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隱私權、政策法規愈發嚴格、數據協作和隱私保護矛盾日益凸出,隱私計算已然成為全球新興的一大產業。
而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作為一種隱私保護的重要解決方案之一,近年來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和足夠多的關注。
在今年 7 月發布的 2021 年度Gartner 技術成熟度曲線中,聯邦學習被首次納入“隱私計算的技術成熟度曲線 — 2021”,根據此次 Gartner 預測內容,在 2021-2025 年這一周期中,聯邦學習將發揮主流作用,引導該領域的商業化大潮。
近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知識智能中心和清華—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和智譜 AI 聯合發布了《2021 聯邦學習全球研究與應用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科研論文、專利、書籍、行業應用、學者地圖與畫像、技術發展趨勢等多個角度,全景展示和分析了聯邦學習技術自從 2016 年被提出以來至 2020 年的重要進展,并展望了該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與前景。
主要核心要點如下:
聯邦學習科研發展呈現出整體熱度逐年上升態勢。研究論文產出量以及專利申請受理量均以中美兩國為領先主導;全球該領域學者也主要聚集在這兩個國家;
聯邦學習高被引論文半數以上來自中美兩國,兩國間的合作論文數量也是全球最多;
聯邦學習論文研究和專利申請的熱點主要聚焦在機器學習方法、模型訓練、隱私保護三方面;
企業比學術機構更積極地開展聯邦學習相關研究,不僅在專利申請量前十機構之中占八席,而且引領論文量前十機構,也是聯邦學習系統框架的主要推出者;
行業應用研究方向呈現出不斷與區塊鏈、物聯網、車輛交互、5G等技術融合的態勢。
目前,以5G系統為代表的電信網絡已經實現“萬物互聯”,并將朝著“萬物智聯”的目標發展。電信網絡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及時有效地收集、傳輸、并隨時隨地學習數據,用于大量創新應用和智能服務。然而,基于中央服務器與數據中心的機器學習框架正遭受越來越多的數據隱私和安全挑戰,面臨巨大的通信開銷與算力浪費。
聯邦學習作為新興的分布式機器學習框架,能夠在保護數據隱私、滿足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可使多個數據擁有方協同建立共享模型,達到模型訓練與隱私保護雙贏的目的,有望在電信領域中發揮巨大潛能。
在此背景下,該白皮書對聯邦學習應用于電信行業的技術潛力與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并介紹了電信聯邦學習技術架構、技術分類、部署框架與關鍵優化技術等內容。此外,白皮書涵蓋了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與華為有限公司目前在電信領域應用聯邦學習技術的多個典型use case,包括基于橫向聯邦學習的ONT精準識別應用、基于橫向聯邦學習的防未知網站注入攻擊檢測、基于縱向聯邦學習的消費金融應用、基于縱向聯邦學習的5G網絡QoE評估和預測、基于聯邦遷移學習的數據中心PUE控制等。
電信領域聯邦學習的發展與落地應用尚處于發展初期,白皮書針對性提出,通過需求牽引提升關鍵技術,強化電信聯邦學習標準與測評工作,加快電信聯邦學習落地應用與產業發展,實現電信領域聯邦學習關鍵技術突破,推動電信網絡內在智能發展。
聯邦學習在電信領域的應用將會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發展,催生以運營商為中心的跨領域生態合作。可以預見,聯邦學習在未來的自動駕駛網絡、邊緣計算、物聯網、車聯網、用戶體驗提升以及垂直行業等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
一個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正加速到來。
在國家政策與行業需求雙重因素的影響下,數字技術與產業融合成效愈發明顯。毫無疑問,數字經濟已經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
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產業數字化發展情況,CB Insights 中國團隊基于對產業數字化領域進行調研與分析,重磅發布《中國產業數字化發展報告》,同時梳理數字經濟時代下的代表企業,制作產業數字化生態圖譜。
報告從當前中國產業數字化現狀、技術創新情況、代表行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及預期進行綜合闡述。此外,還結合當前產業數字化發展情況,對未來數字經濟進行展望。
本報告通過總結隱私保護計算關鍵技術、詳細梳理我國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法律法規框架,分析隱私保護計算技術相關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的關鍵合規點,深入討論了隱私保護計算技術如何幫助企業更好的滿足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的要求。最后,圍繞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標準體系建設、強化全流程風險防控、明確安全與發展并舉以及人才培養進行了展望,并為關注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的社會各界提供有益參考。
報告目錄 一、隱私保護計算技術概述 (一)隱私保護計算技術定義 (二)隱私保護計算關鍵技術 (三)隱私保護計算技術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立法與監管 (一)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立法 (二)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監管與執法 (三)金融領域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立法與監管
三、合規要點與隱私保護計算技術 (一)重要合規要點 (二)隱私保護計算技術合規應用探討
四、發展展望 (一)堅持良法善治,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二)強化標準引領,加快標準體系建設 (三)立足風險評估,強化全流程風險防控 (四)深化雙輪驅動,明晰安全與發展并舉 (五)著力固本培元,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
導讀:工業智能以工業數據為基礎,人工智能算法為核心,其他先進信息技術為輔助,通過對工業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對象進行深度滲透與改造,面向工業場景提供綜合智能技術解決方案,從而達到重塑工業形態、提升工業能效的目的,也即以增量帶動存量,以創新引領革新。工業智能促使工業產業形態躍遷,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將成為工業產業下一階段的新標簽,通過重塑工業形態、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生產模式,工業智能將通過綜合智能技術釋放工業產業的巨大潛力。
《工業智能前沿報告》分析了工業智能在全球范圍的發展態勢,并對我國工業智能發展現狀進行解讀,從政策、產業、技術等多視角分析工業智能核心要素。報告針對工業智能所涉及的人工智能數據、算法、模型及其與5G、多模態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融合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闡述工業智能發展中相應的技術趨勢以及現存的工程難題,通過研究現有問題,指出工業智能的發展瓶頸和突破方向。最后,給出工業智能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展望工業智能的重要方向。
12月13日,“中國5G經濟研討會”在北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召開,論壇發布了《中國5G經濟報告2020》。
報告運用5x5x5的思考框架,歸納總結出5G先鋒行業識別器,遴選出5大先鋒行業,從5個角度深入透視5G先鋒行業,提出推動5G相關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總結5G經濟帶來的5個啟發。
報告指出,5G時代運營商面臨建設資金量大、C端用戶支付意愿弱、管道思維和組織模式待調整等嚴峻挑戰,5G網絡建設是個循序漸進過程,未來十年4G和5G將共存,預計2025年5G用戶滲透率為48%。
報告還詳細介紹了中國5G產業發展5大獨特優勢,具體包括:政府積極推動5G產業發展、消費者積極擁抱5G新科技、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的5G市場、5G產業基金投資已經啟動、5G產業鏈有國際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