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防部2025年1月7日公布的信息,最近美國陸軍中程能力(MRC)系統(也稱為 “臺風 ”導彈系統)采取海上運輸方式,標志著這一戰略資產在作戰演進中呈現多樣化運輸方式。中程彈道導彈(MRC)系統以前依賴空運,此次通過租用船只從華盛頓州塔科馬港進行部署,標志著美軍有意擴大其后勤和作戰多功能性。
圖:在華盛頓州塔科馬港,隸屬于第一多域特遣部隊第三野戰炮團第五營查理炮兵連的一套中程能力系統被裝載到一艘包租船只上進行運輸。(圖片來源:美國國防部)
從技術上講,MRC 系統是一種先進的地基發射裝置,旨在實施精確的遠程打擊。它與標準導彈 6(SM-6)和戰斧對陸攻擊導彈兼容,射程約為 2,500 公里。這種組合使該系統既能打擊高度優先的海上目標,也能打擊陸地目標,可作為分層防御或進攻打擊網絡的一部分靈活運作。機動性和快速部署是其設計的核心,發射裝置安裝在卡車底盤上,可在各種地形上快速移動。
采取海上運輸是為提高部署可擴展性而進行的根本性調整。這種運輸方式允許在一次行動中移動多個系統,是在簡易機場有限或有爭議的地區滿足行動需求的關鍵能力。然而,海上運輸帶來了獨特的后勤挑戰。港口需要足夠的基礎設施,包括重型起重機和安全倉庫,以方便處理此類高價值軍事資產。此外,系統還必須受到保護,以抵御鹽水暴露的腐蝕作用和長途海上航行的機械壓力。
從戰略上講,這種能力改變了 MRC 系統在戰區的部署方式。海基運輸可以在擁有先進港口設施的盟國進行謹慎的預先部署,減少對固定空軍基地的依賴,提高部隊部署的突然性。在對手不斷擴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背景下,通過海上運輸可以解決后勤方面的關鍵漏洞。
MRC 系統的首次海上運輸也反映了美軍對印太地區廣闊地理位置的重視,該地區的戰備狀態取決于資產的快速靈活移動。通過利用海上物流,美國展示了其調整力量投射能力的意圖,直接對抗對手并擴大其威懾框架。
這一發展還向對手和盟友發出信息。對對手而言,部署 MRC 系統意味著美國承諾在有爭議地區的打擊范圍內維持可信的威懾力量。這將產生深遠的戰略影響,因為此類部署將挑戰對手的 “A2/AD ”戰略,并使其計算復雜化。對于地區盟國來說,MRC 系統的海上運輸彰顯了美國的決心及其在危機期間迅速增援陣地的能力。
塔科馬港的部署準備演習顯示了美軍對降低海上后傾相關風險的重視。這確保了 MRC 系統在未來行動中的無縫部署,增強了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21 世紀地緣政治競爭的核心戰場--投射力量和維持前沿存在的能力。
參考來源:armyrecognition
2024 年 12 月 18 日,俄羅斯國有國防企業集團 Rostec 表示,其工作重點是將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整合到無人系統中,以增強作戰能力,同時降低人員風險。主要開發項目包括將現有戰車轉化為自主平臺的系統。此外,該公司還在開發各種無人地面戰車(UGV),用于作戰和后勤,特別是在烏克蘭。
圖:俄羅斯開發了幾種遙控坦克,如以繳獲的 T-72AMT 為基礎的Vasya坦克,或以 T-72B3 底盤為基礎、由四種變型坦克組成的Sturm機器人坦克項目。
該計劃的核心是由俄羅斯技術公司高精度系統控股公司開發的 Prometey(普羅米修斯)硬件和軟件系統。Prometey 允許將坦克、步兵戰車(IFV)和裝甲運兵車(APC)改裝成遙控系統,只需對結構做最小的改動。這些平臺保留了手動控制選項,并配備了用于自主導航、避障和實時數據處理的技術視覺系統。這些改裝與火控系統相結合,旨在實現在危險條件下的操作。
在短期內,俄羅斯技術公司將優先發展用于作戰和后勤支援的無人地面戰車(UGV)。Depesha 平臺有履帶式和輪式兩種。履帶型結構緊湊,機動性強,載重量為 100 公斤,最大速度為 15 公里/小時。輪式型號的時速可達 30 公里,更適合運輸補給、燃料或撤離傷員。兩種型號都在進行試驗,包括在烏克蘭的試驗。另一個平臺 Impulse-M UGV 是為戰斗支援而設計的,配備有反坦克導彈單元等模塊化系統。目前正在野戰條件下對其進行評估,以驗證其作戰性能。
在 “陸軍-2024 ”展覽上展出的 “脈沖-KPTM ”UGV 是為布雷任務而配置的。它有 30 個發射筒,可布設多達 120 枚地雷,包括帶地震傳感器的 POM-3 型殺傷人員地雷和帶磁力引信的 PTM-4 型反坦克地雷。該平臺由一臺 20 千瓦的發動機提供動力,作戰時間為 4 小時,使用光纜的通信距離為 20 公里。地雷自毀裝置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未爆彈藥的風險。該系統反映了俄羅斯技術公司對區域拒止和戰場準備自主技術的重視。
另一種無人戰車 “卡拉卡爾”(Karakal)的載重量為 500 公斤,作戰距離為 150 公里。它設計用于城市和越野,包括用于防御的煙霧彈發射器。它可以使用攝像頭和導航工具進行遠程操作。其他系統包括用于偵察和火力支援的 Uran-9 無人地面戰車(UCGV)和 Zubilo UGV,后者是一種模塊化四輪驅動戰車,能以 100 公里/小時的速度運載多達 2 700 公斤的有效載荷。Zubilo 支持彈藥運輸、傷員后送和火力支援等功能,目前正在進行測試,以提高自主性和主動部署的適用性。
圖:Uran-6 是俄羅斯的一種遙控掃雷機器人,旨在探測和清除殺傷人員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提高排雷行動的安全性。
