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NILE/Link 22 客戶信息指南》(CIG)由北約改進型Link Eleven(NILE)項目管理辦公室(PMO)代表 NILE 指導委員會(SC)提供,以幫助有意通過獲取 NILE 產品來獲得 Link 22 能力的潛在第三方銷售(3PS)國家。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和美國政府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MOU),共同開發和維護必要的核心產品,以滿足北約對 Link 22 的要求。這七個國家被稱為 “NILE 國家”。荷蘭是諒解備忘錄的最初參與者之一,因此對最初在該項目中開發的一些知識產權擁有合法權利。Link 22 目前已在幾個 NILE 和Link 22 伙伴國投入使用,國際測試和實施工作仍在繼續。根據 NILE 諒解備忘錄和 NILE 3PS 文件,所有參與方(即 NILE 國家)都有權在其他參與方一致同意的情況下,向第三方出售或轉讓 NILE 前沿信息(NILE 項目開發的軟件、硬件和/或文件)。第三方(3P)是指其政府或其實體不是 NILE 諒解備忘錄參與方的任何個人或其他實體。潛在 "3PS 國家是有興趣申請獲得 NILE 產品的國家/實體。3PS國家是指已獲NILE國家和荷蘭批準接收NILE產品,但仍在根據美國FMS程序進行COMMSEC審批和/或尚未支付所有征稅和BCR費用的國家/實體。鏈接 22 伙伴國是指已獲準接收 NILE 產品和美國 FMS 程序規定的 COMSEC,并已支付所有征稅和 BCR 費用的國家。第 3 節將詳細討論所需費用。本文件概述了 “Link 22”,并就如何獲得由NILE國家資助并由NILE項目管理辦公室管理的NILE產品(附件B,第一部分)提供了指導。
本《NILE/Link 22 客戶信息指南》(CIG)簡要介紹 Link 22 系統的技術概況,更詳細的信息可參閱《Link 22 指南》。
Link 22 的設計采用了分層通信堆棧方法,以產生一個開放式系統架構,各組件之間有明確定義的接口。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擴展了系統,并使多個供應商都能作出貢獻。下圖 1 中的灰色內框表示 NILE 通信設備(NCE)系統組件,由以下部分組成:
a. 系統網絡控制器(SNC);
b. Link 22 現代化鏈路級 COMSEC(LLC 7M);
c. 信號處理控制器 (SPC);以及
d. 無線電。
圖 1 中綠色外框所示的 “Link 22 ”系統由 NCE 和數據鏈路處理器(DLP)的 “Link 22 ”部分組成。在 DLP 中,Link 22 系統包括與 SNC 的接口,以及處理系統在數據鏈路上收發的戰術信息。ATDLP-5.22 中定義了戰術信息。DLP 連接到戰術數據系統 (TDS),也稱為 NILE 單元 (NU) 的主機系統,或者說是 TDS 的一部分,TDS 處理接收到的戰術信息,并根據單元的國家要求生成用于傳輸的戰術信息。此外,還需要一個符合 Link 22 要求的時間(TOD)源。
所有 NILE 接口規范和 SNC 均由 NILE國家共同定義、設計和開發。美國完成了 LLC 7M 的開發,國家安全局(NSA)于 2016 年 2 月對該單元進行了認證。開發或購買所有其他 Link 22 子系統,包括 TDS/DLP、TOD、SPC 和無線電,以及集成所有子系統以獲得可運行的 Link 22 系統,都是國家負責。
Link 22指南第 1 章詳細比較了Link 22與北約和非北約國家在全球實施的另外兩條戰術數據鏈路(TDL),即Link 11和Link 16。關于Link 22的一個重要說明是,它的設計和建造是為了取代Link 11和補充Link 16。具體而言,Link 22的主要改進包括
a. 無需衛星,通過高頻(HF)和超高頻(UHF)視線(LOS)即可進行視線外(BLOS)通信;
