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簡介?
11月5日,“2022世界計算大會主題論壇:算網融合和數字經濟”在長沙召開。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2年)》(以下簡稱“白皮書”)。 白皮書共分“全球算力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中國開啟算力賦能數字經濟新篇章”“中國算力發展指數評估”“中國算力發展建議”四個部分,對全球和中國的算力規模、產業發展、技術創新、算力賦能能力等進行了梳理,從算力規模、算力產業、算力技術、算力環境和算力應用五個維度對當前中國算力發展情況進行了評估,并對中國算力未來發展提出了六點建議。
核心觀點?
以先進計算為代表的算力技術和算力產業為算力規模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算力環境為算力規模、算力技術和算力產業的發展提供土壤,算力應用拉動算力規模和算力產業的增長,驅動算力技術升級,五大要素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1. 全球算力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全球算力規模保持高速穩定增長態勢,2021年全球計算設備算力總規模達到615 EFlops,增速達到44%,算力產業蓬勃發展,以多元化、融合化為特征的先進計算技術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
**2. 我國開啟算力賦能數字經濟新篇章。**2021年我國算力發展水平實現穩步提升,算力規模持續擴大,其中智能算力增速為85%。算力發展對我國GDP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
**3.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區域算力發展處于領先水平。**中西部核心省份算力發展日益崛起,但目前仍存在技術創新驅動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發展環境亟待優化、算力需求少等問題。
中國網絡安全行業概況
未來5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將依托云計算技術,在端點安全、移動安全、云原生安全領域實現強勢增長。
預計2022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軟件市場規模約達145.2億元,硬件市場規模約達295.2億元,安全服務市場規模約達258.43億元云安全市場規模約達155億元。
相對硬件部署模式時期,未來,中國網絡安全產品將以軟件和云端為主流部署模式,逐漸呈現出競爭集中、收并購加碼的發展態勢。
相關法規升級和實施催生大量網安服務采購需求,為網絡安全行業營造規范的發展環境。
2022年7月28日,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能驅動未來產業論壇”在京召開。
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與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聯合發布了《深度學習平臺發展報告(2022年)》。報告對深度學習平臺發展階段、體系架構、技術趨勢和應用路徑進行分析闡述,并展望了未來演進方向。
報告認為,伴隨技術、產業、政策等各方環境成熟,人工智能已經跨過技術理論積累和工具平臺構建的發力儲備期,開始步入以規模應用與價值釋放為目標的產業賦能黃金十年。隨著人工智能的規模化落地,基于深度學習框架上下延伸、構建智能生態平臺成為國內外科技巨頭的共同選擇。
報告指出,深度學習平臺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期,我國開發框架在市場與生態方面持續發力,已逐步進入行業滲透和融合應用階段,支撐構建一批更加符合本地產業特色和場景需求的解決方案。以飛槳為代表的國產框架基于我國產業實踐與應用創新需求,在社區生態構建上持續發力、優勢漸顯,在平臺服務規模和技術應用能力方面更已具備領先優勢,不斷夯實AI工業大生產的基礎,有力推動了我國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展望黃金十年,報告提出深度學習平臺能力將圍繞技術實力、功能體驗、生態模式三個維度演進迭代。以深度學習平臺為牽引的全行業智能化轉型拉開帷幕,幫助企業乃至國家在數字社會與智能經濟時代獲得發展先機。構建基于深度學習平臺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需要政府、科研機構、人工智能企業和傳統行業企業等各方通力協作配合,共同營造積極健康的產業生態。
掃碼獲取報告
報告目錄
**一、**開啟產業賦能黃金十年
(一) 人工智能處于工程化應用歷史性機遇期 (二) 深挖深度學習技術潛力是發展主旋律,規模化應用面臨多元挑戰 (三) 平臺化生態布局成為業界共識 (四) 深度學習平臺展現驅動產業賦能升級的巨大潛力
二、深度學習平臺體系架構
(一) 深度學習平臺三要素體系 (二) 深度學習平臺核心作用
三、深度學習平臺的技術創新重點
(一) 開源開發框架,深度學習平臺的基礎核心
四、 深度學習平臺的產業生態與應用路徑
(一) 我國開發框架在市場與生態方面持續發力 (二) 多類生態建設共同促進深度學習平臺繁榮發展
五、 總結與展望
2022年7月21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聯合主辦的“2022 可信云大會”在京召開。大會上,中國信通院正式發布《云計算白皮書(2022年)》,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對白皮書進行了解讀。
這是中國信通院第八次發布云計算白皮書。今年的白皮書聚焦“新經濟,上云用云新周期”。上云用云新周期是用云原生改造應用架構,以算力服務為資源調度手段,實現高效、安全、精益上云用云的全新階段。
白皮書核心觀點
**1. 新經濟下,上云用云發展進入新周期。**全球云計算市場增速反彈,我國云計算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在新經濟的推動下,企業上云用云進入新發展周期,呈現出從資源上云到架構用云、從粗獷使用到精細治理、從功能優先到安全穩定兼顧的發展特點。
**2. 新周期下,云計算發展重點一:****云原生行業應用快速普及規模化、系統化建設需加強。**云原生在用戶側的應用逐漸深入,但規模化建設應用尚存挑戰,企業深度用云過程中,僅應用容器、微服務等單點技術難以支撐規模化應用的場景,需要統籌規劃考慮技術架構建設、業務應用改造和系統安全防護多個視角進行體系化的建設。
**3. 新周期下,云計算發展重點二:****云服務向算力服務演進,助力算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算力規模大但人均低,算力資源堆砌難以提供統一服務;算力服務是云服務的升級,體現普惠化、泛在化、標準化特點;產業各方紛紛布局算力服務,新業態已現雛形。
**4. 新周期下,云計算發展重點三:****云上系統穩定性面臨挑戰,技管結合助力能力提升。**當前云計算架構引入復雜度,帶來新的穩定性挑戰;亟需全流程構建穩定性保障體系,系統化提升技術保障能力。
**5. 新周期下,云計算發展重點四:****云安全聚焦應用新技術理念,迎接上云用云新安全挑戰。**云計算面臨新的安全需要,云上安全機制亟待改進。上云全流程安全體系涵蓋三個環節:上云前完善供應鏈入口管控機制,上云中應用零信任理念構建安全體系,上云后建立統一安全運營能力。
**6. 新周期下,云計算發展重點五:****云計算重塑IT消費模型,云成本優化勢在必行。**云計算正在重塑企業IT消費模型,催生可變成本管理等問題,企業云資源效益有待提升,技術與管理雙輪驅動,引入資源動態調度機制促進資源效益提升。
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摘 要】