俄羅斯在車臣、敘利亞和烏克蘭沖突中積累的城市戰經驗推動了其針對這些作戰環境開發系統的工作。Prometey 系統就是一個例子,通過 Sinitsa 戰斗模塊,BMP-3 IFV 等車輛可以改裝成具有遙控功能的車輛。該模塊包括一個具有熱成像功能的全景瞄準鏡,并集成了一門 100 毫米加農炮、一門 30 毫米自動加農炮和三挺 7.62 毫米機槍。BMP-3 具有兩棲作戰能力,陸上時速 70 公里,水中時速 10 公里,射程 600 公里。BMD-4M 機載 IFV 也進行了類似的改裝,模塊化兼容性增強了其作戰作用。
坦克系統的發展包括 T-72 系列坦克的機器人改裝,如 T-72AMT Vasya。這輛繳獲的烏克蘭坦克經過升級,配備了現代夜視儀、改進型裝甲和一門能發射激光制導導彈的 125 毫米滑膛炮。它專為在高風險情況下進行遠程操作而設計。Sturm 機器人坦克項目以 T-72B3 底盤為基礎,專為城市作戰場景量身定制。其配置包括短管炮、火焰噴射器和溫壓火箭,采用模塊化設計,旨在與其他裝甲單元整合。
俄羅斯還利用 “龍卷風-S ”多管火箭炮系統(MLRS)增強了火炮能力。該系統源自 BM-30 Smerch,采用制導火箭,射程達 120 公里,設計用于精確瞄準。龍卷風-S機器人改型計劃表明,降低炮兵作戰中的人員風險是當前的重點。
除 UGV 外,俄羅斯技術公司還在開發帶主動尋的頭的升級版 S-400 Triumf 導彈、抗電子戰的 “柳葉刀 ”隱形彈藥和 6x6 多發射無人機系統 (MLDS)。這些發展與將無人駕駛系統集成到各個軍事領域(包括空中和電子戰應用)的更廣泛努力相一致。
俄羅斯對人工智能(AI)的使用延伸到了信息作戰領域。它利用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來完善假情報活動,并開發人臉識別和深度偽造技術等戰場工具。這些技術旨在增強態勢感知和影響對手。在城市作戰中,公眾感知是一個重要因素,這類工具可用于塑造敘事和打擊反對派士氣。這種方法凸顯了先進技術與俄羅斯更廣泛戰略目標的結合。
俄羅斯越來越多地將人工智能(AI)應用于多個軍事領域,利用它來提高作戰能力,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暴露。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如 Prometey)可實現坦克、步兵戰車(IFV)和裝甲運兵車(APC)的自動化,支持自主導航、避障和遠程操作。機器人系統(如 Sturm 坦克項目)和無人地面車輛(如 Uran-9)進一步整合了人工智能,以應對城市和高風險作戰場景。在信息作戰中,人工智能利用機器學習、人臉識別和自動決策系統等工具,支持以數據為驅動的假情報、敘事塑造和對手破壞方法。俄羅斯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反映了其應對作戰挑戰、使部隊適應現代和未來戰爭環境的戰略。
參考來源:armyrecognition
德國HX-2自殺式無人機將為烏克蘭提供一種打擊防區外目標的新方法,這反映了發展趨勢。
德國赫爾辛公司稱,其HX-2自殺式無人機正在生產中,預計將有數千架運往烏克蘭。該公司稱,HX-2 的特點是射程遠,具有人工智能(AI)功能,可抵御電子戰系統,并可聯網集群使用。
近日,作為單向攻擊無人機官方推廣活動的一部分,赫爾辛公司提供了有關 HX-2 的新細節。德國《圖片報》(Bild)上個月首次報道了HX-2以及向烏克蘭運送數千架HX-2的計劃。
圖:飛行中的 HX-2 無人機。赫爾辛
赫爾辛公司稱,電力驅動的HX-2無人機采用X形主翼和尾翼結構,重近12千克,最高時速近137英里(220千米),最大航程62英里(100千米)。該公司還表示,這種無人機(據說還有一個名字叫 “卡爾馬”)可以裝載多用途彈頭,也可以裝載專門針對裝甲車輛或建筑物的彈頭。
赫爾辛公司在其網站上說:"機載人工智能確保 HX-2 能夠在沒有信號或連續數據連接的情況下搜索、重新識別和攻擊目標,從而不受敵對電子戰(EW)措施的影響。人類操作員將參與或參與所有關鍵決策"。
目前還不清楚 HX-2 有哪些機載傳感器和其他系統來支持這些功能。如下圖所示,該無人機的機頭有兩個小孔,可能是電子光學和/或紅外攝像機,一側還有一個看起來像是小型氣壓計的管子。
赫爾辛公司的一份新聞稿補充說:當作為赫爾辛公司 Altra 偵察/打擊軟件的一部分運行時,多架 HX-2 可以集結成群,由單人操作員控制。
圖:描繪 HX-2 戰斗機群的效果圖。赫爾辛
HX-2 在設計上可以大規模生產,其單元成本大大低于傳統系統。
烏克蘭何時能獲得首批 HX-2 還不清楚。首批無人機將于本月某個時候交付烏克蘭,總共將交付約 4000 架。今天的新聞稿稱,該無人機的 “能力是通過赫爾辛公司在烏克蘭的豐富經驗開發和測試出來的”,其核心技術目前已部署在烏克蘭。
無論如何,HX-2 看起來都能為烏克蘭部隊提供一系列寶貴的能力,而且航程很遠,即使是相對較小的單元,也能深入前線后方進行打擊。烏克蘭沖突雙方都在大量使用電子戰,尤其是針對無人機。人工智能目標定位已成為眾多反制方案之一。
戰區雜志過去曾詳細探討過人工智能如何推動無人駕駛航空系統實現新的重大演進,甚至是能力革命,尤其是在動態瞄準和大型群組或完全聯網的蜂群作戰方面。正如之前所寫的:
