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21年第一次工作組“會議周”上,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15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編制的《5G網絡安全標準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該白皮書將作為下一步制定5G相關標準的指導性文件,在5G網絡安全保護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白皮書介紹了5G的概念、關鍵技術和產業發展情況,梳理了國內外政策法規標準現狀,分析了5G在終端安全、IT化網絡設施安全、通信網絡安全、行業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網絡運維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和網絡安全標準化需求。
此外,白皮書在充分調研國內外5G網絡安全發展情況的基礎上,針對5G典型應用場景和關鍵環節,研究提出5G網絡安全標準框架,給出了標準化工作推進建議,旨在為5G技術安全應用、5G與產業融合安全有序發展提供標準化技術支撐,為規范引導5G網絡安全標準化工作提供參考。
“來源:網絡通信與安全紫 金山實驗室”。
互聯網技術已經提供種類繁多的應用服務如電子商務、視頻會議、 語音通話等,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現有“盡力而為”互聯網不能很 好滿足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中新興系統如智能制造系統、無人運載系 統、超遠程控制系統、智能決策系統、遠程醫療系統、智慧農業系統、 視頻競技系統等的超低時延、超低抖動、超高可靠的確定性通信要求。
確定性網絡用于提供實時數據傳輸,保證確定的通信服務質量如 超低上界的時延、抖動、丟包率,上下界可控的帶寬,以及超高下界 的可靠性。確定性網絡能夠滿足三大產業中新興系統的高質量通信需 求。本白皮書介紹確定性網絡技術特征和需求,闡述確定性網絡包括 時間敏感網絡(TSN)、靈活以太網(FlexE)、確定網(DetNet)、確 定性 IP(DIP)網絡、確定性 WiFi(DetWiFi)、第五代移動通信確定 性網絡(5GDN)的技術現狀、發展趨勢和標準,介紹確定性網絡應 用場景和案例,并給出確定性網絡和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
本白皮書旨在吸引更多研究、工程和產業人員參與確定性網絡的 理論研究、技術攻關和應用落地;通過確定性網絡技術實現未來網絡 變革,抓住“確定性網絡+”的技術和經濟發展機遇,推動各行業朝 著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升級。
隨著數字化經濟的飛速發展,云計算已成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技術,是中國移動實現數字化轉型,建設世界一流“力量大 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移動經過十余年在云計算領域的深耕,目前已經形成移動云、IT 云以及網絡云三類中國移動云服務。并且,隨 著邊緣計算的發展,移動云和網絡云按需下沉,形成邊緣云,以快速、智能和安全的網絡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客戶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 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由于云計算具有硬件通用化、資源共享化、部署集中化、廣泛基 于開源組件等特點,使得通用軟、硬件和開源組件的漏洞更容易被攻 擊者發現和利用,蠕蟲等病毒更容易在集中部署的設備上進行快速傳播。隨著企業的業務以及運營商的系統、電信業務等逐步上云,攻擊 者將云作為重點攻擊目標,一旦攻擊成功,后果非常嚴重。目前,中 國移動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技術標準以及中國移動的系統和業務的需求,從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接入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等 方面對云服務進行了安全防護。但隨著攻防對抗日益加劇,攻擊技術 迅猛發展,需不斷完善中國移動的云安全防護,提升云安全服務能力,形成統一、主動、縱深的云安全防護體系。
為了保障中國移動云服務的自身資產與客戶資產的安全,實現為 行業客戶提供安全的基礎設施和穩定可靠的云服務,本文在全面分析 云安全風險的基礎上,提出中國移動云安全防護框架及安全防護要求,并對云安全關鍵技術進行了探討,對云安全生態的思考進行了闡述, 旨在為中國移動云安全的規劃、建設和運營提供指引,與合作伙伴一 起共同推進云安全產業發展。
在數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下,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是國家重要資產和基礎戰略資源。隨著數據價值的愈加凸顯,數據安全風險與日俱增,數據泄露、數據販賣等數據安全事件頻發,為個人隱私、企業商業秘密、國家重要情報等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當前,數據安全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最緊迫和最基礎的安全問題,加強數據安全治理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需要。為此,國家高度重視數據安全的頂層設計:在相繼發布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15)、《科學數據管理辦法》(2018)、《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2020)以及“十四五”規劃(2021)中,均提出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應把保障數據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思想內涵。
面對數據安全威脅日益嚴峻的態勢,著力解決數據安全領域的突出問題,有效提升數據安全治理能力迫在眉睫。然而,由于數字技術促使數據應用場景和參與主體日益多樣化,數據安全的外延不斷擴展,數據安全治理面臨多重棘手困境。為此,賽迪智庫發布《數據安全治理白皮書》,在分析我國數據安全風險、治理現狀、治理困境的基礎上,從政策、監管、產業生態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綜合解決路徑。
