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西方兩棲部隊為在未來作戰環境中發揮威懾和作戰作用而需要做出的主要調整。特別是,本文論述了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部隊設計需要如何發展,才能為聯盟或聯軍的兩棲作戰能力做出支撐。
本文認為,兩棲部隊不應成為艦隊奪取制海權后利用制海權的一種能力,而應是艦隊向陸地的延伸。這一點有微妙的不同,因為它涉及將兩棲部隊與兩種嚴格意義上的海軍職能緊密結合:海上打擊和確保制海權的工作。兩棲部隊的這種使用需要戰術專業化,尤其要注重縮小藍水海軍與聯合部隊之間的潛在差距。然而,正如將要討論的那樣,在戰術上側重于實施打擊并不一定會限制更加專業化的兩棲部隊的使用案例數量。
未來作戰環境的一個主要特征可能是對手擁有更強的反介入能力和更遠的岸上火力。對于盟軍和聯軍兩棲部隊來說,這意味著登岸部隊需要分布得更廣,而為其提供支援的航運也必須在更遠的距離上作戰。雖然這一挑戰在涉及近鄰對手的情況下尤為嚴峻,但反介入能力的擴散使其在英國和盟國兩棲部隊可能部署的多種情況下都可能成為挑戰。
本文認為,要適應這種新出現的作戰環境,最好的辦法是采用一種作戰概念,將兩棲力量投送歸入海軍的打擊和制海功能之下。分布式兩棲部隊可發揮關鍵作戰作用,通過匯聚遠程火力,應對反介入能力增強的挑戰。美國海軍陸戰隊的 "遠征高級基地行動 "框架是這種方法的縮影,它通常被視為海上封鎖的同義詞,但實際上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在水上和岸上混合使用分散的遠程火力和小股突襲部隊,會給對方龐大的地面部隊帶來嚴重困難。
雖然突擊與火力的結合并不完全是兩棲作戰的解決方案,但能夠同時在海上和陸地上機動的部隊會給對手帶來更大的挑戰。在許多情況下,包括在歐洲狹窄的群島海域,以這種方式使用兩棲部隊將迫使對手勘察包括大陸地區、海域和近海島嶼在內的擴展沿岸空間。這將大大增加對手的 ISR 負擔。
兩棲部隊還可在沿岸海域發揮一些作用,其中包括在政治敏感條件下行使制海權。因此,本文認為兩棲作戰應歸入海軍的兩項任務--打擊和制海--而不是作為一項單獨的職能。
在這一范圍內,皇家海軍陸戰隊有可能成為以打擊為中心的合作伙伴以及英國和盟國海軍的輔助力量。作為一支輕型突擊部隊,海軍陸戰隊可以為執行打擊任務創造有利條件。對輕型登岸部隊的重視應使突擊隊所依賴的海上支援力量不斷發展,使其更具多功能性。一旦減少了對移動重型裝備的要求,就可以把重點更多地放在優先事項上,如攜帶傳感器和攻擊彈藥的能力以及實現低可觀察性。這樣就能在瀕海兩側執行制海權和群島戰等任務。
將皇家海軍陸戰隊的重點轉向打擊和制海這兩個優先事項意味著戰術專業化。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限制海軍陸戰隊將發揮的作戰和戰略作用。無論是在歐洲的突發事件中,還是在遠征范圍內,以打擊為中心的作戰概念都具有明顯的效用。這將涉及縮小突擊隊的戰術作用和認證范圍,以及減少對傳統輕步兵職能的重視。然而,部隊的規模和不斷變化的作戰環境意味著,無論如何,其中許多職能都可能是多余的。
新出現的威脅使目前兩棲部隊進入戰區變得越來越困難,同時也增加了對其他艦隊和更廣泛的聯合部隊的需求,以便在兩棲部隊派遣時為其提供保護。因此,兩棲部隊面臨的風險是,兩棲登陸的價值逐漸被其成本和風險所抵消。本文認為,包括皇家海軍陸戰隊在內的兩棲部隊不必將沿岸讓給岸基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這些部隊有可能為盟軍威懾增加相當大的價值。但要在未來的作戰環境中做到這一點,它們必須在概念上和部隊設計上與艦隊更緊密地結合。
美國海軍是一支在全球提供前沿威懾的力量。技術的進步和戰略競爭對手的崛起改變了軍事行動的態勢,這可能對美國海軍的前沿存在構成挑戰。這種挑戰可能威脅到美國本土,而軍事戰略的重點是在海外維持部隊。為了確保本土安全,本論文認為美國海軍可以創新并更多地使用無人系統。無人系統將很快成為艦隊力量設計的一個方面,其整合對未來的海軍行動至關重要。美國海軍目前正在開發和測試無人機 (UAV)、無人水面艦艇 (USV) 和無人潛航器 (UUV),以擴充艦隊并提高其能力。這些系統可通過以下任務領域增強美國海軍能力:情報、監視和偵察(ISR)、海上安全、反水面戰(ASuW)、反潛戰(ASW)和水雷對抗(MCM)。
美國是一個海上強國,通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海軍力量威懾對手,確保安全。美國海軍通過在世界前沿地區開展行動和使用積極的分層防御戰略來保衛本土。該戰略的目標是在威脅襲擊美國本土之前對其進行威懾。然而,先進技術的出現和戰略競爭對手的崛起對美國海軍依靠前沿存在威懾對手的能力提出了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本土已成為這些競爭對手威脅的可信目標。為確保本土安全,美國海軍需要創新并適應新興的無人系統技術。本論文探討了海軍如何將無人機、USV 和 UUV 等新興技術融入保衛本土的任務中。
無人系統的創新和集成已成為海軍高層領導的首要任務。美國海軍 "2045 兵力設計"(Force Design 2045)概述了美國海軍艦隊將成為一支混合艦隊,通過將無人系統集成到海上行動中來增強其實力。目前正在對這些系統進行開發和測試,以提高艦隊的整體能力和威懾力。為了繼續保持美國海軍在全球的安全存在能力,本論文根據這些系統的能力和性能,對美國海軍總體計劃中的路線圖所概述的高優先任務領域進行了研究。在這些高優先級任務領域中,本論文納入了可用于保衛國土的任務領域。這些任務領域包括情報、監視和偵察 (ISR)、水雷對抗 (MCM)、反潛戰 (ASW)、海上安全和反水面戰 (ASuW)。
美國海軍在空中、水面和水下都擁有強大的無人機系統。艦隊中的主要無人機包括 MQ-8C“火力偵察兵”、MQ-4C“海衛一”、“掃描鷹”和 MQ-4A “收割者”。另一方面,海軍正在為水面艦隊研制大型和中型無人水面飛行器,為水面下部隊研制 "獅魚"、"金魚 "和 "刀魚"。美國海軍還成立了開發中隊,對這些無人潛航器進行試驗,以加強其與艦隊的融合。這些開發中隊正在對這些系統的能力以及它們能為艦隊提供的服務進行專業測試。
通過對潛在任務領域和海軍現有系統的研究,本論文概述了這些系統可為保衛美國本土提供的潛在行動。這些系統可以為國土執行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海岸偵察和海岸監視行動進行 ISR。ISR 可以作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工具,在專業探測和定位潛在威脅的同時,增強美國海軍的海域感知。美國海軍的主要職能之一是海上安全,無人系統可通過與艦隊進行港口安全和反潛/反艦導彈協調來協助履行這一職能。無人潛航器可以通過檢查船體是否存在潛在的水下爆炸物來提供反恐支持。USV 可以加強與 MUSV 的反艦導彈交戰,為水面艦隊提供 ISR 能力,同時正在開發 LUSV,以反艦導彈增強艦隊的殺傷力。無人潛航器,尤其是 "海衛一"無人潛航器,可為海軍的 P-8A 海上飛機提供實時情報,以加強反艦導彈威懾的協調。最后,無人潛航器是水下物體探測、定位和繪制水底地圖的主要工具,可用于執行水下監測任務。
當前的戰略環境已成為美國海軍和國土面臨的新威脅。海軍需要通過積極、分層的海外防御繼續保持威懾力。這一戰略可能會使海軍力量捉襟見肘,但無人系統的整合可以成為海軍保持強大海上力量和成功保衛本土所需的解決方案。
本論文通過測量成功和不太成功的戰術表現背后的參數,研究當代戰斗中有效的軍事戰術。因此,戰術知識能讓戰爭研究領域的從業人員、學者和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戰斗結果。論文的目的是對現有理論進行檢驗,以創建一個新的理論,說明是什么影響了戰斗中的戰術結果,并對導致戰術勝利的原因做出解釋。勝利可以用影響戰斗成功的戰術要素來解釋。此外,與決斗失敗者相比,勝利的戰斗可以通過戰術家所掌握的一些技能得到部分解釋。此外,本論文還是一種批判性評估戰術能力的方法,可以確定什么是成功的戰術,以及理論如何與實踐經驗保持一致。隨著對誰以及戰術如何影響戰斗勝負的深入了解,我們有機會提高研究、分析和實踐戰爭的軍事和戰術領域的技能發展。論文由四篇獨立文章組成。這些文章將專業知識水平、態度、一般智力和個人決策風格等個人能力與勝利水平聯系起來。總結所有四篇文章可得出三大結論:(1) 當類似對手交戰時,當代機動戰包含可衡量的成功要素。(2) 遵循代表 "戰術最佳實踐 "的理想模型中的步驟的戰術人員會增加他們在決斗中獲勝的機會,尤其是在對手沒有同時遵循任何或較少步驟的情況下。(3) 個人決策風格影響戰斗中的戰術結果。這些結論對今后制定有效的戰術以及戰術專家檔案具有重要意義。
