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州正在進行的沖突中,俄羅斯軍隊正在加緊使用無人地面車輛(UGV),這是戰場戰術的一個顯著轉變,標志著技術和戰術的重大演變。戰爭研究所于 2024 年 3 月 30 日報道了最近的一些活動,這些活動突出顯示了在爭奪激烈的別爾季奇東南部、阿夫季夫卡西北部和巴赫穆特方向沿線地區部署這些先進系統的情況,這標志著烏克蘭東部敵對行動進入了一個關鍵時刻。
圖:裝備 AGS-17 30 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的俄羅斯 UGV 無人地面車輛。(圖片來源:Video Footage 社交網絡)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消息來源發布了 2024 年 3 月 29 日和 30 日的錄像,展示了烏克蘭軍隊與俄羅斯 UGV 的交戰情況。這些無人車(其中一些配備了強大的 AGS-17 榴彈發射系統,每分鐘可發射 50 至 400 枚榴彈,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凸顯了機器人系統在現代戰爭中日益增長的重要性。這種能力讓人們看到了未來作戰行動的前景,在未來作戰行動中,無人系統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俄羅斯方面傳播的其他視頻描述了各種小型輪式和履帶式無人車輛在不明地點的行動。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NA)的專家塞繆爾-本戴特(Samuel Bendett)認為,這些無人車輛具有多種功能,可參與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行動、后勤支援、人員疏散,甚至直接作戰。無人系統的這種多樣化用途凸顯了其在提高作戰靈活性和降低戰場上人員生命風險方面的戰略價值。
在軍事技術的動態格局中,俄羅斯在無人地面車輛(UGV)方面的進步凸顯了將最先進技術融入國防機制的戰略支點。這些 UGV 的開發和部署標志著為提高作戰效率和保障人員安全而做出的共同努力。
Nerekhta UGV 是在敘利亞測試的小型多功能平臺,展示了其在火力支援、偵察和作為后勤支援車輛方面的能力。該人工智能系統表明,俄羅斯正在實戰場景中嘗試自主能力,為機器人技術在戰場上的應用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圖:俄羅斯 URAN-9 戰斗 UGV 無人地面車輛,配備 30 毫米自動加農炮和反坦克制導導彈。
另一項重大發展是由 JSC 766 UPTK 在 "陸軍-2016 國際軍事技術論壇 "上亮相的 "Uran-9"。這種多用途戰車設計用于遠程偵察和火力支援,特別是在城市戰爭場景中。Uran-9 配備了一系列傳感器和武器,旨在提高步兵班的戰斗力,同時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護,其武器裝備包括反坦克制導導彈、自動加農炮和機槍。
Marker 機器人車進一步體現了俄羅斯對先進自主系統的推動。在俄羅斯高級研究基金會的委托下,Androidnaya Tekhnika 公司開發的 Marker 具有先進的自動駕駛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物體識別能力,可用于偵察和消滅敵方目標。它的開發標志著向適應各種軍事角色的多功能機器人平臺邁進。
除戰斗任務外,俄羅斯還重點開發了用于支持和安全行動的 UGV,如 Uran-6 和 Uran-14。Uran-6 專門從事排雷工作,為人工排雷方法提供了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并突出了機器人技術在危險任務中的應用。同時,Uran-14 專用于戰斗地區的消防工作,能夠在高風險環境中作業,管理軍事行動或事故引起的火災。這些車輛說明俄羅斯軍方采取了多方面的方法,不僅利用無人系統進行直接作戰,而且還利用無人系統發揮關鍵的支持作用,促進作戰安全和復原力。
俄羅斯部隊在烏克蘭將 UGV 納入作戰行動,不僅證明了戰爭的性質在不斷演變,也向美國和北約盟國發出了密切關注這些發展的號角。了解此類技術在當前沖突中的部署情況和有效性,對于制定將決定未來軍事交戰的戰略和能力至關重要。烏克蘭戰場正迅速成為下一代戰爭技術的試驗場,為了解未來戰爭的特點提供了重要依據。
