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戰術彈道導彈在以往的沖突中也曾在戰場上使用過,但在烏克蘭戰爭中,此類系統的使用是現代沖突中最為頻繁的。
本文通過一些歷史軼事介紹,從烏克蘭情報部門的視角審視了對烏克蘭使用戰術導彈的情況。文章介紹了烏克蘭戰區及其周邊地區的事態發展,并提到了烏克蘭自己的一種戰術導彈系統,以及烏克蘭非常希望擁有的一種美國系統,但至少在目前,這種系統仍與烏克蘭保持一定距離。
圖:一枚ATACMS導彈正在工廠組裝。
自去年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一直在發射各種裝有常規彈頭和集束彈藥的戰場戰術導彈,主要攻擊烏克蘭的基礎設施。俄羅斯從一開始就威脅要用戰術核彈頭取代其中一些導彈上的常規彈頭,這種威脅一直籠罩著戰場,尤其是克里姆林宮和明斯克最近達成了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的協議。對烏克蘭人來說,他們數量有限的國產戰術導彈無法與數量龐大(盡管在不斷減少)的俄羅斯武器相抗衡,盡管英國空射型"風暴陰影 "巡航導彈(作戰距離達 550 千米)已經抵達,但他們仍然希望從西方的地面發射武器庫中獲得一種射程更遠的戰術導彈系統。
這種導彈有可能相互對抗,這取決于日后做出的決定,不妨回顧一下二戰結束時納粹德國先進的科學和火箭技術最終落入美國人、西方兵力及其蘇聯盟友之手的情景,這或許是一種有趣的諷刺。V-2 是世界上第一枚戰術彈道導彈(實際上也是第一枚彈道導彈),于 1944 年夏天制成原型,并于同年 9 月首次對英國和比利時城市發射,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這種射程達 320 千米的系統非常危險,因此盟軍兵力優先奪取 V-2 發射場和生產設施。到戰爭結束時,美軍已經奪取了納粹德國的大部分科研人才,包括沃納-馮-布勞恩和大約 100 名火箭科學家,以及足以制造大約 80 枚導彈的火箭組件,所有這些--科學家和硬件--都被運到了美國。與此同時,蘇聯兵力奪取了 V-2 制造設施,并隨后將這些設施從德國本土運往蘇聯,戰后恢復了該武器系統的生產。
從具有諷刺意味的二戰后雙方戰術導彈發展的技術起點/推動力,快速推進到今天烏克蘭血腥的戰場和城市中心。俄羅斯的各種戰術導彈和無人機,如 "伊斯坎德爾 "導彈(Iskander-Ms),雨點般落在烏克蘭的城鎮和城市,而烏克蘭兵力則用國產的 "格羅姆-2 "型導彈進行有限的反擊,但仍在等待盟國就武庫中的其他遠程戰術導彈(如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做出決定。
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的攻擊中使用了各種戰術導彈和巡航導彈,力度很大,但據烏克蘭情報人員稱,直到最近,導彈密集攻擊之間的間隔時間越來越長,在最近的攻擊中使用了更多樣化的機載武器,如無人機。這可能表明,俄羅斯的戰術彈道導彈庫存正感受到壓力。
2023 年 3 月中旬,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DIU)代表安德烈-尤索夫(Andrii Yusov)表示,自入侵開始以來,"伊斯坎德爾"-Ms 等戰術導彈(以及 "卡利勃 "巡航導彈系統等其他導彈)已被大量使用,但從成本和數量上看,俄羅斯無力繼續使用這些武器。因此,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在使用這些武器的同時,也在使用其庫存過時的、精確度較低的導彈。其中一個例子就是 S-300P 系統,該系統除了用于原定的地對空作用外,還被用作地對地戰術系統。事實上,S-300P 有多種不同技術能力和射程的型號,其中 48N6P-01 型導彈的最大空戰射程為 200 千米(盡管其對陸地目標的最大射程更高),攜帶的彈頭重 143 千克。
國防情報局的尤索夫說,俄羅斯在導彈攻擊中并不特別 "追求 "精確度,因此任何精確度較低的遺留庫存都非常適合采用有問題的戰術和不分目標的攻擊。他說,在許多情況下,俄羅斯似乎可以接受目標偏離多達一公里的情況,這就是為什么俄羅斯不僅打擊預定的能源基礎設施,還打擊其他設施的原因。由于 S-300P 系列導彈的大量庫存,該系列導彈很可能將繼續長期用作地對地導彈的替代品。盡管如此,據 DIU 觀察,以前的 "導彈恐怖戰術 "襲擊 "周期 "約為一周,即準備下一次導彈襲擊所需的時間(可能是精確戰術導彈庫存耗盡和等待新導彈的時間造成的),而 S-300P 系列導彈的大量庫存和其他系統的同時使用,可能會使導彈襲擊的頻率再次增加。
2023 年 3 月,DIU 的聲明盡力跟上最新導彈襲擊的步伐,以及戰場上多變和不斷變化的作戰條件,DIU 的尤索夫說,當時的戰術導彈襲擊使用的是俄羅斯工業在 2023 年 3 月 9 日襲擊烏克蘭電力基礎設施前一個月能夠制造的導彈。他說,目前俄羅斯庫存的高精度導彈不足,一些戰術系統的數量 "嚴重不足",導致當時此類襲擊之間的時間差距越來越大,因為俄羅斯未能迅速補充足夠數量的庫存。
圖:根據烏克蘭國防情報局的估計,在俄羅斯目前的庫存中,只有不到120個伊斯坎德爾-M系統(如圖所示正在組裝)。
雖然沒有涉及巡航導彈本身,但尤索夫列舉了 "卡利勃 "系列巡航導彈作為一個已知的例子。根據尤索夫的說法,俄軍當時所擁有的 "卡利勃 "巡航導彈僅為全面入侵之初的 7%,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新生產的導彈也無法彌補這種損失。2022 年 11 月,國防情報局估計俄羅斯的戰術導彈武庫中只剩下 120 枚 "伊斯坎德爾"-M 型導彈,并稱正在監測克里姆林宮從伊朗購買作戰距離約 700 千米的 "命運"-110/"佐爾法加爾 "戰術彈道導彈的計劃。國防情報局當時表示,已經為實施這些計劃做出了安排,預計這些導彈將空運到克里米亞,或海運到里海的俄羅斯港口。尤索夫還指出,俄羅斯正試圖利用一切辦法規避制裁,特別是通過走私或利用 "灰色 "計劃來獲得導彈和武器生產所需的組件(下文將詳細介紹)。
與此同時,俄羅斯似乎已經改變了戰術導彈的使用方法,當然也減少了最昂貴戰術系統的必要開支。在整體作戰進展緩慢的情況下,俄羅斯似乎已經意識到他們的戰術導彈庫存消耗得太快,難以為繼,不過在此之前,他們的庫存已經非常少,不僅是伊斯坎德爾等高精度系統,還有一般的遠程攻擊導彈。雖然俄羅斯的庫存中仍有數千枚導彈,如 S-300P 系列,但使用的數量遠遠超過生產的數量。據國防情報局估計,俄羅斯每月生產的導彈 "不超過 30-40 枚",而現役的老式導彈要么因故障無法到達目標,要么因 "破壞半徑小 "而效果有限。
今年年初,烏克蘭國防情報局的另一位代表瓦德姆-斯基比茨基(Vadym Skibitskyi)談到了俄羅斯戰術(和戰略)核導彈武庫構成的核威脅。他說,烏克蘭的軍事情報資源一直在監控這些資產的動向,烏克蘭情報部門 "知道所有的儲存地點 "以及戰術級 "核武器運載工具的數量和部署情況"。他補充說,所有運載火箭的動向以及俄羅斯國防部第 12 總局的活動都受到持續監控。該局又稱 "核技術服務局",是俄羅斯負責準備核彈頭并將其從安全儲存地點運送到部署資產的部門。斯基比茨基說,整個過程并不簡單,但該局擁有從2014年及更早以來進行的軍事演習中監控和收集戰術與戰略核兵力情報的經驗,"因此它知道俄羅斯戰術核導彈和其他物資部署中涉及的所有程序問題"。
圖:烏克蘭伊斯坎德爾導彈殘骸。
斯基比茨基當時還談到了制裁問題(前文已提及),以及俄羅斯不斷變化的導彈戰術和能力。他評論說,經濟制裁對俄羅斯聯邦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烏克蘭國防情報局對其規避制裁、進口導彈和其他武器裝備部件的工作進行了監控。收集到的信息與烏克蘭的合作伙伴共享,并采取 "其他措施 "防止俄羅斯增加導彈和武器生產。斯基比茨基說,如今俄羅斯的戰術導彈短缺尤其與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以及空射和海射巡航導彈系統有關,但盡管最近幾個月和幾周來高精度導彈襲擊的數量、密度和強度有所下降,但必須承認俄羅斯仍在繼續生產戰術導彈。"他說:"不幸的是,生產并沒有停止。它們的數量并不多,但仍在生產。我們現在發現了 2022 年第四季度生產的導彈碎片。因此,它們被生產出來并立即交給部隊,用于炮擊我們的設施"。
斯基比茨基回憶說,隨著導彈庫存的減少和這種幾乎 "及時 "供應的新導彈,"敵人開始組合和改變戰術"。如前所述,這一點可以從打擊的不同武器組合中看出來,例如在打擊中使用了伊朗制造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和隱蔽彈藥(LMs)、傳統戰術導彈、高精度戰術彈道導彈和改裝的 S-300 薩姆導彈,這些導彈被用于地對地戰術導彈,而不僅僅是一種導彈系統。DIU 的尤索夫當時評論說,雖然俄羅斯某些高精度導彈(如伊斯坎德爾-Ms)的庫存 "已降至極低水平",但他們仍擁有 "足夠數量 "的 S-300 導彈,用于打擊哈爾科夫、赫爾松、米科廖夫、蘇梅和扎波羅熱等前線城鎮。
