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特征:歷經多場實戰檢驗,無人機深度應用帶來軍事領域劃時代的深刻變革。
無人機本質上促進殺傷鏈閉環時間的極限壓縮,已是信息化戰場中不可或缺的作戰裝備。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可觀,中國增長潛力尤為突出。TrendForce預測,2025 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增長至 343 億美元,2022-2025 年復合增長率達 27.6%。MarketsandMarkets 預測,2025 年我國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 98.66 億美元,2018-2025 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29.7%。未來軍用無人機行業將朝著低價高效、多極化、智能化、綜合化和空間化方向發展。 系統與價值拆分:無人機高技術壁壘的核心在于動力技術,光電、雷達等傳感器技術,通信數據鏈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這些領域的發展將帶來顯著的價值拉動效果。對我國大型固定翼無人機成本進行粗略測算,無人機直接原材料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是機載成品系統(占比約 66%),該系統中成本占比前三的依次是光電吊艙(占比約 25%)、合成孔徑雷達(占比約 24%)、重油發動機(占比約 4%)。 行業需求:國防預算穩健高增速夯實軍隊“購買力”,無人機需求有望見拐點、增長空間廣闊。1)國內軍隊列裝是無人機內需的重要來源: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以及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要求激發了我國對軍用無人機質量、數量和創新研發的巨大需求。2)民用領域無人機需求日漸增長:Frost & Sullivan 預計2024 年我國工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將增長至約 1508 億元。3)外需旺盛:我國是全球軍用無人機出口第三大國,俄烏沖突背景下對俄式武器產生替代可能。 行業供給:依托軍工小核心大協作體制、低成本競爭優勢、多樣化產品迭代以及規模優勢推動技術進步四大基石,我國已打通產業鏈正向循環模型,無人機生態日漸繁榮。1)競爭格局方面,我國位列全球軍用無人機第一梯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無人機強國。2)國防軍工板塊預收賬款和合同負債余額的高增長預示行業整體訂單充足。產業鏈方面,軍用無人機企業訂單飽滿,未來 5-10 年行業供給將呈現更高的結構性增長。下游整機制造企業作為產業鏈“鏈長”,最先接觸訂單,將明確受益于行業景氣度并帶動全價值鏈增長。
軍用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并以其特有的作戰方式和作戰效能在戰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多次扭轉戰爭局勢,軍用無人機成為軍事競爭新熱點。軍用無人機是一種由動力驅動、無人駕駛、可重復使用、攜帶任務載荷的執行軍事任務的飛行器,其銷售霸主地位突出,可進一步分為無人偵察機/監視機、無人戰斗機、通信中繼無人機、電子干擾無人機等單一用途無人機,以及偵察打擊一體化無人機等多用途無人機。本文聚焦于中國軍用無人機的發展,將解答以下幾個問題:(1)軍用無人機的發展背景是什么?(2)全球及中國軍用無人機的發展歷程?(3)全球及中國軍用無人機的競爭格局? 軍用無人機的發展背景是什么? 軍用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并以其特有的作戰方式和作戰效能在戰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多次扭轉戰爭局勢,軍用無人機成為軍事競爭新熱點。 隨著軍用無人機在作戰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中國政府也陸續出臺鼓勵軍用無人機產品發展的相關政策,使得中國軍用無人機雖然發展較晚,但后勁十足,呈現出明顯的后發優勢。 全球及中國軍用無人機的發展歷程?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軍用無人機也逐漸從“戰場配角”發展成現代制空的“作戰主體”,其全球發展歷史大致可分為起步階段、實用階段和高速發展階段三個階段;中國無人機研究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但經過50余年發展,中國已研制出多種規格、多種型號、多種用途的軍用無人偵察機、察打一體無人機等,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全球及中國軍用無人機的競爭格局? 從全球軍用無人機的競爭格局來看,美國處于第一梯隊,占據絕對優勢,中國處于第二梯隊,發展迅速,而從中國的軍用無人機競爭格局來看,中無人機、航天彩虹、航天電子引領發展。