圖 1. 《沖突建模的形式》,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菲利普-薩賓教授所著。
本文旨在為圍繞美陸軍如何打好下一場大規模作戰行動的討論補充背景資料。"伊拉克自由行動"、"模塊化部隊 "和 "未來作戰系統"(FCS)相互關聯的經驗教訓為未來部隊的設計提供了啟示。在參與全球反恐戰爭的同時對陸軍進行轉型,在沒有明確未來作戰概念的情況下,陸軍采用了技術驅動的組織解決方案--FCS。模塊化帶來了以旅為中心的概念,這與 20 世紀以師為中心的陸軍大相徑庭。FCS技術旨在創建像師一樣作戰的旅,可能會帶來一種新的作戰概念。陸軍接受了這種組織模式的風險,假設其旅將通過未來戰斗系統的實戰化進行重組。由于這一假設是錯誤的,陸軍在制定未來作戰概念時必須重新審視旅為中心的思想。
本研究探討了美國國防部(DoD)在冷戰早期對地對地導彈開發的管理,以及陸軍對 "朱庇特"中程彈道導彈(IRBM)的追求。在這些工作中,新興導彈技術對美國防部減少軍種間競爭和重復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挑戰。盡管美陸軍闡明了使用遠程導彈的潛力,但卻未能說明為何應由陸軍來開發和操作上述武器。相反,陸軍利用 1950 年和 1954 年導彈協議中模棱兩可的措辭,廣泛應用其陸戰職能,蠶食了空軍的預期任務。這導致多個軍種爭奪有限的資源,并利用不成熟技術在當時不可預見的優勢,最終造成冗余。本研究發現,美國防部在 20 世紀 50 年代對導彈開發的管理使日益減少的國防預算捉襟見肘,限制了常規能力的現代化,并加劇了各軍種之間的緊張關系。雖然這些發現基于歷史研究,但卻具有持久的應用價值,因為它們揭示了限制性政策文件中模棱兩可的措辭所帶來的危險,并對參謀長聯席會議和類似的以軍種為基礎的委員會作為管理新興技術的組織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這些發現尤其適用于當今國防部的政策制定,因為冷戰時期的洲際彈道導彈爭議反映了當前軍種間在導彈開發方面的緊張關系。
本研究探討了以下問題: 美國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DoD)對導彈這一新興技術的管理如何影響陸軍在 1955 年至 1956 年間對射程 1500 英里的 "朱庇特"導彈的追求?三個補充問題支持了這一研究問題: 第一,"朱庇特"導彈如何融入陸軍既定和調整后的服務職能?第二,美國防部在 20 世紀 50 年代制定了哪些限制措施來管理地對地導彈的研發?第三,是什么促使國防部長查爾斯-威爾遜在 1956 年明確了角色和任務,隨后終止了陸軍的 "朱庇特"導彈項目?
本研究認為,美陸軍利用美國防部對導彈發展的模糊指導來發展 "朱庇特"洲際彈道導彈--一種該軍種在作戰上難以自圓其說的武器。面對使命危機和有限資源的競爭,陸軍對新興導彈技術進行了大量投資,并對其服務職能和導彈開發責任進行了廣義解釋。反過來,陸軍不斷擴大導彈射程也造成了重復勞動,這是軍種間持續競爭的產物。遺憾的是,參謀長聯席會議(JCS)無法在內部解決這些沖突,國防部長最初無法解決,后來也不愿意解決,直到 1956 年 11 月才解決了問題。在這方面,20 世紀 50 年代國防部對導彈發展的管理使日益減少的國防預算捉襟見肘,限制了常規能力的現代化,并使各軍種之間本已脆弱的關系出現裂痕。
本視角審視了美國的國防愿望與當前政策現實之間的差距。在本文中,作者闡述了大戰略原則,這些原則要求美國具備投射力量的能力,以幫助遏制關鍵地區的重大戰爭,定義了后冷戰時代美國的國防戰略方針及其關鍵假設,并解釋了這些假設不再有效的原因。作者提出了改革的六大障礙--美國國防部的應對措施無法產生所需的變革程度的原因。本文最后描述了美國新國防戰略的原則。
組建行政立法聯盟,在少數關鍵領域實現拖延已久的改革。
通過規范美國的作戰野心,在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實現威懾。
在國防規劃中更加重視國土保護和恢復能力。
加快制定真正的聯合概念,確定美軍在未來重大突發事件中如何在所有領域作戰。
加倍關注和投資傳感與目標定位網格和作戰管理系統。
重點關注旨在支持盟友和合作伙伴的方法,旨在提高侵略目標的復原力,并使對侵略的任何反應都是多邊的。
將投資重點轉向遠距離擊敗侵略所需的能力--兵力投射而非兵力結構。
計劃以現有兵力加上適度增援來實現最初的作戰目標。
計劃以第一天可用的軍火庫實現最初的作戰目標。
徹底改變后備力量在美國軍事行動各個階段的作用。
作者:Bruce Stubbs
本文使用了五個關鍵術語。前兩個術語,即兵力設計和兵力發展,是美國海軍的精確術語,不能互換。
兵力設計是指創新和確定未來海軍艦艇、飛機和武器系統,以及二十年及二十年后的作戰概念。兵力發展是對海軍現役艦艇、飛機和武器系統的調整和現代化,以及在兩到七年時間框架內的作戰概念。這兩個海軍官方術語之間的區別似乎很玄妙:兵力設計是關于未來兵力的,而兵力發展則是關于當前兵力的。然而,兩者都是根據對美國安全需求的評估來滿足海軍的要求,然后在財政限制范圍內選擇海軍能力(以及作戰概念)來滿足這些要求。
以下術語對讀者理解也很重要。
美國海軍 2023 年的戰略發展和兵力規劃方法行不通。戰略發展處于生命維持階段,兵力規劃采用的是漸進式方法,即購買海軍幾十年來一直依賴的相同平臺的略好和更昂貴的版本。實際上,這種方法是在不考慮海軍總體戰略和兵力計劃的情況下,一次只生產一個級別的艦艇,從而形成一個綜合、協調、同步的 "海軍戰斗機器"。此外,這種方法在太長的采購時間內交付了一支負擔不起的艦隊。開發新能力的建議被視為對現役平臺和項目的威脅,從而阻礙了創新。
圖:海軍 F/A-18E 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準備從 "哈里-杜魯門 "號上發射,以支持 "三叉戟接點 18 "演習。圖片來源:美國海軍,海軍三等士官 Adelola Tinubu。
國會、防務媒體、防務分析師、國防部以及獨立的美國政府機構都認為美國海軍的戰略制定和兵力規劃有問題。最值得注意的是,國會表達了不滿。
2017年12月,美國國會根據海軍2016年兵力結構評估(FSA),規定海軍必須擁有355艘兵力艦艇,2020年2月,眾議員喬-考特尼(Joe Courtney)向時任國防部長馬克-T. 埃斯佩爾抱怨說:"缺乏造艦計劃,[唐納德]特朗普政府沒有提出建造 355 艘艦艇的海軍戰略"。2021 年 12 月,美國國會授權海軍提交《兵力艦艇評估與需求報告》,介紹其近期、中期和遠期的兵力結構計劃,以滿足作戰指揮官在國防部批準的情況下提出的要求。然而,國會對海軍 2023 財年(FY2023)的三十年造艦計劃反應冷淡,盡管這是海軍三年多來首次向國會提交此類報告。這導致國會授權在 2022 年 12 月成立一個獨立的海軍未來全國委員會,以確定到 2025 年中期海軍艦隊的規模和兵力組合。
這一系列事件--特別是史無前例地指示海軍提交《戰艦評估與需求報告》、成立獨立的海軍未來全國委員會、將制定兩棲作戰艦艇需求的責任全部交給海軍陸戰隊司令--表明了國會對海軍兵力規劃的不滿。此外,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DoD)和海軍領導人無法始終如一地說明海軍需要多少艦艇來滿足其需求,這可能是國會決定立法規定這些前所未有的任務的一個驅動因素。在 2022 年的前七個月中,國防部領導人為海軍的目標規模提出了五個不同的目標--316、327、367、373 和 500。此外,在 2023 財年和 2024 財年的三十年造艦計劃中使用了三個選項,而不是一個單一的預測,這妨礙了國會對喬-拜登政府關于海軍未來規模和組成的目標的理解,以及對海軍提出的 2024 財年造艦預算、五年造艦計劃和三十年造艦計劃的評估。此外,為了遵循向文職領導層提供最佳軍事建議的口號,海軍必須對完成工作所需的資源有一個首選方案,最重要的是,必須評估如果得不到所需的資源,美國將面臨的風險(見表 2)。
正如斯科特-莫布里博士在 2022 年 11 月的論文集中所指出的,海軍在很大程度上將重點放在計劃和預算上,以制定戰略手段,而 "貶低了使這些手段合理化和正當化的戰略基礎"。
海軍兵力規劃采用的是一種零敲碎打的方法--"購買[海軍]幾十年來一直依賴的同[類型]平臺的[更少但]更好[更昂貴]的版本"--這種方法在太長的采購時間內交付了一支難以負擔的艦隊。海軍的兵力規劃幾乎總是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下進行的,采用的是一種零和方法,在這種環境下,新能力的建議往往被視為對現役平臺的威脅,從而阻礙了創新。歸根結底,海軍的新平臺、武器和系統與艦隊中已有的平臺、武器和系統非常相似。