b. 對于超高頻媒體,有兩種不同的傳輸模式: 固定頻率(FF)或電子保護措施(EPM)模式下的跳頻,提供抗干擾功能;
c. 多種波形,在彈性和吞吐量之間提供不同的折衷,以適應各種傳播條件;
d. 利用現有網絡在超級網絡中的所有 NILE 單元(NU)之間進行自動中繼,無需空中中繼;
e. 一個超級網絡最多可有 8 個網絡和 125 個單元。超級網絡中的每個網絡可使用任何媒體和傳輸模式組合;
f. 每個單元最多可同時參與四個網絡;
g. 網絡管理高度自動化,相對簡單,包括動態帶寬分配等功能;
h. 不使用網絡控制站(NCS)。設計上沒有單點故障;
i. Link 22報文是 J 系列(特別是 F 和 F/J 報文)的一部分。與 Link 11 相比,Link 22 使用與 Link 16 相同的數據字典,因此翻譯和轉發相對容易;
j. 通過使用與 Link 16 相同的數據字典,數據項的范圍和粒度得到了改進;例如大地測量(緯度/經度/高度);
k. 無節點時分多址(TDMA),無網絡時間參考(NTR);
l. 用于擁塞管理的動態時分多址(DTDMA);
m. 采用 LLC 7M COMSEC,使用完整性和基于時間的加密技術確保安全;
n. 速率:單個 UHF 網絡高達 12,666 bps/單個 HF 網絡高達 9,600 bps;2 個 UHF 和 2 個 HF 網絡高達 44,532 bps;傳輸距離超過 1000 nm;
o. LNE (晚入網)功能;
p. 尋址機制(即全播、鄰播、任務區子網(MASN)、2 至 5 單元動態列表或點對點);
q. 傳輸請求 (TR) 優先級,以減少重要信息的擁塞延遲;以及
r. 根據鏈路質量自動重傳,提供所要求的信息接收概率。
根據美國防部指令(DoDD)5141. 02和國防部指令(DoDI)5000.98中的授權,本通知執行政策,分配責任,并提供程序,以制定操作測試和評估(OT&E)和實彈測試和評估(LFT&E)輸入到測試和評估總規劃(TEMP)、 測試與評估(T&E)戰略或同等產品(在本文件中稱為 “TEMP/T&E 戰略”),用于通過國防采購系統或其他非標準采購系統采購的國防部系統和服務(在本文件中稱為 “國防部系統”)。
盟軍聯合出版物(AJP)-6 為支持盟軍聯合行動的通信和信息系統(CIS)提供了基礎。
盟軍聯合出版物(AJP)-6 為將通信和信息系統(CIS)納入盟軍聯合行動提供了總體條令指導,涵蓋了盟軍的各種行動和任務。它概述了 CIS 部分,描述了 CIS 的特點、CIS 的總體結構、CIS 的作用和責任、CIS 的指揮和控制以及 CIS 的安全。
AJP-6 在北約(北約)標準化辦公室/軍事委員會聯合標準化委員會的指導下編寫,為聯合部隊指揮官提供必要的指導和信息,以便在盟軍聯合部隊中建立有效、有彈性和持久的獨聯體。AJP-6 提出了指導北約部隊在行動中的活動和表現的聯合條令,并為北約、北約國家和非北約實體之間的協調提供了條令基礎。它側重于作戰層面,但在戰略和戰術層面也有用處。
AJP-6 主要用于指導北約聯合指揮官和參謀人員。不過,該條令對特派團參與者聯盟開展的行動也有指導意義,并提供了有用的框架。它還為民事任務參與者提供了參考。
CIS 可能包括傳輸系統、交換系統、用戶系統,也可能包括支持信息傳輸的存儲或處理功能。從聯合作戰到多域作戰以及跨作戰域協同作戰的演變,要求在網絡空間和通過網絡空間采取行動的自由度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對實現軍事目標至關重要的數字能力的復原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數字技術、數據利用和信息共享與軍事力量工具的相關性正在顯著增加。軍事活動越來越依賴于數字能力和基本的 CIS 基礎設施,以在整個作戰領域產生效果,并進行軍事威懾和防御。快速采用數字技術以及指揮與控制(C2)和 CIS 系統的現代化對于整合部隊和能力以及保持技術優勢至關重要。
