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之一,在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實現社會發展和經濟轉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作為主導新一代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人工智能在醫療方面展示出了新的應用方式,在深度融合中又催生出新業態。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人工智能醫療產業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相比于傳媒、零售、教育等領域來說,商業化程度偏低。但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向專業化細分領域深化發展,加之各國宏觀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等,人工智能醫療發展前景廣闊。美國靠早期的政策拉動醫療信息化和人工智能輔助醫院管理,積累了大量數據,具備先發優勢,屬于領先梯隊,目前已在藥物研發、醫療機器人、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等方面全方位布局。其他國家如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則緊隨其后,各有側重,各有所長。
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領頭羊,人工智能醫療始終保持高速發展態勢。目前,我國人工智能醫療發展歷經計算智能階段,目前正處于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過渡的發展階段,不同細分領域的技術發展情況和落地應用成熟度有所不同。AI醫學影像是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場景,率先落地、率先應用、率先實現商業化。手術機器人、藥物研發、精準醫療等領域已有部分落地應用,但因成本或技術原因,尚未實現規模化普及,未來增長空間較大。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工智能在公共衛生領域特別是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傳染病大數據分析預警系統、疫情排查系統、智能測溫機器人、消毒機器人、語音服務機器人等在戰“疫”一線被廣泛應用。本研究報告立足于產業發展基本面,并結合當前人工智能醫療的最新發展與應用趨勢,對公共衛生、醫院管理、醫學影像、醫療機器人、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精準醫療和醫療支付共八大主要細分領域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分析各領域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發展特征與應用價值,并盤點市場主要參與者,力求描摹2020年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的新風向。
中國的人工智能醫療在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共同投入與支持下,面臨政策、市場、技術、人才等多重因素疊加利好的重要發展機遇。項目組重點分析了中國人工智能醫療領域目前所具有的六大發展機遇:機遇一,頂層設計不斷加碼,產業發展政策環境持續優化;機遇二,市場增長迎來發力期,資方入局窗口已經打開;機遇三,市場需求日益旺盛,慢病管理等領域頗具增長空間;機遇四,新冠疫情的迫切需求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機遇五,5G、量子計算等新技術的增長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機遇六,復合型人才厚度增加為產業厚積薄發創造新節點。
在行業發展重要機遇期,政府密集釋放相關利好政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數據共享,持續完善行業標準規范體系。同時,“以患者為核心、切實滿足醫生臨床工作需求”的核心理念正在逐漸成為行業共識,人工智能醫療產品正在向覆蓋多病種、深入應用場景的方向發展。可以預見,人工智能醫療大規模落地應用的時代即將來臨。
摘要:本文闡述了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地位、作用和發展趨勢,指出以互聯網、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引發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新時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有力地促進了可持續發展,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文章探討了世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趨勢,認為信息技術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產業集聚與融合趨勢日益明顯,知識產權和標準競爭不斷加劇,泛在化網絡環境正在形成.本文提出,中國應當進一步發揮信息技術產業經濟增長"倍增器"、發展方式"轉換器"和產業升級"助推器"的作用,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兼容、融合集成、軍民互動、市場導向、跨越發展的方針,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道路.注重發展微電子、計算機、軟件、關鍵元器件及其材料等核心基礎產業,以及寬帶移動通信、下一代網絡、信息服務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完善信息技術產業政策體系,力爭到2020年前后,把我國建設成為信息技術產業強國.
德勤發布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內容關于人工智能行業綜述,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以及中國主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區域及定位。
主要發現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 但整體實力仍落后于美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 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位列全球第二。本次人工智能浪潮以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為特征, 其發展驅動力主要來自計算力的顯著提升、 多方位的政策支持、 大規模多頻次的投資以及逐漸清晰的用戶需求。與此同時,中國處于人工智能發展初期, 基礎研究、 芯片、 人才方面的多項關鍵指標與美國差距較大。
中國企業價值鏈布局側重技術層和應用層, 對需要長周期的基礎層關注度較小。人工智能產業鏈分為基礎層(芯片、 算法框架)、 技術層(計算機視覺、自然語義理解、 語音識別、 機器學習) 和應用層(垂直行業/精確場景)。中國企業布局比較偏好技術相對成熟、 應用場景清晰的領域, 對基礎層關注度較小。瞄準AI專用芯片或將為中國企業另辟蹊徑。
3.科技巨頭生態鏈博弈正在展開,創業企業則積極發力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深耕巨頭的數據洼地, 打造護城河。科技巨頭構建生態鏈, 已經占據基礎設施和技術優勢。創業企業僅靠技術輸出將很難與巨頭抗衡, 更多的創業企業將發力深耕巨頭的數據洼地(金融、 政府事務、 醫療、 交通、 制造業等),切入行業痛點, 提供解決方案, 探索商業模式。
政府端是目前人工智能切入智慧政務和公共安全應用場景的主要渠道,早期進入的企業逐步建立行業壁壘, 未來需要解決數據割裂問題以獲得長足發展。各地政府的工作內容及目標有所差異, 因而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并非是完全標準化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定制化服務。由于政府一般對于合作企業要求較高,行業進入門檻提高, 強者恒強趨勢明顯。
