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論工程導論是第一本通用教科書,主要目的是為讀者提供本體論工程的全面介紹概述。第二個目標是在本體論發展中提供說明理論的實踐經驗。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語言(主要是第一階謂詞邏輯、描述邏輯和OWL)和自動推理的本體的邏輯基礎。
第二部分: 使用方法和方法開發高質量的本體,使用基礎本體的自頂向下方法,以及從材料中提取盡可能多的有用內容的自底向上方法。
第三部分: 高級主題,精選專業領域,包括基于本體的數據訪問,本體與自然語言之間的交互(多語言本體,受控自然語言),以及帶有額外語言特征的高級建模(模糊和時態本體)。
這完全修訂第二版介紹統計模式識別。一般來說,模式識別涵蓋了廣泛的問題:它被應用于工程問題,如字符識別和波形分析,以及生物學和心理學的大腦建模。統計決策和估計,這是本書的主要主題,被認為是研究模式識別的基礎。這本書是適當的為模式識別的入門課程的文本,并作為在該領域的工作者的參考書。每一章包含計算機項目以及練習。
//www.elsevier.com/books/introduction-to-statistical-pattern-recognition/fukunaga/978-0-08-047865-4
從Facebook、萬維網和互聯網這樣的社交網絡,到我們身體細胞中蛋白質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我們不斷面臨著理解網絡結構和發展的挑戰。隨機圖的理論為這一理解提供了一個框架,在這本書中,作者對理解和應用這一理論的基本工具給出了細致的介紹。第一部分包括足夠的材料,包括練習,一個學期的課程在高等本科或初級研究生水平。然后,讀者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更高級的主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最后一部分提供了一個快速介紹所需的背景材料。所有那些對離散數學、計算機科學或應用概率及其應用感興趣的人都會發現這是一個理想的入門課程。
形式化方法是保證計算機系統正確性與安全性的一種重要方法,其采用數學(邏輯)證明的手段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建模、規約、分析、推理和驗證。
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地的公司意識到需要改進驗證其產品的手段,驗證硬件和軟件系統的強大工具得到了發展。對形式推理基本方法的訓練要求越來越高,以使學生熟練掌握基于邏輯的驗證方法。這本成功的教科書的第二版解決了這兩個要求,通過繼續提供一個對形式推理的清晰介紹,它既與現代計算機科學的需求相關,又足夠嚴格的實際應用。對第一版的改進已經在整個過程中,與額外的和擴展的章節上的SAT解算器,存在/通用二階邏輯,微模型,通過契約編程和完全的正確性。模型檢查的覆蓋范圍已經得到了實質性的更新。還增加了進一步的練習。書的互聯網支持包括為教師的所有練習的工作的解決方案,和為學生的一些練習的模型解決方案。
本書由計算理論領域的知名MichaelSipser所撰寫。他以獨特的視角,地介紹了計算理論的三個主要內容:自動機與語言、可計算性理論和計算復雜性理論。作者以清新的筆觸、生動的語言給出了寬泛的數學原理,而沒有拘泥于某些低層次的細節。在證明之前,均有“證明思路”,幫助讀者理解數學形式下蘊涵的概念。本書可作為計算機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教師和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staff.ustc.edu.cn/~huangwc/book/Sipser_Introduction.to.the.Theory.of.Computation.3E.pdf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有點神秘。如果這本書以一種錯誤的方式呈現了這個主題,人們為什么要讀它呢?書中哪些地方做得特別“不對”?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先描述一下本文的目標受眾。這本書是“榮譽線性代數”課程的課堂講稿。這應該是高等數學學生的第一門線性代數課程。它的目標是一個學生,雖然還不是非常熟悉抽象推理,但愿意學習更嚴格的數學,在“烹飪書風格”的微積分類型課程。除了作為線性代數的第一門課程,它也應該是第一門向學生介紹嚴格證明、形式定義——簡而言之,現代理論(抽象)數學風格的課程。
目標讀者解釋了基本概念和具體實例的非常具體的混合,它們通常出現在介紹性的線性代數文本中,具有更抽象的定義和高級書籍的典型構造。
自然語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電腦來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本書重點介紹了自然語言理解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包括語法分析、語義分析、概念分析、語料庫語言學、詞匯語義驅動、中間語言、WordNet、詞匯樹鄰接文法、鏈接文法、基于語段的機器翻譯方法、內識別與文本過濾、機器翻譯的評測等,既有對基礎知識的介紹,又有對新研究進展的綜述,同時還結合了作者(JamesPustejovsky,生成詞庫理論的創始人)多年的研究成果。本書內容全面、詳略得當,結合實例講解,使讀者更易理解。