美太平洋海軍信息戰中心(NIWC Pacific)的海軍創新科學與工程(NISE)微型基金項目 “指揮與控制協作沙盤(C2-CST)”研究了一種新的商用現貨(COTS)產品--微軟 HoloLens。該項目旨在為具有協作分類級別的指揮與控制 (C2) 系統研究一種新的人機界面。微型基金項目是一個小型資助項目,可快速周轉,用于探索科技(S&T)創意。這些想法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實施,并產生最終的技術演示、概念驗證、原型或報告,具有高風險和高回報的潛力。
被選為評估人機界面的 C2 系統是采用自適應協作/控制技術的智能多 UxV 規劃系統(IMPACT),這是三軍研究實驗室之間的一個自主研究試點計劃(ARPI)項目。建立 IMPACT 的目的是展示戰術決策、任務管理和控制的靈活性,其關鍵要素是使異構無人飛行器 (UxV) 團隊能夠成功管理 “戰爭迷霧 ”及其固有的復雜、模糊和時間挑戰條件。IMPACT 的應用研究以監督控制和戰術機器學習為基礎,結合了靈活的戰術召喚、雙向人機互動、“全局 ”合作控制算法和 “局部 ”自適應/反應能力。
微軟 HoloLens 是一種增強現實設備,它有一個通向現實世界的透視鏡,上面疊加了計算機圖形。該設備的操作者可以通過注視、手勢和語音進行交互,同時在任何定義的演示空間中將基于 C2 的虛擬場景可視化。這種新的用戶界面模式為研究人機界面的有效性提供了前提,如附加或替代現有的 C2 人機界面。
C2-CST 項目概念通過增強現實設備平臺與 IMPACT 系統連接和互動。IMPACT 系統是一個研究原型,展示了人類對多個自主無人駕駛車輛的監督控制,因此是開發和測試高級用戶界面的理想 C2 系統終端目標。其目標是允許人與人之間、人與機器之間進行協作,以便對模擬的多無人異構自主飛行器進行態勢感知、決策以及 C2 規劃和執行。先進的用戶界面允許多名操作員通過共享的全息沙盤(用于軍事規劃和戰爭游戲的地形模型)進行協作,同時控制多輛無人駕駛車輛。我們利用多個網絡框架來卸載車輛自主性和規劃算法的計算,同時讓微軟 HoloLens 作為人機界面元素運行得更加流暢。此外,還研究了偽分類信息過濾的概念。這允許在微軟 HoloLens 界面中對每個用戶應用分級,同時共享相同的虛擬環境或全息表示。這一概念在共享環境中展示了 “需要知道 ”的分類前提。可視化、互動、人與人、人與機器之間的協作,以及具有過濾分類級別的共享空間,都決定了這種先進的用戶界面在 C2 系統中的潛在優勢。
本指令為運營和管理美國防部態勢感知(SA)記錄系統,即聯合全球指揮與控制(C2)系統(Global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Joint,GCCS-J)制定政策并分配職責。確保 GCCS-J 及其全球架構、支持技術和熟練的員工隊伍能夠提供相關、全面、及時和準確的全球共同行動畫面 (COP),以滿足支持國家軍事指揮系統 (NMCS) 的行動要求。
a. 本指令旨在履行以下總指揮部職責。
(1) 確定對 C2 能力、系統、服務和解決方案適用性的作戰要求,以滿足作戰期望。
(2) 確定支持全方位軍事行動所需的國防部 C2 使能能力,并整合這些能力、數據戰略和標準、架構、作戰概念和任務伙伴行動。
(3) 確保 NMCS 要素滿足總統和國防部長的要求,包括在整個沖突范圍內不間斷地處理、顯示和交換作戰信息(包括 SA 和作戰、情報和規劃信息)。
b. 全球 C2 架構是美國防部 C2 使能能力,是 NMCS 要素,包括理論、政策、程序、技術(如 GCCS-J)和人員(包括國家指揮機構、聯合部隊指揮官和作戰人員),使 C2 聯合功能區(參考文獻(e))內的任務得以實現和執行。
(1) GCCS-J 具有全球一體化的 C2 架構,是主要的 C2 使能技術,可提供相關、全面、及時和準確的全球 COP。GCCS-J 由 GCCS-Integrated Imagery and Intelligence 等輔助系統或其他通用情報圖片工具提供支持,以生成最準確的作戰環境渲染圖。GCCS-J 還采用了 SA Service-Enhanced(又稱地對空 SA)等新興技術。