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OPNAV)的大部分平臺和能力參謀人員都只關注單一平臺或能力。沒有人將所有平臺和能力視為一個綜合的整體。沒有任何一個參謀實體能確保所有這些單獨的平臺和能力參謀人員都能通過精心制定的全面戰略和作戰概念進行整合,以實現所需的戰略-兵力匹配。
海軍無法建立一個持久的 OPNAV 組織結構,以確保其戰略依次驅動兵力規劃和預算。OPNAV 無法在其關鍵流程中始終 "以戰略意圖 "開展業務。由于 OPNAV 是在國防部規定的未來五年防務計劃范圍內運作,并且以預算為中心,因此 OPNAV 往往集中式大量以流程為中心的產品,再加上層出不窮的短期緊急項目,其戰略指導經常被香腸制作所取代,甚至丟失。
海軍作戰司令部一直未能解決海軍戰略與其中長期預測之間的銜接問題,以及海軍預算與其短期時間表和巨大財政壓力之間的銜接問題。自 20 世紀 80 年代初以來,OPNAV 進行了無數次改組,這些都強調了這一點。正如海軍分析中心 2010 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所強調的: "歷任海軍司令官都試圖使[OPNAV]對他們的需求作出反應--其中最主要的需求通常是建立一個平衡、綜合的計劃和預算"。"他們都失敗了,結果,海軍繼續以漸進的方式滿足兵力需求,這挫傷了創新,驚擾了國會,交付的平臺數量更少、成本更高,而且幾乎總是更大。各種非乘員水面艦艇和飛機可能會打破 "越大越好 "的模式,但它們的出現速度太慢。
造成海軍戰略制定和兵力規劃方法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效的兵力規劃受到海軍作戰司令(CNO)之間戰略一致性不足的影響。歷史記錄表明,這些軍種的首長似乎認為他們必須與前任首長有所區別,擁有自己獨特、獨立的戰略--或者說是典型的戰略性、愿望性計劃,而不是具有目的、方式和手段的戰略。正如彼得-海恩斯博士在他的《邁向新的海洋戰略》一書中所解釋的那樣: 華盛頓的政治氣候要求不斷變化,只有新的想法才能確保得到聆聽,在這樣的環境下,戰略聲明是有保質期的。海軍領導人必須更換或更新他們的想法,否則就有可能被認為對國內政治或國際安全環境的變化反應太慢。
可以肯定的是,海軍高層領導都會同意,無論誰擔任海軍司令,海軍都有持久的體制目標,一致性對戰略制定和兵力規劃的好處是巨大的。這樣做的好處包括:在主要平臺和武器系統的實戰化過程中確保戰略方向的連續性;不需要新上任的海軍司令官從零開始制定 "新的 "海軍戰略方向;根據四星級更新時達成的組織協議,在海軍的前進道路上齊心協力;在戰略溝通方面保持海軍信息的一致性;減少錯誤的開始和無益的努力(見表 1)。
海軍需要每一位海軍司令官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使海軍能夠長期受益于持續的統一行動。海軍還需要一個連貫的規劃流程,而不是一個全新的版本來配合新任海軍司令官的新戰略。目前的挑戰是如何在持續十年或更長時間的規劃和采購過程中保持共識,而這一過程又是由一名任期通常為四年的海軍司令官發起的。
海軍作戰部仍將重點放在預算上,將預算作為其總體和決定性過程,認為戰略可以在預算過程中產生。這種狹隘的關注點限制了應對重大挑戰和機遇的長期戰略和計劃的制定。預算過程的需求與戰略制定過程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差異。
在 2021 年的一次訪談中,能力與資源整合局(OPNAV N8)前副局長 Irv Blickstein 解釋了預算流程占主導地位的原因。首先,不可能完全按照戰略、需求和預算的線性順序進行。如果一項戰略無法負擔,那么就必須對能力進行權衡。預算人員知道,僅僅對戰略發表意見是無法獲得資金的。相反,海軍需要通過分析來證明其計劃的有效性及其論點的正確性。20 世紀 80 年代初,布里克斯坦作為 OPNAV 的副程序設計員,曾指出: 我與 OP-06(計劃、政策與行動局)的任何人都沒有關系。你會想,你在編制[預算],而他們負責《海上戰略》,難道你們不應該一直保持聯系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海事戰略》對我們的計劃工作有影響嗎?確實沒有......從歷史上看,戰略家和程序員之間沒有任何關系,但我認為有這種關系是件好事。
2015 年 6 月,海軍研究生院發布了一份關于戰略在海軍預算流程中的推動作用的報告。報告的主要結論指出,"海軍未能確保戰略和政策優先事項推動[預算]的制定和執行"。具體而言,在海軍作戰司令部內部,預算流程 "使戰略黯然失色","被戰略所取代,并經常等同于戰略"。報告指出,能力與資源整合局(OPNAV 的首席財務官)"在戰略的制定和執行方面掌握著大部分的局內權力",而業務、計劃和戰略局(OPNAV N3/N5)及其戰略人員 "在戰略制定和執行方面沒有發揮有意義的作用"。約翰-理查森上將在擔任 CNO(2015-2019 年)期間曾試圖改變這種態度。他的努力沒有成功。
目前,預算流程、戰略制定和長期規劃流程之間存在嚴重的一致性問題。預算流程以五年期為重點,強調定量分析的應用,這對近期資源決策非常有效。然而,由于其年度周期沒有明確的起點或終點,預算流程主導了海軍作戰司令部的所有規劃活動,"往往只是鼓勵繼續執行已在實施的計劃",而不鼓勵 "開發新的替代方案"。海軍需要避免默認以預算執行來制定戰略。所有的戰略都是由可用資源決定的,但預算應該為戰略服務,而不是相反。
目前,管理海軍兵力規劃生態系統的責任分散在整個海軍作戰司令部。作戰發展局(OPNAV N7)負責兵力設計。能力與資源整合局(OPNAV N8)負責支持兵力設計與發展的量化手段,作戰需求與能力局(OPNAV N9)負責兵力發展與兵力設計。海軍司令部的指揮官行動小組為兵力設計和兵力發展提供職權范圍--戰略指導。海戰發展中心提出作戰概念,如當前的 "分布式海上作戰"(見圖 1)。
這些職責都必須履行,但卻缺乏協調。沒有一個部門將這些兵力規劃工作與正在進行的新型艦艇、飛機和武器的生產工作結合起來,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海軍戰斗機器。因此,有關新兵力生產和現役兵力現代化的決策直接影響到有關確定未來平臺和能力的決策,反之亦然。兵力發展、兵力設計以及新平臺和能力的生產之間的這種相互關系,要求將其調整、整合和同步為一個全面的過程,而不是單個的平臺和能力,同時對未來的安全環境和共同的作戰概念有一個共同的理解,以便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威懾和擊敗未來的對手。
此外,這種兵力規劃責任的分散也會帶來有害后果。2022 年 2 月,海軍作戰司令部主辦了一次名為 "兵力設計沖刺 "的研討會,以評估海軍的兵力設計態勢。研討會結束時,N7的一位高級領導告訴筆者,研討會確定,"OPNAV的每個人都負責[兵力設計],但沒有人負責"。對于一個軍種來說,宣布 OPNAV 沒有人真正負責兵力設計是一個驚人的發現,因為兵力設計的重點是未來的艦艇、飛機和武器系統,以及 20 多年時間跨度的作戰概念。
海軍缺乏充分和連貫的指導,以確保戰略影響其預算和作戰概念。海軍沒有分類戰略,無法明確表達其目的、方式和手段。它沒有對當前和未來安全環境進行成文的評估,以提供對這些環境的基線認識,并為有效的概念驅動、以威脅為依據的能力發展創造條件。另一份缺失的文件是 2040 年代的作戰概念。其結果是,在 2023 年,N9 的專業人員正在規劃下一代平臺,卻沒有一套共同的頂點戰略指導。(見圖 1a)。
海軍三大平臺群(水面艦艇群、航空兵群和潛艇群)的自相殘殺嚴重破壞了海軍的整體平衡。理論上,這些平臺群本應超越各自的平臺主張和戰爭關切,但卻很容易受到來自其他平臺群的壓力和競爭。每個作戰群都編制一份非機密的戰略指導文件,卻很少考慮其他作戰群如何互動與合作,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海軍戰斗機器。
針對這一批評意見,海軍司令部海軍上將邁克爾-吉爾代(Michael Gilday)將兵力設計職責重新分配給 N7,并按照海軍司令部 2022 年航行計劃的要求,將工作重點放在 2045 年。然而,海軍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確定了 2045 年的兵力設計,而且,海軍正在全速推進其實施。2045 年距今只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完全在新型艦艇、飛機和武器系統的服役期內。海軍司令吉爾代已經批準了海軍下一代平臺和能力的未來發展方向,N9制定的優先采購順序是下一代飛機第一,下一代驅逐艦第二,下一代攻擊潛艇第三。這一優先順序似乎鞏固了航空母艦作為海軍作戰重心的地位,而不是從各種空中、水面和水下平臺發射精確武器的地位。