由于戰術導彈和無人機在烏克蘭天空中主要是單向飛行,作為烏克蘭國際基金 (IFU) 的一部分,英國國防部最近就 "遠程打擊 "能力進行了招標。意向書(EOI)要求提供射程在 100-300 公里之間、有效載荷在 20-490 公斤之間的陸上、海上或空中發射導彈或火箭系統。招標于 5 月 4 日結束,公布的系統 "理想要求 "包括
IFU 是一個籌資機制,利用國際合作伙伴提供的資金為烏克蘭采購優先軍事援助,旨在確保在 2023 年及以后繼續提供軍事支持--致命和非致命支持。該基金由英國國防部代表由英國、挪威、荷蘭、丹麥和瑞典組成的執行小組管理。迄今為止,這些合作伙伴以及冰島和立陶宛為該基金提供的捐款總額已超過 5.2 億英鎊。在撰寫本報告時,"遠程打擊 "項目的供應商意向書正在接受評估,并將于 2023 年 6 月 5 日開始與有意向的供應商聯系。
隨著伊斯坎德爾-Ms 的廣泛使用(盡管現在已經供不應求),烏克蘭已經能夠使用自己生產的 Grom-2/HRIM 系統進行有限的反擊,俄羅斯聲稱已經成功地擊落了該系統。與此同時,烏克蘭仍對美國的 ATACMS 系統念念不忘。這三種系統都是戰術短程彈道導彈(SRBM),有效射程約為 500 公里(300 英里)。不過,這里的重點不是討論 "伊斯坎德爾-M",而是烏克蘭自己研發的 "格羅姆-2"/HRIM 系統,即美國的 ATACMS。在撰寫本報告時,美國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即美國沒有足夠的 ATACMS 庫存,無法向烏克蘭提供這種武器系統;這種情況是否會改變還有待觀察。在這場沖突中,武器系統的供應一直遲遲未定......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 "永不言敗"。
圖:GROM-2烏克蘭戰術導彈系統,也被稱為Hrim-2,或OTRK Sapsan,在2018年基輔獨立日閱兵彩排期間。
烏克蘭國產短程彈道導彈系統由 Pivdenne 設計局和 AM Makarov 南方機械制造廠開發,有多種名稱,包括作戰戰術導彈系統 Hrim-2(也稱 OTRK Sapsan),以及前面提到的 Grom-2。Grom-2 的作用和能力與 "伊斯坎德爾 "導彈類似,旨在取代烏克蘭近年來主要的戰術導彈--射程 120 千米的 "托奇卡-U "SRBM。單級 Grom-2 使用慣性導航系統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制導,據報道具有末端尋的能力,這或許表明該導彈裝有雷達尋的器。出口型導彈的射程為 280 千米,符合導彈技術控制制度(MTCR)的要求,但據報道,國內型導彈的射程可達 500 千米左右。該導彈配備 480 千克彈頭,由高爆破片(HE-FRAG)或穿透型 HE-FRAG 單彈頭或 HE-FRAG 子彈藥組成。使用 HE-FRAG 單彈頭時,Grom-2 的大致作用面積超過 10 000 平方米,而使用子彈藥彈頭時的作用面積為 30 000 平方米。烏克蘭制造的 10×10 輪式轉運架發射車(TEL)可攜帶兩枚導彈,發射前必須將導彈升至垂直發射位置。
據報道,2022 年 8 月,"格羅姆-2 "被用于攻擊被占領克里米亞的薩基空軍基地,并發生了數次爆炸,但這一消息仍未得到烏克蘭方面的證實。2023 年 5 月,俄羅斯媒體和官員聲稱,克里米亞上空的防空系統擊落了兩枚 Grom-2 戰術彈道導彈,但這一事件再次未得到烏克蘭的證實。
在英國進行 IFU 招標的同時,英國還向烏克蘭發送了空射型 "風暴陰影 "遠程巡航導彈,據說這些導彈已經投入使用。這可能會讓美國人在決定保留其 ATACMS 庫存時感到些許安慰,因為他們聲稱美國武器庫中此類導彈的數量不足以讓他們采取這種明智之舉。因此,盡管目前向烏克蘭提供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 ATACMS 的誘惑已被抵制,但這種導彈仍在烏克蘭的愿望清單上。
盡管美國持保留態度,但ATACMS仍在烏克蘭的戰術導彈愿望清單上。
至于 ATACMS,這個家族的歷史已經很悠久了,最早的導彈變體在 1991 年的 "沙漠風暴 "行動中首次投入使用。根據美國政府的記錄,在那次沖突中,約有 30 枚這種以固體推進劑為燃料的公路機動地對地系統被用于打擊伊拉克的中程彈道導彈發射器和地對空導彈發射場,射程最遠達 160 公里。
MGM-140 ATACMS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有效取代了具有核能力的 MGM-52 長矛導彈系統,現在它的后繼者是精確打擊導彈(PrSM),應于 2023/2024 年服役。新系統不斷增加的庫存量是否會對ATACMS的決定產生影響尚需猜測,但在烏克蘭戰爭看不到盡頭的情況下,如果烏克蘭人最終如愿以償地獲得了ATACMS,那么該系統將為他們帶來的能力將是巨大的。根據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說法,該制導導彈是一種常規遠程精確打擊地對地火炮武器系統,裝在類似 MLRS 的發射吊艙中,從 MLRS 系列發射器(MLRS M270 和 M270A1 平臺)發射,并兼容 M142 高機動性火炮火箭系統(HIMARS)。MLRS 車輛可攜帶兩個導彈吊艙,HIMARS 可攜帶一個吊艙,每個吊艙可裝載一枚 ATACMS 導彈。該系統采用帶 INS/GNSS 的改進型制導包,攜帶一枚 227 千克(500 磅)的 WDU-23/B 爆破破片殺傷彈頭,最大射程 300 千米。MGM-140B ATACMS 的 20 財年生產合同總額為 4.26 億美元,在此期間生產了 400 多枚導彈。截至 2020 年,已有八個國家采購并部署了該系統。
ATACMS從M270和M142發射裝置發射。
至于 PrSM 的后繼導彈,其設計同樣是由 M270A2 多管火箭炮發射車和 M142 HIMARS 發射。基線導彈 "增量 1 "將被開發并投入實戰,以打擊射程超過 400 千米的各種點狀和不精確定位目標。PrSM 將賦予野戰炮兵部隊遠程縱深打擊能力,同時為旅、師、團、軍、戰區、聯合/聯軍和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提供支持。在取代 ATACMS 的過程中,它將使每個發射吊艙發射兩枚導彈的火力增加一倍,并在 GPS 部分降級的環境中保持和提高精確度;該導彈計劃集成 M 代碼 GPS,以提高抗干擾能力。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 2020 年底成功完成了三次原型飛行試驗,并將根據美國國防部在 2021 年底授予的緊急物資發放(UMR)合同條款,在 2023 年底之前投入首批生產導彈。雷神公司最初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該計劃中的競爭對手,但由于原型機飛行試驗遇到困難,雷神公司于2020年退出了遠程機動發射計劃,但最近在獲得美國陸軍9770萬美元的合同后又重新加入了該計劃。該合同用于推進 PrSM 增量 4 的設計,其目標是大幅提高系統的射程,可能達到 1000 公里。雷神公司正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合作開展這項工作。
近年來,美國國防部和各軍種相繼發布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建立了反無人機發展戰略,在突 出反無人機作戰技術優勢的同時更加注重體系建設。 文中以美軍反無人機發展現狀為背景,研究 行業動態、技術發展趨勢與威脅研判,對美軍反無人機作戰理念加以研究。 重點分析其技術項目投 入和軍事應用,從反無人機通過探測技術、高功率微波和激光武器系統的開發與研制及相應電子對 抗技術機理角度歸納總結,通過作戰現狀研究分析美軍反無人機未來發展趨勢,提出啟示與建議。
近年來,無人機技術的飛速進步使得其在商業 與軍事領域的運用得到更多拓展。 繼戰機、武裝直 升機和精確制導武器之后,無人機系統以其具備的 優秀偵察、打擊能力成為戰場防空新威脅。 從美國 防部陸續發布的文件來看,美軍正加緊提升其賽博 空間和電磁戰領域的集成融合,尤其以反無人機作 戰能力研究為重點之一提出了多項重大戰略性 舉措。
自 2022 年 2 月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以來,一些國防分析家、美國國防官員和國會議員就是否應向烏克蘭轉讓美國或北約軍用飛機(包括戰斗機和無人駕駛飛機)展開了辯論。總的來說,辯論圍繞著兩個廣泛的問題:(1)向烏克蘭空軍提供先進的軍用戰斗機對于幫助烏克蘭抵御俄羅斯的侵略是否必要;(2)如果必要,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應提供多少援助以及何種援助,從飛機到維護再到培訓?