隨著烏克蘭沖突的持續,這些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影響已超越了眼前的戰術優勢。它們為全世界的軍事戰略家和國防技術專家帶來了復雜的挑戰和機遇。國際防務界應密切研究這些不斷變化的動態,以預測未來戰爭的趨勢,并為應對日益由無人駕駛和自主系統主導的局面做好準備。
圖:Uran-6 是俄羅斯為掃雷和排雷行動設計的無人地面車輛。
圖:Uran-14 是俄羅斯專門用于執行消防任務的無人地面車輛。
這十年來,隨著戰場自動化的激增以及與此同時開展的開發有效反制措施的競賽,見證了一場戰爭革命。 步兵手中的廉價、消耗性、小型武裝無人飛行器(UAV)正在滲透到固定防線上方的空域,并削弱精致、昂貴和有限的作戰系統(即主戰坦克、防空綜合體、火炮和反炮兵雷達系統)。
這些無人機不斷發展,迫使其在短暫的時間內快速創新,從而產生轉瞬即逝的優勢機會。 烏克蘭數字化轉型部副部長說:今天能飛的東西明天就不能飛了。
在下文中,“陸軍瘋狂科學家”將探討無人機/反無人機系統(C-UAS)之爭如何繼續改變二十一世紀的作戰,并通過提出五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來探討對美國陸軍的相關影響。
2021 年 3 月,被譽為 “瘋狂科學家 ”的斯科特-肖中校(COL Scott Shaw),他是美國陸軍非對稱戰爭集團軍(AWG)的最后一任指揮官,探討了地面戰爭的未來和當今士兵的作戰現實。其最突出的觀點之一談到了用于偵察和瞄準的無人機的出現,并指出隨著這些系統的擴散,它們將降低聯合作戰的 “入門費”,甚至讓非國家行為體也能擁有局部空軍,并創造一個普遍的恐懼環境。
一個月后,“陸軍瘋狂科學家 ”采訪了約翰-安塔爾中校(美國退役),他觀察到戰場正變得越來越透明。在短暫的第二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中,亞美尼亞的指揮所和防空資產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并被摧毀--"如果你被感知到,你就會成為攻擊目標;如果你成為攻擊目標,你就會被摧毀或失效。傳感器比射手更重要,使射手現在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精確地執行任務”。無人機拍攝的高清全動態實時視頻不僅使阿塞拜疆能夠瞄準并摧毀亞美尼亞的系統和人員,而且還提供了情報、戰損評估以及用于贏得信息戰的視頻內容。在 21 世紀的戰場上,“無處可藏”。
安塔爾中校還指出,“頂端攻擊正在成為戰爭的決定性手段”。阿塞拜疆的無人機和 LM 為他們提供了相對廉價的常規空中力量替代品。“任何有資源在全球市場上購買頂級攻擊系統的國家(或非國家行為者)都有可能實現空中優勢”。
在過去 26 個月俄羅斯在烏克蘭的 “特別軍事行動”(SMO)中,我們看到俄羅斯和烏克蘭使用了大量不同類型的無人機,包括
雙方都在使用這些系統的混合編隊,以不同的高度運行,滲透并打擊前線和后方的目標。 觀察型無人機還充當通信中繼器,為深入打擊作戰后方地區的無爭議空間提供便利。 據報道,在過去 25 個月的戰爭中,俄羅斯損失了 3 000 多輛主戰坦克(MBT),“超過了其整個戰前現役艦隊的損失”,其中許多損失是烏克蘭無人機引導的火力或 FPV 直接打擊造成的。
俄羅斯的電子戰 (EW) 資產在 2022 年夏季開始嚴重削弱烏克蘭的無人機,據報道,俄羅斯軍隊擊落了烏克蘭近 90% 的無人機,因為他們的干擾使無人機的 GPS 衛星導航失靈,并切斷了無線電鏈路。 俄羅斯的電子戰和干擾努力最初將烏克蘭四旋翼無人機的生存能力降低到三次飛行,將固定翼無人機的生存能力降低到六次飛行。據《福布斯》報道,根據英國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USI)分析師的說法,“總體而言,[烏克蘭]無人機任務中只有約三分之一可以說是成功的....”。無人機大屠殺使烏克蘭的火力控制復雜化,降低了烏克蘭炮兵連的精確度......為俄羅斯軍隊在東部重新集結和準備夏季戰斗贏得了時間”。
為了對付烏克蘭的無人機,俄羅斯最初依靠沿烏克蘭部隊前線縱深 60 公里的電子戰和防空資產帶。 根據俄軍情報局的說法,俄羅斯 “每 10 千米戰線使用一個主要預警系統,通常位于距離前線約 7 千米的地方,在更高的梯隊......擁有更專業的預警能力”。2023 年,這些防御系統每月可消除 “約 10,000 架[烏克蘭空軍無人駕駛飛行器]”。