圖: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準備在阿拉伯灣執行飛行任務。圖片來源:美國海軍/二級大眾傳播專家亞歷克斯-金(Alex King)。
海軍戰略制定和兵力規劃面臨的長期問題比將兵力設計責任重新分配給 N7 更大。海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開展和組織戰略發展與兵力規劃的整體工作,而不是將其作為不同的流程。根據本文對海軍戰略發展和兵力規劃態勢的評估,海軍面臨著三部分問題。
幾個關鍵問題對提出改進海軍戰略制定和兵力規劃的建議產生了重大影響。
組織海軍作戰司令部進行有效的戰略制定
鑒于制定、維護、更新和迭代頂點戰略指導的持久性,專門的戰略人員(包括負責長期規劃的人員)必須具有連續性和長期性。由于戰略指導對海軍的未來至關重要,因此戰略指導的制定過程不能時好時壞。關鍵在于海軍司令部要選擇其主任,并對其工作人員充滿信心。一旦戰略參謀部成立并開始運作,海軍就需要將其保留下來。如果海軍司令官對戰略參謀部的工作不滿意,當然可以讓自己挑選的人員來主持工作,但戰略參謀部本身需要保留自己的角色,而不是被推到一邊,由一個新的、自己喜歡的參謀團隊取而代之。
避免使用聯合組織進行兵力規劃
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正在使用一種聯合組織結構,這對開展兵力規劃是有問題的。這種組織結構試圖同時實現職責分散和工作統一。據稱,它將不同的職責和獨特的相關流程統一到一個中央實體之下,但這些職責仍由不同的獨立實體控制。它是一種抱負,依靠善意來完成使命,而不是等級森嚴的結構,有權做出艱難的決定,也不注重達成共識。鑒于成功的兵力規劃對海軍的重要性,應遵循的組織模式是一個直接向海軍司令部報告的專門實體,如海軍戰略系統計劃和海軍核推進,它們分別負責海上發射的核威懾能力和海軍的核推進。海軍需要借鑒這兩個組織的成功經驗,建立一個專門的單一實體,負責與兵力規劃有關的所有事務。海軍司令部的兵力規劃職責范圍如此之廣、如此之復雜、如此之關鍵,以至于海軍不能將其分解到海軍作戰司令部的所有人員或采用聯合結構。海軍需要建立一個直接向海軍司令部報告的專門實體。
由 CNO 直接監督兵力規劃和戰略
只有海軍司令和海軍作戰副司令(VCNO)及其辦公室有權確保 OPNAV 保持戰略重點。只有他們才能使參謀人員集中精力,將海軍的戰略方向放在前沿和中心位置,以推動兵力規劃和預算。作為海軍作戰部副部長領導七大職能部門的海軍中將們不可能單獨做到這一點;他們要滿足預算流程的緊迫需求,還要應付日常事務的壓力,這對他們的挑戰已經夠大了。
了解防務分析的局限性,為兵力規劃提供支持
可量化的國防分析通過了解平臺和武器系統之間的權衡,為兵力規劃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在近期和中期。國防分析--作戰研究、戰役分析和系統分析--與兵力規劃的相關性受到限制,因為它的遠期重點是未來二十年或更長的時間。國防分析方法需要數據的確定性,然后才能產生可靠的確定性答案。海軍目前的兵力結構評估方法使用了這些可量化的國防分析工具,很難產生有用的長期數據。其過程需要建模數據,而這些數據在二十年后根本無法獲得--因此,需要大量的風險分析、戰爭游戲、紅隊和替代未來工作。
納入凈評估能力,支持兵力規劃
兵力規劃需要對海軍能力的發展趨勢、關鍵競爭、風險、機遇和未來前景進行長期比較評估。凈評估利用定性和定量因素,對不同的未來情景進行紅藍互動比較。海軍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是,凈評估可以為海軍提供所需的各種能力。海軍需要這種能力,因為它對戰役分析、系統分析和作戰研究的依賴嚴重失衡。海軍需要在對未來安全環境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進行兵力規劃,然后利用戰略戰爭游戲、模擬、專家小組報告和凈評估等工具來構建戰略和作戰概念,并得出所需的能力。一旦完成這些工作,可量化的工具就能細化能力的類型和數量。
明確 N7 和 N9 在兵力規劃方面的作用
兵力規劃包括兵力設計(即未來艦隊)和兵力發展(即當前艦隊)。2022 年 7 月,CNO Gilday 將 N9 的兵力設計職責重新分配給 N7。實際上,N9 在確定 2040 年代作戰使用的下一代平臺時,可能將繼續履行兵力設計職責。考慮到 N9 為規劃 2040 年代海軍而開展的所有已獲批準和資助的兵力設計活動,N7 的兵力規劃職責遠未明確。
讓海軍部長參與兵力規劃
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對海軍兵力規劃表示謹慎和不安,他希望用現實的方法來了解下一代驅逐艦、攻擊型潛艇和載員/非載員飛機的總成本和影響。他希望在生產之前對這些平臺的新技術進行測試。鑒于海軍在規劃和交付水面艦艇方面的記錄參差不齊,再加上為大規模更新提供資金的承受能力問題,他的謹慎是有道理的。
為兵力規劃評估新技術和新概念
海軍正在用更新的后續版本替換現役平臺,但無乘員平臺除外。這一點意義重大,因為強烈的平臺依附性可能會阻礙海軍接受新技術和作戰概念。更重要的是,這種可能的態度可能會妨礙海軍了解海上戰爭不斷變化的特點。例如,由于技術的融合,到 2045 年,空中和水面領域可能會變得非常透明,以至于在 "發現者 "和 "隱藏者 "之間的競爭中,發現者很可能占據主導地位。如果這種情況屬實,水面艦艇甚至飛機將越來越容易受到敵方的持續跟蹤、瞄準和遠程攻擊,從而終止--或至少嚴重限制--其作為常規海軍力量投送主要手段的作用。這樣的結果會對 2045 年海軍艦隊的設計產生巨大影響。
圖:2022 年國際海上演習/Cutlass Express(IMX)期間,一艘快速反應驅逐艦在亞喀巴灣航行,靠近一艘美國帆船無人探索器。圖片來源:美國陸軍/中士 DeAndre Dawkins
溝通海軍兵力結構需求
鑒于 2022 年 12 月海軍未來國家委員會的成立,以及 2021 年 12 月戰艦評估與需求報告的新報告要求,海軍的戰略溝通能力似乎在反駁對其兵力規劃工作的批評方面收效甚微。海軍的戰略溝通需要調整。
這些建議的總體意圖是將海軍作戰司令部的戰略、分析和預算流程聯系起來。這是一項挑戰,因為預算人員、分析人員、規劃人員和戰略人員之間的工作差異很大。編制預算是一項漸進的工作,"涉及大量的分析和談判,年復一年,反反復復",需要 "正統的官僚勞動"。相反,制定戰略或作戰概念則需要 "非正統的思維跳躍--從演習、戰爭游戲、技術、情報和事件中得出非同尋常的推論"。
從歷史上看,除少數明顯例外情況外,海軍作戰司令部一直未能將這兩類人員有效地聯系起來。因此,為消除這一差距,建議將兵力規劃職能合并,由 CNO 和 VCNO 直接進行戰略監督,以確保這兩個小組之間的聯系得以保持。實際上,兵力規劃成為 OPNAV 的重心,預算編制則是其輔助工作。
這些建議背后的邏輯是簡單明了的。這些建議受一個總體目標的支配,即確保海軍的戰略和政策優先事項驅動其兵力規劃和預算,而不是相反。海軍需要建設兵力和能力,以實施 CNO 建議的戰略。兵力規劃始于該戰略,但兵力規劃人員并不制定該戰略;該戰略的源頭屬于海軍司令部的個人領域,借鑒了《國防戰略》等更高層次的指導。兵力規劃人員利用海軍司令部的戰略,確定所需的海軍任務,以及當前和未來安全環境中必須克服的問題和障礙,如地理位置和對手的能力。這一活動反過來又推動作戰概念的發展,從而發現所需的海軍兵力和能力及其相關屬性(即作戰需求)。最后,兵力規劃計算出實現戰略所需的兵力和能力的數量和組合。以下建議使這一邏輯成為現實。
擬成立的海軍戰略小組和兵力規劃局撰寫的 11 份主要文件不會像 "十大指揮官 "那樣刻在石頭上,一成不變。歸根結底,它們將是海軍司令部的文件。最重要的是,它們將通過海軍四星級領導層的積極參與來制定,以確定該軍種在繼續保持其相關性和對國家安全的貢獻方面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并設計出克服這些挑戰的一致方法,由海軍高級領導層予以敲定和支持。這項工作的目的是確定海軍將如何在連續五年的預算規劃過程中取得進展,其高級領導人將分享并同意一種共同的方法。這一切都是為了將兵力規劃流程制度化,使其從最初的立項、采購到最初的作戰使用,在相對較短任期的高級領導人的管理下,能夠持續數十年。