在辯論的一方,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戰斗機尚未在沖突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而且根據烏克蘭和俄羅斯目前的能力,也不太可能發揮這種作用。雙方都采用了先進的防空系統,限制了俄羅斯和烏克蘭飛機的作戰效果。因此,烏克蘭沖突已演變成一場以地面為中心、以精確打擊能力(如美國 M142 高機動性火炮火箭系統 (HIMARS))為特色的空中封鎖沖突。在辯論的另一方,支持將美國或北約戰斗機轉移到烏克蘭的人聲稱,這可以讓烏克蘭軍方彌補某些被認為存在的作戰能力差距,如空中優勢;壓制敵方防空;情報、監視和偵察;以及反陸(空對地)能力。
國會在評估美國或北約向烏克蘭轉讓戰斗機的提議時,可將 "空中封鎖"(剝奪俄羅斯使用空中力量的能力)與 "空中優勢"(幫助烏克蘭克服俄羅斯的空中防御和空中力量)進行比較,對選定的軍事任務區進行分析。從這個角度看,沖突的軍事行動環境導致雙方都采取了空中拒止戰略,而不是尋求空中優勢。使用先進戰斗機的一個核心戰術目的,尤其是在美軍理論中,一直是實現空中優勢。國會可能會考慮繼續向烏克蘭提供空中拒止能力是否是美國安全援助的最佳選擇,或者支持烏克蘭武裝部隊尋求空中優勢是否會促進美國的利益。此類決策的結果可能會影響其他任務領域,如壓制敵方防空力量、情報、監視和偵察以及反陸(空對地)能力。
在評估向烏克蘭轉讓美國或北約軍用飛機是否符合美國利益時,國會可能會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一些專家呼吁承認,由于目前的威脅,對海岸線進行兩棲攻擊的風險實在太大,不能嘗試。那么,兩棲攻擊所面臨的挑戰是什么?在目前的威脅環境下,兩棲攻擊仍然是一種可行的軍事行動嗎?這些問題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使命和作用的核心所在。本分析深入探討了兩棲攻擊所面臨的問題,并作為未來有關提高兩棲攻擊能力的討論的一個引子。
關鍵詞:兩棲作戰、兩棲突擊、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近距離競爭對手、威脅、脆弱性
本分析強調了現代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攻擊的關注領域。本分析的目的是表明,目前的兩棲攻擊能力在面對大國和可能擁有近似武器的所有大國時具有巨大的風險,除非登陸時沒有遭到反對。本分析將探討其中的諸多原因,并將使人們更加關注影響能力的關鍵問題。該分析旨在為美國兩棲部隊目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提供可操作的信息,以便為建立強大的海上強行進入能力指明方向。
首先,有必要定義有關兩棲作戰的術語。兩棲行動是由兩棲部隊從海上發起的軍事行動,在沿岸地區進行登陸部隊行動。沿海地區包括任何主要容易受到來自海上的交戰和影響的陸地區域(及其相鄰的海域和相關的空域),并可能遠達內陸。此外,"兩棲作戰需要獨特的能力,可以跨越空中、陸地和海洋進行作戰。兩棲作戰也需要綜合的指揮和控制,以實現統一的努力,提高行動速度,并協調應用海上控制和力量投射能力"。
兩棲作戰有幾種類型。本分析集中于兩棲突擊。下面的節選解釋了這種類型的兩棲作戰: 兩棲攻擊是由一支[兩棲部隊]從海上發起的,他們乘坐船只或飛船,將[登陸部隊]登陸并建立在敵對或潛在的敵對海岸上。兩棲攻擊的突出要求是,隨著攻擊向[兩棲部隊]目標的推進,有必要在岸上迅速集結戰斗力,以充分協調打擊力量。兩棲部隊]的有機能力,包括空中和火力支援、后勤和流動性,使他們能夠通過強行進入一個地區。
此外,兩棲突擊由于其復雜性,是一些最困難的行動,它們是兩棲行動中最困難的類型。兩棲突擊有以下幾個階段:
1.部隊到達作戰地區。
2.支援部隊對登陸區進行準備。
3.登陸部隊的船岸運動。
4.空中和水面突擊登陸。
5.水面和空中登陸部隊之間的銜接行動。
6.提供輔助武器、后勤和/或戰斗服務支持。
7.其余所需登陸部隊成員的登陸。
8.完成任務。
美國歷史將記住21世紀上半葉是美國國家安全的一個危險的時代。非國家行為者、流氓政權和近鄰大國的威脅創造了一批潛在的敵人,他們可能尋求與美國及其盟國進行軍事對抗,以實現其戰略目標。這些威脅包括俄羅斯對東歐或北歐的潛在入侵,朝鮮的持續威脅,伊朗在波斯灣的行動,以及世界各地的非國家行為者,等等。有幾個潛在的行動區可能要求美國對大國、流氓政權或非國家行為者使用軍事力量。海軍陸戰隊不應期望任何一個潛在的敵人與美國及其盟友開戰。這意味著海軍陸戰隊必須能夠在各種戰爭中取勝,對抗眾多將在所有領域進行爭奪并使用日益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武器的行為體。在這樣的威脅環境中,兩棲攻擊者必須能夠在各種行動中獲勝,包括在各種戰術情況下對抗潛在的敵方軍隊或非正規部隊。由于這種安全形勢的廣泛性,本分析將集中于兩棲攻擊者所面臨的一般威脅,而不是集中于任何一種地緣政治局勢。
本文將在兩棲攻擊的一個階段解決幾個局限性和弱點,在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關注。本分析特別關注大國目前采用的先進軍事力量,因為它們代表了對海軍陸戰隊的最大威脅。
本文試圖說明無人機戰爭在確保印度國家利益方面的效用。它首先確定了無人機擴散如何在印度的安全目標背景下成為一種威脅和機遇,并討論了無人機戰爭能力建設在應對印度面臨的安全威脅方面的重要性。然后,它強調了印度軍隊可以利用無人機戰爭來實現其目標的好處和行動領域,從ISR和 "枯燥、骯臟和危險 "的任務到反恐和后勤。它還談到了反無人機技術和與此相關的挑戰。然后,本文研究了印度的無人機和反無人機作戰能力的現狀。最后,它討論了在未來的無人機戰爭能力建設道路上必須解決的五個問題。本文認為,考慮到印度的地緣政治現實,印度必須采取行動,通過本土生產和國際采購來建設其無人機作戰能力。
從開展精心設計的跨境反叛亂行動到有針對性的打擊,以及在印度洋地區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任務,印度軍隊正在戴上各種帽子,以應對該國在21世紀地緣政治環境中面臨的各種威脅(Bhardwaj,2021)。規劃、準備和化解這些威脅需要采取積極主動的方法來采用新的軍事技術,掌握使用這些技術的戰術知識,以及管理這些行動的安全影響的政治能力(Chopra,2022)。
無人機或無人駕駛飛行器(UAVs)就是這樣一種尖端的戰爭工具,它已經成為監視和懲罰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Chopra, 2022)。無人機為十幾個國家所擁有,不再限于美國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反恐行動。無人機不僅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武裝沖突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而且在最近的烏克蘭-俄羅斯沖突中雙方都在廣泛使用。
對印度來說,這種情況既帶來了細微的安全威脅,也帶來了機會。2021年6月對查謨IAF基地的恐怖襲擊證實了人們的懷疑,即非國家組織正在獲得能夠利用無人機進行恐怖活動的能力(MC,2021)。此外,中國通過水下無人機對印度海軍艦艇的監視表明,該技術也增強了傳統安全問題的破壞能力(Bajpai, 2022)。然而,另一方面,印度在2022年共和國日閱兵中展示了一支無人機艦隊--無人機可以有效地用于領導層斬首、信息收集、削弱敵人士氣和減少軍事傷亡。
因此,考慮到在無人機戰爭中落后的成本和使用這種技術能力的好處 效益,發展無人機作戰能力、 特別是本土化,對印度軍隊來說越來越重要。(Bajpai, 2022)。
強調無人機作戰能力建設在應對印度面臨的安全威脅方面的重要性。
解釋印度軍方可以利用無人機戰爭實現其目標的好處和行動領域。
研究印度無人機戰爭的現狀,并就該國如何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
本研究論文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節簡要介紹了無人機戰爭及其歷史。第二節討論了印度在21世紀的安全問題以及無人機在幫助印度解決這些問題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這一節強調了印度資助發展無人機戰爭能力的必要性,并討論了無人機是一種機遇、一種威脅,也是印度實現自力更生的重要工具。第三節進一步深入探討了無人機在戰爭和反恐方面的優勢和用途。這一節的目的是解釋無人機目前在什么情況下被使用,并概述無人機戰爭對該國的潛力。第四節討論了反無人機技術的關鍵方面,以及印度反無人機系統的狀況,特別是針對非國家行為者。第五節將解釋無人機戰爭的局限性和批判性,以提供一個平衡的視角。最后,第六節在結論中解釋了印度無人機戰爭的現狀,并討論了為印度發展無人機和反無人機能力鋪平道路而必須解決的五個注意事項。
本文的范圍僅限于為印度的無人機戰爭能力建設提出理由,而不是探討無人機戰爭本身的各個方面。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導彈行動的表現嚴重低于預期。在入侵的早期,俄羅斯低估了其導彈行動的必要規模和努力。此后,俄羅斯多次改變路線,最近一次是在冬季轉而針對烏克蘭電網和民用基礎設施。俄羅斯雜亂無章的導彈運動既反映了內部戰略的失敗,也反映了烏克蘭在入侵前幾天的關鍵性前瞻性思維。俄羅斯早期的失敗也為烏克蘭提供了時間來發展其防空戰略和能力,而這些戰略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方的援助而變得更加有效。本報告對這些和相關的 "導彈戰爭 "動態進行了深入審查。