(2) 整個作戰環境中 COP 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對有效的 C2 至關重要。因此,外部系統使用 GCCS-J 的 COP 數據需要協調和規范。從 GCCS-J 中消耗 COP 數據的外部系統和應用程序必須與聯合參謀部核與國土防御作戰副局 (J-36) 和國防信息系統局 (DISA) GCCS-J 項目管理辦公室 (PMO) 協調開發新接口,例如雙向數據流。
本報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B-52H “同溫層堡壘”轟炸機可靠、權威和透明的信息,說明美國空軍現役機隊(截至 2024 年中期)的 76 架 B-52H 飛機中,哪些能夠運載核武器,哪些只能運載常規、非核武器。
對于 B-52 東道國的政府和公民來說,獲得有關引進具備核能力的運載平臺和核武器本身的權威、易獲取的信息,對于負責任的決策和問責至關重要。迄今為止,在公共領域還沒有關于這兩方面的系統、可靠和透明的信息。
具備核能力的運載平臺的存在是任何國家引進遠程戰略核武器的必要條件,但顯然不是充分條件。如果一個國家在引進核武器方面沒有公開的政策或法律障礙,那么接納一個盟國的核能力運載平臺就幾乎等同于部署核武器,并為參與核武裝行動創造了可能性。
B-52 和 B-2 轟炸機是美國核三要素中唯一經常定期部署到美國以外盟國東道國領土上的機型。雖然所有 B-2 “幽靈”轟炸機都能同時裝備核武器和常規武器,但美國空軍現役 B-52H 機隊由 46 架具備雙重能力的飛機和 30 架僅裝備常規武器的飛機混合組成,使其部署的戰略影響更加模糊。
由于美國的長期政策是既不確認也不否認美國艦艇、潛艇或飛機上核武器的存在,因此與美國結盟的政府及其公眾無法獲知他們是擁有嚴格限于常規戰略行動的 B-52 轟炸機,還是擁有可能使其國家卷入美國核任務的雙重能力飛機。
美國空軍計劃在澳大利亞最北部的廷德爾空軍基地前沿基地部署多達六架 B-52H 飛機。
雖然 B-52 轟炸機和其他美軍飛機已經定期訪問澳大利亞,但計劃在廷德爾空軍基地部署的同時,還將進行前所未有的基礎設施擴建項目,這標志著現有的以聯合訓練演習和加強互操作性為中心的空中合作安排將轉向以戰略行動和從澳大利亞領土發起的潛在空戰任務為重點,其中可能包括核任務。
該項目建立在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高級數字顧問合作技術(ADAPT)項目(前身為遠程建議和協助(RAA)工具包)的基礎上。開發 RAA 套件是為了填補禁止美軍隨同伙伴部隊行動的政策空白。ADAPT 將 RAA 技術從直接行動任務集擴展到所有潛在任務類型。NPS 研究小組建議開發 JOCTAK,這是一種統一的 TAK 解決方案,可匯總并顯示來自用戶和傳感器網絡的關鍵相關信息。與 ATAK 相似,JOCTAK 有可能在單個操作員層面顯示特定任務和傳感器信息,但也能匯總和即時分析來自整個作戰區域多個單元和傳感器的數據和信息。這種能力提供了作戰層面的 COP,有助于指揮官、參謀人員和戰術人員及時做出決策。除了將眾多信息流匯總到一個單一的綜合系統外,它還將遠程建議協助概念重新用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行動。集成的 TAK 系統將允許不屬于國防部或不在聯合行動中心的核專家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專家在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行動時為美軍和伙伴部隊提供遠程建議和協助。
第二章回顧了重要的背景信息、指導條令以及對 TAK 及其以往使用情況的熟悉。第三章討論了 TAK 系統作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C4I 系統的應用,包括一系列小故事,說明其對戰術級作戰人員和作戰級指揮的附加價值。第四章詳細介紹了為確定 ATAK 系統的能力差距而進行的迭代實驗過程,以確定在聯合作戰中心開發和擴大 TAK 的使用范圍需要做些什么。第四章還包含對開發 JOCTAK 的建議。第五章是結論,討論了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聯合信息與制造 C4I 解決方案總體框架下有關研究問題的發現。
