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文名稱:Are we really making much progress? Revisiting, benchmarking, and refining heterogeneous graph neural networks 論文鏈接://keg.cs.tsinghua.edu.cn/jietang/publications/KDD21-Lv-et-al-HeterGNN.pdf 近年來,異構圖神經網絡 (HGNN) 蓬勃發展,但每項工作使用的獨特數據處理和評估設置阻礙了對其進步的全面了解。在這項工作中,我們使用官方代碼、數據集、設置和超參數系統地再現了 12 個最近的 HGNN,揭示了有關 HGNN 進展的驚人發現。我們發現簡單的同構 GNN,例如 GCN 和 GAT,由于設置不當而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具有適當輸入的 GAT 通常可以在各種場景中匹配或優于所有現有的 HGNN。為了促進穩健和可重復的 HGNN 研究,我們構建了異構圖基準 (HGB)1,由 11 個不同的數據集和三個任務組成。HGB 標準化了異構圖數據拆分、特征處理和性能評估的過程。最后,我們引入了一個簡單但非常強大的基線 Simple-HGN——它在 HGB 上明顯優于之前的所有模型——以加速 HGNNs 在未來的進步。
在許多數據科學應用中,如推薦系統、在線廣告、醫療等,對表格數據進行預測是一項重要的任務。表格數據被結構成行和列,每一行作為數據樣本,每一列作為特性屬性。表格數據的列和行都帶有可以提高模型預測性能的有用模式。然而,大多數現有模型關注的是跨列模式,而忽略了跨行模式,因為它們獨立處理單個樣本。在這項工作中,我們提出了一個通用的學習框架,名為檢索與交互機(RIM),它充分利用表格數據中的橫行和橫列模式。具體來說,RIM首先利用搜索引擎技術高效地檢索表中有用的行來輔助目標行標簽預測,然后利用特征交互網絡捕捉目標行與被檢索行之間的跨列模式,從而做出最終的標簽預測。我們對三個重要任務的11個數據集進行了廣泛的實驗,即CTR預測(分類)、top-n推薦(排名)和評分預測(回歸)。實驗結果表明,RIM在不同的基準上取得了顯著的改進,證明了RIM的優越性和有效性。
由于現實世界中的對象及其交互往往是多模態和多類型的,異質網絡已經成為現實作為傳統同構網絡(圖)的一個更強大、更真實、更通用的超類而廣泛使用。與此同時, 表示學習(又稱嵌入)最近不僅有了新的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各種網絡挖掘和分析任務中顯示出了其有效性。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旨在提供一個統一的框架,來對現有的研究異質網絡嵌入(HNE)進行深入總結和評價,同時包括但不限于一般的綜述。既然HNE算法已經有了廣泛的基礎,關于這項研究的第一個貢獻就是,我們為系統分類提供了一個通用范式,以此來分析現有HNE算法的優點。此外,盡管大多數人聲稱現有的HNE算法是通用的,但實際上大多時候它只會在不同的數據集上進行評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HNE的應用優勢,這種間接的比較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適當地將任務性能的提高歸因于有效的數據預處理和新穎的技術設計,尤其是考慮到從真實應用數據構建異質網絡的各種可能方法。因此,作為這項研究中的第二貢獻是,我們創建了四個基準數據集,它們具有關于規模、結構、屬性/標簽可用性等,以便于更加公平地評估HNE算法。此外,在這項研究工作中的第三個貢獻是,我們認真地對13種常用HNE算法的實現方式進行了改進和重構,同時還為它們創建了友好的接口,并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比較通過多項任務和實驗設置。通過將現有的HNE算法置于統一的框架下,我們的目標是提供一個通用的參考和指導來了解和發展HNE算法。同時,通過開放所有的數據和代碼,我們設想能提供一個可用的基準平臺來測試和比較現有和未來HNE算法的性能,從而服務于社區。