“這種能力將開啟在對抗性領土縱深的動態目標定位。例如,對于俄羅斯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它未能在烏克蘭取得空中優勢,打擊前線以外非靜態目標的能力非常有限。烏克蘭的情況也是如此。它可以在占領區縱深獵殺和打擊俄羅斯陸地車輛,這是它目前無法做到的,因為它也缺乏空中優勢,而且面臨著整個地區密集的防空覆蓋。即使無人機無法完成任務,讓它們深入這些防空系統也是合理的。一架遠程自殺式無人機可能要花費數千美元,但擊落它的高性能地對空導彈可能要花費更多的錢,而且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更換"。
一波波類似的無人機可以被派往各自地理位置上的'殺傷盒',或確定的交戰區域。這些無人機集結在一起,可以在巨大的區域內持續威脅敵方目標,而不會'加倍'攻擊同一目標兩次。利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和相關硬件,它們不僅能識別感興趣的目標,還能區分移動目標和靜止目標,以確保它們確實是活動的(未被摧毀或已損壞)車輛。同時,它們還可被設置為攻擊其他類型的目標,如地對空導彈系統或其他高優先級目標,而不管它們是否處于靜止狀態。甚至地面上的部隊移動也有可能被識別和攻擊。無人機可以攻擊什么以及在哪里攻擊,所有參數都可以在發射前根據每次任務進行定義和定制。
赫爾辛說,HX-2 的機載軟件可以無線更新,“以動態適應新的威脅和戰術”。目前還不清楚無人機是否可以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接收這些更新。戰區雜志此前還強調了人工智能算法如何在數字環境中快速訓練,以及如何結合實際應用中收集的數據,提高發現、分類和攻擊目標的能力。
自殺式無人機和其他武器系統的自主性不斷提高,也引發了一場更廣泛的倫理辯論,赫爾辛公司在HX-2項目中積極尋求解決這一問題。
赫爾辛公司網站的一個欄目中寫道:"我們有特殊的責任以特別的責任感和深思熟慮的態度來對待先進防御系統(如攻擊型無人機)的開發和部署。原則是,所有關鍵決策都需要有人參與或參與環路;執行這一原則需要信念和技術領導力,尤其是在對手走捷徑的情況下。”
如果不出意外,新一批成本相對較低的自殺式無人機本身就是烏克蘭的“福音”系統,尤其是在外國軍事援助的前景越來越不明朗的情況下。德國政府一直特別不愿意向烏克蘭提供對地攻擊彈藥,現在看來,HX-2 也是一種替代品,它仍然可以表明德國支持基輔的決心。有報道稱,該無人機被昵稱為 “迷你金牛座”,這顯然是指德國曾多次拒絕烏克蘭關于空射 “金牛座 ”巡航導彈的請求。
此外,如前所述,HX-2 的能力反映了不局限于烏克蘭戰事的大趨勢。自殺式無人機和其他武器化類型的無人機所構成的威脅并不新鮮,而它們在友軍手中可能帶來的潛在好處現在已完全進入公眾的視野。尤其是能夠實施單向攻擊或投擲彈藥的無人航空系統,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全球沖突中,包括最近在敘利亞激增的戰事中。沒有跡象表明,它們的擴散或新功能(包括人工智能驅動的功能)在國家武裝部隊以及恐怖分子和其他非國家行為者中的擴散會很快放緩。武器化無人機的總體準入門檻已經很低。
全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包括許多小公司)正在尋求進入這一市場領域或擴大其現有業務,包括利用支持烏克蘭軍隊的經驗,赫爾辛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HX-2在烏克蘭使用的確切證據何時會出現還有待觀察,但該無人機預示著沖突之后的發展。
參考來源:TheWarZone
俄羅斯宣布計劃在烏克蘭部署先進的 2S38 防空車,這一重大舉措可能會改變當前沖突的態勢。2S38 Derivatsiya-PVO 是一種履帶式防空車,旨在對付無人駕駛飛行器 (UAV)、高精度武器和輕型裝甲目標。預計這一部署將增強俄羅斯在此類威脅日益普遍的地區的軍事能力。
圖:2S38 在俄羅斯莫斯科附近的庫賓卡舉辦的國際防務展 “陸軍-2024 ”上展出。(圖片來源:國際國防工業雜志)
2S38 是一種多用途、先進的自行防空系統。它采用改進型 BMP-3 IFV(步兵戰車)履帶式底盤,增強了在各種地形上的機動性。該車的主要武器是一門 57 毫米自動加農炮,由包括目標跟蹤雷達、光電傳感器和彈道計算機在內的先進火控系統提供支持。這些系統使 2S38 能夠在相當遠的距離上對目標進行高精度攻擊,使其成為戰場上令人生畏的存在。
2S38 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能有效打擊無人機。無人機已成為現代戰爭的關鍵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烏克蘭沖突地區,雙方都嚴重依賴這些系統進行偵察和定點打擊。2S38 的 57 毫米機炮射速很高,其復雜的瞄準系統使其能夠跟蹤并摧毀不同高度的無人機,包括傳統防空系統難以攔截的低空飛行的無人機。
除了反無人機能力外,2S38 還裝備有攔截和摧毀巡航導彈等高精度武器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廣泛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的烏克蘭尤為重要。通過消除這些威脅,2S38 為俄軍提供了顯著的戰術優勢,有可能改變有爭議地區的力量平衡。
2S38 還能有效打擊烏克蘭部隊常用的裝甲運兵車和其他支援車輛等輕裝甲目標。這種多功能性使 2S38 成為戰場上的多用途資產,能夠以同等效率打擊空中和地面威脅。
在烏克蘭部署 2S38 的決定被視為俄羅斯在該地區加強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的廣泛戰略的一部分。這一先進系統的引進很可能會加強俄羅斯對烏克蘭軍隊的防御和進攻行動,尤其是在大量使用無人機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地區。