近年來,為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國家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做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同時首次將“新基建”寫入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新型基礎設施更側重于以信息網絡為基礎,綜合集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圍繞數據的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和安全等環節,所形成的基礎設施體系對于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至關重要,亦有利于加快推動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為響應國家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號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聚焦新基建發展中的核心關鍵問題,迭代更新《新基建產品手冊(第三版)》。
第三版新基建產品手冊依托網絡及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及產業數據兩大優勢,聚焦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新技術基礎設施四大核心領域,深耕交通、醫療、金融、能源等融合基礎設施領域,同時優化了領域和案例信息,新增網路安全、IPV6、邊緣計算、算網融合等領域介紹,以及工業互聯網、網絡及信息安全以及未來網絡的精品案例,更加全面地展示了中國信通院的全產業鏈業務服務能力,助力地方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新基建”的決策部署,驅動我國經濟新一輪的內生性增長和高質量發展。
車聯網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交通運輸和交通管理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是 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汽車、交通等行業應用的重要體現。自動駕駛是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核心應用,也是車聯網部署發展的核心服務。我國在車聯網技術創新、應用實踐、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將有利于探索實現一條具有我國特色的網聯自動駕駛發展路徑。
本文聚焦車聯網支持實現自動駕駛應用,從“協同感知、協同決策、協同控制”等不同環節,重點研究分析網聯需求、典型應用場景、體系架構和核心關鍵技術。在此基礎上,總結提煉網聯自動駕駛發展面臨的挑戰,包括技術融合、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商業運營等方面。最終以協同發展總結全文,希望我國能抓住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堅持網聯自動駕駛的協同發展路徑,影響形成全球廣泛認同。
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電信行業的應用與融合發展,在AIIA產學研融合與應用工作組指導下,由電信項目組組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牽頭,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編寫了《電信行業人工智能應用白皮書》2021版。
電信網絡作為信息通信的基礎設施,具有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空間和潛力。國內外運營商、設備商和服務商等在電信網絡智能化方面紛紛布局,電信網絡智能化在標準研究、技術驗證與落地應用等方面均有重要推進。隨著5G網絡的大規模商用和網絡人工智能平臺的建設成熟,越來越多的網絡智能化應用與業務已經開展落地并發揮良好效果。
本白皮書系統分析了目前電信網絡智能化的總體發展態勢與應用現狀,集中展示AI技術在移動通信網、固定通信網和網絡業務服務三大類應用場景的19個典型落地案例,包括故障根因分析、異常小區發現、基站節能、業務內容智能推薦、網絡質量智能監控與業務智能識別調優等。
白皮書指出,構建智能化社會適應萬物互聯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保障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對于促進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拓展數字經濟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全球已經掀起了人工智能應用的浪潮。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到新一代通信基礎設施,可以為網絡、計算、應用等信息基礎設施提供基于數據的感知、預測和管控能力,促進網絡、計算、應用等基礎設施的融合與協同。人工智能在越來越多的復雜場景下可以做出比人類更優的決策,無疑讓網絡智能化建設開拓了新的視野,給網絡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為電信網絡重構轉型過程中遇到的眾多困難和挑戰提供了高效的加速解決路徑。
隨著電信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加速在現網落地部署并釋放價值,網絡智能化基礎能力將持續增強,網絡知識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適配網絡智能化應用需求,新技術范式例如聯邦學習、遷移學習等技術將得到更多應用與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將貫穿電信網絡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的運營與演進,實現網絡的泛在智能能力,幫助運營商實現數字化轉型,帶動整個電信產業的智能升級。
2019年11月6日,聯通研究院與中興通訊共同發布《“5G+區塊鏈”融合發展與應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白皮書通過對5G技術特征和現狀,以及區塊鏈技術特征的分析與洞察,從5G接入網絡、5G通信設備和網絡管理、5G通信應用與業務等多個維度進行了需求分析和闡述,針對各領域給出了“5G+區塊鏈”典型融合應用的痛點和運用場景的剖析,分享了5G和區塊鏈相互賦能,相互助力,相輔相成的觀點。
本白皮書從人工智能數據安全的內涵出發,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數據安全的體系架構,在系統梳理人工智能數據安全風險和安全應用情況的基礎上,總結了國內外人工智能數據安全治理現狀,研究提出了我國人工智能數據安全治理建議。
10月27日上午,在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9年第二次工作組“會議周”上,《人工智能安全標準化白皮書(2019版)》正式發布。白皮書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清華大學、百度、華為、360、阿里巴巴等29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編制。白皮書調研了人工智能發展情況,梳理了國內外人工智能安全的法規政策和標準化現狀,分析了人工智能安全的風險挑戰和屬性內涵,研究給出了人工智能安全標準化體系框架,提出了人工智能安全標準化工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