顯然,隨著威脅、預算、技術和更高層次政策的變化,海軍司令部將每年更新這些文件,就像海軍在 20 世紀 30 年代對《橙色戰爭計劃》進行了至少 19 次重大修訂,以及在 20 世紀 80 年代對《海上戰略》進行了多次修訂一樣。現任四星級海軍將領和選定的三星級海軍將領充分參與這一過程至關重要,因為毫無疑問,這些海軍將領中的一位將成為下一任或以后的海軍司令。如果沒有他們的參與,隨著海軍司令官的更迭,錯誤的開始和徹底改變航向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海軍部長應設立負責戰略、概念和能力的海軍部長助理(ASN/SC&C),以協助海軍軍警部門(見圖 2)。這一職位的設立將在無需另設管理層的情況下提供協助。相反,它將為海軍部長提供以下手段,從而帶來巨大的、有影響的好處,確保:
最后的好處影響巨大,需要詳細說明。海軍戰略發展和兵力規劃所面臨的問題數量之多,似乎幾乎是永無止境的,引起了國會的極大關注,并凸顯了對秘書處和 OPNAV 高度整合的迫切需要。海軍自身一直無法解決、糾正或減輕這些問題和挑戰。下面舉例說明這些問題和困難,以證明新助理部長的必要性。
提高平臺的可負擔性
2021 年 6 月,時任代理海軍部長托馬斯-哈克簽署了一份備忘錄,涉及海軍在 2023 財年規劃周期中的資金優先事項,以配合國防部長辦公室的財政指導。
然而,直到 2023 年 1 月,海軍才明確承認無法同時負擔所有三大采購計劃,海軍宣布采購順序首先是下一代空中主導系統(NGADS),然后是下一代導彈驅逐艦計劃(DDG(X)),最后是下一代攻擊潛艇計劃(SSN(X))。
圖:太平洋(2011 年 1 月 4 日)"阿利-伯克 "級導彈驅逐艦 "斯托克代爾 "號(DDG 106)在海上加油時與 "卡爾-文森 "號航空母艦(CVN 70)并肩而行。像 "阿利-伯克 "號這樣的平臺可以在混合戰斗群中提供與航母相同的支持,而且運行成本要低得多。圖片來源:美國海軍/三等大眾傳播專家特拉維斯-門多薩(Travis K. Mendoza)。
海軍平臺越來越大、越來越貴
強烈的平臺依附性可能會阻礙海軍接受新技術和新概念,進而用更新的后續版本取代現役平臺。海軍兵力規劃采用的是漸進式方法--"購買[海軍]幾十年來一直依賴的同[類型]平臺的[較少但]更好[和更昂貴]的版本"--這種方法在太長的采購時間內提供了一支負擔不起的艦隊。
圖:圣安東尼奧級兩棲運輸船塢艦 "安克雷奇 "號(LPD 23)、瀕海戰斗艦 "科羅納多 "號(LCS 4)、聯合高速艦 "米利諾克 "號(JHSV 3)和軍事海運司令部移動登陸平臺 "蒙福德點 "號(MLP 1)在南加州沿海編隊過境,這是 2014 年環太平洋演習的一部分。到 2020 年代,這些平臺中的一些已經顯露出昂貴的年齡。圖片來源:美國海軍/首席大眾傳播專家馬克-C-舒爾茨(Mark C. Schultz)。
新能力提案可能被視為對現役平臺的威脅,從而阻礙創新。很多時候,海軍的新平臺、武器和系統與艦隊中已有的平臺、武器和系統非常相似。DDG(X)是 "阿利-伯克"(DDG-51)級宙斯盾驅逐艦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替代艦,目前海軍仍在進行采購。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2022 年 11 月關于海軍 2023 財年三十年造艦計劃的報告指出,"海軍已經表示,[DDG(X)]的初步設計規定排水量為 13500 噸",比排水量為 9700 噸的 Flight III DDG-51 設計排水量大 39%。有媒體報道稱,實際排水量可能接近 1.5 萬噸,這將使其與二戰重型巡洋艦相當。
技術發展正在改變戰爭的特征
常規海軍力量投送的主要手段正在發生變化,這對 2045 年海軍艦隊的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美國戰略家安德魯-F-克雷皮內維奇(Andrew F. Krepinevich, Jr.)認為,從 "精確戰爭體制 "到基于 "新軍事革命 "的新興體制,正在發生顛覆性的轉變,"新軍事革命 "融合了 "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合成生物學和量子計算,以及軍事驅動技術,包括定向能和高超音速武器"。克雷皮內維奇告誡說,美國軍方往往本末倒置,在新技術基礎上部署能力,卻不解決技術革命成熟后 "這些新能力如何保持其有效性 "的問題,海軍下一代巡洋艦就是如此。遺憾的是,截至 2023 年 5 月,美國海軍還沒有這樣的戰略規劃文件。
無效的戰略溝通
海軍糟糕的戰略溝通做法體現在其年度非機密的三十年造艦計劃上。該計劃實現了其目的,但它甚至沒有一個嚴謹、非機密的分析理由摘要,來說明需要一支規模更大、更具殺傷力的海軍的理由。這樣,政治領導層就能理解海軍的防務作用,并支持其對國家資源的要求。這是向海軍最重要的受眾之一戰略性地傳達海軍資源訴求的一次錯失良機。海軍不知道如何始終如一地宣傳其兵力需求。海軍戰略溝通的最佳方式是使用平臺。目前,海軍正在使用平臺屬性--如 "確保交付",這讓人聯想到多米諾披薩或亞馬遜快遞服務--來向國會和美國人民傳達其需求。飛機和艦船類型并不抽象;它們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人們聽到它們的名字就能很容易地想象出來--潛艇、驅逐艦、航空母艦和噴氣式戰斗機等等。
注重戰略的海軍文化
戰略并不是海軍的制度性價值觀;海軍最看重的是作戰和技術官僚的專業知識。事實上,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就能說明這種態度。與其他五個軍種不同的是,海軍并不正式選派人員到戰爭學院學習;實際上,只要有空閑時間,海軍就會指派給他們。海軍主要通過計劃和預算來制定戰略手段,而 "貶低使這些手段合理化和正當化的戰略基礎"。令人遺憾的是,海軍已成為 "一個技術官僚機構--一個以技術為中心的官僚機構",CNO 和 OPNAV 的工作人員充當著 "海軍的首席程序員和預算員,激勵著一種職業制度,獎勵那些掌握了這些角色所需的技術技能的軍官",但卻沒有激勵戰略家的職業道路。
1984 年,美國海軍學院論文集的一篇文章很有先見之明地概括了海軍的非戰略文化: "一名軍官所能獲得的最好的個人榮譽就是'他是一名出色的操作員'"。然而,這篇文章指出了這些 "優秀的操作員 "的一個主要缺點:他們 "很難理解甚至識別長期問題","他們堅信只有短期問題才是真實的,持續解決每個問題都會消除或無限期地推遲遠期問題"。由于這種態度,海軍無法確定一個持久的 OPNAV 組織結構,以確保其戰略依次驅動兵力規劃和預算。單靠海軍自身的力量,海軍無法長期維持其戰略事業。當前缺乏頂層戰略和兵力規劃指導,這一點更加突出了這一評估。海軍沒有:
海軍平臺群之間的競爭
海軍三大平臺群(水面群、航空群和潛艇群)之間的自相殘殺會使海軍整體嚴重失衡。例如,航空艦隊注重空中打擊;潛艇艦隊注重水面下打擊;水面艦隊注重水面打擊;兩棲艦隊注重海灘打擊。與此同時,不清楚是否有人在問兩個基本問題: "我們要做什么?我們怎樣才能以比現在更有效的方式完成這項任務?部落之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對人力和資金的爭奪,從而導致在戰略和資源分配上出現分歧。在他們之間達成共識一直都很困難,而且仍然是軍種負責人的基本職責。
作為前國防部長,馬克埃斯佩爾拒絕接受海軍的兵力計劃。
這些計劃似乎是海軍內部各部門(水面艦艇、水下艦艇、航空艦艇等)之間討價還價的產物,目的是保持各自在海軍預算中所占的份額基本不變。內部人士向我證實了這一點。- Mark T. 埃斯佩爾
埃斯佩爾希望有更多的攻擊型潛艇和輕型航空母艦(裝有 F-35B 飛機的大甲板兩棲艦),以便有更多的作戰選擇和經濟承受能力。他不希望自己的計劃受制于過去的作戰結構。由于海戰部落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他在 2020 年春季指示國防部副部長戴維-諾奎斯特領導一項新的兵力結構評估研究,以保持海軍的主導地位。
圖:2023年1月28日,美國海軍一架MH-60海鷹準備在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巴丹號(LHD 5)上著陸,這是兩棲中隊/MEU一體化訓練(PMINT)海峽過境演習的一部分。圖片來源:美國海軍陸戰隊/米歇爾-克拉克(Michele Clarke)上士。
每個軍種都有一份非機密的戰略指導文件--航空軍種有《海軍航空愿景 2030-2035》,潛艇軍種有《指揮官意圖 4.0》,水面軍種有《水面戰》: 競爭優勢》。每份文件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于作戰、能力和人員的戰略、規劃、政策和愿景。每份文件都很少涉及該軍種如何與其他兩個軍種進行互動與合作,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海軍戰斗機器。在這些文件中,可以明顯看出航空、水面和潛艇作戰部門之間缺乏明確的合作。這三個軍種就像一個真正的對手團隊,其軍種內部的行動對海軍未來全國委員會的成立起到了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和其他此類問題的挑戰,海軍部長在戰略制定和兵力規劃方面的作用需要通過這位新任助理部長的服務來加強。