本 AGARDograph 的主要目的是概述航空系統頭盔式顯示器 (HMD) 的測試和評估,包括這些系統的典型問題和測試執行中的風險。此外,它還旨在提高人們對 HMD 系統進行飛行測試所需的初始鑒定活動的認識。雖然重點是頭盔式飛機顯示器,但本 AGARDograph 中描述的許多方面同樣適用于頭戴式顯示器,后者可能會更廣泛地應用于民用領域。其目的是為測試界提供一份長期參考指南,為未來的測試項目提供參考。本 AGARDograph 介紹了標準術語、評級標準、典型測試技術以及設計 HMD 和測試此類系統的注意事項。AGARDograph 探討了 HMD 開發和飛行測試的以下關鍵領域,包括兩個案例研究,這將進一步突出這些領域:
航空醫學鑒定;
人為因素挑戰和現象;
圖像和符號開發
測試和評估;
臺風 "前鋒 "II 飛行測試案例研究;
AW101 搜索和救援案例研究;以及
認證。
HMD 為人類操作員提供關鍵的飛機運行和任務關鍵信息。最重要的要求是向觀看者提供易于理解和明確的信息,傳達安全有效地操作飛機所需的重要數據。在開發 HMD 時,該系統必須滿足在飛機上使用該系統的所有人群的人體測量和生理影響范圍。此外,安裝 HMD 的飛機通常是現有設計。HMD 必須與現有的駕駛艙基礎設施和人機界面 (HMI) 配合使用。確保信息提供和顯示控制的一致性至關重要。
在設計和評估系統功能時,操作角色和如何使用 HMD 至關重要。開發人員和飛行測試團隊應研究 HMD 將支持的操作任務,以幫助定制顯示信息和測試方法,從而全面評估系統在預定操作使用案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測試團隊還應研究有助于支持評估的其他定量數據,以及如何在飛機上或從攝像機、雷達等外部來源記錄這些數據。在許多情況下,對飛行員視線的影響和更長的熄火時間往往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參數。
與所有飛行測試一樣,了解所測試的系統以及該系統如何與飛機上的其他系統進行交互并發揮功能非常重要。模擬和建模、試驗臺飛機的使用以及在飛機上的逐步使用,對于建立測試團隊對所測試的 HMD 系統的了解以及了解該系統如何影響飛機的安全運行都非常重要。飛行測試團隊需要確保飛機在測試期間能夠安全運行或恢復到已知的安全運行狀態。隨著對 HMD 系統及其提供的視覺提示場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一點變得更加重要。
隨著技術的進步,輕型可穿戴顯示器和簡化頭部跟蹤技術(如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的使用將使 HMD 能夠用于越來越多的航空應用案例。事實上,該技術的發展如此迅速,以至于 HMD 的定義也在發生變化,現在已包括 HMD 及其在傳統飛行員/武器操作員角色之外的其他機組人員崗位中的使用。作為這種不斷演變的角色的一部分,頭戴式顯示器和頭戴式顯示器這兩個術語正逐漸成為非頭盔中心應用的通用術語。本 AGARDograph 中討論的許多方面仍將是有效的考慮因素,因為人類和他們使用這些系統執行的飛行任務在不斷演變,但從根本上講,仍與近代歷史和今天所看到的非常相似。
本技術備忘錄描述了對Gentex?公司的海軍陸戰隊增強型戰斗頭盔、3M? PELTOR? ComTac? V聽力保護耳機和Howard Leight? MAX?耳塞的組合配置進行的IPIL測試。測試包括ComTac? V的兩種測試模式:被動和主動。在所有閉塞條件下,佩戴ECH-M、ComTac? V和Howard Leight? MAX?。測試按照ANSI標準S12.42-2010完成。所有設備樣品均在 150、160 和 170 分貝峰值 (dBP, re: 20 μPa) 的標稱水平下進行測試。在被動和主動測試模式下,共有五個樣品被安裝在聲學測試夾具上,每個樣品測試兩次,每個測試水平共測試10次。這些結果表明,ComTac? V在與ECH-M和Howard Leight? MAX?耳塞結合使用時,在被動和主動測試模式下均能充分抵御低于180.0 dBP的脈沖。