圖:俄羅斯 CASEVAC UGV--注意 Volnorez 電子戰反無人機系統 (EW C-UAS) /資料來源:俄羅斯社交媒體圖片
此后,俄羅斯一直在從對這一C-UAS EW防御帶的依賴向分層C-UAS能力調整,將點EW C-UAS防御下推到單個作戰系統(如單個主戰坦克和車輛)、小單元甚至無人地面車輛(UGV)上。
據報道,俄羅斯國防部也在部署機械化 C-UAS 單元,由三輛同時具備動能防御和遮蔽防御的車輛組成--一輛 6×6 炮車,安裝一門 Zu-23-2 型 23 毫米雙聯高射炮,射速為每分鐘 2000 發;一輛 4×4 實用車,安裝一挺 12.7 毫米重機槍;一輛 6×6 卡車,安裝模塊化熱煙幕發生器。
烏克蘭戰爭雙方都在推動快速的創新周期,在無人機/C-UAS 戰斗中獲得微小但轉瞬即逝的優勢。 隨著更新功能的開發和集成,烏克蘭由土耳其提供的 TB-2 Bayraktars 和俄羅斯的 Orlan-10s 等第一代無人機已被淘汰。 擴展實景護目鏡將四旋翼飛行器轉變成了強大的 FPV 無人機--使單兵、下馬士兵有能力將精確、廉價的精確制導彈藥投向精致、昂貴的目標。溫壓彈頭大大提高了這些 FPV 無人機的殺傷力。熱成像攝像機為夜間打擊行動提供了便利。被譽為 “瘋狂科學家 ”的 CNA 分析師 Sam Bendett 最近告訴《新聞周刊》,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在尋求 “切斷無人機與操作員之間的通信依賴,以及無人機與導航衛星之間的通信依賴”--從而克服目前的電磁干擾困境。 機器視覺形式的人工智能已使烏克蘭武裝部隊的 “煞克 ”重型轟炸機無人機能夠自動發現、定位、識別和選擇目標--產生完全自主的戰場殺傷力--將這種能力集成到 FPV 無人機的競賽正在進行。在不久的將來,小單元--甚至可能是單個士兵--將能夠部署無人機群,協同對目標實施協調、精確的打擊--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規模、沖擊和包圍的理解。
圖:烏克蘭武裝部隊的Saker重型轟炸機無人機(UAV)拍攝的視頻劇照--其全自動機器視覺(即人工智能)可自動發現、定位、識別和選擇目標
也許最令人不安的是,這種非對稱能力將擴散到其他國家、非國家行為體和個人。就在上個月,X(前 Twitter)上發布了一段視頻,據稱緬甸叛軍在叢林中用 3D 打印了一支無人機隊。 現在,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獲得這種能力......
如上所述,俄羅斯人從第二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中 “學到”了戰爭性質變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武裝無人機和其他自動化戰場能力的作用正在民主化,迅速擴散并擴展到各個領域,以投送精確彈藥。俄羅斯意識到他們落后于 21 世紀的這場戰爭革命,但他們(起初)無法適應和提供新的能力,直到他們已經深深陷入烏克蘭持久的戰亂,損失了數千輛主戰坦克和其他精良的作戰系統。
美國陸軍如何從學習轉變為行動,應該考慮什么?
防空與 C-UAS 之間有區別嗎?美國陸軍師恢復 SHORAD 能力只是解決了部分威脅,而不是在烏克蘭正在進行的作戰行動中觀察到的規模。
如今,還沒有在任何地方訓練士兵如何在今天所看到的威脅性無人機和低空飛行器群集的作戰環境中作戰。在這種威脅環境下,小型武裝無人機和輕型導彈可能會壓垮營級及以下級別的防御能力,如何運用自己的自動化能力并針對這種威脅環境進行訓練?如何在整個基地和戰斗訓練中心模擬這種威脅?
如何針對這種能力組織陸軍--既能使用它,又能防御它?機構力量方面的考慮:是否需要新的無人機和 C-UAS 支持者?是否需要一個新的部門?應該考慮哪些新的 MOS?作戰部隊考慮因素:是否需要重新審視班、排、連的 C-UAS 能力,以及使用小型武裝無人機的能力。目前,班級無法將精確彈藥投射到 10 千米之外--這種革命性的能力可能會改變近距離作戰的戰場框架!
如何激勵國防工業基地提供小型、廉價的武裝無人機?如何改變陸軍的思維模式,不再將無人機視為無人駕駛飛機,而是另一種消耗性的第五類物品?
如何培養領導者和士兵具備推動戰場戰術創新所需的適應性思維?陸軍的哪些機構將推動和改善快速適應,尤其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行動結束后,非對稱戰爭小組以及特遣部隊 TROY 和 ODIN 已全部撤出的情況下?