在俄羅斯最近入侵烏克蘭的一年里,國防分析家們對于這場沖突是否體現了地面戰爭特征的重大變化,或者僅僅是引入了沒有什么變革性影響的技術升級,存在分歧。本文的目的是為這場辯論提供信息。
為了理解這場戰爭對未來地面作戰的意義,本文將研究公開的有關俄羅斯和烏克蘭部隊在戰術和作戰層面的表現。它將首先審查對手的地面部隊結構。然后,本文將確定真實性--他們的表現肯定了地面作戰性質的連續性--并將其與游戲改變者--部隊表現的屬性進行對比,這些屬性預示著地面作戰如何成功進行的轉型變革。本文最后討論了烏克蘭游戲規則的改變應該如何影響美國、盟國和伙伴國軍隊的戰略、作戰概念、計劃和規劃。
首先,必須承認,每支部隊的大部分編隊都配備了幾十年前的裝備和戰術。在沖突開始時,每支部隊90%以上的裝備--飛機、坦克、裝甲運兵車、后勤車輛和火炮--都是在20世紀開發的,而且往往是生產的;每一方的人員都接受了相應的訓練。因此,為了了解正在發生的變化,有必要關注每支部隊中一小部分現代裝備的影響。
在戰前,許多觀察家聲稱,營級戰術小組(BTG)證明了新的俄羅斯軍隊是創新的。然而,即使是BTG也是在1980年代進行的實驗的產物。觀察家們沒有注意到,BTG的指揮官肩負著控制11個有機單位和多達15個額外的附屬直接支援單位的重任。沒有創新并不是俄羅斯的唯一錯誤。然而,它在戰略、作戰和戰術層面的失敗已經在其他地方得到了很好的闡述。
最初攻勢的失敗迫使俄羅斯在2022年余下的時間里退回到他們傳統的二十世紀的團級和旅級組織。然而,到2023年初,俄羅斯開始將其主要的地面作戰單位重組為突擊分隊。這些較小的分遣隊是聯合武器組織,但由于俄羅斯的人員和裝備損失慘重,它們的火力比BTG小得多,同時保持了突擊分遣隊(營)和連長的不方便控制的跨度。
圖:被摧毀的蘇聯時代的俄羅斯坦克,在基輔州附近拍攝。像這樣的坦克構成了俄羅斯和烏克蘭裝甲部隊的主體。資料來源:Alex Fedorenko
在戰爭開始時,烏克蘭部隊也主要裝備了二十世紀的裝備,但正在從蘇聯的作戰理念過渡到西方的作戰理念。此外,烏克蘭部隊的領導層了解其部隊中一小部分在21世紀發展起來的特殊效用--并成功地加以利用。烏克蘭指揮官在整個戰斗空間中表現出顯著的獨創性和靈活性。例如,在開始的幾天里,他們將裝備有便攜式反坦克武器的特種部隊士兵與騎著四輪越野車的當地后備部隊配對。這種獨特的搭配使俄羅斯的后勤人員深入到初始突擊部隊的后面。在戰爭開始后的一年里,烏克蘭部隊繼續顯示出新舊混合的獨創性。
圖: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第聶伯羅旅的士兵在頓涅茨克州展示被擊落的俄羅斯格里芬12無人機。還顯示了一個Kvertus無人機干擾器。2022年10月23日。
圖:烏克蘭部隊在基輔地區的 "Divychky "訓練場使用蘇聯時期的2S7 Pion進行 "Rubizh - 2016 "演習。這些平臺構成了烏克蘭炮兵部隊的骨干力量。
俄烏戰爭加強了軍事行動中連續性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兩支部隊基本上都是二十世紀的組織。然而,每支部隊都有一小部分在21世紀開發的武器和作戰概念,這些都是地面戰爭如何改變以利于防御的領先指標。
今天,烏克蘭人已經結合新技術開發了三種能力,這些能力正在通過極大地提高國防力量來改變陸戰游戲。首先,烏克蘭已經開發了真正的連接、高速指揮和控制。第二,烏克蘭獲得了對戰斗空間近乎持久的監控。第三,烏克蘭熟練地使用精確火炮、無人機和閑置彈藥,展示了其較小、較輕的部隊如何能擊敗俄羅斯的攻勢。
圖:一名烏克蘭士兵正在安裝一個星鏈終端。烏克蘭軍隊結合傳統戰術和無人機技術,大大利用了星聯衛星網絡。
通信系統:烏克蘭的指揮和控制一開始并不順利。入侵開始后,俄羅斯對作為烏克蘭通信骨干的ViaSat商業衛星系統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網絡攻擊。烏克蘭在幾天內作出反應,部署了數以千計的 "星鏈 "終端,提供了一個更強大的全國性通信系統。三個關鍵特征解釋了Starlink星座的復原力。首先,衛星的數量之多--目前有三千多顆衛星在運行--使得通過動能攻擊破壞網絡變得極其困難。其次,下行鏈路站的數量也很多--去年年底有超過三萬個正在使用或正在訂購的下行鏈路站,而且體積很小--大約有一個比薩餅盒那么大,因此它們很容易移動和偽裝。最后,該系統使用復雜的電子技術來創建必要的緊密光束,以跟蹤衛星在天空中的快速移動。低地球軌道上固有的緊密光束和低延遲使信號很難被干擾。此外,該星座提供了更高的吞吐能力,這使得小型戰術單位甚至個人都能獲得以前為主要指揮部保留的帶寬。
編碼:雖然 "星鏈 "星座很關鍵,但只有烏克蘭精通技術的人力資本使快速適應成為可能。關鍵的推動因素是大量有才能的烏克蘭信息技術人員,他們迅速編寫代碼,通過星際鏈接星座將戰前的迪亞國家電子政府系統與民用和軍用用戶聯系起來。
在全面戰爭的第一周,數字部團隊創建了聊天機器人eVerog。每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都可以分享敵人設備的照片,報告合作者或地雷。近50萬烏克蘭人全程使用了該聊天機器人。
盡管如此,烏克蘭仍然繼續完善其系統,創建了被稱為三角洲的系統。
德爾塔提供了對戰斗空間的實時全面了解,整合了來自各種傳感器和來源的關于敵人的信息,包括數字地圖上的情報,不需要額外的設置,并且可以在任何設備上工作--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甚至是手機。粗略地說,Delta是......一個現代實時指揮地圖和部隊控制中心。
德爾塔還與北約系統相聯系,從商業和政府機密系統中提取數據。然后,Delta使用Palantir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AI)來分析和加速向用戶提供數據。雖然北約系統提供了關鍵的輸入,但只有烏克蘭采用了一個數字指揮和控制系統,使其能夠整合衛星、無人機和軍事系統提供的情報。從本質上講,烏克蘭的編碼人員為地面指揮官創造了一個便于實地操作、價格低廉的五角大樓雄心勃勃的全域聯合指揮與控制(JADC2)系統的版本。
烏克蘭人聲稱,每個營級單位都有一個編碼員。雖然大多數國家將無法滿足這樣的人員需求,但今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顯示,技術可能會提供一個替代品。
人工智能開發公司DeepMind創造了一種算法. . . AlphaCode可以在平均比賽中擊敗72%的人類編碼員,最近在與人類進行的高度復雜的編碼比賽中解決了大約30%的編碼問題。. . . 人工智能不太可能完全接管編程,但它將大大減少編碼所需的人類數量。
這種軟件還能協助指揮官確定目標的優先次序并制定攻擊方案,這些方案會迅速傳送給火炮、導彈和無人機炮組進行交戰。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了一個所謂的 "炮兵的Uber"。公民或士兵可以通過包括手機在內的多種途徑報告俄羅斯的活動。類似于Uber的連接性使炮兵指揮官能夠看到目標,并立即決定他們是否希望參與。像這樣的系統將使指揮官能夠協調所有領域的聯合武器攻擊,并由許多來源和傳感器提供信息。
衛星:到2022年3月初,五家商業公司正在分享日間和夜間衛星圖像,協助烏克蘭追蹤俄羅斯軍隊。到12月,烏克蘭可以利用 "每天大約有40顆商業衛星在24小時內經過該地區"。
烏克蘭和其他國家的政府可以利用十多家公司,這些公司正在競爭向商業客戶提供更快、更精確的多光譜產品,并向全球受眾提供實時透明度。例如,Maxar公司已經為美國政府提供了二十多年的圖像;其他公司在過去幾年里也提供了圖像。為了看透黑暗、云層和輕薄的樹葉,現在有幾家公司提供地球上任何一點的解釋性合成孔徑雷達(SAR)圖像,至少每六小時按需提供。到2023年中期,一個衛星編隊將能夠以每20分鐘3公里的精度定位一個特定的無線電頻率特征。這些只是幾十個商業產品中的幾個,到2030年,預計將有2600顆地球觀測衛星為一個價值超過760億美元的市場服務。
因此,從天基視覺、紅外、雷達和電磁傳感器的地球觀測幾乎是連續不斷的。如前所述,商業衛星公司以商業市場為目標,所以他們強調以客戶為導向,從請求到交付解釋產品的自動化過程。雖然這些公司可以提供原始圖像或數據,但這些公司也開發了變化檢測軟件,以促進提供成品情報產品。
圖:2022年11月15日俄羅斯赫爾松州工事的衛星圖像,其特點是反坦克障礙和戰壕網絡。
無人機: 烏克蘭的無人機數量呈指數級增長,也是全球商業舉措的結果。商業公司和政府都在開發能力更強的監控無人機系列。這些無人機從小型的手動發射平臺到翼展超過100英尺的飛機都有。與它們的衛星配套產品一樣,這些公司也為各種尺寸的無人機開發了多光譜、SAR和電磁傳感器(EMS)。
在小規模方面,來自烏克蘭的數百個視頻顯示,商業四旋翼飛機和八旋翼飛機向俄羅斯軍隊投擲經過改裝的反裝甲武器和手榴彈。烏克蘭有多達 "500架無人機在空中進行相對標準的軍事行動"。但它們最重要的功能是為與敵軍接觸的戰術單位提供關鍵情報和炮火觀測。