這是MSG-145技術活動(TA)的最終報告,即標準化C2-仿真互操作性的實施。其目標讀者是北約技術界,特別是那些在指揮與控制(C2)和建模與仿真(M&S)領域工作的人。
本文件描述了MSG-145 TA的工作和發現,它是MSG-085的后續活動。MSG-085的背景在最終報告[1]中已有記載。
本報告描述了北約建模與仿真小組145(MSG-145)的工作和成就。該小組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證據,支持仿真標準互操作性組織(SISO)的指揮與控制仿真(C2SIM)互操作性標準的實施,從而建議將該標準作為北約標準化協議(STANAG)予以采納。
這項工作建立在北約早期M&S活動的基礎上,特別是MSG-048和MSG-085,它們涉及聯合作戰管理語言和軍事場景定義語言(C-BML和MSDL)的開發和使用。這項工作的成功鼓勵了SISO致力于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即C2SIM,用于初始化、任務/報告和由此產生的系統(我們稱之為聯盟)的同步操作。MSG-145進行了補充研究和實驗,以確定、測試和展示相關的用例。
MSG-145的活動包括:評估SISO C2SIM草案并向SISO提供反饋;開發有代表性的用例并在實驗環境中實施;提供一個持久的、分布式的實驗/測試和評估環境,即C2SIM沙盒;開發一個架構以提供C2SIM作為服務,并收集證據以支持小組提議采用C2SIM作為STANAG。
對C2SIM標準包的評估是通過檢查C2SIM的基礎數據模型(由一套本體表達)、審查文件和指導過程進行的。
由不同國家團體主導的用例涵蓋了:
無人駕駛自主系統(意大利)。
軍事行動訓練中的網絡戰(美國)。
軍隊的任務規劃(挪威)。
使用戰術數據鏈的空中行動(法國和德國)。
聯合任務規劃(英國)。
指揮所培訓(德國)。
這些用例中的每一個都提供了一個框架,用于測試C2SIM標準,并幫助SISO完善該標準。支持性實驗在國家和聯盟環境中進行,包括北約的聯軍戰士互操作性演習、實驗、檢驗演習(CWIX)和小組自己的迷你演習(MiniEx)。用例和實驗也證明了在幫助識別和探索利用機會方面的價值。其他工作描述了一個與系統開發者相關的參考架構,包括那些與M&S即服務(MSaaS)相關的工作。
已經開展了大量的推廣活動: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提供了技術論文、演講、演示和輔導,如:ITEC、I/ITSEC、TIDE Sprint、ICCRTS和SISO SIW。ITEC, I/ITSEC, TIDE Sprint, ICCRTS和SISO SIW。完整的細節和參考資料見本報告的主體部分。
該小組的C2SIM沙盒是一個完整的C2SIM環境,承載著一個有代表性的建設性仿真、一個C2代用品和一個C2SIM網絡服務器,以提供網絡通信能力。用戶可以從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安全的虛擬專用網絡(VPN)連接自己的系統。沙盒已被廣泛使用,目前在羅馬的北約模擬和仿真卓越中心(MSCOE)有一個持久的能力。
最后,報告總結了該小組是如何實現其目標的,確定了開發路徑以及如何使用和擴展C2SIM標準。它還總結了外展活動。最后,對北約來說最重要的是,它涵蓋了北約作為STANAG采用C2SIM標準所需的建議和過程。
該報告建議
應在SISO C2SIM標準基礎上提出并批準C2SIM STANAG。
NMSG應向各國和業界推廣C2SIM標準。
NMSG應向北約聯邦任務網絡(FMN)推廣C2SIM標準,并將該標準加入北約互操作性標準和配置文件(NISP)以及北約M&S標準配置文件(STANREC 4815)。
需要繼續開發決策支持和實施工具,以進一步發展業務能力。