2024 年 3 月 25 日,烏克蘭政府披露了俄羅斯對基輔的攻擊,涉及使用高超音速導彈 "鋯石"(Zircon,又稱 3M22 Tsirkon,在北約內部被認定為 SS-N-33),據說是從克里米亞發射的。這次針對基礎設施的進攻標志著自今年年初以來該武器的第五次部署,表明俄羅斯有意測試烏克蘭的防御能力,包括對抗北約提供的 "愛國者 "系統等先進系統的能力。鋯石導彈因其卓越的高超音速、飛行軌跡和機動性能,以現有防御手段 "無法攔截 "而聞名。
圖:俄羅斯 3M22 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圖片來源:俄羅斯社交媒體)
俄羅斯繼續采用和研發高超音速 "鋯石 "導彈,凸顯了其在先進軍事技術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不懈追求。通過重點發展 "鋯石 "等高超音速武器,俄羅斯不僅提高了其軍事創新能力,而且還強調了其對軍備競賽的承諾,在軍備競賽中,超高速成為一項至高無上的標準。這一進步使俄羅斯站在了軍事技術的前沿,在導彈速度和機動性方面超越了北約目前的能力。北約內部缺乏類似的高超音速能力,這凸顯了北約需要彌補的日益擴大的技術差距。因此,"鋯石 "的發展不僅代表著俄羅斯武庫的進步,也對北約及其盟國構成了重大戰略挑戰,促使它們加快高超音速技術的研發,以維持未來幾年的戰略平衡。
俄羅斯最初對基輔的民用目標使用高超音速 "鋯石 "導彈似乎是一種展示武力的戰術,其目的是造成直接損害,但更重要的是向俄羅斯的對手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這種做法凸顯了莫斯科展示其軍備技術進步的愿望,特別是通過展示其導彈超越美國 "愛國者 "防空系統等最先進防御系統的能力。這種武器目前的使用數量仍然有限,而且尚未大規模生產,這表明它更多地是一種戰略威懾姿態,而不是常規戰爭工具。事實上,其生產成本估計在每單元 300 萬至 400 萬美元之間。
此外,從部署在黑海的護衛艦上發射這些導彈表明,俄羅斯正在努力提升其海軍的實力形象,因為自烏克蘭沖突開始以來,俄羅斯海軍一直遭遇挫折。俄羅斯目前似乎還在研究從陸基平臺部署 "鋯石 "導彈的可能性。2022 年 11 月 3 日,塔斯社宣布為 "鋯石 "設計和制造了地面移動車輛發射器原型,作為海岸防御導彈系統的一部分。
使用 "鋯石 "高超音速導彈是莫斯科加強對基輔軍事壓力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特別是通過未來使用 "金雅爾 "導彈等其他遠程武器系統。對高超音速鋯石導彈等先進而昂貴的軍事技術進行投資,揭示了一種蓄意挑戰烏克蘭及其盟國防御能力的戰略,測試其應對新一代軍事威脅的準備情況。
鋯石導彈代表了俄羅斯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技術的巨大進步。鋯石導彈由擾動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能夠攜帶核載荷,主要供俄羅斯海軍使用。它可以使用 ZS-14 平臺從護衛艦和潛艇上發射。該導彈的速度高達 9 馬赫,令人印象深刻,由于其驚人的速度和先進的隱身能力(包括等離子隱身),該導彈能夠躲避傳統的防空系統。
鋯石導彈的最大射程為 1,000 公里,其初始固體燃料發動機和隨后的液體燃料擾流噴射器使其能夠以 9 馬赫的巡航速度飛行,這對當前的防空系統構成了巨大挑戰。鋯石能夠達到 5 至 9 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這使其幾乎無法被現有防御手段探測到,因此 "無法被接受"。這一特點使其成為執行進攻任務的戰略工具,可精確瞄準陸地和海上目標。
在作戰中,該導彈在低空可飛行 135 至 270 海里(250 至 500 公里),在半彈道飛行時最遠可達 400 海里(740 公里),平均射程估計為 400 至 450 公里。根據俄羅斯的一些報道,它的最大射程可達 540 海里(1000 公里),而其他消息來源則稱,根據目標類型,它可以打擊 1000 至 2000 公里外的目標。鋯石 "配備的彈頭重 300 至 400 千克,可裝備常規高爆炸藥(HE)或最高 200 千噸的核載荷,從而為各種作戰方案提供了相當大的作戰靈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超高速--能夠達到并保持超過 5 馬赫的速度--不僅在設計和制造能夠達到這種速度的導彈方面,而且在開發能夠攔截它們的防御系統方面,都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挑戰。
