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業數據空間技術組
近日,由工業數據空間技術組牽頭制定的《工業數據空間場景案例集》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第十一次主任聯席會正式發布。案例集由技術組組長單位卡奧斯COSMOPlat牽頭,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常州市企業信息化協會等21家單位共同參與,匯聚了企業數字化過程中工業數據空間安全與治理領域的實踐案例,為工業數據空間的構建和發展提供了實踐基礎和參考借鑒。 作為技術組重要工作成果,案例集旨在推進安全、有序的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為工業數據空間深度應用尋找“中國樣本”,主要圍繞工業數據應用及數據智能、工業數據采集及平臺管理、工業數據治理及數據資產三個維度,就工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數據管理與治理實踐,進行案例分享,共同探討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與管理的經驗與未來趨勢。 案例集自征稿啟動以來,得到技術組成員單位及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在經過稿件征集、專家評審、組織編撰等各階段后,匯聚了涵蓋工廠數字化、智慧能源、城市數字化、智慧物流等不同領域的實踐探索,對建設安全、可信的工業數據空間,推動各行業數據驅動的數字化轉型具有較強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具體內容如下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全球工業數據應用已經進入縱深發展的新階段,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和重要戰略資源,正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這一進程中,工業數據的流通共享受到廣泛關注。順應新發展形勢我國積極營造多方主體參與的數據共享流通生態,國務院先后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分級分類、分步有序推動部分領域數據流通應用。在此背景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建立可信工業數據空間,并將其作為實現工業數據開放共享和可信流通的新型基礎設施,發揮數據要素稟賦。
區塊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應用已擴展到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演進,區塊鏈技術為建立跨產業主體的可信協作網絡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發揮區塊鏈在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聚焦供應鏈管理、產品溯源、數據共享等實體經濟領域,推動區塊鏈融合應用。
我國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工業成功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歷史大跨越。隨著傳統工業向數字化和網絡化加速邁進,工業互聯網迅速興起,并保持活躍創新發展態勢。區塊鏈技術可以促進工業行業數據共享、打通數據孤島,優化工業企業內部生產流程管理、降低運營成本,加速設備安全互聯,助推工業企業之間實現產業鏈協同,構筑可信互聯的新型產融協同生態,賦能工業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推進區塊鏈在工業行業的應用,促進行業內積極交流與經驗共享,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共同組織,從涵蓋數百個工業行業應用場景的實踐項目和方案中甄選出具備較強的代表性、示范性、創新性和可推廣性的案例和方案,形成《2021工業區塊鏈案例集》。
本案例集聚焦目前國內工業行業已落地的優秀實踐及方案,涵蓋產品溯源、數據共享、供應鏈管理等融合應用場景,為區塊鏈與工業行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具體案例如下:
基于區塊鏈的冬奧綠電溯源平臺 在線租賃管理平臺 基于區塊鏈的半導體設備行業生態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橡膠產業可信數字化 船舶供應鏈管理及協同設計和制造區塊鏈平臺 某石油化工數字化交付項目 玉環市智聯閥門產業互聯網平臺 鋼材產成品區塊鏈質保書應用 面向行業監管的碳排放數據管理系統 基于分布式認知工業互聯網的汽車零部件質量溯源平臺 基于區塊鏈的產業園區碳監測平臺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工業互聯網標識 多系統數據交互一致性校驗系統與服務 區塊鏈商品溯源服務平臺
日前,“2021中國產業互聯網與鄉村振興發展論壇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產業互聯網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召開。會上,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產業互聯網研究中心發布了《2021產業互聯網白皮書》。白皮書聚焦于方法論與實踐指導特別是運營落地的經驗總結上,為處在產業互聯網轉型過程中的政府領導、產業龍頭企業家、行業協會組織者、投資人和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產業互聯網是數字時代各垂直產業的新型基礎設施,由產業中的骨干企業牽頭建設,以共享經濟方式提供給產業生態中廣大從業者使用。產業互聯網通過從整個產業鏈角度的資源整合和價值鏈優化,降低整體產業運營成本,提高運營質量與效率,并通過新的產業生態為客戶創造更好體驗和社會價值。 2020年以來,為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國家先后出臺了支持貿易企業平臺化、產業互聯網、供應鏈創新和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支持政策,助推了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與產業互聯網3.0時代不同,目前產業鏈上更多環節正在實現數字化,為全產業鏈推動產業互聯網服務創造了條件,再加上區塊鏈、AI、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讓服務更加智能為產業互聯網生態發展創造了條件。 