中國信通院已連續第八年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白皮書在延續以往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最新態勢量化分析的基礎上,首次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政策體系進行了系統梳理,首次研究我國各地區ICT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投入關聯關系,首次研究我國120個三線及以上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整體空間格局。
【目 錄】
一、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戰略安排
(一)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
(二)數字經濟頂層戰略規劃體系持續完善
(三)行業與地方加快推動數字經濟戰略落地
二、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最新成果
(一)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的強大力量
(二)數字產業化打造穩增長的堅實基礎
(三)產業數字化構筑穩增長的關鍵引擎
(四)數字化治理提供穩增長的重要保障
(五)數據價值化培育穩增長的新興力量
三、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產業空間模式
(一)數字經濟產業關聯模式
(二)數字經濟空間牽引模式
四、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關鍵舉措
(一)強技術,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二)強產業,推動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三)強應用,深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四)強治理,全面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水平
(五)強要素,探索培育構建數據要素市場
(六)強市場,構建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
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生產力,廣泛融合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動力。數據中心是算力的物理承載,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數據中心產業的發展,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先后出臺《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以期推動我國數據中心產業高質發展。
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為進一步梳理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情況,預判未來發展趨勢,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數據中心團隊組織了《數據中心白皮書(2022年)》的編寫。本次即將發布的白皮書是繼《數據中心白皮書(2018 年)》、《數據中心白皮書(2020 年)》之后,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數據中心團隊第三次發布數據中心白皮書。白皮書梳理了全球及我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重點從規模、收入、投資、需求、政策、技術等多個維度對數據中心產業發展進行了分析,并對我國數據中心發展進行了展望。
聚焦行業前沿,追蹤實時熱點,本次發布的白皮書主要呈現三大亮點:一是基于大量的數據整理,形成了國內外發展現狀分析及趨勢預判;二是全面歸納總結數據中心前沿技術熱點,明確了技術創新方向;三是對技術創新、綠色低碳、智能運維等政策要求及業界案例進行梳理,分析了產業發展要求及先進實踐。
**1、數據中心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總體規模及市場收入穩步增長,市場需求旺盛。**產業規模方面,全球新增相對穩定,我國保持快速增長。2021年,按照單機架功率2.5kW計算,我國數據中心機架數達到520萬架。收入方面,全球平穩增長,我國維持較高增速。2021年全球市場收入679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9.8%。我國市場收入達到1500億元,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速達到30.69%。需求方面,印度、南非等新興市場需求強勁,我國應用場景多樣,高新技術、數字化轉型及終端消費等多樣化算力需求場景不斷涌現,算力賦能效應凸顯。
**2、數據中心產業政策不斷完善,全面推動數據中心低碳高質、協同創新發展。**在創新發展方面,《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數據中心發展“四高三協同”目標,引導數據中心創新高質發展。在產業布局方面,我國通過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及“東數西算”工程推動各地區數據中心產業協同發展,并促進數據要素跨域流通。在綠色低碳方面,為應對我國數據中心耗電量及碳排量不斷增長的壓力,我國頒布多項政策對數據中心PUE、綠色低碳等級進行規范和約束,全面促進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
**3、數據中心技術創新持續活躍,綠色低碳、高效智能的數據中心技術創新不斷涌現。**新的政策要求及業務場景需求正在持續驅動數據中心技術變革,新能源+儲能、智能運維、預制模塊化、液冷、高密服務器、備份一體機、算力網絡等新興技術正在不斷推動數據中心向綠色低碳、高效運維、優質服務的方向發展。
**4、我國數據中心行業發展前景將更為廣闊。