系統功能和戰術運用不斷增強, 無人機逐步成為主戰裝備。20 世紀 60年代起步階段, 無人機多作為飛行炸彈和靶機使用。隨著照相機等早期偵察設備拍攝質量的提高, 無人機開始在軍事偵察中得到廣泛應用, 戰場上嶄露頭角。2001 年阿富汗反恐戰爭中, 無人機首次攜帶武器攻擊地面目標, 開啟“察打一體” 無人機潮流, 之后的多次局部戰爭中, 各類無人機被綜合運用協同作戰, 從小規模應用的支援性配角成長為常態化運用的主力裝備。我國無人機發展雖然起步晚, 但發展較快, 目前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察打一體無人機已經成為當前空中作戰力量的重要環節, 基于“有人機/無人機編組技術” 的“忠誠僚機” 是無人機未來發展方向。無人機系統由眾多分系統構成。動力裝置是無人機的心臟, 也是我國無人機產業鏈相對薄弱的環節。任務載荷是為無人機完成特定任務所安裝的設備組合, 決定了無人機的應用價值, 種類眾多, 主要包括了成像偵察類載荷、 電子戰類載荷和武器彈藥類載荷。通信數據鏈是無人機系統的“神經”, 決定了無人機的控制距離。復合材料的應用對無人機結構輕質化、 小型化和高性能化至關重要,無人機未來將向高隱身性發展, 而隱身材料是實現隱身性能的關鍵。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無人機將向中高烈度戰爭中與有人機協同作戰甚至完全自主作戰進化。 就全球的軍事預算而言, 各國無人機系統方面的預算將持續增長, 中東地區國家是主要買家, 在中東地區中國穩坐第一大供應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從近幾次局部戰爭中吸取無人機參與作戰的經驗教訓, 無人機在全球范圍內開始大規模擴散, 尤其是作為全球“安全洼地” 的中東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 近幾年已成為國際軍用無人機市場上的主要買家。無人機強國美國和以色列由于國防法律法規和政治因素, 嚴格限制了無人機系統向中東地區國家出售, 物美價廉的中國無人機獲得了中東國家的青睞, 面對同樣具備價格優勢的土耳其和伊朗的競爭, 中國無人機具有性能更高和供應鏈自主可控的優勢, 從而穩坐中東地區無人機第一大供應商。 軍用無人機產業鏈下游整機企業處于產業鏈核心地位。軍用無人機產業鏈上游是通用性強兼容性好的原材料、 元器件、 零部件和組件/部件/模塊,集中度低, 參與企業多, 中游分系統雖然整體價值量大, 但分系統眾多, 定制化程度高, 需要按照下游整機企業的技術要求, 完成相應配套, 下游整機企業處于產業鏈核心地位, 是牽引整個產業鏈發展的龍頭。
工業軟件共分四大類,CAx屬于研發設計類中的一系列關鍵基礎軟件 國外CAx依托硬件發展逐漸成型并不斷改進來滿足工業需求;中國CAx發展相對落后 全球和中國CAx市場均將保持增長,中國CAx市場發展意愿更大,增長動力更強 全球和中國CAx市場基本由國際龍頭企業主導,中國企業有明顯差距 CAx是工業上游的底層關鍵軟件,國內外差距明顯,在科技制裁下國產替代需求大 不斷擴大的工業規模和偏低的工業智能化水平為CAx軟件發展帶來機遇 制造強國指數表明我國工業智能信息化程度不足,各類政策推動工業軟件加快發展
縱觀全球,近年來全球藥物研發管線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2019年-2021年,全球新藥研發管線增速在5%-15%之間。從研發管線結構上看,臨床前研究構成了全球研發管線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適應癥上看,全球藥物研發管線的適應癥比較集中。其中,抗腫瘤這一適應癥占據最大的比重,共有7758種藥物針對抗腫瘤這一適應癥研發,占覆蓋所有適應癥的所有藥物的32.2%。目前全球藥物研發最熱門的作用機制反映了全球醫藥行業的發展現狀和變遷。截至2022年8月8日,全球藥物研發管線最熱門的作用機制是腫瘤免疫治療。此外,全球熱門作用機制中包括一些迅速發展的新興技術,這些新型技術代表著全球醫藥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值得持續關注。在發展相對“成熟”的腫瘤靶向治療領域,仍然有部分作用機制上榜,說明這仍然是受到關注、持續發展的領域。
2022年,中國企業藥物研發管線規模和美國2002年的水平大致相當。從2017年以來,中國藥物研發管線整體增速達到新高度,均超過20%,遠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反映出中國藥物研發在數量上蓬勃生長的態勢。從研發管線結構上看,與美國相比,中國藥物研發管線臨床前研究的占比相對較低。從適應癥上看,與全球和美國藥物研發管線相比,中國藥物研發管線的適應癥集中度更高,針對抗腫瘤領域研發的藥物占比高達47.6%。在作用機制、靶點集中度上,中國藥物研發管線也高于美國和全球平均水平。對比中國和全球藥物研發針對的作用機制,發現在相對“成熟”的機制上,中國的熱門程度高于全球整體水平,如:Claudin18拮抗劑在中國排名第16位,而在全球排名未進前30;而在一些快速發展的新興領域上,在中國的熱門程度不如全球水平。比如:NK細胞刺激劑、基因組編輯等。 2015年以來,在頂層設計框架的指引下,我國進行了一系列創新藥政策的改革,支持創新藥行業健康發展。首先,臨床試驗要求趨嚴,出臺相應研發指導原則,將推動創新藥研發回歸臨床價值的本質,引導行業向競爭格局優化的方向發展;其次,進行一系列審評審批改革,在新藥加速上市通道的設定上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創新藥上市速度大幅提升,對我國本土創新藥企的研發起到促進作用;第三,醫保準入方面,我國新藥獲批到進入醫保平均用時持續縮短,醫保目錄結構優化為創新藥提供更多空間,提升創新藥可及性。第四,支付方面,未來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將更加成熟,個人支付比例繼續下降,醫保控費將成為常態,商業健康險將得到發展。