白皮書認為,目前互聯網發展的主戰場已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這既是國家政策的指引,又是各傳統產業發展受困必須轉型的現實迫切需求。近年來各垂直產業的產業互聯網平臺陸續涌現,尤其在農糧、生鮮、鋼鐵、能源、化工、工業品、汽車汽配等領域。 白皮書指出,通過大量產業互聯網的案例研究,所有產業互聯網成功實踐的背后都有一些共性的經驗總結: 產業升級不會帶來競爭加劇,而是融合發展與協同共贏。 產業升級的難點不在于技術創新,而在于機制創新。 產業大數據應用將成為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能力。 產業互聯網轉型是系統工程,專業綜合服務或將成為標配。 產業互聯網不會形成寡頭壟斷,但領先者具有先發優勢。 產業互聯網的特性,決定混合所有制平臺公司成為其首選的生 產關系。 產業互聯網發展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戰略定力。 產業互聯網的共享價值觀與行業治理規則的建立是產業互聯網 始終如一的目標。
近年來,得益于算法、算力、數據三大要素的支撐以及應用場景的牽引,人工智能已成功由技術理論階段邁入產業應用階段,不斷向工業、農業、醫療、金融等各領域滲透,重塑傳統行業模式,衍生新的業態,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人類社會正由信息社會向以人工智能為關鍵支撐的智能社會加速邁進。
越來越多的國家已把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驅動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戰略性技術。我國也在2017年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快車道。上海將發展人工智能作為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從技術創新、產業集聚、應用示范、政策供給、人才建設等方面進行布局,著力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在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圍繞上海超大型城市有序治理的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在產業經濟、人民生活、城市治理等重點領域的深度應用,賦能城市迭代進化、加速創新。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為總結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展望“十四五”期間上海人工智能發展形勢,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指導下,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牽頭編寫了《AI加速鍵上海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探索與實踐案例集》,以案例介紹的形式為主,從基礎創新、產業落地、應用場景等多個方面展現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情況。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為素材征集提供了重要支持,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億歐EqualOcean、今日人工智能編輯部等團隊負責各版塊的具體編撰,各個企業、機構為本書提供了寶貴的案例素材,在此一并致謝。
由工信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編寫的2020年《數字孿生應用白皮書》在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發布,作為新基建背景下的重要研究成果,該白皮書對當前我國數字孿生的技術熱點、應用領域、產業情況和標準化進行了分析,同時收錄了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能制造、智慧健康6大領域的31個應用案例。
此次白皮書重點考察了我國數字孿生應用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并指出數字孿生將從以下六個應用層面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是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加快產業升級
二是貫通工業生產信息孤島,釋放數據價值
三是統籌協調系統內外部變化,實現資源能源優化配置
四是實現全要素數字化,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五是優化城市設計布局,打造科學公共服務體系
六是基于醫療大數據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提升公共健康保障效率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萌發,在 5G、大數據、云計算、深度學習等新技術的共同驅動 下,人工智能(AI)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戰略性技術加速發展,并與社會各行各業創新融合,引發鏈 式變革。
特別是在網絡空間安全防護領域,人工智能在威脅識別、態勢感知、風險評分、惡意檢測、不良 信息治理、騷擾詐騙電話檢測、灰黑產識別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優勢,應用需求呈現跨越式發展,產 生了顯著的溢出效應。
為探索解決行業安全應用前沿問題,打造 AI in Security(人工智能賦能安全)最佳 實踐“樣板間”,并推動全球信息通信行業對人工智能在在安全領域形成共識,形成普及應用和規模發展, 提升網絡空間智能安全防護水平,特編制本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