**布局方面,布局逐步優化,協同一體趨勢增強。技術方面,創新驅動持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算力方面,算網協同加速,泛在算力高質發展。賦能方面,賦能效應深化,數字轉型支撐顯著。低碳方面,低碳要求趨嚴,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面對全球供應鏈緊張、形勢不確定性較強,國內疫情零散多發、自然災害多發等復雜形勢,我國工業發展繼續表現出較強的彈性和韌性,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顯著。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每年定期發布《中國工業經濟形勢展望》,旨在全面、深入刻畫我國工業運行特征,并對工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趨勢進行預研預判。
2021年12月16日,由中國信通院主辦,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管委共同承辦的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21)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在上午的主論壇上,中國信通院李媛恒發布了《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白皮書核心觀點
1、我國工業呈現“穩定恢復向好、發展韌性增強、結構調整優化”的態勢。2021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產總體保持恢復性增長的發展態勢,投資增長勢頭穩定,投資結構持續調整優化;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增長引擎加速轉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深入推進;工業對外出口形勢較好,外需替代效應持續明顯,工業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2、當前工業穩定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出現新挑戰,形勢復雜的一年。小微企業成本壓力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猶存等問題仍在困擾當前我國工業經濟穩定復蘇。
3、宏觀環境總體穩定良好,預判2022年我國工業增長穩中趨緩。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度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加速發展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供了重要抓手。穩經濟、調結構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4、下階段工作要以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保證宏觀經濟政策力度,持續優化結構性政策。建議大力穩定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同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構建大市場、強市場主體、優產業布局、破技術瓶頸、促綠色低碳等方面重點發力,推動我國工業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對推動科技進步、促進行業數字化以及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算力已成為全球戰略競爭新焦點,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全球各國的算力水平與經濟發展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加快發展算力,是我國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重要保障。我國高度重視算力發展,明確提出布局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在需求與政策的雙重驅動下,全國各地大力推進算力技術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及算力應用發展。
近日,在2021世界計算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白皮書建立了算力發展研究框架和指標體系,從算力規模、算力環境和算力應用三個維度建立算力發展研究體系,給出了算力的研究范疇、總體框架和測算方法,研究了全球及我國算力發展的態勢,系統測算了全球及我國的算力規模,以及算力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客觀評估了我國各省市現階段的算力發展水平,對各地推動算力技術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及算力應用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白皮書指出,2020年我國算力在逆勢中加速發展,呈現出以下特征: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算力發展處于領先水平。整體來看,北京、上海、廣東及周邊省份算力發展指數總體較高,其中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山東、浙江排名前列,算力發展指數達到40以上。
中西部核心省份算力發展日益崛起。隨著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中西部核心省份算力發展潛力較大,目前河南、湖北為代表的中部省份以及四川為代表的西部省份躋身前十,算力發展指數達到20以上。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算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要加快算力高質量發展,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是加快建設算力基礎設施;二是營造良好算力發展環境;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四是強化算力應用需求牽引;五是持續擴大國際合作。
7月27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辦的“2021年可信云大會”在京召開。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在會上正式發布“2021云計算十大關鍵詞”以及對應的重要發展趨勢。
2021云計算十大關鍵詞分別是:云原生、高性能、混沌工程、混合云、邊緣計算、零信任、優化治理、數字政府、低碳云、企業數字化轉型。