軍事分析家認為,俄羅斯的 2S38 可能會對烏克蘭部隊構成重大挑戰,尤其是那些依賴無人機偵察和精確打擊的部隊。該系統能夠高精度打擊多種類型的目標。
不過,這一部署的影響將取決于各種因素,包括部署規模、部署 2S38 的具體地區以及烏克蘭部隊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引進 2S38 可能會導致沖突進入一個新階段,其特點是加大力度奪取空中優勢和保護地面資產。
隨著烏克蘭沖突的不斷發展,2S38 等先進系統的引入凸顯了正在進行的軍備競賽以及技術優勢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未來幾周和幾個月,2S38 在沖突中的作用及其對東歐更廣泛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可能會得到進一步揭示。
參考來源:Army Recognition
美國陸軍聯合反小型無人機系統辦公室(JCO)最近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具挑戰性的反小型無人機系統(C-sUAS)測試,為未來反小型無人機攻擊的能力奠定基礎。第五次 C-sUAS 演示于 2024 年 6 月 3 日至 28 日在尤馬試驗場舉行,每次都要發射 40 多個無人機目標,并向一個防御區匯聚。通過這些嚴格的測試,JCO 評估了九種 C-sUAS 系統的指揮控制能力,分析了每種系統如何檢測和識別不同類型的無人機威脅。
圖:2023年7月30日,科威特烏代里靶場,士兵測試移動式低速小型無人機綜合殲滅系統及其30毫米反無人機炮塔(圖片來源:美國國防部)
JCO采購處處長邁克爾-帕倫特(Michael Parent)上校強調,這次演示成功地讓美軍和盟國了解了管理復雜無人機威脅的現有能力。他強調了在蜂擁而至的無人機系統目標中區分和優先處理最有希望的威脅的重要性。
演示中展示了廣泛的威脅,大規模和一波一波地攻擊 C-sUAS 系統,包括動能和非動能擊潰解決方案。實驗測試了制導火箭、動能攔截無人機、電子光學/紅外攝像機、射頻掃描儀和射頻干擾器等各種能力。威脅情況包括旋轉翼、固定翼、慢速移動和螺旋槳動力無人機系統威脅。
小型無人機系統對陸軍和美國的軍事行動,以及烏克蘭和以色列部分地區等地區構成重大威脅。這些無人機為有針對性的攻擊提供了低成本的彈藥運輸手段,并為敵軍收集偵察情報。為應對這一威脅,前國防部長馬克-埃斯佩爾于 2019 年指定陸軍為 C-sUAS 防御的執行機構。
Parent 表示,聯合司令部計劃根據作戰指揮官的能力和需求,在 2025 年開始對具體的 C-sUAS 提案進行原型驗證。下一次 C-sUAS 演示計劃在 2025 財年的第二和第三季度進行。與之前在 2021 年至 2023 年期間進行的演示相比,最新的測試表明供應商的系統在速度和威脅識別方面有了顯著提高。
這次測試是近 12 個月來的首次演示,它揭示了采用全系統方法來應對龐大而多樣的無人機系統威脅的必要性。在聯合協調辦公室評估測試結果時,Parent 不對每個系統的有效性或具體性能數據發表評論。但他指出,JCO 選擇了總部位于馬里蘭州的 ELTA 北美公司的兩個方案,包括車載解決方案和排運輸解決方案。
測試結果將在 7 月底之前匯編并發送給美國作戰司令部和供應商。此外,JCO 還將與聯合合作伙伴合作,確定無人機系統的優先領域。
參考來源:armyrecognition
2024 年 6 月,系列混合電力推進飛機演示(SHEPARD)計劃被正式命名為 XRQ-73。
系列混合電力推進飛機演示(SHEPARD)計劃旨在利用新興技術并快速降低系統級集成風險,以交付可快速部署的混合電力無人駕駛飛機系統(UAS)。
該計劃以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X-Prime框架為基礎,旨在利用混合動力電動結構和組件技術推進新的特定任務飛機設計,爭取在20個月內實現首飛。
2024 年 6 月,SHEPARD 計劃被正式命名為 XRQ-73。
2024 年 7 月,防務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布了新型 XRQ-73 SHEPARD 原型機的設計和建造情況。
該原型機是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旗下的航空航天公司 Scaled Composites 合作開發的。
XRQ-73 飛機計劃于 2024 年底首飛。
SHEPARD 計劃是空軍研究實驗室和情報高級研究項目活動的大角貓頭鷹(GHO)計劃下的一個既定選項。
GHO 計劃旨在推動技術進步,提高情報監視和偵察無人機(UAV)的作戰耐力和有效載荷能力。
SHEPARD 計劃利用混合電力推進技術,并將其集成到獨特的軍用飛機應用中。它采用了 GHO 項目的某些組件技術。
正在該計劃下開發的 XRQ-73 飛機將是第 3 組無人機系統,重約 1,250 磅。
它的速度將介于 180km/h 和 460km/h 之間,工作高度低于 5,500 米。
該飛機的規模將大于 GHO X-Plane,并將配備具有操作代表性的燃料部分和任務系統。
新飛機將配備適合美國國防部的推進結構和功率等級。
GHO 計劃于 2011 年宣布。
該計劃第一階段的重點是開發一種推進系統,以悄無聲息地利用汽油或柴油等液態碳氫化合物燃料產生電力。
