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軟件共分四大類,CAx屬于研發設計類中的一系列關鍵基礎軟件 國外CAx依托硬件發展逐漸成型并不斷改進來滿足工業需求;中國CAx發展相對落后 全球和中國CAx市場均將保持增長,中國CAx市場發展意愿更大,增長動力更強 全球和中國CAx市場基本由國際龍頭企業主導,中國企業有明顯差距 CAx是工業上游的底層關鍵軟件,國內外差距明顯,在科技制裁下國產替代需求大 不斷擴大的工業規模和偏低的工業智能化水平為CAx軟件發展帶來機遇 制造強國指數表明我國工業智能信息化程度不足,各類政策推動工業軟件加快發展
軍用無人機概念和應用 無人機系統一般都由飛機平臺系統、有效載荷系統(信息采集系統)和地面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軍用無人機是一種由動力驅動、無人駕駛、可重復使用、攜帶任務載荷的執行軍事任務的飛行器。 中國軍用無人機戰略發展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無人機列入規劃內容中。 2017年12月,工信部發布《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指導意見》: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建立標準體系。 2018年11月,航空工業發布《無人機系統發展白皮書(2018)》:到2025年,集團將建成核心能力突出、產品譜系完備、全面開放融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無人機系統產業體系;到2035年,在無人機關鍵技術領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滿足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需要。 2019年7月,《新時代中國國防白皮書》: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趨勢更加明顯,要推動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發展,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 2020年10月,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公報提到: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美國軍用無人機戰略發展 2000年,美國國防部發布《2002-2007年無人機規劃綱要》,指出軍隊在作戰和訓練中要廣泛使用無人機系統,并強調美軍必須在2010年前仔細考慮,如何使用無人作戰飛機對敵方防空系統進行電子打擊和壓制。 2017年,美陸軍新版《機器人及自主系統戰略》提出在2030年實現無人機系統蜂群作戰。 2018年,美空軍《2016—2036年小型無人機系統飛行規劃》提出了多種蜂群作戰構想,規劃在2035年形成蜂群作戰能力。 2018年8月,美國國防部發布了《2017—2042財年無人系統綜合路線圖》,對無人系統的發展提供了總體戰略指南。
EDA是集成電路設計的基石
EDA是集成電路設計、仿真、生產的關鍵工具,是電子設計自動化的重要環節,是集成電路產業鏈最上游、最高端和最核心的產業。隨著工業設備、通信網絡、消費電子等終端應用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集成電路市場的需求量穩步提升,帶動EDA需求增加,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2020年中國EDA市場規模約93.1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115.6億元,2017-2022年CAGR為12.5%,遠高于全球EDA市場增速。 多重因素推動國內市場發展,國產替代前景廣闊 EDA市場目前由國外廠商占據主導,新思科技、楷登電子、西門子EDA三家廠商合計占據全球EDA市場約70%的份額,具有明顯優勢。海外龍頭廠商成立時間早,在政策支持下快速發展,通過多次并購完善產品線布局,已覆蓋芯片設計全部環節,并持續投入高額研發費用構筑行業壁壘,在主攻領域加速發展,同時積極與晶圓廠和高校合作,進行技術打磨和人才儲備。 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快速增長,EDA需求持續增加,在政策積極推動下,國產替代成為必然趨勢,國內廠商近年來加速成長,在產品布局、工藝制程、研發投入、生態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果,華大九天作為國內EDA領先廠商,不斷豐富產品布局,積極推動產業鏈延伸,增加研發投入,持續打磨技術工藝,同時積極構建國內EDA生態,在多領域形成優勢,從而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加速國產替代。
集成電路是半導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占半導體產品8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中國集成電路行業起步較晚,2018年美國貿易制裁后中國出臺各項政策努力追趕
中國集成電路需求旺盛,國內產量無法自給,對外依賴度較高,貿易逆差龐大
全球集成電路市場增速將低于中國市場,預計2026年將達到7478.82億美元
集成電路產業鏈EDA、IP、材料、設備、設計、制造等關鍵環節參與者主要為國外企業,國產化率極低
來源:騰訊研究院
騰訊研究院、騰訊云發布《數字化轉型指數報告2021》,報告顯示, 在數實融合已成為國家中長期重大戰略的前提下,全國數字化轉型指數持續走高。其中,數字化轉型指數由基礎設施層、平臺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的指數加權平均而得。
1、總體方面。 報告對全國351個城市和18個主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行了全面的洞察和評估,并專門提取云計算和AI指數進行專題分析,展示用云量和賦智量在各區域和各行業的排布情況。
2、分項增長。 報告顯示,廣東、上海、北京是全國數字化轉型指數排在三甲的省市。河南、湖北、湖南指數規模和增速均位列全國前十,成為“雙強”省份,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湖北由于數字化助力抗疫恢復的突出成績,首次躋身全國前十。行業上,電商和金融等行業數字化領先明顯,是行業均值的三倍多,過去一年,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呈現高速增長。
3、整體來看。 全國的數字化發展有兩大特征:一是由 城市群引領 ;二是在趨勢上呈現出從 東部向中西部擴散 的特征,中原、長江中游地區的增速異軍突起。
4、從城市數字化進程看。 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等一線城市持續領跑,武漢、南京、天津等新一線城市更加突出,成為數字化新主力。
5、對于傳統行業。 數字化轉型呈現高速增長,廣電、制造和零售表現突出。
6、對于制造業。 數字化轉型也在西部、北部有突出表現。寧夏、云南、重慶、吉林、遼寧等老牌工業省份通過加大智能制造建設應用,推動當地工業數字化轉型。
7、總體來看。 當下中國數字化增長動能整體強勁,數字化轉型指數持續走高,長期增長的趨勢沒有變化。但是,隨著疫情趨穩,各行業數字化緊迫性降低,轉型進程可能放緩。未來的數字化轉型,將進入一個動力與壓力并存的時期,行業需要營造良好的空間和環境,以便發掘更多長期性的、剛需型的場景,持續鼓勵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共生與創新。
來源“甲子光年”
機器視覺是千億級別的賽道。下游應用中,消費電子市場空間可達千億級別,半導體和汽車是兩個百億級別的市場。3D工業機器人市場空間也在百億級別。此外還包括物流、醫藥、印刷、食品包裝、紡織等多個長尾市場。
核心觀點一:國產廠商的機會來自于兩個方面
核心觀點二:3D視覺處于行業發展初期,特征是“尋找增量”的邏輯強于“國產替代”
核心觀點三:產業鏈中游集成商領域的創業企業最受資本青睞
核心觀點四:目前賽道上的多數企業都處于產品小批量生產或解決方案高度定制化的階段
核心觀點五:創業公司的最佳發展模式是找準應用場景、獲取大客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