云原生:云計算架構正在以云原生為技術內核加速重構
隨著我國在“新基建”領域的布局加速,云計算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萬千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速換擋,也對云計算的使用效能提出新的需求。云原生以其獨特的技術特點,很好地契合了云計算發展的本質需求,正在成為驅動云計算“質變”的技術內核。
何寶宏判斷,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以云原生為技術內核重構IT架構將是大勢所趨。
高性能:云端高性能計算驅動數字經濟發展
當前,算力推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及智慧應用從概念落地到現實,我國的數字經濟也逐步向人工智能、智能芯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算力依賴型”產業聚焦。
隨著云計算不斷發展,云上算力從計算資源、網絡資源、存儲資源三個維度不斷豐富增強,云端高性能算力的大規模調度更為便捷、提供的算力形式更加多樣化、運行任務透明、觸達更多的應用。在此優勢下,云端高性能市場逆勢上漲。
混沌工程:為復雜系統穩定性保駕護航
復雜系統的穩定性難以保障正在成為行業發展的痛點,混沌工程的出現和興起,為復雜系統穩定性保駕護航,保證生產環境的分布式系統,在面對失控條件的時候,仍然具備較強的韌性。
目前,混沌工程雖然已經在互聯網、金融、通信、工業等多個行業逐步落地,但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亟需標準規范推進行業健康發展。中國信通院已經編制了《混沌工程平臺能力要求》《混沌工程成熟度模型》《軟件系統穩定性度量模型》等標準,并展開了混沌工程相關評估工作,同時還將成立混沌工程實驗室。
混合云:成為企業上云主流模式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進一步明確,混合云已成為未來國內云計算發展的重點之一。而近幾年混合云技術和方案的快速發展,也使其在各個行業的應用不斷深入,已成為企業上云的主流模式。
從市場接受度來看,全球范圍內有82%的用戶已經應用混合云部署模式;從產業供給來看,公有云服務商、私有云廠商、電信運營商、傳統IT服務商、云管理服務商等眾多廠商被混合云的廣闊前景所吸引,紛紛推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從行業應用來看,混合云的落地實踐和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邊緣計算:呈蓄勢待發之勢
邊緣計算正在呈現出蓄勢待發之勢,產業關注度不斷提高、技術體系日臻成熟、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標準制定不斷演進。
縱觀整個邊緣計算產業生態,芯片設備、云服務商、運營商、軟件與解決方案商、開源組織等企業和組織紛紛推出相關產品和服務,整個生態日益完善。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1云邊協同十佳案例”顯示,邊緣計算已經在工業、交通等重點領域得到了應用,未來隨著產業生態不斷完善,技術體系快速發展,邊緣計算將在產業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扮演重要角色。
零信任:與原生云安全不斷融合
隨著企業上云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以邊界為核心的安全防護體系遭遇瓶頸,零信任、原生云安全等理念興起,為企業建設新一代安全體系提供了指引。
當前,云原生與云安全呈加速融合趨勢。一是在運營階段,零信任作為云安全產品不斷原生化,零信任從私有化部署向SaaS服務演進、SD-WAN通過集成零信任,實現安全訪問服務邊緣(SASE),云上零信任實現了安全性能的彈性擴展,能夠應對海量訪問請求,同時微隔離作為零信任關鍵技術,對云內東西向流量進行訪問控制,彌補傳統安全防護機制在云環境應用的不足。二是原生云安全強調從研發階段關注安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以零信任原則設計應用系統,云服務或云上應用將實現原生零信任,安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優化治理:企業上云加速優化治理需求
隨著企業用云程度的加深,企業關注點從開始上云的咨詢、遷移,逐步地轉到上云后的優化,云優化治理體系逐步形成。
云優化治理體系能夠給企業上云策略制定、線路規劃、采用實施、云上優化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優化提升,讓企業更懂云、更好的用云,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的動力。
數字政府:數字技術使能政府治理創新
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篇章,隨著數字政府迎來藍海市場,企業紛紛加速布局。充分發揮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使能作用,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是數字政府未來趨勢。
未來,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和運營效果成熟度,將會成為行業關注重點。
低碳云:企業數字化與節能減碳齊頭并進的技術引擎
隨著數字經濟加速發展,企業數據中心成為能耗大戶,嚴重制約企業和全社會的綠色發展。低碳云能夠提升資源效能,賦能社會節能減碳。
“低碳云”是指利用云計算實現提高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利用率,全面提升全社會資源效能,并將云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賦能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碳的目標。
企業數字化轉型:從宏觀逐漸到微觀落地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國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手段。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概念,至今已累計4次被直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等一系列重要規劃目標,數字化概念,逐漸從宏觀向企業各個環節的微觀數字化落地。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的深入,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正不斷地從宏觀整體,向企業價值鏈中各環節微觀模塊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