該系統有助于實現純電力驅動的靜音飛行。
第一階段還集中在兩個主要領域:采用與交流發電機/發電機概念直接相連的先進內燃機的燃料變電裝置,以及利用創新的電動馬達驅動推進器系統的電力變推力裝置。
該計劃第二階段的重點是將這些系統集成到一個有凝聚力的飛行器中。
GHO 還致力于降低無人機發出的噪音,以防止人類聽到無人機的聲音。
作為 GHO 計劃的一部分,西南研究所開發了一種結構緊湊、重量輕的燃氣渦輪發電機,用于為電動或混合電動無人機提供動力。
與GHO計劃相關的小角鸮計劃于2018年4月啟動,2023年完成。
該計劃旨在開發和驗證能夠安靜運行的無人機,同時滿足聯邦航空管理局對小型無人機運行的要求。
開發了兩種不同的設計,每種設計的飛行半徑為 30 英里,駐留時間為 30 分鐘,有效載荷為 10 磅。
SHEPARD 計劃的主承包商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航空系統單元,而 Scaled Composites 公司和航空航天與國防公司 Cornerstone Research Group 則是該項目的主要供應商。
研發公司布雷頓能源(Brayton Energy)、工程服務提供商 PC Krause and Associates 和制造公司 EaglePicher Technologies 也參與了該項目。
參考來源:AFT
2024 年 3 月 25 日,烏克蘭政府披露了俄羅斯對基輔的攻擊,涉及使用高超音速導彈 "鋯石"(Zircon,又稱 3M22 Tsirkon,在北約內部被認定為 SS-N-33),據說是從克里米亞發射的。這次針對基礎設施的進攻標志著自今年年初以來該武器的第五次部署,表明俄羅斯有意測試烏克蘭的防御能力,包括對抗北約提供的 "愛國者 "系統等先進系統的能力。鋯石導彈因其卓越的高超音速、飛行軌跡和機動性能,以現有防御手段 "無法攔截 "而聞名。
圖:俄羅斯 3M22 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圖片來源:俄羅斯社交媒體)
俄羅斯繼續采用和研發高超音速 "鋯石 "導彈,凸顯了其在先進軍事技術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不懈追求。通過重點發展 "鋯石 "等高超音速武器,俄羅斯不僅提高了其軍事創新能力,而且還強調了其對軍備競賽的承諾,在軍備競賽中,超高速成為一項至高無上的標準。這一進步使俄羅斯站在了軍事技術的前沿,在導彈速度和機動性方面超越了北約目前的能力。北約內部缺乏類似的高超音速能力,這凸顯了北約需要彌補的日益擴大的技術差距。因此,"鋯石 "的發展不僅代表著俄羅斯武庫的進步,也對北約及其盟國構成了重大戰略挑戰,促使它們加快高超音速技術的研發,以維持未來幾年的戰略平衡。
俄羅斯最初對基輔的民用目標使用高超音速 "鋯石 "導彈似乎是一種展示武力的戰術,其目的是造成直接損害,但更重要的是向俄羅斯的對手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這種做法凸顯了莫斯科展示其軍備技術進步的愿望,特別是通過展示其導彈超越美國 "愛國者 "防空系統等最先進防御系統的能力。這種武器目前的使用數量仍然有限,而且尚未大規模生產,這表明它更多地是一種戰略威懾姿態,而不是常規戰爭工具。事實上,其生產成本估計在每單元 300 萬至 400 萬美元之間。
此外,從部署在黑海的護衛艦上發射這些導彈表明,俄羅斯正在努力提升其海軍的實力形象,因為自烏克蘭沖突開始以來,俄羅斯海軍一直遭遇挫折。俄羅斯目前似乎還在研究從陸基平臺部署 "鋯石 "導彈的可能性。2022 年 11 月 3 日,塔斯社宣布為 "鋯石 "設計和制造了地面移動車輛發射器原型,作為海岸防御導彈系統的一部分。
使用 "鋯石 "高超音速導彈是莫斯科加強對基輔軍事壓力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特別是通過未來使用 "金雅爾 "導彈等其他遠程武器系統。對高超音速鋯石導彈等先進而昂貴的軍事技術進行投資,揭示了一種蓄意挑戰烏克蘭及其盟國防御能力的戰略,測試其應對新一代軍事威脅的準備情況。
鋯石導彈代表了俄羅斯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技術的巨大進步。鋯石導彈由擾動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能夠攜帶核載荷,主要供俄羅斯海軍使用。它可以使用 ZS-14 平臺從護衛艦和潛艇上發射。該導彈的速度高達 9 馬赫,令人印象深刻,由于其驚人的速度和先進的隱身能力(包括等離子隱身),該導彈能夠躲避傳統的防空系統。
鋯石導彈的最大射程為 1,000 公里,其初始固體燃料發動機和隨后的液體燃料擾流噴射器使其能夠以 9 馬赫的巡航速度飛行,這對當前的防空系統構成了巨大挑戰。鋯石能夠達到 5 至 9 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這使其幾乎無法被現有防御手段探測到,因此 "無法被接受"。這一特點使其成為執行進攻任務的戰略工具,可精確瞄準陸地和海上目標。