商業無人機不斷增強的能力正在改變軍隊將如何使用這項技術的游戲規則。例如,大公司正在積極追求無人機包裹的交付。運送的要求與軍事平臺基本相同--垂直起飛和降落(VTOL)、全球定位系統(GPS)獨立導航(在城市峽谷中飛行)、電子加固(在機場和無線電塔附近飛行)、可靠性、低成本以及不斷增加的續航能力和有效載荷。商業監視無人機還利用多光譜圖像(作物監視、管道泄漏)、高分辨率圖像(風力發電機或橋梁檢查),甚至SAR。越來越多的長續航時間、攜帶商業監視有效載荷的商業無人機將使更小的國家能夠獲得負擔得起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和攻擊。
俄烏沖突不僅證明了無人機的價值,而且還證明了對大量無人機的需求。英國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USI)報告說,四旋翼飛機平均只能存活三次任務,而固定翼無人機只能存活六次任務。為了維持烏克蘭人用來支持一次重大行動的大約500架無人機,需要非常多的監視無人機。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先進的制造技術正在開發中: 自動化工廠、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可以結合起來,極大地降低這些新興自主系統的成本。2014年,一位航空學教授設計并3D打印了一架無人機。通過添加一個小型電動馬達、兩個電池和一個手機,他創造了一個手動發射的自主無人機,射程為50公里。一旦設計被完善,生產過程大約需要28小時。今天的3D打印機的速度超過100倍。一個擁有100臺現代3D打印機的工廠每天可以生產10000架這樣的無人機。通過納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最后的組裝可以自動化。因此,今天由成千上萬的自主獵手組成的無人機群是可能的。
補充衛星和無人機的是開放源碼情報(OSINT)的擴散,自沖突開始以來,它一直是一個寶貴的情報來源。但信息革命意味著開放源碼信息的數量已經爆炸性增長,并為軍事力量創造了新的漏洞。
對于尋求維護作戰安全的軍隊來說,這種大量的數據是一場噩夢...12月,一名俄羅斯志愿者在vk[一個流行的俄羅斯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部隊在赫爾松省被占領地區Sahy的一個鄉村俱樂部里駐扎的照片。他的帖子包括一個確切位置的地理標簽。烏克蘭導彈后來擊中了它,之后該志愿者再次發帖。這一次,他上傳了一段視頻,顯示了破壞的程度,實際上是向烏克蘭提供了實地的損失評估。
RUSI的研究人員很好地表達了底線,他們指出,在這個持續監視的時代,地面部隊必須 "分散,深入挖掘,或快速移動"。
圖:2022年4月5日,俄羅斯無人機在頓涅茨克州上空被烏克蘭國家邊防局克拉馬托爾斯克邊防支隊擊落。像這樣的無人機經常進行空中偵查。
便攜式反坦克武器:在沖突初期,烏克蘭人使用各種便攜式反坦克武器來阻擋俄羅斯人的進攻,取得了顯著的成功。雖然 "標槍 "得到了大部分的宣傳,但它還得到了Stugna-P反坦克導彈、下一代輕型反坦克武器(NLAWs)、卡爾-古斯塔夫無后坐力步槍和火箭筒(RPGs)的支持。一些評論家指出,這些武器本可以通過有效的聯合武器戰術,特別是有效地使用步兵來支持裝甲部隊而被抵消。雖然這在過去可能是正確的,但新系統的擴展范圍使步兵屏風不可行。為了覆蓋NLAW的800米射程的前進,步兵必須在裝甲部隊周圍形成一個5000米的包圍圈。面對標槍4000米的射程,步兵將不得不建立一個25000米的包圍圈。雖然標槍的高成本(每枚導彈175,000美元)會限制戰場上的數量,但NLAWs(33,000美元)、Carl Gustav M4(每發500至3,000美元)和RPG-7(2,500美元)的低得多的成本和高通用性,實際上確保它們會大量出現。由于一輛現代坦克的成本可能高達900萬美元,這些精確的武器是成本定位戰略的特別有效工具。
圖:一輛俄羅斯坦克被烏克蘭第80空中突擊旅操作的Stugna-P反坦克制導導彈擊中。烏克蘭 2022年4月6日。
火炮: 許多圖像顯示,空曠的田野上有數以千計的火炮彈坑,一發炮彈并沒有擊中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相比之下,精確火炮已經證明有能力用一發炮彈摧毀從單個車輛到彈藥儲存地的目標。這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發射單位對反炮火的暴露,并成倍地減少了彈藥補給的后勤負擔。不幸的是,雖然美國運送了超過一百萬發155毫米火炮,但只有五千發是精確的Excalibur彈,其圓周誤差概率為四米。盡管雙方消耗的彈藥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精確武器,但這些炮彈在監視無人機的指揮下產生的巨大影響讓我們看到了精確武器和無人機的擴散將如何改變戰斗空間。
除了展示精確性的巨大影響外,這場戰爭還表明,轉型的火炮系統需要表現出高射速、越野機動性、減少或簡化維護,以及長的炮管壽命。遠距離允許火炮在物理上分散,并在需要時仍能進行大規模射擊。俄烏戰爭殘酷地表明,炮兵需要具有機動性,能夠進行單兵或分段作戰,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反炮火的影響。
攻擊型無人機和游動型彈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首先證明了攻擊型無人機在武裝敵對行動中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在那場沖突中被摧毀的743件亞美尼亞設備中,563件肯定是被無人機摧毀的,39件肯定不是被無人機摧毀的,其余141件不詳。無人機和閑置彈藥在烏克蘭也被證明是致命的。早期,烏克蘭人迅速宣傳Bayraktar TB-2無人機的成功,因為它們摧毀了幾十輛俄羅斯車輛。但正如戰爭中的慣例,對手做出了回應。俄羅斯調整了其防空系統,大大降低了這些無人機的有效性。從那時起,雙方都利用了軍用和民用無人機的潛力,動用了數千架。"對烏克蘭來說,空中力量主要采取無人機的形式,這對一個大國來說是第一次。"
圖:在亞霍利克舉行的 "聯合工作2021 "演習中,一枚圖-141被作為烏克蘭防空部隊的目標。據報道,現在這些系統被用作遠程巡航導彈來攻擊俄羅斯空軍基地。
烏克蘭的絕大部分無人機是公開市場的商業產品,由志愿者購買和組裝。這些系統隨后被送往烏克蘭部隊進行部署。為了補充商業無人機,《福布斯》報道說,有創意的工程師甚至在 "一個簡單的塑料框架上建造了一個Foxeer Razer視頻攝像頭,成本約為14美元,一個Diatone Mamba MK4飛行控制器(44美元)和一個Lollipop 4天線(20美元)"。這些自制的無人機是固定翼而非旋轉翼,可以配備手工制作的殺傷性炸彈,其威力比四旋翼飛機投下的標準手榴彈更大。
烏克蘭對無人機的使用也得益于其使用中的創新和調整。烏克蘭使用蘇聯時代的圖-141和圖-143噴氣式偵察無人機攻擊俄羅斯深處的機場,讓人看到了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擴散對載人航空的威脅。有人駕駛的固定翼飛機需要機場和主要的后勤支持基地。在一個持續監視的時代,它們將成為目標。此外,新的無人機超越了許多(如果不是大多數)有人駕駛的戰斗機/轟炸機。這些導彈和無人機比有人駕駛的飛機便宜好幾倍,即使是小國也有能力打擊空軍基地和停泊的飛機。
隨著無人機在這場沖突中的有效性變得明顯,雙方都爭相開發有效的防空手段。1月2日,烏克蘭發言人表示,烏克蘭已經擊落了俄羅斯在1月1日發射的全部45架沙赫德無人機,以及1月2日的44架。但這些無人機的成本低至2萬美元,卻擁有伊朗宣稱的1500公里的射程,這表明大量廉價無人機將在未來的沖突中攻擊深入敵方領土的目標。烏克蘭情報部門報告說,克里姆林宮已經另外訂購了2400架伊朗無人機。
烏克蘭的一個情報單位則呼吁捐款購買一千架神風無人機,這一呼吁已經為其提供了一千四百架無人機。盡管如此,烏克蘭內政部長的一名顧問仍堅持認為,如果烏克蘭擁有 "數萬架、數十萬架偵察和作戰無人機",它將更快地贏得勝利。通過將先進的制造技術應用到用于制造固定翼無人機的現有3D打印工藝中,這些數字可能是可以實現的。
盡管精確火力已經對保衛烏克蘭很重要,但重要的是要注意,所采用的精確火力只代表全世界正在開發的精確彈藥中的一小部分。例如,美國生產的地面發射小直徑炸彈的250磅彈頭可以通過火箭運送到近100英里的范圍。一個彈頭的成本只有40,000美元,與一個M26標準火箭發動機相配,這給戰場帶來了負擔得起的遠程精確性。此外,無人機在射程、有效載荷和速度方面的快速、持續改進,為大規模精確攻擊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這種攻擊的密度將被不斷發展的巡航導彈進一步加強,這些導彈可以從空中、海上和地面平臺發射,包括運輸機、商船和地面車輛。
通過結合指揮和控制、持續監視和大規模精確射擊的新概念,烏克蘭已經展示了改變游戲規則的能力,使其武裝部隊能夠阻止規模更大、裝備更豐富的俄羅斯部隊。無論這些關于烏克蘭的成功和俄羅斯的失敗的知識有多廣泛,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可持續的作戰能力是區分競爭性軍隊未來表現的關鍵所在。但這樣做將是困難的,因為它涉及到對當前能力所依賴的整個邏輯鏈的實質性改變。在其概念、部隊和系統中,在21世紀享有競爭優勢的軍隊將克服這些障礙,更快地實施俄烏戰爭所揭示的影響,其中包括