海軍司令官應將其指揮官行動小組改組為海軍戰略小組,以制定海軍的頂層戰略指導,并由這一直接向海軍司令官報告的中央授權參謀實體負責監督其實施(見圖 2)。
所有海軍司令都明白,作為一名軍種司令,他們最重要的職責是確定海軍在繼續保持其相關性和對國家安全的貢獻方面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并制定協調一致的方法來克服這些挑戰。這一基本職責是本建議的基礎。海軍分析中心 2010 年的一份報告直言不諱地指出,"為海軍制定和實施此類指導是海軍司令部的首要任務"。事實上,許多海軍作戰司令部的資深老兵曾私下向筆者透露,如果這一職責不是 "完全由海軍司令部承擔",那么海軍作戰司令部就沒有戰略重點。他們認為,CNO 最重要的職責是確定海軍在繼續保持其相關性和對國家安全的貢獻方面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并制定協調一致的方法來克服這些挑戰。
指揮官行動小組已經直接為海軍司令部工作,編制年度態勢報告、國會證詞、主旨演講和 2022 年航行計劃等戰略文件。在此基礎上,擬議中的海軍戰略小組將在描述整個海軍的理想成果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另一方面,OPNAV 的七個局往往側重于單個支持計劃的成果。通過擴展、授權和增強,海軍戰略小組將
這一建議反映了大多數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做法,即讓他們的頂點戰略職能直接向首席執行官報告。因此,這不再是 N3/N5 的主導作用。每個海軍首席執行官都需要一名參謀人員的直接支持,以提供一套連貫、現代、權威的海軍戰略思想--范圍全面--他們可以利用這套思想來幫助構思、發展、協調、維護、溝通、完善和評估他們的思想。國家海軍司令部需要得到小型專職戰略人員的最佳協助和支持,這是一種企業最佳做法。編制頂點戰略指導和其他戰略文件需要與國家首席運營官保持密切關系,并與他保持實際距離,沒有對話者。實際上,這是海軍司令部與海軍戰略小組的 "首席戰略家 "之間的一對一關系。需要這種一對一的關系,以便
頂點戰略指南描述了海軍司令部打算如何在不同的時間框架和安全環境下克服 "海軍持續發揮作用和為國家安全做出貢獻所面臨的最大挑戰"。這些文件需要海軍司令部的大量參與、關注和簽署。它們為軍種未來兵力的規劃、計劃和預算編制、兵力規劃和作戰使用提供了總體指導,并傳達了應用海軍力量實現國家政策目標的基本原則。它們推動所有下屬兵力規劃工作,并將海軍的年度預算報告和投資計劃與海軍的主要優先事項聯系起來。這些文件是真正的首要文件。它們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實質意義,必須源于國家和聯合政策與戰略,并反映出以海軍當前和未來能力為基礎的全面的全球視野。海軍戰略小組將起草這四份文件的保密和非保密版本,供海軍司令部簽署,這四份文件構成了海軍的頂層戰略指導(即 "皇冠上的寶石")。
海軍司令部應將 OPNAV 的所有兵力規劃職責整合為一個新的兵力規劃局,由一名海軍中將領導,向海軍司令部報告,并撤銷 N7(見圖 2)。
美國國會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海軍未來全國委員會,這一前所未有的警鐘足以讓我們有理由將海軍兵力規劃工作整合到一個機構下并進行改革。
海軍目前的兵力規劃聯合組織結構是無效的。目前還不清楚 2023 年由哪個海軍作戰參謀部作為中央實體來協調由分散和獨立的參謀部開展的所有海軍作戰參謀部兵力規劃工作。正如國會剛剛提醒海軍的那樣,兵力規劃的職能是廣泛、復雜和關鍵的。由于認識到聯合方式的弱點,海軍應效仿自身非聯合實體直接向海軍司令部報告的成功范例--戰略系統計劃和海軍核推進,將所有與兵力規劃有關的事務整合到一個新的專門的單一實體中。
這個單一的、專門的兵力規劃局將擁有權力、人員和分析手段,以調整、整合和同步兵力規劃工作,使其成為一個全面的海軍整體戰略計劃。兵力發展和兵力設計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與新艦艇、飛機和武器系統生產之間的聯系,要求將其調整、整合和同步到一個全面的兵力規劃藍圖中。
這個兵力規劃局將擁有權力、人員和分析手段,對所有兵力規劃工作進行調整、整合和同步,以打造海軍戰斗機器。新局將對未來作戰環境、新興威脅和技術進行評估和整合,以制定和提供概念、需求和未來兵力設計,并支持現代化解決方案的交付。最重要的是,它將通過確定戰略方向、整合海軍未來兵力現代化企業、根據優先事項調整資源以及保持現代化解決方案的問責制,為海軍的未來定位。
預算主導著 OPNAV 的所有活動。要保證預算支持并服務于海軍戰略和兵力規劃的需要,唯一的辦法就是確保海軍司令或海軍副司令通過一位沒有其他職務的專職高級領導進行直接監督。新的兵力規劃局局長應通過虛擬海軍顧問向海軍司令報告。除非 OPNAV 清楚地認識到兵力規劃局是直接為 CNO 工作的,而 OPNAV 各局與這一新的參謀部之間是一種輔助關系,否則一個以長遠時間跨度和長遠結果為目標的兵力規劃局將無法在一個以短期結果為主導的環境中生存。正如海軍歷史記錄所記載的那樣,任何不直接報告的做法都會重蹈 OPNAV 過去的覆轍和失敗的嘗試。
兵力規劃局將起草這七份文件的保密和非保密版本,供 CNO 簽名。
作戰概念將建立一個基線認識,為有效的概念驅動、以威脅為依據的兵力規劃創造條件,以制定海軍兵力規劃藍圖。它將基于對當前和未來安全環境的共同理解,以及對海軍作為一個整體,而不僅僅是單個級別平臺集合的作戰方式的共同闡述。這將是海軍的全面計劃,而非戰略,旨在整合、調整和同步所有兵力規劃工作,包括兵力發展和兵力規劃工作,以及正在進行的新艦艇、飛機和武器系統生產工作,以生產海軍戰斗機器(即海軍空中、水面和水下殺傷力的統一組合)。圖 2a 描述了海軍 11 份關鍵戰略指導文件的合并編制情況,這些文件從眾多的 OPNAV 組織元素中精簡到了兩份。
這個新的兵力規劃局的成立,將預算程序推翻為海軍作戰司令部的主導程序。兵力規劃將成為 OPNAV 的重心,預算則是輔助,而不再是相反的方向。它顛覆了眾所周知的蘋果車,兵力規劃直接向 CNO 報告,并領導以戰略為中心的參謀對話,而不是以預算為中心的對話。這種顛倒尤其會引起 N8 和 N9 的強烈抵制。因為兵力規劃局將是驍將,而海軍作戰司令部的其他局都由一名海軍中將領導,所以新的兵力規劃局同樣必須由一名海軍中將領導,否則注定要失敗。
這個新的兵力規劃局需要具備進行海軍凈評估的能力,以便對紅藍互動進行戰略分析,從而制定出明智而現實的計劃。凈評估(以及防御分析)是診斷性手段,而兵力規劃則是規定性手段。二者相輔相成;否則,功能障礙將繼續阻礙各項工作。目前,海軍作戰司令部還不具備這種能力,需要新的人力資源。
實現這些建議的資源是現成的,只是需要重新確定優先次序。海軍在戰略制定和兵力規劃方面受到國會的猛烈抨擊。從長遠來看,糾正這種狀況肯定是海軍的首要任務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海軍是否可以說,例如,為其三星級領導人的前沿辦公室配備大量軍官比為其戰略制定和兵力規劃能力配備人員更重要?這還是一個優先次序的問題。如果為這些前沿辦公室配備人員比從海軍未來全國委員會手中奪回兵力規劃的控制權更重要,那就這樣吧。這只是一個優先事項的問題,也是許多領導人說他們喜歡做的艱難抉擇的問題。這里還有一個機會。
由于本文提出的原因,海軍戰略小組和兵力規劃局的領導需要高級艦旗軍官。解散 N7 局將提供一個中將職位來領導兵力規劃局,并提供一個海軍少將職位來領導海軍戰略小組。N7 的大部分職能可以返回 OPNAV N3/N5,N7 的部分職能可以轉移到海軍戰略小組和兵力規劃局。
雖然沒有十全十美的組織框架,但有一些組織框架可以更好地調整更多的共同職能,如這些建議所述。戰略辦公室向企業首席執行官--就海軍而言,即國家海軍司令--報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由直接報告的高級領導負責所有海軍兵力規劃,這與由海軍核推進與核武器計劃/戰略系統計劃作為直接報告沒有什么區別。
鑒于海軍戰略和兵力規劃對于海軍作戰司令部所有其他職責的核心地位,本白皮書建議的重點在于戰略發展和兵力規劃的振興以及類似職能的合理整合。兵力規劃如果能以戰略為主導,并以其頂層戰略指導文件為基礎,將產生巨大的效益。