在作戰中,該導彈在低空可飛行 135 至 270 海里(250 至 500 公里),在半彈道飛行時最遠可達 400 海里(740 公里),平均射程估計為 400 至 450 公里。根據俄羅斯的一些報道,它的最大射程可達 540 海里(1000 公里),而其他消息來源則稱,根據目標類型,它可以打擊 1000 至 2000 公里外的目標。鋯石 "配備的彈頭重 300 至 400 千克,可裝備常規高爆炸藥(HE)或最高 200 千噸的核載荷,從而為各種作戰方案提供了相當大的作戰靈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超高速--能夠達到并保持超過 5 馬赫的速度--不僅在設計和制造能夠達到這種速度的導彈方面,而且在開發能夠攔截它們的防御系統方面,都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挑戰。
據俄羅斯國防部消息,俄羅斯已啟動新的防御措施,以保障其部隊在烏克蘭戰場上免受無人機的威脅。這些措施包括在俄羅斯幾個聯合軍以及空軍和防空部隊內組建特殊的機動高射炮群。這些單元配備了安裝在卡車底盤上的 ZU-23-2 型 23 毫米自動加農炮和裝備重機槍的皮卡,旨在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無人機防護。軍事專家對該戰略的經濟性和有效性表示認可。
圖:俄羅斯新型反無人機機動單元包括一輛配備一門 12.7 毫米高射炮的皮卡車、一輛安裝在卡車上的 ZU-23-2 型 23 毫米高射炮,以及一輛配備煙霧發生器和電子戰設備的卡車。 (圖片來源:Izvestia)
俄羅斯新型機動反無人機單元由一輛主車組成,其中包括一輛皮卡車,車上裝備有一挺作為指揮所的 12.7 毫米機槍。與之配套的是一輛 6x6 卡車,裝有 ZU-23-2 23 毫米高射炮系統,安裝在卡車底盤的后部。此外,還有一個熱屏安裝系統,也安裝在一輛 6x6 卡車底盤上。
ZU-23-2 高射炮是前蘇聯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研制的,其特點是采用雙 23 毫米自動加農炮的獨特設計。這種高射炮部署在全球各地,特別是與蘇聯結盟的國家或蘇聯的繼承國,這證明了它在消除直升機和飛機等低空飛行目標方面的有效性。近年來,它還被用于對付無人駕駛飛行器(UAV)或無人機,這些飛行器已成為現代戰爭中的常見要素。
ZU-23-2 的有效射程可達 2.5 千米,對空中目標的射界上限為 1.5 千米,因此特別適合應對無人機的威脅,因為無人機通常在這些高度內活動。該炮可發射各種類型的 23 毫米彈藥,包括高爆燃燒彈 (HEI)、穿甲彈 (AP) 和曳光彈。這種多功能性使其能夠對付各種目標,其用途超出了防空范圍,還可對付輕型裝甲車輛和步兵。
將 ZU-23-2 安裝在輕型卡車底盤上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其作戰靈活性和機動性。這種改裝帶來了多種戰略優勢,特別是在打擊無人機方面。車載系統的機動性確保高射炮可以根據戰場不斷變化的動態迅速調整位置,或應對來自不同方向的無人機威脅。快速改變炮位的能力為針對無人機的防御模式引入了不可預測性和動態因素,因為無人機經常被用于偵察,并會根據觀察到的靜態防御位置調整飛行路線。此外,將火炮安裝在輕型卡車上所帶來的快速部署和縮回能力增強了武器系統本身的生存能力,使部隊能夠降低被反炮火或更復雜的空中威脅鎖定的風險。這種戰略機動性與 ZU-23-2 的火力相結合,使其成為現代戰爭中的寶貴資產,尤其是在無人機在偵察和作戰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環境中。
圖:ZU-23-2 是蘇聯時期的牽引式高射雙管自動加農炮,設計用于攻擊低空目標。(圖片來源:Vitaly Kuzmin)
俄羅斯新型反無人機單元的一個主要特點是集成了電子戰設備和煙霧制造車。這些車輛能夠產生熱煙幕,無人機的光學電子系統和熱成像儀都無法穿透這種煙幕。
在現代戰場上,電子戰設備和煙霧制造車的戰略使用具有顯著的戰術優勢,尤其是在應對無人機(UAV)帶來的日益嚴重的威脅方面。電子戰裝備可以干擾或破壞來襲無人機的通信和導航系統,使其失去作用或偏離預定目標。這不僅能保護高價值資產免遭潛在的無人機襲擊,還能隱藏友軍的行動和位置。同時,煙霧制造車通過部署熱煙幕來補充這些電子對抗措施。這種煙幕能有效遮擋無人機上光學和熱成像設備的窺視,使敵軍難以獲取和攻擊目標。這些能力結合在一起,使部隊能夠以更高的安全性和靈活性開展行動,擾亂敵人的監視和攻擊能力,同時隱藏自己的演習和準備工作。
高射炮的重新興起,特別是在打擊 FPV 無人機等小型無人機方面,代表了無人機彈藥成本效益比率所促成的戰術演變。這一轉變凸顯了傳統高射炮的回歸,是對小型目標所帶來挑戰的合理回應。
為了達到最高效率,這些防空設施需要精確的探測能力以及電子和光學干擾系統的支持,以對抗攻擊型無人機使用的光學電子制導。軍事專家指出,制造煙幕可以迷惑無人機操作員,而電子戰戰術則旨在切斷或破壞操作員與無人機之間的控制聯系。
軍事專家還強調,有必要采用多種方法來應對無人機威脅,包括戰略性地部署配備 ZU-23-2 23 毫米高射炮和機槍的機動小組。這種方法借鑒了實戰經驗和大量使用無人機的經驗,為應對日益嚴峻的挑戰提供了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標志著現代軍事戰略的重大調整。
圖:俄羅斯新型移動式反無人機單元集成了電子戰工具和煙霧發生器,安裝在 6x6 卡車底盤上,用于加強戰場對空中威脅的防御。
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參謀長表示,該司令部正在開發一種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加速 "漫長而艱巨 "的作戰規劃過程。
這項名為 "風暴突破者"(Stormbreaker)的工作目前正在開發中,并致力于建立一個人工智能化的聯合作戰規劃工具包,以支持多領域、作戰層面行動方案制定的規劃、兵棋推演、分析和執行。