圖神經網絡(GNNs)被廣泛用于學習一種強大的圖結構數據表示。最近的研究表明,將知識從自監督任務遷移到下游任務可以進一步改善圖的表示。然而,自監督任務與下游任務在優化目標和訓練數據上存在內在的差距。傳統的預訓練方法可能對知識遷移不夠有效,因為它們不能適應下游任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遷移學習范式,該范式可以有效地將自監督任務作為輔助任務來幫助目標任務。在微調階段,我們的方法將不同的輔助任務與目標任務進行自適應的選擇和組合。我們設計了一個自適應輔助損失加權模型,通過量化輔助任務與目標任務之間的一致性來學習輔助任務的權重。此外,我們通過元學習來學習權重模型。我們的方法可以運用于各種遷移學習方法,它不僅在多任務學習中有很好的表現,而且在預訓練和微調中也有很好的表現。在多個下游任務上的綜合實驗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將輔助任務與目標任務相結合,與現有的方法相比,顯著提高了性能。
在統一魯棒半監督變分自編碼器(URSVAE)中,通過同時處理噪聲標簽和異常值,提出了一種新的噪聲魯棒半監督深度生成模型。輸入數據的不確定性通常是將不確定性優先于概率密度分布的參數,以確保變分編碼器對異常值的魯棒性。隨后,我們將噪聲轉換模型自然地集成到我們的模型中,以減輕噪聲標簽的有害影響。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強魯棒性,采用魯棒散度測度,推導并優化了新的變分下界來推斷網絡參數。通過證明對所提證據下界的影響函數是有界的,證明了所提模型在存在復合噪聲的情況下在分類方面的巨大潛力。通過對圖像分類任務的評價和與現有方法的比較,實驗結果表明了該框架的優越性。
協同過濾(CF)作為推薦系統的一種基本方法,通常建立在具有可學習參數的潛在因子模型上,預測用戶對產品的偏好。但是,為給定的數據設計適當的CF模型并不容易,因為數據集的屬性是高度多樣化的。在本文中,基于自動機器學習(AutoML)的最新進展,我們提出利用AutoML技術設計一個數據特定的CF模型。這里的關鍵是一個新的框架,它將最先進的CF方法統一起來,并將它們劃分為輸入編碼、嵌入函數、交互函數和預測函數等不相交的階段。我們進一步開發了一種易于使用、健壯和高效的搜索策略,它利用隨機搜索和性能預測器在上述框架內進行高效搜索。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從SOTA模型中組合概括出文獻中沒有訪問過的特定于數據的CF模型。在五個真實數據集上的大量實驗表明,對于各種CF任務,我們的方法可以持續優于SOTA方法。進一步的實驗驗證了所提框架的合理性和搜索策略的有效性。搜索的CF模型還可以為將來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提供見解。
促進行為多樣性對于解決具有非傳遞性的動態博弈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博弈的策略存在周期性,而且沒有一致的贏家(例如,剪刀石頭布)。然而,在定義多樣性和構建具有多樣性意識的學習動態方面缺乏嚴格的處理。這項工作提供了游戲中行為多樣性的幾何解釋,并引入了一種基于決定點過程(DPP)的新的多樣性度量。通過將多樣性度量納入最佳響應動態,我們開發了多樣化的策略空間響應機制,用于解決正常形式的博弈和開放式博弈。我們證明了不同最佳響應的唯一性和我們算法在兩人博弈上的收斂性。重要的是,我們證明了最大化基于DPP的多樣性度量保證了擴大由代理策略混合跨越的凸多面體。為了驗證我們的多樣性感知求解器,我們在數十個顯示出強非傳遞性的博弈上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通過找到有效和多樣化的策略,可以實現比最先進的求解器更低的可利用性。
異構圖神經網絡(HGNN)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在處理異構信息網絡(HIN)方面表現出優越的能力。然而,大多數HGNN遵循半監督學習方式,這明顯限制了它們在現實中的廣泛使用,因為標簽在實際應用中通常很少。近年來,對比學習,一種自監督的學習方法,成為最令人興奮的學習模式之一,在沒有標簽的情況下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在本文中,我們研究了自監督HGNN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種新的HGNN的共同對比學習機制,名為HeCo。不同于傳統的對比學習只關注于對正樣本和負樣本的對比,HeCo采用了跨視角對比機制。具體來說,我們提出了HIN的兩種視圖(網絡模式視圖和元路徑視圖)來學習節點嵌入,從而同時捕獲局部和高階結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跨視圖對比學習方法,并提出了一種視圖掩碼機制,能夠從兩個視圖中提取正面和負面的嵌入信息。這使得兩個視圖能夠相互協作監督,并最終學習高級節點嵌入。此外,設計了兩個擴展的HeCo,以產生高質量的硬負樣本,進一步提高了HeCo的性能。在各種真實網絡上進行的大量實驗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的性能優于最新的技術。