編輯推薦
《面向機器學習的自然語言標注》內容全面、詳略得當,結合實例講解,使讀者更易理解。自然語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計算機來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
名人推薦
“語言標注是自然語言處理的一個關鍵部分,但是現有的計算語言學課程卻少有涉及。本書是難得的一本從實踐角度討論自然語言標注,并且以服務于機器學習算法為目的來考察標注規格與設計的專著。它必將成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計算語言學課程的一個標準。” ——Nancy Ide瓦薩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James Pustejovsky教授是美國布蘭代斯(Brandeis University)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Volen國家綜合系統中心教授。先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馬薩諸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Pustejovsky教授主要從事自然語言的理論和計算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計算語言學、詞匯語義學、知識表征、話語語義學、時間推理和抽取等。已經出版多部專著。
本書旨在介紹大數據處理的一些定義、方法、工具、框架和解決方案,從信息提取和知識表示的過程開始,通過知識處理和分析,再到可視化、意義構建和實際應用。本書的每一章都講述了數據處理鏈的一些相關方面,特別關注于理解企業知識圖、語義大數據架構和智能數據分析解決方案。這本書是針對研究生從技術學科,專業觀眾繼續教育短期課程,并研究人員從不同的領域自學課程。具備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統計學的基本技能。
//www.springer.com/gp/book/9783030531980
知識表示和推理是人工智能挑戰的核心: 要充分理解智能和認知的本質,使計算機能夠表現出類似人類的能力。早在1958年,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就考慮過可以運用常識的人工智能系統。從這些早期工作中,研究人員確信(人工)智能可以被形式化為具有明確知識表征的符號推理,而研究的核心挑戰是弄清楚如何在計算機中表示知識,并使用它的算法來解決問題。
多年以后,這本書調研了構成知識表示和推理領域的大量科學和工程見解。在三個方面取得了進展。首先,研究人員探索了知識表示和推理的一般方法,解決了跨越應用領域的基本問題。其次,研究人員開發了專門的知識表示和推理方法來處理核心領域,如時間、空間、因果關系和行動。第三,研究人員處理了知識表示和推理的重要應用,包括查詢回答、規劃和語義網。因此,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來涵蓋這些主題。
//www.elsevier.com/books/handbook-of-knowledge-representation/van-harmelen/978-0-444-52211-5
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人工智能系統中表示知識的一般方法。它從經典邏輯和定理證明的背景開始,然后轉向擴展經典邏輯的新方法——例如,處理定性的或不確定的信息——并改進其計算可處理性。
第二部分探討了用知識的一些核心領域(包括時間、空間、因果關系和行動)來表示和推理的特殊挑戰。這些挑戰在應用程序領域中普遍存在,因此解決方案必須是通用的和可組合的。
第三部分介紹了知識表示和推理的重要應用。應用領域涵蓋了人工智能的廣度,包括問題回答、語義網、計劃、機器人和多智能體系統。每一項應用都廣泛借鑒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所述的研究結果。
此外,這25章,組織在三個部分“一般方法”,“專門的表示和“應用”,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調研,最好的知識表示已經取得,由幫助塑造領域的研究人員寫。我們希望學生,研究人員和從業者在所有領域的人工智能和認知科學將發現這本書是一個有用的資源。
本書圍繞虛擬化、并發和持久性這三個主要概念展開,介紹了所有現代系統的主要組件(包括調度、虛擬內存管理、磁盤和I/O子系統、文件系統)。全書共50章,分為3個部分,分別講述虛擬化、并發和持久性的相關內容。作者以對話形式引入所介紹的主題概念,行文詼諧幽默卻又鞭辟入里,力求幫助讀者理解操作系統中虛擬化、并發和持久性的原理。本書內容全面,并給出了真實可運行的代碼(而非偽代碼),還提供了相應的練習,很適合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師開展教學和高校學生進行自學。?
本書具有以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