美國國會對海軍失去了耐心和信心。這一行動是無法粉飾的。這無異于對海軍戰略發展和兵力規劃方法的強烈譴責。2022年12月,美國眾議員羅布-維特曼(R-VA)在《防務新聞》上發表了尖刻的評論,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海軍拒絕從今年的事件中吸取教訓,那么它將注定重蹈覆轍"。 40 多年來,警示信號一直顯而易見。然而,就像海軍軍械局在二戰中頑固地抵制了21個月以糾正馬克14魚雷的三大缺陷一樣,海軍自冷戰結束以來一直忽視其戰略事業,抵制有效的兵力規劃。海軍屢次未能理解海軍作戰司令部(OPNAV)負責編制預算的強大組織與其負責制定和實施海軍戰略的低效組織之間的不匹配,也未能就此采取行動。
海軍需要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準備對抗日本帝國海軍時那樣思考和行動。美國海軍的戰略、未來安全環境和作戰理念都體現在《橙色戰爭計劃》的19次迭代和《彩虹》系列戰爭計劃的更新中。整個 20 世紀 30 年代,海軍戰爭學院的課程和戰爭游戲都以擊敗日本帝國海軍為重點,幾乎所有海軍軍官都畢業于戰爭學院。雖然遠非完美,但過去的海軍對與日本帝國的戰爭有著共同的看法,并清楚地認識到后勤是跨越太平洋廣袤海域作戰的重中之重。同樣,在2023年,海軍也需要像其前身一樣的重視和準備,擬議中的海軍戰略小組和兵力規劃局將有助于確保海軍為未來的一切做好準備。
海軍繼續允許錯誤十年又十年地得不到糾正。就像溫斯頓-丘吉爾所說的那樣,這是 "一長串令人沮喪的經驗無果和人類被證實的不可教化性"。認為海軍會自行改變以進行更有效的戰略制定和兵力規劃是愚蠢的。海軍改變的唯一途徑是國會的指導,否則海軍將繼續其有缺陷的方式。
一些專家呼吁承認,由于目前的威脅,對海岸線進行兩棲攻擊的風險實在太大,不能嘗試。那么,兩棲攻擊所面臨的挑戰是什么?在目前的威脅環境下,兩棲攻擊仍然是一種可行的軍事行動嗎?這些問題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使命和作用的核心所在。本分析深入探討了兩棲攻擊所面臨的問題,并作為未來有關提高兩棲攻擊能力的討論的一個引子。
關鍵詞:兩棲作戰、兩棲突擊、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近距離競爭對手、威脅、脆弱性
本分析強調了現代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攻擊的關注領域。本分析的目的是表明,目前的兩棲攻擊能力在面對大國和可能擁有近似武器的所有大國時具有巨大的風險,除非登陸時沒有遭到反對。本分析將探討其中的諸多原因,并將使人們更加關注影響能力的關鍵問題。該分析旨在為美國兩棲部隊目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提供可操作的信息,以便為建立強大的海上強行進入能力指明方向。
首先,有必要定義有關兩棲作戰的術語。兩棲行動是由兩棲部隊從海上發起的軍事行動,在沿岸地區進行登陸部隊行動。沿海地區包括任何主要容易受到來自海上的交戰和影響的陸地區域(及其相鄰的海域和相關的空域),并可能遠達內陸。此外,"兩棲作戰需要獨特的能力,可以跨越空中、陸地和海洋進行作戰。兩棲作戰也需要綜合的指揮和控制,以實現統一的努力,提高行動速度,并協調應用海上控制和力量投射能力"。
兩棲作戰有幾種類型。本分析集中于兩棲突擊。下面的節選解釋了這種類型的兩棲作戰: 兩棲攻擊是由一支[兩棲部隊]從海上發起的,他們乘坐船只或飛船,將[登陸部隊]登陸并建立在敵對或潛在的敵對海岸上。兩棲攻擊的突出要求是,隨著攻擊向[兩棲部隊]目標的推進,有必要在岸上迅速集結戰斗力,以充分協調打擊力量。兩棲部隊]的有機能力,包括空中和火力支援、后勤和流動性,使他們能夠通過強行進入一個地區。
此外,兩棲突擊由于其復雜性,是一些最困難的行動,它們是兩棲行動中最困難的類型。兩棲突擊有以下幾個階段:
1.部隊到達作戰地區。
2.支援部隊對登陸區進行準備。
3.登陸部隊的船岸運動。
4.空中和水面突擊登陸。
5.水面和空中登陸部隊之間的銜接行動。
6.提供輔助武器、后勤和/或戰斗服務支持。
7.其余所需登陸部隊成員的登陸。
8.完成任務。
美國歷史將記住21世紀上半葉是美國國家安全的一個危險的時代。非國家行為者、流氓政權和近鄰大國的威脅創造了一批潛在的敵人,他們可能尋求與美國及其盟國進行軍事對抗,以實現其戰略目標。這些威脅包括俄羅斯對東歐或北歐的潛在入侵,朝鮮的持續威脅,伊朗在波斯灣的行動,以及世界各地的非國家行為者,等等。有幾個潛在的行動區可能要求美國對大國、流氓政權或非國家行為者使用軍事力量。海軍陸戰隊不應期望任何一個潛在的敵人與美國及其盟友開戰。這意味著海軍陸戰隊必須能夠在各種戰爭中取勝,對抗眾多將在所有領域進行爭奪并使用日益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武器的行為體。在這樣的威脅環境中,兩棲攻擊者必須能夠在各種行動中獲勝,包括在各種戰術情況下對抗潛在的敵方軍隊或非正規部隊。由于這種安全形勢的廣泛性,本分析將集中于兩棲攻擊者所面臨的一般威脅,而不是集中于任何一種地緣政治局勢。
本文將在兩棲攻擊的一個階段解決幾個局限性和弱點,在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關注。本分析特別關注大國目前采用的先進軍事力量,因為它們代表了對海軍陸戰隊的最大威脅。
本文試圖說明無人機戰爭在確保印度國家利益方面的效用。它首先確定了無人機擴散如何在印度的安全目標背景下成為一種威脅和機遇,并討論了無人機戰爭能力建設在應對印度面臨的安全威脅方面的重要性。然后,它強調了印度軍隊可以利用無人機戰爭來實現其目標的好處和行動領域,從ISR和 "枯燥、骯臟和危險 "的任務到反恐和后勤。它還談到了反無人機技術和與此相關的挑戰。然后,本文研究了印度的無人機和反無人機作戰能力的現狀。最后,它討論了在未來的無人機戰爭能力建設道路上必須解決的五個問題。本文認為,考慮到印度的地緣政治現實,印度必須采取行動,通過本土生產和國際采購來建設其無人機作戰能力。
從開展精心設計的跨境反叛亂行動到有針對性的打擊,以及在印度洋地區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任務,印度軍隊正在戴上各種帽子,以應對該國在21世紀地緣政治環境中面臨的各種威脅(Bhardwaj,2021)。規劃、準備和化解這些威脅需要采取積極主動的方法來采用新的軍事技術,掌握使用這些技術的戰術知識,以及管理這些行動的安全影響的政治能力(Chopra,2022)。
無人機或無人駕駛飛行器(UAVs)就是這樣一種尖端的戰爭工具,它已經成為監視和懲罰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Chopra, 2022)。無人機為十幾個國家所擁有,不再限于美國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反恐行動。無人機不僅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武裝沖突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而且在最近的烏克蘭-俄羅斯沖突中雙方都在廣泛使用。
對印度來說,這種情況既帶來了細微的安全威脅,也帶來了機會。2021年6月對查謨IAF基地的恐怖襲擊證實了人們的懷疑,即非國家組織正在獲得能夠利用無人機進行恐怖活動的能力(MC,2021)。此外,中國通過水下無人機對印度海軍艦艇的監視表明,該技術也增強了傳統安全問題的破壞能力(Bajpai, 2022)。然而,另一方面,印度在2022年共和國日閱兵中展示了一支無人機艦隊--無人機可以有效地用于領導層斬首、信息收集、削弱敵人士氣和減少軍事傷亡。
因此,考慮到在無人機戰爭中落后的成本和使用這種技術能力的好處 效益,發展無人機作戰能力、 特別是本土化,對印度軍隊來說越來越重要。(Bajpai, 2022)。
強調無人機作戰能力建設在應對印度面臨的安全威脅方面的重要性。
解釋印度軍方可以利用無人機戰爭實現其目標的好處和行動領域。
研究印度無人機戰爭的現狀,并就該國如何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
本研究論文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節簡要介紹了無人機戰爭及其歷史。第二節討論了印度在21世紀的安全問題以及無人機在幫助印度解決這些問題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這一節強調了印度資助發展無人機戰爭能力的必要性,并討論了無人機是一種機遇、一種威脅,也是印度實現自力更生的重要工具。第三節進一步深入探討了無人機在戰爭和反恐方面的優勢和用途。這一節的目的是解釋無人機目前在什么情況下被使用,并概述無人機戰爭對該國的潛力。第四節討論了反無人機技術的關鍵方面,以及印度反無人機系統的狀況,特別是針對非國家行為者。第五節將解釋無人機戰爭的局限性和批判性,以提供一個平衡的視角。最后,第六節在結論中解釋了印度無人機戰爭的現狀,并討論了為印度發展無人機和反無人機能力鋪平道路而必須解決的五個注意事項。