認識到這些改變游戲規則的能力正在給地面戰斗中的防御者帶來新的和強大的優勢。雖然這條戒律不一定意味著進攻將是不可能的,但它肯定會付出更多的代價。防御者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將他們的特征降到最低,從高空掩護,到簡單地保持靜止,再到故意偽裝。防御者在選擇開火之前不必暴露自己。然后,利用當地的知識,防御者可以預先計劃在他們開火后迅速轉移到其他有掩護的位置。此外,在地面作戰中,進攻路線往往是由迫使攻擊者集中的地形所決定的。相比之下,遠程武器使防御者能夠集中火力而不集中部隊,從而保持分散狀態。而且,根據定義,攻擊者必須移動--這將產生多種信號。
構造和組織部隊在無處不在的監視環境中作戰。數百至數千枚自主的、游蕩的彈藥將積極地獵殺地面部隊。因此,首要任務是配置一支能夠在新環境中生存的部隊。部隊將不得不混入其中,尋求高空掩護,或快速而頻繁地移動,以避免被不斷擴大的各種無人機、導彈和智能火炮/迫擊炮彈藥瞄準。部隊必須被設計成在沒有大基地或二十世紀戰爭特有的所謂 "鐵山 "的情況下作戰。它必須被訓練成以分散的方式行動。大批車輛組成的縱隊和從大型駐扎地開展行動的日子正在過去。要實現這一轉變,就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誠實的努力,為這樣一支部隊發展概念、戰術、技術、程序和裝備。
這樣一支地面部隊將需要從目前對主要平臺的關注轉向對平臺無關的半自主武器的關注。這些武器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提供效果,而且成本比今天的關鍵地面系統低得多。一輛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至少需要900萬美元。已經存在一些半自主的游動彈藥,但成本在幾十萬,而范圍從15公里到1000公里。因此,一個國家可以用一輛坦克的成本購買幾十枚這樣的導彈。烏克蘭已經證明,這些武器既可由人攜帶,也可由小型車輛操作。
適應戰斗中大量 "半自主 "游蕩彈藥的戰斗力。要真正發揮未來戰場上大量游蕩彈藥的指數級作戰潛力,就必須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性。這有兩個原因。首先,它減少了對這些系統的EW威脅,其次,它避免了招募和訓練數以千計的無人機飛行員的需要,而這些飛行員對于主要的蜂群行動來說是必要的。
大量的這些系統可以被派往敵方部隊的大致位置,然后自主地進行攻擊。因為它們是自主的,所以不會受到操作員信號干擾的影響。而且,如前所述,先進的制造業有可能生產數以千計的這些系統。雖然目前大多數無人機仍然依賴GPS信號,因此有可能被干擾,但商業公司和國防部門正在追求多種技術,以提供不依賴GPS的導航。
半自主彈藥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和俄烏戰爭中的特殊成功,導致人們對這些系統的興趣和投資增加。2021年,布魯金斯學會報告說,"中國、以色列、伊朗、俄羅斯、土耳其和美國都有國內的游動彈藥生產。其他擁有游蕩彈藥的國家從主要制造商那里購買了這些彈藥,包括阿塞拜疆、德國、印度和韓國"。來自烏克蘭的數以千計的視頻表明,小型無人機甚至可以追蹤單個步兵的行動。地面指揮官必須回答的問題是,當敵人可以激增數以百計的游蕩彈藥,不僅可以觀察而且可以攻擊時,他們將如何操作。
認識到地基導彈和無人機是空中力量的關鍵工具。在建立空中優勢的第一步,俄羅斯在戰爭的頭48小時內與烏克蘭75%的固定防空地點交戰。但它無法擊敗烏克蘭的移動防空系統。到2023年3月20日,烏克蘭國防部聲稱已摧毀305架固定翼飛機和290架直升機。俄羅斯的失敗導致一些分析家指出,現代防空系統可以創造一個有機組人員的飛機無法運作的空中拒絕區域。而且,事實上,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載人飛機很少試圖穿透對方的多層防空。
因此,為了進行空襲,俄羅斯轉向了無人機和導彈。通過將數百種武器投入其空襲行動,俄羅斯對烏克蘭電網造成了重大損害,但卻未能使其喪失功能。作為回應,烏克蘭整合了各種導彈和槍支系統,并聲稱它擊落了80%的攻擊型無人機和導彈。
在摧毀大多數穿透力強的無人機和導彈的同時,拒絕向載人飛機提供空域的能力正在將空域的平衡也轉移到防御上。即使是美國空軍在過去也無法持續發現和摧毀移動導彈系統,這可能意味著這種轉變將從烏克蘭擴展到現代軍隊之間的任何沖突。遠程無人機和導彈將通過攻擊載人飛機的基地進一步降低這些飛機的能力。這一發展將要求軍隊大量投資于防空系統以保護其空軍基地。
許多國家正在尋求激光和微波系統來擊敗無人機群,如果有效,將進一步增強防空能力,原因有二:
首先,它們需要大型電力系統來運作。攻擊者必須帶上這些動力系統,因此,可用的動力受限于通過陸地、海洋或空中提升的能力。相比之下,防御者可以直接進入國家電網,獲得幾乎無限的電力,或者使用他們需要的許多發電機。第二,防御者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混入雜亂的地面環境中......隨著定向能武器的投入使用,它們將增加防守方在空域中對進攻方的優勢。
在烏克蘭,空中力量的作用正由有人駕駛的飛機、無人機、導彈、遠程火箭和綜合防空系統混合執行。未來的沖突將給那些繼續將有人駕駛的飛機視為空中力量的主要來源的國家帶來沉重的代價。為了負擔得起并取得成功,進攻性空中力量可能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陸基無人機和巡航導彈。
讓商業部門作為技術和創新的一個關鍵來源參與進來。推動這一變革的大多數技術都來自于商業開發,因此將比大多數政府項目進展得更快。今天,商業公司推動了對衛星監控、無人機開發、人工智能和先進制造業的大部分投資。在商業市場的推動下,精確制導技術的成本呈指數級下降,加上先進制造業的出現,將使生產數以萬計的遠程精確武器成為可能。
俄烏戰爭中三個關鍵發展的融合正在迅速改變地面作戰的特點:無處不在的監視,大規模的精確射擊,以及利用兩者的指揮和控制系統。這些變化對作戰概念、部隊和系統的影響是深刻的。新興技術對每種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就像閃電戰或航空母艦的發展一樣,這些變革能力只有通過有效地結合幾種技術并在連貫的、訓練有素的作戰概念中實施才能實現。在連貫的戰略中有效實施,這三種能力的整合有可能改變未來的地面戰爭,使戰術防御具有優勢--甚至可能是主導地位。
從歷史上看,除非戰爭加速,否則向新的戰爭形式的過渡需要幾十年時間。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型徒步移動步兵師過渡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所需的完全機械化/機動化師花了20年。從戰艦為主的海軍向航母為主的海軍的轉變也花了同樣長的時間。在這兩種情況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加速了利用這些新系統的概念的發展,也加速了這樣做的意愿。
不幸的是,今天的變化速度不允許美國及其盟國和伙伴有20年的時間來過渡到21世紀的作戰方式。這些國家也不具備同時全面升級其所有部隊的資源。從歷史上看,成功的過渡需要建立改變游戲規則的能力,同時調整現有部隊以最大限度地支持新概念。
目前,應該專注于加速整合三個改變游戲規則的因素:普遍監視、先進指揮和控制以及大規模精確火力。無孔不入的監視要求將急劇擴大的商業多光譜、雷達和電磁監視系統納入其作戰系統。發展先進的指揮和控制意味著了解烏克蘭是如何開發Delta系統的,并將這些技術用于五角大樓令人痛苦地緩慢開發JADC2的過程。最后,實現大規模精確射擊將需要從目前庫存昂貴、精致的平臺轉向通過先進制造業生產的更便宜、更簡單的武器。只有這樣做,軍隊才能實現重大沖突中的大規模需求。
有效的投資將加強聯合部隊的防御能力。這些能力的融合真正具有改變21世紀地面戰爭游戲的潛力。
呈現 "多重困境 "的跨領域同步動能和網絡行動是多域作戰的基本原則。然而,最近關于網絡能力與動能作戰的實踐和研究表明,由于行動的同步性不足或缺乏對網絡效果的協調和控制,在創造聯合效果方面存在困難。本文概述了在未來涉及北約和近鄰對手的高強度沖突中進行綜合網絡和動能行動所需的三項要求。首先,軍事物聯網(IoMT)與人工智能(AI)支持的指揮和控制(C2)能力相結合,以實現網絡和動能的綜合作戰;其次,多域編隊與網絡指揮部或其各自的組織機構相整合,以實現全戰區網絡戰役的協調;第三,基于分散決策和分散執行的網絡任務指揮理論,以實現加速的作戰速度。該分析提出了三個比較國家的研究--美國、英國和德國--以評估將網絡能力納入2030年高強度沖突的多領域作戰概念的狀況。它還提供了一套關于技術能力、新的組織結構和理論變化的初步建議,以促進網絡與動能的更好整合。
《不列顛之戰:第一個綜合防空系統 》,作者是LTC Gregory P. Shipper,50頁。
不列顛戰役是唯一一場完全由空中力量進行的戰役,并取得了勝利。本專著所探討的研究問題是:英國的綜合防空系統是如何阻止德國空軍為入侵英國而設定的要求的?英國人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他們的分層防御計劃給沒有護衛的德國轟炸機帶來了多個同時存在的問題,使他們無法專注于他們的指定任務。雷達的秘密使用導致英國皇家空軍有能力預先確定其時間地點,并選擇讓英國戰斗機中隊與轟炸機交戰。英國人比德國人更迅速地了解作戰環境的變化的能力,導致他們有能力在德國的決策周期內行動。約翰-博伊德上校的OODA循環概念的設計是為了幫助更好地理解不斷變化的環境,比敵人更快地提出多個問題讓他們解決,阻止他們完成任務。對今天的作戰環境來說,重要的是技術如何幫助以更快的速度處理信息,加快了解戰場的過程,并比敵人更迅速地運作。