美國陸軍少將、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參謀長約書亞-陸克文(Joshua Rudd)在 3 月舉行的美國國防工業協會太平洋作戰科學與技術會議上發言時說,這一舉措將瞄準通常需要 "數小時、數天、數周、數年才能制定完成 "的流程。
他說,按照傳統的軍事決策程序,即使是日常行動也需要三到四個行動方案。
他說:想一想,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連續運行這些程序,并對其進行紅隊分析、戰爭博弈、反復模擬,這樣不僅可以產生你可能沒有考慮過的行動方案,還可以完善現有的行動方案。制定行動計劃需要 "很長時間",但更新計劃也是如此。在制定作戰規劃時,"許多事實和假設以及威脅都要追溯到......敵人現代化和提供能力的驚人速度"。
雖然陸克文沒有討論具體細節,但他表示,初步能力已開始交付,其核心是 "一些建模和模擬能力,這些能力利用現有數據--如威脅數據、友軍數據、作戰計劃--然后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透鏡進行評估,然后生成輸出"。
陸克文說,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約翰-阿奎里諾將該計劃稱為 "把握主動權",是提供綜合威懾的一種方法。
陸克文說,其他三項計劃--聯合火力網、印太司令部任務網和太平洋多域訓練環境概念--都是相互促進的。
"聯合火力網"是一個作戰管理系統,可滿足對決策優勢的需求,即 "將海量信息提煉成可用[和]可顯示的信息 "的能力。但是,如何將海量數據從最高級別的機密信息到開放源代碼信息......匯集在一起,以了解敵人在做什么,了解友軍在做什么?
他說,要實時查看這些信息并做出決策,"人類很難做到"。"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能力可以發揮輔助作用,使我們能夠以相關的速度做到這一點"。
如果陷入沖突,以速度和規模移動的能力 "以及對我們構成的真正威脅將是我們在近代史上從未見過的"。
他說:"我認為,我們非常擅長提供和封閉殺傷鏈。針對......單一目標的決策優勢。我們可以將這些知識和經驗應用于此。因此,"聯合火力網 "是我們的方法、設計和努力的方向,我們要將其結合起來,使我們擁有決策優勢,從而能夠關閉殺傷鏈。
陸克文將INDOPACOM任務網絡描述為 "將先前存在的網絡整合在一起的單層玻璃,在這些網絡中,我們歷來都是進行雙邊對話,我們需要能夠進行多邊對話"。
創建這一網絡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在信息共享和加強與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合作方面存在政策和權力障礙。
但這也有技術方面的因素。當務之急是能夠抵御網絡攻擊和滲透。因此,我們正在將其與聯合火力網結合在一起。
最后,"太平洋多域訓練環境概念 "旨在將實戰、虛擬和建設性訓練環境結合在一起。
陸克文說:重點是我們可以實時拼接虛擬、實戰和建設性的訓練活動,使我們能夠進行演練,整合盟友和合作伙伴,并反復進行。
他補充說,這一概念與INDOPACOM任務網絡的最終成熟有關,并得到了聯合火力網絡的支持。
"如果你同時實現了所有這些目標,那么你就會看到所有這些努力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果你以我們建議的方式實現所有這些目標,我相信這將產生極其強大的威懾效果。"因此,加速、加速、加速"。
參考來源:NDIA
美國導彈防御局(MDA)和空間發展局(SDA)目前正在開發高超音速導彈防御系統的要素,以防御高超音速武器和其他新興的導彈威脅。這些要素包括國防空間架構(NDSA)的跟蹤和運輸層以及各種攔截器項目。隨著MDA和SDA繼續開發這些系統,國會可能會考慮對監督和國防授權及撥款的影響。
高超音速武器,像彈道導彈一樣,飛行速度至少為5馬赫,或大約每秒1英里。與彈道導彈不同,高超音速武器不遵循彈道軌跡,可以在到達目標的途中進行機動。據報道,俄羅斯在2019年12月出動了其第一批高超音速武器,同時一些專家認為,中國早在2020年就出動了高超音速武器。預計美國在2023年之前不會裝備高超音速武器。(關于俄羅斯、中國和美國的高超音速武器項目的概述,見CRS報告R45811,高超音速武器:國會的背景和問題,作者是凱利-M-賽勒)。
高超音速武器的機動性和低飛行高度可以挑戰現有的探測和防御系統。例如,由于雷達探測的視線限制,大多數地面雷達在武器飛行后期才能探測到高超音速武器。這給防御者留下了極少的時間來發射攔截器,以抵消入境武器的影響。圖1描述了陸基雷達對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探測時間的差異。
圖1. 基于地面的彈道導彈探測與高超音速武器的探測
美國國防官員表示,現有的地面和天基傳感器架構都不足以探測和跟蹤高超音速武器;前國防部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副部長邁克-格里芬指出,"高超音速目標比美國通常通過地球靜止軌道上的衛星跟蹤的目標要暗淡10到20倍。"