本文的范圍僅限于為印度的無人機戰爭能力建設提出理由,而不是探討無人機戰爭本身的各個方面。
《空軍全球未來報告: 2040年的聯合職能》通過美國條令中的七種聯合職能--火力、防護、運動和機動、信息、情報、指揮和控制(C2)以及維持--的視角,探討了四種情況,或未來的作戰環境。
本報告通過對2040年未來的持續增長、轉型、受限和崩潰的描述,制定了四種備選的未來作戰環境(FOE)。這些全球性的場景來自于環境掃描和問題分析,發現了新出現的微弱信號、當前的趨勢和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力量,它們將共同塑造未來。鑒于時間跨度較長,且存在干擾事件,沒有辦法準確預測未來;本報告反而提供了對潛在FOE的分析評估,并通過比較分析,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關鍵問題。利用這四個視角,"空軍的未來 "研究了聯合功能,以展示新出現的信號、趨勢和力量如何影響整個美國空軍和國防部的核心業務。
持續增長: 大國競爭者繼續試圖增加對美國的影響力并削弱其優勢。全球化仍然是主導的經濟因素,推動了更多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依賴。競爭對手做出審慎的經濟選擇,破壞美國的聯盟和伙伴關系,限制美國獲得關鍵資源和市場。一些競爭對手利用道德上的不對稱來掏空關鍵條約和國際規范。潛在的對手利用代理戰爭來測試轉基因士兵、先進的化學和生物武器以及核武器的能力。現代技術消除了避難所,特別是當無處不在的傳感器納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AI/ML)時。
轉型: 前所未有的技術進步及其廣泛傳播,以以前認為不可能的規模重塑了全球權力動態。基因編輯和空間能力的革命性突破--由自主性、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原產地制造、量子計算和定向能源的進步進一步促成--破壞了全球安全環境,并導致了能夠瞬間改變世界的武器的發展。
受限: 中俄協調繼續使兩國在新技術、戰略和關鍵礦產以及資源的大規模生產和分配等各個方面受益。這種合作增強了兩國的經濟,同時削弱或破壞了被認為是競爭對手的經濟。新的權力集團利用灰區戰術和新的戰略來避免大國風險,并尋找機會來增加自己的權力。美國及其盟國和伙伴在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秩序中掙扎。
崩潰: 自然和人為的危機推動了全球范圍內的孤立主義和民族主義傾向。相對較強的國家以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較弱的國家則努力維持秩序,提供基本服務。技術擴散與量子、自主、人工智能/ML和定向能源的進步一起改變了戰爭,同時也瓦解了20世紀中期建立的世界秩序。自然和人道主義災難的增加加劇了緊張局勢,強大的暴力極端主義組織(VEO)的重新出現也加劇了緊張局勢,它們進入了權力真空。美國國防預算的減少導致軍隊規模和作戰范圍的縮減。機會主義的競爭者采取行動,以實現民族主義的優先事項,破壞基于規則的世界秩序。分裂和保護主義促使各國加強資源建設,并對社會進行奧威爾式的控制。
1.計算能力轉型。AI/ML、自動化、自主系統和量子有可能在未來二十年內改寫世界。這些趨勢在每個聯合功能和場景中都持續出現。對下一代計算能力的競爭可能對全球力量平衡產生重大影響。
2.無所遁形。如果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傳感器和互聯武器系統的進步,使目標防御更加難上加難。它將有可能在暗中產生大規模的破壞性影響。這使得美國本土防御更加困難。
3.認知型軟目標。人工智能/ML、神經科學和信息操作方面的進展,將導致認知層面的攻擊面擴大。它將有可能更準確地感知世界,并以微妙但具有破壞性的方式被欺騙。了解世界和更快地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同時抑制對手的決策周期,是戰略優勢的關鍵,強國將加大這方面的投資。
4.力量倍增器。技術上的突破,將在其他趨勢類別中產生連帶效應。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ML,量子計算,定向能源,能源網,傳感器的普遍性,以及空間操作。
5.經濟的相互聯系。全球化增加了經濟和軟實力機會,同時也增加了攻擊面和漏洞。同時,非全球化使貿易和智力合作發生斷裂。地緣戰略上的相互聯系與不同集團之間的平衡決定了未來20年的發展。
6.生命科學的崩潰。商業和國防部門的未來能力,可以讓行為者有目的地或無意地終止生命的基本要素。生物功能需要關鍵的資源,其中許多資源是稀缺的,而且變得越來越稀缺。美軍將被要求支持突發事件,同時也會受到生物學中斷的影響。
美國陸軍缺乏理解作戰藝術的理論基礎,導致了一些概念性問題。首先,條令對作戰藝術要素的定義是獨立的,沒有參考條令的其他部分,這使得它難以理解。其次,目前形式的作戰藝術概念很復雜,不適合可視化和描述。實踐者無法從概念上 "拿起 "作戰藝術,把它轉過來,并對其參數進行修改。最后,作戰藝術并沒有為從業者提供一個優化作戰的框架。因此,目前的作戰藝術概念并沒有為實踐者提供一個適應性和創造性決策的基礎。然而,正如本專著所概述的,戰術后勤波浪理論提供了一個模型,利用概念上直觀的可視化來解決上述每一個問題。它將行為經濟理論的最前沿與定性的歷史分析相結合。
軍事從業人員需要理論來理解世界。軍事工作者用理論來組織事實,以達到他們的目的。遺憾的是,美國陸軍的作戰藝術條令并不完善,因為它既不連貫也沒有凝聚力。美國陸軍條令指出,作戰藝術應該 "整合目的、方式和手段"。它宣稱,作戰藝術通過應用十個要素來實現這一目標,這些要素共同幫助實踐者理解、想象和描述行動。問題是,美國陸軍條令并沒有在內部將這些理念整合到一個連貫或一致的框架中。
雖然條令分析了作戰藝術的每一個要素,但卻沒有將它們綜合為一個整體。圖1是美國陸軍司令部和總參謀部學院的條令地圖,它將作戰藝術和一般理論描述為一系列的清單,與更廣泛的框架沒有關系。即使如此,功能上的需要還是為條令提供了現有的結構。 功能隨著戰爭的特點而變化,因此往往缺乏連貫的邏輯。
要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們只需看一下條令中對節奏的模糊定義。美國陸軍條令將節奏定義為相對于敵人而言,軍事行動在一段時間內的相對速度和節奏。 該定義并沒有澄清節奏是指決策、計劃、運動、機動、后勤還是事件的速度。如果一個指揮官指示他們的參謀部提高節奏,條令上仍然不清楚應該采取什么行動。此外,對于節奏如何改變風險、作戰范圍、高潮以及作戰藝術的所有其他要素,條令上仍然含糊不清。
正如節奏的例子所示,條令上的模糊性導致了幾個概念性問題。首先,條令上獨立地定義了作戰藝術的要素,很少參考條令的其他部分,這使得它難以理解。其次,作戰藝術的概念很復雜,不適合可視化。實踐者應該能夠 "拿起 "作戰藝術,把它轉過來,并對其參數進行修改。最后,作戰藝術沒有為從業者提供優化作戰框架。因此,目前的作戰藝術理論并沒有為實踐者提供一個適應性和創造性決策的基礎。
軍事工作者也需要自己的火力理論。下文概述了一種作戰藝術理論,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一個連貫一致的框架。該理論旨在解決條令的三個主要缺陷。首先,它連貫地推導出作戰藝術的要素,并將它們相互之間連貫起來。第二,它允許直觀的可視化,使指揮官和參謀部能夠輕易地得出結論。最重要的是,它為實踐者提供了一個框架,從數量和質量上優化他們的行動和組織,以完成既定目標。
從軍事從業者的角度來看,理論應該提供一個實用的模型,闡明預期的目的,并提出明顯的優化原則,以高效和有效地安排手段。戰術-后勤(T-L)波浪理論解決了許多問題。T-L波浪理論并不是一開始就把石板擦得干干凈凈;相反,它從預先確立的理論觀點開始,在一個允許實證檢驗的視覺框架中邏輯地組織它們。如圖2所示,T-L波是部隊組建和部隊使用之間互動的概念性視覺化。這個概念建立在卡爾-馮-克勞塞維茨、阿爾克桑德爾-斯維欽、約翰-博伊德、米蘭-維戈和斯蒂芬-比德爾等理論家建立的理論基礎上,以產生一個有凝聚力的可視化作戰藝術。此外,T-L波的概念為實踐者提供了一個指導風險決策的優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