軍用無人機概念和應用 無人機系統一般都由飛機平臺系統、有效載荷系統(信息采集系統)和地面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軍用無人機是一種由動力驅動、無人駕駛、可重復使用、攜帶任務載荷的執行軍事任務的飛行器。 中國軍用無人機戰略發展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無人機列入規劃內容中。 2017年12月,工信部發布《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指導意見》: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建立標準體系。 2018年11月,航空工業發布《無人機系統發展白皮書(2018)》:到2025年,集團將建成核心能力突出、產品譜系完備、全面開放融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無人機系統產業體系;到2035年,在無人機關鍵技術領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滿足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需要。 2019年7月,《新時代中國國防白皮書》: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趨勢更加明顯,要推動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發展,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 2020年10月,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公報提到: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美國軍用無人機戰略發展 2000年,美國國防部發布《2002-2007年無人機規劃綱要》,指出軍隊在作戰和訓練中要廣泛使用無人機系統,并強調美軍必須在2010年前仔細考慮,如何使用無人作戰飛機對敵方防空系統進行電子打擊和壓制。 2017年,美陸軍新版《機器人及自主系統戰略》提出在2030年實現無人機系統蜂群作戰。 2018年,美空軍《2016—2036年小型無人機系統飛行規劃》提出了多種蜂群作戰構想,規劃在2035年形成蜂群作戰能力。 2018年8月,美國國防部發布了《2017—2042財年無人系統綜合路線圖》,對無人系統的發展提供了總體戰略指南。
2021年8月,馬斯克在特斯拉首個AI開放日上發布人形機器人的概念圖及視頻,并預計會在2022年完成,第一版可在2023年投入生產。Optimus將使用了輕量化的材質,頭部有掃描外界信息的屏幕,具備人類級別的手以及2個用于保持平衡的軸腳,全身共搭載40個機電驅動器。我們推測Optimus的價格大概率可能會落在20-30萬區間,這將有望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全球范圍的快速應用,改變整個人形機器人的生態及市場空間。 當前主要經濟體對于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均保持支持態度,且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來扶持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考慮到未來全球存在大量勞動力缺口,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解決方案。根據麥肯錫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勞動力缺口在1億人左右的水平,假設50%的缺口被人形機器人取代,結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在20-30萬元的售價,僅勞動力類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就在10萬億元以上。且隨著人形機器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應用場景將會更加廣泛,可能遠不止我們預期的市場空間。 工業機器人最核心且成本最高的三個零部件分別是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我們認為這三大塊可能也是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機會最大的部分。另外,在本體結構件部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倡導輕量化,以往做汽車鋁合金壓鑄件的企業可能也會存在較多機會;在電池部分,工業機器人多使用鉛酸蓄電池或鎳氫電池,人形機器人出于對運動性的考量,會使用到鋰電池,我們認為鋰電池熱管理部分也將會有很大機會。
來源“甲子光年”
機器視覺是千億級別的賽道。下游應用中,消費電子市場空間可達千億級別,半導體和汽車是兩個百億級別的市場。3D工業機器人市場空間也在百億級別。此外還包括物流、醫藥、印刷、食品包裝、紡織等多個長尾市場。
核心觀點一:國產廠商的機會來自于兩個方面
核心觀點二:3D視覺處于行業發展初期,特征是“尋找增量”的邏輯強于“國產替代”
核心觀點三:產業鏈中游集成商領域的創業企業最受資本青睞
核心觀點四:目前賽道上的多數企業都處于產品小批量生產或解決方案高度定制化的階段
核心觀點五:創業公司的最佳發展模式是找準應用場景、獲取大客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