1940年6月5日,德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德國軍隊剛剛迫使英國遠征軍(BEF)離開歐洲大陸,法國國家政府也已經投降。這意味著德國以相對最小的努力成功地接管了整個歐洲大陸或使之中立化。希特勒有消滅約瑟夫-斯大林和他的共產主義政府的宏偉計劃。但是,他仍然需要讓英國通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結束西部的戰斗,這樣他就可以集中所有的精力來對付蘇聯。德國在戰時沒有能力進行兩線作戰,因為它缺乏必要的原材料資源,無法為德國的戰爭工業提供燃料。如果德國首先攻擊蘇聯,它可以獲得繼續對任何一個國家進行戰爭所需的材料。然而,如果德國先攻打英國,它就不得不犧牲自己的資源來保存戰斗力,以便日后與蘇聯作戰。希特勒選擇先攻打英國,希望能迅速取得勝利。當德國未能取得對英國的勝利時,他們將注意力轉向了東線。他們進攻蘇聯,這將是人類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在1940年7月1日至10月31日的短暫時間里,英國皇家空軍不畏艱險,將第一次決定性的失敗交給了德國戰爭機器。
英國人在對抗德軍的努力中取得了成功,因為他們的綜合防空系統。本文探討了英國綜合防空系統背后的網絡,它將所有使防空系統獲得成功的各種碎片和組織匯集在一起。綜合防空系統的整體成功歸功于皇家空軍(RAF)戰斗機司令部的指揮官休-道丁(AOC)的工作。他明白,保衛英國本土不受攻擊的唯一方法是將各個司令部整合到一個能夠協調其集體努力的單一控制之下。道丁的計劃基于這樣的信念,即英國人需要在德國飛機到達目標之前將其損失最大化,這是英國人在整個英國天空的戰役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道丁制定并實施了一套針對德國轟炸機編隊的防御系統,降低了他們到達目標的能力。德國戰斗機的燃料限制意味著一旦轟炸機編隊越過英吉利海峽不久,就會有有限的或沒有戰斗機的覆蓋。掌握了這個關鍵的弱點后,道丁指示他的戰斗機中隊集中力量對付沒有護航的轟炸機。德國戰爭機器遭受的損失是不可持續的。最終,德國人將他們的大部分空軍部隊從戰場上撤出,集中精力對付即將到來的蘇聯東部戰役。
道丁系統的綜合防空系統部分的設計是首創的,它使英國人能夠集中精力,減少在分配哪個航空中隊對即將到來的德國威脅發動的冗余。本文要探討的研究問題是:英國的綜合防空系統是如何阻止德國空軍設定德國入侵英國的要求的?證據支持,這場戰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屬于休-道丁空軍元帥的概念,以及他如何將各種組織組織在一起的想法,對英國人的成功至關重要。為了使他的計劃可行,道丁不得不爭取必要的資產,當時英國政府的重點是建立和裝備新的戰斗機中隊,以便在歐洲大陸上協助法國的戰爭。道丁的綜合防空計劃的總體概念并不限于對德國編隊的觀察。他還使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經驗和技術,將齊柏林飛機引導到高射炮(AAA)的有效射程和英國飛機的飛行路線上。
AOC道丁用來進入德國決策周期的過程從來都不是原創或獨特的。他認識到,德國人在他們所有的編隊中一直使用相同的模式,并沒有改變它們。約翰-博伊德上校觀察到,在朝鮮戰爭期間,他的中隊與共產黨的部隊作戰時,也在使用同樣的觀察方法。博伊德將他的意見總結為一個概念,即OODA(觀察、定位、決策和行動)循環。這個模型可以用來剖析英國人如何戰勝德國空軍的原因。現有的英國防空理論和在空戰開始時部署在關鍵地點的可用設備為防御計劃奠定了基礎,當德國空軍在對該島的早期空襲中展示他們的理論和戰術時,它們得到了擴展。
本研究以博伊德上校的OODA循環為比較模板,說明英國空軍司令部如何對德國的戰術進行調整,以保持他們的能力,防止德國的轟炸行動產生預期效果。在事后看來,博伊德的概念顯示了一個組織如何能夠成功地對新出現的情況作出反應,從而走在德國軍隊的前面。首先要研究的是,英國人是如何根據他們對德國人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如何進行空中作戰的觀察來設計他們的第一個理論和戰術的,以及他們如何在整個戰爭的剩余時間里根據觀察到的變化繼續進行改進。這些觀察為多層次的綜合防空計劃的發展提供了依據。它們幫助英國人將其最初有限的資產沿英國海岸線和重要的人口和戰爭物資生產中心周圍定位,防止德國人實現其戰略目標。英國人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決定了他們如何能夠發展和實施最新的理論和戰術,通過為海上入侵英國創造條件來阻止德國空軍獲得他們的戰略目標。其次,在戰時時期,英國政府讓軍隊接受了幾次大規模的預算削減和裁軍計劃。他們繼續在紙上進行防空計劃的改進,并進行討論,以進一步測試新的想法,而沒有大量預算的好處,也沒有能力實地測試多種新武器。最后,不列顛戰役是對英國人民生存的終極考驗,因為他們必須對抗一支擁有經驗豐富的飛行員的優勢空軍,這些飛行員在短短七個月內對歐洲大陸的淪陷做出了很大貢獻。
為了了解英國人是如何戰勝一支優勢的敵人空軍的,我們將把他們與博伊德上校的概念進行比較。博伊德將他的OODA概念建立在個人與環境不斷互動的基礎上,只有那些適應不斷變化的條件的人才能生存下來。英國證明,盡管德國空軍在裝備和經驗上有許多優勢,但它并不是不可戰勝的。道丁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綜合防空系統。它使盟軍的戰爭生產能力得到了保護,使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增加戰爭物資的生產上,而不是對設施的不斷維修。最后,它為英國增加了更高程度的保護,戰斗機中隊更接近他們的目標,這延長了他們飛越目標的時間。
《應用于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任務指揮原則》,Curtis R. Michael少校,56頁。
這部專著研究了任務指揮的七項原則及其在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中的應用。像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這樣的創新技術正在迅速重塑社會規范。只是在過去幾年里,美國軍方才認真考慮自主技術在戰場上的影響。隨著政治和軍事領導人處理這個新的戰爭時代,有關人類和機器在戰爭中的角色的新問題正在呈現。盡管圍繞自主系統的知識和經驗還很有限,但有一個既定的框架,即任務指揮原則,它經過了戰斗的檢驗,非常適合解決模糊性問題。任務指揮原則是使用致命自主武器的明智方法。這七項原則是幫助軍事指揮官應對復雜戰爭穩定的指導性方針。更重要的是,這些原則確保指揮官是最終的決策者,人民和信任是任務指揮的重點。信任在這個新的戰爭時代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信任確保了軍事行動的凝聚力和統一性。了解自主武器系統中的人機信任關系,對于釋放人機團隊的競爭優勢以及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
“第一臺超智能機器是人類需要做出的最后一項發明,只要機器足夠溫順,告訴我們如何控制它。奇怪的是,這一點在科幻小說之外很少被提及。有時,認真對待科幻小說是值得的。”歐文-約翰-古德,《第一臺超智能機器》
今天,沖突的復雜特征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混合戰爭、網絡攻擊和非國家行為者正在不斷地使戰斗空間變得更加不確定、動態和模糊。革命性的技術,如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AI)和自主系統(AS)進一步增加了這種復雜性。商業和軍事工業對創新技術的空前依賴似乎是戰爭特征變化的催化劑,可能也是戰爭性質的催化劑。前美國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在評論人工智能和戰爭這個話題時說:"我當然質疑我原來的前提,即基本性質不會改變。你現在必須質疑這一點。"隨著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小心翼翼或不顧一切地跳入這個幾乎沒有先例的戰爭新時代,關于人類和機器在戰爭中的作用的新問題在等待著他們。
2014年,前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和他的同事發表了一份報告,解釋了未來的戰爭會是什么樣子。他們認為,未來的戰爭將主要由無人駕駛和自主武器等機器人技術來進行。"這種走向機器人時代的主要驅動力是來自商業公司的創新,而不是由政府研究和開發項目資助的軍工綜合體。"雖然這些新技術使眾多民用行業受益,如醫療保健和金融,但軍隊以及恐怖組織越來越依賴它們。2019年9月對沙特阿拉伯能源基礎設施的襲擊就是一個例子,恐怖分子輕松地改裝了少量的無人機,破壞了該國一半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此外,在過去十年中,使用軍用無人機的主權國家有九十五個,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八。