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最為深入, 應用場景逐步由以交易安全為主向變革金融經營全過程擴展。傳統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進行合作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的應用, 改變了金融服務行業的規則, 提升金融機構商業效能,在向長尾客戶提供定制化產品的同時降低金融風險。
醫療行業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快速,但急需建立標準化的人工智能產品市場準入機制并加強醫療數據庫的建設。人工智能的出現將幫助醫療行業解決醫療資源的短缺和分配不均的眾多民生問題。但由于關乎人的生命健康, 醫療又是一個受管制較嚴的行業。人工智能能否如預期廣泛應用, 還將取決于產品商業化過程中如何制定醫療和數據監管標準。
以無人駕駛技術為主導的汽車行業將迎來產業鏈的革新。傳統車企的生產、 渠道和銷售模式將被新興的商業模式所替代。新興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技術公司和傳統車企的行業邊界將被打破。隨著共享汽車概念的興起。無人駕駛技術下的共享出行將替代傳統的私家車的概念。隨著無人駕駛行業規范和標準的制定, 將衍生出更加安全和快捷的無人貨運和物流等新興的行業。
人工智能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潛力被低估,優質數據資源未被充分利用。制造業專業性強, 解決方案的復雜性和定制化要求高, 所以人工智能目前主要應用在產品質檢分揀和預測性維護等易于復制和推廣的領域。然而, 生產設備產生的大量可靠、 穩定、 持續更新的數據尚未被充分利用, 這些數據可以為人工智能公司提供優質的機器學習樣本, 解決制造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人工智能加速新零售全渠道的融合,傳統零售企業與創業企業結成伙伴關系, 圍繞人、 貨、 場、 鏈搭建應用場景。人工智能在各個零售環節多點開花, 應用場景碎片化并進入大規模實驗期。傳統零售企業開始布局人工智能, 將與科技巨頭在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同臺競技, 意味零售商將更加積極與創業公司建立伙伴關系。
政策與資本雙重驅動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區域間競賽, 京滬深領跑全國, 杭州發展逐步加速。京津冀、 珠三角、長三角以及西部川渝地區成為人工智能企業聚集地區。北京、 上海、 深圳牢牢占據人工智能城市實力第一梯隊的位置, 廣州的大型企業與初創企業數量較少, 杭州主要依靠阿里巴巴,因而屬于第二梯隊, 重慶則受到技術與人才基礎限制處于第三梯隊。
各地政府以建設產業園的方式發揮人工智能產業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作用。人工智能產業園呈現多點開花、 依托原有高科技產業園以及與原有園區企業產生聯動效應的特點。但由于建設速度過快, 園區也出現了空心化與人才缺口的問題。
12.杭州未來科技城抓住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的機會并取得顯著成績,未來可以從人才、 技術、 創新三要素入手進一步打造產業競爭力。推出培養、 吸引、 保留人才的具體措施, 建立具有成長性的人才庫;通過完善產業鏈布局, 發現高價值技術企業并了解企業訴求。提高對技術型企業的招商效率;從創新主體、創新資源和創新環境三個層次聚集創新要素, 打造利于企業創新創業的有利條件。
前言: 當前,我國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與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 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科技作為人類社會 發展的源動力,塑造和影響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持續主導世界變革,成為我國應 對挑戰和把握百年發展機遇的必然選擇。以史為鑒,真正能夠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改變世界進程、引領人類生活發生根本變革的科技,都是那些需要長期研發投入、 持續積累的高精尖原創技術,對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的技術。 2010 年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米磊博士將這類技術定義為“硬科技”,希望新時期國家 和社會能夠重視硬科技、發展硬科技、掌握硬科技。2018 年 12 月 6 日,李克強總理 在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創 成果”。2019 年 10 月 16 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組織召開硬科技發展工作座談會,研 究推進硬科技發展工作。 放眼全球,各國紛紛將目光投向科技,硬科技發展熱潮正在全球蓬勃興起。 2019 年全球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光電芯片等十大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全 球首次合成純碳 C18 環,為當前計算機芯片突破硅基半導體器件物理極限提供全新 思路 ; 科學家 3D 打印出會“呼吸”的人造器官,未來將造福器官移植患者 ; 世界首 款異構融合類腦芯片問世,通用型人工智能發展邁出重要一步。2019 年全球主要城 市七大硬科技創新綜合指數 TOP15 中,中國城市占 8 個席位,占據半壁江山,其中 東京位居第一,北京緊隨其后,紐約名列前三。我國科技創新活動活躍度領先全球, 呈現多個行業并發、多種類型并舉、多數企業家重視的良好局面。 聚焦中國,硬科技成為衡量和支撐區域產業競爭力的最關鍵要素,對于城市產 業創新綜合實力的作用日益顯現,上海全力打造全球頂級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深 圳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創新中心、西安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在 2019 年國內城市產業 創新綜合排名中,北京以絕對優勢領跑全國,上海和深圳處在第二梯隊,作為“硬 科技”概念的發源地,2019 年西安表現亮眼,產業創新綜合能力位居全國第四,引 領第三梯隊。 展望未來,硬科技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將驅動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 發展階段,人類生產組織方式、社會組織方式、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硬科技 事關人類社會整體進步和人類共同福祉的提升,需要各國以宏大的全球視野和人類 共同的擔當,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該白皮書通過對人工智能醫療領域進行廣泛的文獻研究、商業家訪談和行業公開信息整理,系統地梳理了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現狀,分析了人工智能醫療領域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旨在為相關政府部門、投資機構、研究機構、業內公司等利益相關方提供準確、完整、可靠的人工智能醫療白皮書,為行業的政策制定、投資決策、學術發展、產品應用等提供參考依據。通過對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了五大主要應用領域,分別為醫學影像、輔助診斷、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疾病預測。
德勤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聯合推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術步入商業化階段后,在全球各主要城市的創新融合應用概況,以及其將對金融、教育、數字政務、醫療、無人駕駛、零售、制造業、智慧城市等各行業帶來的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