對于推薦系統來說,用戶冷啟動推薦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因為只有很少的冷啟動用戶交互可以被利用。最近的研究試圖從元學習的角度解決這一挑戰,大多數研究遵循參數初始化的方式,即通過幾個步驟的梯度更新來學習模型參數。雖然這些基于梯度的元學習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性能,但其中的一個根本問題是如何將從以前任務中學習到的全局知識更有效地用于冷啟動用戶的推薦。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元學習推薦方法——任務自適應神經過程(TaNP)。TaNP是神經過程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為每個用戶作出推薦都與相應的隨機過程相關聯。TaNP直接將每個用戶觀察到的交互作用映射到一個預測分布,避開了基于梯度的元學習模型中的一些訓練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平衡模型容量和適應可靠性之間的平衡,我們引入了一種新的任務適應機制。它使我們的模型能夠學習不同任務的相關性,并自定義全局知識到與任務相關的解碼器參數,以估計用戶的偏好。在不同的實驗設置下,我們在多個基準數據集上驗證了TaNP。實證結果表明,TaNP對幾個最先進的元學習推薦器產生了一致的改進。
圖神經網絡(GNNs)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新架構和新應用。目前的研究側重于提出和評估GNNs的具體架構設計,而不是研究GNNs的更一般的設計空間,后者由不同設計維度的笛卡爾積(如層數或聚合函數的類型)組成。此外,GNN設計通常專門針對單個任務,但很少有人努力了解如何快速為新任務或新數據集找到最佳GNN設計。這里我們定義并系統地研究了GNNs的架構設計空間,它包含了超過32種不同的預測任務的315000種不同的設計。我們的方法有三個主要創新:(1)一個通用的GNN設計空間;(2)具有相似度度量的GNN任務空間,這樣對于給定的新任務/數據集,我們可以快速識別/傳輸性能最好的架構;(3)一種高效的設計空間評價方法,可以從大量的模型-任務組合中提取洞察力。我們的主要結果包括:(1)一套設計性能良好的GNN的全面指南;(2)雖然針對不同任務的最佳GNN設計存在顯著差異,但GNN任務空間允許在不同任務之間傳輸最佳設計;(3)利用我們的設計空間發現的模型實現了最先進的性能。總的來說,我們的工作提供了一個原則性和可擴展性的方法,實現了從研究針對特定任務的個體GNN設計到系統地研究GNN設計空間和任務空間的過渡。最后,我們發布了GraphGym,這是一個用于探索不同GNN設計和任務的強大平臺。GraphGym具有模塊化的GNN實現、標準化的GNN評估和可重復和可擴展的實驗管理。
Code://github.com/Shen-Lab/GraphCL Paper:
對于當前的圖神經網絡(GNNs)來說,圖結構數據的可泛化、可遷移和魯棒表示學習仍然是一個挑戰。與為圖像數據而開發的卷積神經網絡(CNNs)不同,自監督學習和預訓練很少用于GNNs。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提出了一個圖對比學習(GraphCL)框架來學習圖數據的無監督表示。我們首先設計了四種類型的圖擴充來包含不同的先驗。然后,我們在四種不同的環境下系統地研究了圖擴充的各種組合對多個數據集的影響:半監督、無監督、遷移學習和對抗性攻擊。結果表明,與最先進的方法相比,即使不調優擴展范圍,也不使用復雜的GNN架構,我們的GraphCL框架也可以生成類似或更好的可泛化性、可遷移性和健壯性的圖表示。我們還研究了參數化圖增強的范圍和模式的影響,并在初步實驗中觀察了性能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