實驗水平應擴大到包括更多的用例,以支持作戰計劃。
本報告的結構如下。
附件包括:
C2和仿真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是現代軍事力量轉型中一個共同的重要主題。它被要求支持軍事企業執行業務活動和任務主線,如作戰訓練、信息共享和決策支持。這一要求意味著有能力將C2系統和仿真系統無縫集成,并提供有意義的、明確的信息交流手段。C2SIM互操作適用于在不同層次上為共同目標運作的系統:
此外,自主無人駕駛車輛系統(UVS)的出現導致C2系統和新興的機器人部隊類別之間需要增加相互合作。越來越多的無人系統的使用產生了開發和驗證新操作概念的需要,因此需要有實驗能力。C2系統和機器人系統之間的通信要求在許多方面與C2系統和仿真系統之間的通信要求相似。
在這樣一個 "系統簇"環境中,一個系統對另一個系統的控制需要一個明確的、自動化的機制,其中C2和M&S概念可以以有效和開放的方式聯系起來。
需要C2和仿真系統之間的相互合作來支持軍事活動,例如部隊的準備工作;對行動的支持;和能力的發展。目前,不同制造商和/或國家的系統之間的互操作需要專有的接口,需要時間和金錢來開發和維護。此外,在許多情況下,除了這些供應商的特定接口外,在軍事場景定義、初始化和執行過程中還需要人為干預。所謂的 "旋轉椅"界面需要向仿真操作員提供信息,他們必須將這些信息手動翻譯成仿真可以處理的指令。用標準化、自動化的界面取代這樣的操作人員,可以節省大量的費用,同時也能使操作更加有力和及時。
因此,制定定義C2和仿真系統之間交換軍事信息的通用接口標準,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并大大促進系統集成。
C2SIM互操作標準化的好處包括:降低成本和工作量;減少場景準備時間;提高真實性和整體效果。
利益相關者已經認識到建立一個國際公認的標準的重要性,該標準提供了一個獨立于系統的語言和協議。
戰斗管理語言(BML)是一種不含糊的語言,用于指揮和控制進行軍事行動的部隊和系統。BML正在被開發為一種標準的表示和手段,用于交流數字化的C2信息,如命令和計劃,使軍事人員、仿真部隊和未來的機器人部隊能夠理解。此外,BML必須通過數字化報告提供態勢感知和共享的共同作戰圖像(COP)。在以網絡為中心的環境中,BML對于實現相互理解尤為重要。BML還必須在一個多國分布式綜合能力變得越來越普遍和重要的環境中促進C2SIM的互操作性。
BML是獨立于學說的,但提供了表達學說的手段。然而,BML并不作為標準化理論的手段:詞匯必須在各自的應用領域中得到很好的定義,以便在過程結束時毫不含糊地生成可執行的任務。BML必須以底層信息技術系統(M&S或C2系統)可以交換信息的方式對這些方面進行建模,同時也可以正確解釋結果。因此,仿真互操作性標準組織(SISO)承擔了BML標準的開發工作,即聯盟戰斗管理標準。
C-BML語言使用聯合協商指揮與控制信息交換數據模型(JC3IEDM)的數據定義,因為它代表了一套公認的、定義明確的信息元素。然而,JC3IEDM的信息結構不是C-BML標準的一部分。
2014年4月,SISO批準了C-BML的初始版本,這是一種標準化的正式語言,用于指揮和控制(C2)、仿真和自主系統之間的數字化軍事信息交流。C-BML是一種互操作性標準,可以大大促進軍事場景的準備和執行,以支持軍事企業活動。
涉及C2系統和仿真系統之間信息交換的用例情景,往往需要對所有系統進行與現有作戰和/或仿真數據庫一致的預先初始化。
軍事場景定義語言的目的是減少場景開發的時間和成本,它能夠創建一個獨立于仿真的軍事場景格式,側重于現實世界的軍事場景方面,使用行業標準的數據模型定義XML,可以方便和可靠地被當前和不斷發展的仿真所使用。最初的MSDL能力是在美國陸軍的 "半自動化部隊"(OneSAF)計劃中,在2001年至2004年的早期架構發展階段進行的原型設計。一個SISO研究小組(SG)得出結論,全社會都需要一個標準化的軍事場景格式,以減少開發時間和成本,并實現寶貴場景產品的共享。標準化的場景格式還提供了一種方法,可以將主要由人工復制的場景自動化為多種仿真場景格式,并減少這一人工過程中引入的錯誤數量。