從商業角度來看,機器人技術和自主技術的市場已經大大增長。例如,在過去六年中,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每年都在增加,導致全世界的機器人存量超過240萬臺。此外,2018年有1630萬臺服務機器人用于家庭用途,比前一年增加了59%。另一個說明自主技術增長趨勢的例子是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在商業上和軍事上都有很大的前景。用先進的傳感器套件改裝的車輛有可能消除對人類操作員的需求,或通過提高駕駛員的態勢感知來減少人為錯誤。
美國軍方利用人工智能通過致命和非致命的應用來加強國家安全。人工智能的一個非致命性應用是一個名為Maven項目的軟件套件。Maven是國防部的一個人工智能應用,它研究遙控飛機的圖像和視頻資料,目的是改善無人機的打擊。人工智能的致命應用,也被稱為致命自主武器系統(LAWS),不僅被美國軍隊使用,也被世界各地的軍隊使用。本專著將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定義為:一旦啟動,就可以在沒有人類操作員進一步干預的情況下選擇和攻擊目標。
LAWS的例子包括以色列國防軍的HARPY導彈。HARPY是一種旨在有選擇地攻擊敵方防空設施的游蕩彈藥。同樣地,美國空軍最近出動了它的第一枚自主巡航導彈--遠程反艦導彈(LRASM)。LRASM的設計是獨特的,因為它可以根據敵方軍艦的圖像識別、紅外、雷達和其他傳感器的特征,自主地探測和攻擊敵方軍艦。
美國國防部(DoD)將人工智能定義為機器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來執行任務的能力,無論是數字還是作為自主物理系統背后的智能軟件。從本質上講,人工智能是一個處理數據以識別模式、學習、建議作戰方案或指導行動的融合系統。與商業行業一樣,軍方認識到人工智能支持的硬件和軟件的好處。
隨著自主武器的發展和使用變得突出,與它們的道德使用和可信度有關的問題將浮出水面。朱莉婭-麥克唐納和杰奎琳-施耐德進行了一項調查,顯示了目前無人駕駛飛行器的信任障礙。他們的調查顯示,聯合終端攻擊控制人員(JTAC)和聯合火力觀察員(JFO)認為無人機 "比有人駕駛的飛機風險更大,更不值得信任"。此外,他們得出結論,在 "人類與敵人直接接觸的領域,部隊不愿意將決策權交給機器"。然而,他們有限的調查確實顯示,當JTAC和JFO對無人駕駛飛機有更多的經驗時,他們更可能傾向于無人駕駛飛機。這一發現表明,經驗可能有助于解決控制人員對無人駕駛飛機的一些信任問題。
前面的例子說明了國防部的采購和企業在開發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時遇到的許多挑戰之一。軍方開發的新武器系統要經過廣泛的測試和政策審查。在某些情況下,這一過程需要多年時間才能完成。然而,這一深思熟慮和務實的過程的總體目標是推出一種有能力和強大的武器,使軍事指揮官能夠在戰場上自信地使用。致命武器系統是獨特的,因為它們挑戰了這種傳統的武器采購和部署模式。使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開發更加復雜的是國防部的3000.09號指令。該指令指出,指揮官和作戰人員必須對武力的使用進行適當的人為判斷。指令中沒有明確界定什么是 "適當的判斷水平"。此外,在當前的作戰環境中,對手正專注于爭奪、拒絕和降低通信系統,對適當控制的理解變得更加不明確。
人工智能技術的普遍性及其在整個民用和軍用部門的廣泛增長表明,戰爭的特征正在發生變化。美國的核心政治和軍事戰略文件,國家安全戰略(NSS)和國防戰略(NDS)承認這些技術的重要性,因為他們指示美國優先考慮并保持在新興技術方面的競爭優勢。在未來的沖突中,這些新興技術將很可能超過人類的理解能力。Robert Latiff寫道,時間將更加寶貴,戰斗的純粹速度將給決策帶來壓力。考慮到未來戰爭的這一背景,軍隊應該預期軍事主動權的鐘擺將逐漸從軍事指揮官手中擺開,轉到自主代理人身上。為了在人工智能主導的戰斗空間中做好準備并取得成功,指揮官將需要把任務指揮的一些原則擴展到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
本文探討了俄羅斯軍事戰略的核心原則和相關的作戰概念,并討論其在俄羅斯軍事安全知識體系中的作用。俄羅斯軍方領導人描述現有戰略為“主動防御”,這是一種戰略概念,整合了預見和預防沖突的先發制人措施,戰時作戰概念旨在否認對手在戰爭初期取得決定性勝利,降低和瓦解他們的努力,同時設定條件以在可接受的條件下終止戰爭。該戰略強調防御和進攻行動的整合、機動防御、持續反擊、對手指揮和控制的混亂、在整個軍事行動戰區(包括本國的基礎設施)的部隊交戰。其勝利理論的前提是降低對手的軍事經濟潛力,重點關注至關重要的目標,以影響對手維持戰斗的能力和意志,而不是通過地面攻勢奪取領土或關鍵地形。該研究還探討了俄羅斯戰略行動的內容、相關任務和任務、俄羅斯軍事概念的梯隊,以及俄羅斯對現代戰爭理論和實踐的看法。
圖 1. 戰爭與軍事安全知識體系
表 1. 俄羅斯對戰爭演變特征的看法
圖4.綜合性空中打擊構圖(變體)
俄羅斯軍方領導人將當前的軍事戰略描述為“主動防御”。這一概念在蘇聯軍事思想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蘇聯后期從作戰討論演變為戰略框架。在俄羅斯,軍事戰略代表了最高形式的軍事藝術,提供了關于戰爭理論和實踐、國防準備、預防沖突的方法、戰時管理部隊和戰略行動劃定的一般原則。總而言之,軍事戰略和相關的作戰概念揭示了“俄羅斯戰爭方式”、影響和中心論點。俄羅斯的戰略反映了在規劃、作戰概念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部隊結構或能力方面的選擇。本研究探討了俄羅斯軍事戰略中在主動防御的標題下所做的選擇、它們的基本論點以及戰略作戰概念的表達。
俄羅斯軍事戰略中的作戰概念描述了在沖突爆發之前采取的預防措施,以阻止沖突,以及進行戰爭的原則。在受到威脅的時期或危機升級期間,俄羅斯軍隊會采取預防措施來消除威脅,其中可能包括在感知到迫在眉睫的威脅時先發制人地使用有限的武力。防御戰略強調機動防御和反擊。這是一種防御性進攻,設想對手在整個軍事行動區持續交戰,包括其本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執行影響對手維持斗爭的能力或意愿的戰略行動。因此,俄羅斯的軍事戰略由代表防御和進攻結構的作戰概念組成,沒有明確的區分。主動防御貶低戰略性地面進攻,優先考慮航空航天領域、機動防御和非接觸戰爭形式。
主動防御中的“主動”內涵設想了示威或有限使用武力,以使對手相信侵略的成本將超過預期的收益。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國家主要使用非軍事手段和間接方法來實現政治目標。因此,俄羅斯軍方試圖為國家所認為的未宣戰、遏制和脅迫形式提供答案。然而,戰爭的性質被理解為非軍事手段是有效的,因為它們有技術先進的軍事能力支持。在戰爭初期,戰略性常規進攻仍然具有決定性意義。設想的主要威脅是對俄羅斯具有重要軍事、經濟和政治意義的重要目標的綜合性大規模空襲。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和其他形式的非動能攻擊(如電子戰)的戰略性質是俄羅斯軍事考慮的首要因素。
主動防御旨在應對這種威脅,在暫時危險或威脅,以及由擁有戰略常規能力的技術先進的對手構成的軍事挑戰期間,尋求使用間接手段來應對。該戰略的一般原則是實現戰略行動出人意料、果斷和連續性。識別對手的弱點,尋找不對稱的反擊來抵消他們的優勢,并掌握戰略主動權。它設想了由火力、打擊和機動定義的作戰,其中戰術編隊在遠距離相互交戰,而偵察打擊能力使得防區外戰爭成為可能。
戰場被視為支離破碎的或不連續的,沒有固定的戰線,無線電電子手段與傳統的火力和打擊相結合,以“復雜地擊敗”對手的軍事行動。地面部隊進行機動防御,試圖削弱對手的力量,降低他們的實力,并保持力量。俄羅斯的軍事戰略不是地面進攻,而是接受以領土交易來削弱對手的前景,直到可以進行更牢固的陣地防御和反攻。
有效的論點是可以有效地削弱對手,規避他們的進攻性地面行動并轉移最初的大規模航空航天攻擊。目標是打亂對手的努力,并通過對至關重要的物體進行遠程打擊來塑造他們的政治算盤。演算的重心在于降低一個國家的軍事和經濟潛力,而不是奪取領土。在這里,戰爭的最初階段,即沖突的最初幾周,被認為是決定性的。俄羅斯的總體目標是阻止對手取得決定性的結果,迫使他們陷入高損耗的沖突。其愿景是對軍事和經濟基礎設施造成破壞,以便對手以可接受的條件尋求終止戰爭,并被隨之而來的內部不穩定所占據。
軍事戰略直接為戰略行動提供信息,戰略行動涉及在統一的方案和計劃中執行的協調任務、打擊、行動和戰斗行動,以實現戰略目標。這些作戰構想包括摧毀重要物體的戰略作戰、戰略航空航天作戰、核力量作戰和戰區總體戰略作戰,合并先前的大陸和海洋作戰構想。
俄羅斯的軍事戰略反映了俄羅斯希望在與技術上的優勢對手進行區域或大規模戰爭中成為軍事上的劣勢方。它談到了俄羅斯在戰爭中整合非軍事、常規和核手段,并追求戰略威懾。它旨在回答美國新出現的作戰概念所構成的威脅,同時為俄羅斯關于部隊組織、態勢、使用、戰略任務和部隊使命的軍事討論提供信息。
圖 8. 美國航母戰斗群組成(選項)
圖 9. 全球武器發展主要方向
圖 11. 航空航天——武裝戰斗的單一領域(航空航天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