SDA開發了國防空間架構,以 "統一和整合整個[國防部(DOD)]和行業的下一代能力"。NDSA的目標是成為一個 "單一的、連貫的、有七個層次的擴散空間架構",其中包括圖2中描述的數據跟蹤和傳輸層,并在下面討論。其他層包括支持移動地面資產目標的監護層;提供基于空間的指揮和控制的戰斗管理層;提供 "潛在的GPS否認環境的替代定位、導航和授時"的導航層;探測深空潛在敵對行動的威懾層;以及為其他NDSA層促進衛星操作的支持層。一旦全面投入使用,NDSA將包括550顆衛星并提供全面的全球覆蓋。
跟蹤層是為了 "提供全球指示、警告、追蹤和瞄準高級導彈威脅,包括高超音速導彈系統"。作為該層的一部分,SDA正在開發一個寬視場(WFOV)衛星的結構,最終將提供全球覆蓋。SDA要求在2023財政年度為第0階段跟蹤活動提供8130萬美元,為第1階段跟蹤活動提供4.998億美元(也稱為彈性導彈預警導彈跟蹤-低地球軌道)。
與SDA的跟蹤衛星協同工作的將是高超音速和彈道跟蹤空間傳感器(HBTSS),以前被稱為空間傳感器層,它是由MDA與SDA和美國空軍合作開發。與WFOV相比,HBTSS將提供更靈敏,但更有限的(或中視場[MFOV])覆蓋范圍。出于這個原因,WFOV旨在為HBTSS提供提示數據,然后HBTSS可以為地面攔截器提供更具體的目標質量數據。到2023年,SDA計劃擴大跟蹤層,包括70顆WFOV和MFOV衛星,據SDA主任德里克-圖爾尼爾博士說,"這將使我們在低地球軌道上有足夠的覆蓋面,以便我們基本上可以有區域性的持久性"。MDA要求在2023財政年度為HBTSS提供8920萬美元。
2020財年NDAA(P.L. 116-92)第1682條要求導彈防御局局長 "開發一個高超音速和彈道導彈跟蹤空間傳感器有效載荷"。2021財年NDAA(P.L. 116-283)第1645條確認,MDA局長與SDA局長協調,負責開發和采購傳感器有效載荷,"至少到2022財年"。第1645節還要求最遲在2023年12月31日開始對傳感器有效載荷進行在軌測試,并在 "此后技術上可行的情況下 "盡快將傳感器有效載荷納入SDA更廣泛的天基傳感器架構。最后,2022財年NDA(P.L. 117-81)第1662條禁止MDA主任"[授權]或[承諾]為生產衛星或與此類衛星運行相關的地面系統的記錄計劃提供資金"。如果滿足某些條件,包括確定 "由于技術、成本或進度因素,這種限制會延遲交付可運行的[HBTSS]",空軍負責空間采購和集成的助理部長可以放棄對HBTSS的這種限制。
圖2. NDSA的部分內容
美國防部表示,NDSA的傳輸層旨在將跟蹤層與地面的攔截器和其他武器系統連接起來,將 "加強包括導彈防御在內的若干任務領域"。據國防部稱,SDA已經為運輸層的第1階段授予了三個原型協議,"一個由126個光學相互連接的空間飛行器組成的網狀網絡",將于2024年9月開始發射。運輸層最終將包括一個由大約300-500顆衛星組成的星座。SDA要求在2023財政年度為 "數據傳輸層、傳感器能力和備用位置、導航和計時能力 "提供8.164億美元。
MDA已經探索了一些消除對手高超音速武器的方案,包括攔截導彈、超高速彈丸、定向能武器和電子攻擊系統。2020年1月,MDA發布了一份關于高超音速防御區域滑行階段武器系統攔截器的原型提案要求草案。該計劃旨在 "減少攔截器的關鍵技術和集成風險";然而,據當時的MDA主任喬恩-希爾海軍中將稱,它在2030年代的某個時候才會準備好過渡到開發。MDA轉而將重點轉向較近的解決方案,并在2021年4月啟動了滑翔階段攔截器(GPI),它將與宙斯盾武器系統整合,并在2020年代中期至末期提供高超音速導彈防御能力。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雷神導彈與防御公司已經獲得了GPI的 "加速概念設計 "階段的合同。
此外,2022財年NDAA(P.L. 117-81)第1664條授予MDA主任 "預算、指導和管理適用于 "高超音速導彈防御的定向能源項目的權力。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也正在進行一項名為 "滑翔破壞者 "的計劃,其目的是 "開發關鍵的組件技術,以支持一種輕型飛行器,用于在非常遠的距離上精確對付高超音速威脅。" DARPA要求在2023財年為 "滑翔破壞者 "提供1830萬美元。總體而言,MDA在2023財年為高超音速防御申請了2.255億美元,低于其2.479億美元的2022財年申請和2.878億美元的撥款。
一些分析家認為,天基傳感層--與跟蹤和瞄準系統相結合以引導高性能攔截器或定向能量武器--理論上可以提供防御高超音速武器的可行選擇。2019年導彈防御審查報告指出,"這種傳感器利用了從空間可看到的大面積,以改善跟蹤,并可能瞄準先進的威脅,包括高超音速[武器]。" 其他分析家對高超音速武器防御的可負擔性、技術可行性和/或效用提出質疑。此外,一些分析家認為,美國目前的指揮和控制架構將無法 "快速處理數據,以應對和消除即將到來的高超音速威脅"。
一些分析家還對目前SDA和MDA在高超音速導彈防御方面的分工提出質疑。SDA主任Tournear此前曾對這兩個機構之間可能存在冗余的批評作出回應,稱兩者都向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國防部副部長報告。然而,從2022年10月1日起,SDA將改為向負責采購和整合的空軍助理部長報告。國會可以監督這種新的報告結構對效率和效能的影響。
加快對高超音速導彈防御方案的研究是否必要且在技術上可行?高超音速導彈防御方案的技術成熟度是否值得目前的資金水平?
SDA和MDA是如何在高超音速導彈防御的各種要素上進行合作的?它們目前的作用是增加還是減少了成本以及技術發展的速度和效率?
國防部是否具備執行高超音速導彈防御所需的能力,如適當的指揮和控制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