2006年,一個正式的SISO MSDL標準產品開發小組(PDG)成立,其具體目的是制作一個標準的軍事場景定義語言數據模型。PDG審查了OneSAF以前的工作,并將其與JC3IEDM進行了擴展和調整。由此產生的SISO標準的1.0版本于2008年11月獲得批準。除了OneSAF,MSDL還被美國陸軍建模和仿真辦公室(AMSO)、空軍和海軍陸戰隊以及北約活動所采用。
由SISO開發的MSDL和C-BML標準分別用于支持場景初始化和場景執行,目前正在協調建立C-BML/MSDL聯合標準,也稱為C2SIM標準。為此,2014年,SISO將C-BML和MSDL產品開發組(PDG)合并,形成C2SIM PDG。這就產生了第二代協調的標準,它保持了C-BML和MSDL的優點,也提供了可擴展性。
圖1-1顯示了操作概念,C2SIM實現了C2系統、M&S應用和自主系統之間信息(如計劃、命令和報告)和初始化數據的交換。
北約協調支持辦公室(CSO)的建模與仿真組(MSG)近年來支持了一些與C2SIM互操作相關的技術活動。MSG-145是2006至2014年開展的MSG-085和MSG-048技術活動的后續活動。在2016年3月MSG-145開始之前,北約探索小組-038(ET-038)于2015年9月舉行。
MSG-048展示了C2SIM的可行性,MSG-085展示了C2SIM互操作性的效用。MSG-145打算將C2SIM投入使用。
MSG-048技術活動探討了 "戰斗管理語言"(BML)作為一個開放框架的組成部分,在北約范圍內連接C2系統和M&S或機器人系統的技術可行性。
MSG-048的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套經驗教訓,豐富了MSG-048實驗項目的經驗。一套關于C2SIM互操作的操作和技術要求已被證明對仿真互操作性標準組織(SISO)的C-BML標準化活動有用,并為MSG-085技術活動提供了參考。2013年,MSG-048因這項工作獲得了北約科學成就獎。
MSG-048的后續活動,即2010年啟動的MSG-085 TA的結果,主要得益于作戰團體的大量參與,為C2SIM互操作性確立了更清晰的范圍和完善的作戰和技術要求集。MSG-085通過幾次實驗活動證明了概念的正確性。他們首先確認了現有C2SIM互操作性方法的操作相關性并衡量了其效益。他們還確定了現有技術的局限性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有助于向更廣泛的社區通報C2SIM互操作性的最新情況。最重要的是,從這些活動中獲得的經驗教訓有助于為正在制定C2SIM互操作性標準的SISO標準化機構制定一套建議。一個主要的建議是,C-BML和MSDL應該基于一個共同的數據模型,并合并成一個C2SIM標準。
探索小組在2015年提出的范圍是探索和定義北約未來需要執行的技術工作,以實現C2SIM的互操作性。事實上,在改進C2SIM方面還有很多技術工作。MSDL和C-BML都需要有下一代的開發,以促進它們的合作以及它們能夠實現的互操作性的范圍。MSDL應該滿足廣泛的國家和北約系統的需求,而C-BML應該提高它所能代表的復雜性和使用它來代表復雜情況的便利性。利益相關者對合并這兩項活動以產生一個統一的、更易于管理和部署的C2SIM互操作性解決方案的共識進行了分析,以確定未來TA的范圍。這催生了MSG-145。
美國防部副部長(DSD)Kathleen Hicks于2022年3月14日簽署了國防部JADC2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有5條工作路線和多個子任務。
美國國防信息系統局(DISA)是JADC2工作中多個子任務的牽頭單位或共同牽頭單位。
多個數據相關活動
全球部隊管理能力的現代化
電磁波譜企業架構和電磁戰管理(EMBM)。
零信任
身份認證和訪問管理(ICAM)參考設計
分布式和共享的開發環境
網絡現代化和傳輸能力
多個任務伙伴環境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