初創公司多聚焦整體解決方案。 國內二級供應商:隨著智能駕駛的發展,零部件仍然存在較大創新空間。
發展趨勢: 乘用車輔助駕駛:智能駕駛技術不斷成為行業標配,單項功能逐漸下沉至低端車型。 多傳感器融合:為了有效使得汽車感知系統形成冗余、互補,多傳感器融合已成為眾多主機廠提高智能駕駛能力的技術之一。
來源“甲子光年”
機器視覺是千億級別的賽道。下游應用中,消費電子市場空間可達千億級別,半導體和汽車是兩個百億級別的市場。3D工業機器人市場空間也在百億級別。此外還包括物流、醫藥、印刷、食品包裝、紡織等多個長尾市場。
核心觀點一:國產廠商的機會來自于兩個方面
核心觀點二:3D視覺處于行業發展初期,特征是“尋找增量”的邏輯強于“國產替代”
核心觀點三:產業鏈中游集成商領域的創業企業最受資本青睞
核心觀點四:目前賽道上的多數企業都處于產品小批量生產或解決方案高度定制化的階段
核心觀點五:創業公司的最佳發展模式是找準應用場景、獲取大客戶資源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巨大能量。持續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 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作為數字經濟轉型升級的推動力和新一輪科技競賽的制高點之一,近年來人工智能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2017至2019年,連續三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及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2020年,人工智能更是與SG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一起被列入新基建范圍。在 “新基建“ 背景下,人工智能將為智能經濟的發展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底層支撐, 推動人工智能與S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