據俄羅斯國防部消息,俄羅斯已啟動新的防御措施,以保障其部隊在烏克蘭戰場上免受無人機的威脅。這些措施包括在俄羅斯幾個聯合軍以及空軍和防空部隊內組建特殊的機動高射炮群。這些單元配備了安裝在卡車底盤上的 ZU-23-2 型 23 毫米自動加農炮和裝備重機槍的皮卡,旨在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無人機防護。軍事專家對該戰略的經濟性和有效性表示認可。
圖:俄羅斯新型反無人機機動單元包括一輛配備一門 12.7 毫米高射炮的皮卡車、一輛安裝在卡車上的 ZU-23-2 型 23 毫米高射炮,以及一輛配備煙霧發生器和電子戰設備的卡車。 (圖片來源:Izvestia)
俄羅斯新型機動反無人機單元由一輛主車組成,其中包括一輛皮卡車,車上裝備有一挺作為指揮所的 12.7 毫米機槍。與之配套的是一輛 6x6 卡車,裝有 ZU-23-2 23 毫米高射炮系統,安裝在卡車底盤的后部。此外,還有一個熱屏安裝系統,也安裝在一輛 6x6 卡車底盤上。
ZU-23-2 高射炮是前蘇聯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研制的,其特點是采用雙 23 毫米自動加農炮的獨特設計。這種高射炮部署在全球各地,特別是與蘇聯結盟的國家或蘇聯的繼承國,這證明了它在消除直升機和飛機等低空飛行目標方面的有效性。近年來,它還被用于對付無人駕駛飛行器(UAV)或無人機,這些飛行器已成為現代戰爭中的常見要素。
ZU-23-2 的有效射程可達 2.5 千米,對空中目標的射界上限為 1.5 千米,因此特別適合應對無人機的威脅,因為無人機通常在這些高度內活動。該炮可發射各種類型的 23 毫米彈藥,包括高爆燃燒彈 (HEI)、穿甲彈 (AP) 和曳光彈。這種多功能性使其能夠對付各種目標,其用途超出了防空范圍,還可對付輕型裝甲車輛和步兵。
將 ZU-23-2 安裝在輕型卡車底盤上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其作戰靈活性和機動性。這種改裝帶來了多種戰略優勢,特別是在打擊無人機方面。車載系統的機動性確保高射炮可以根據戰場不斷變化的動態迅速調整位置,或應對來自不同方向的無人機威脅。快速改變炮位的能力為針對無人機的防御模式引入了不可預測性和動態因素,因為無人機經常被用于偵察,并會根據觀察到的靜態防御位置調整飛行路線。此外,將火炮安裝在輕型卡車上所帶來的快速部署和縮回能力增強了武器系統本身的生存能力,使部隊能夠降低被反炮火或更復雜的空中威脅鎖定的風險。這種戰略機動性與 ZU-23-2 的火力相結合,使其成為現代戰爭中的寶貴資產,尤其是在無人機在偵察和作戰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環境中。
圖:ZU-23-2 是蘇聯時期的牽引式高射雙管自動加農炮,設計用于攻擊低空目標。(圖片來源:Vitaly Kuzmin)
俄羅斯新型反無人機單元的一個主要特點是集成了電子戰設備和煙霧制造車。這些車輛能夠產生熱煙幕,無人機的光學電子系統和熱成像儀都無法穿透這種煙幕。
在現代戰場上,電子戰設備和煙霧制造車的戰略使用具有顯著的戰術優勢,尤其是在應對無人機(UAV)帶來的日益嚴重的威脅方面。電子戰裝備可以干擾或破壞來襲無人機的通信和導航系統,使其失去作用或偏離預定目標。這不僅能保護高價值資產免遭潛在的無人機襲擊,還能隱藏友軍的行動和位置。同時,煙霧制造車通過部署熱煙幕來補充這些電子對抗措施。這種煙幕能有效遮擋無人機上光學和熱成像設備的窺視,使敵軍難以獲取和攻擊目標。這些能力結合在一起,使部隊能夠以更高的安全性和靈活性開展行動,擾亂敵人的監視和攻擊能力,同時隱藏自己的演習和準備工作。
高射炮的重新興起,特別是在打擊 FPV 無人機等小型無人機方面,代表了無人機彈藥成本效益比率所促成的戰術演變。這一轉變凸顯了傳統高射炮的回歸,是對小型目標所帶來挑戰的合理回應。
為了達到最高效率,這些防空設施需要精確的探測能力以及電子和光學干擾系統的支持,以對抗攻擊型無人機使用的光學電子制導。軍事專家指出,制造煙幕可以迷惑無人機操作員,而電子戰戰術則旨在切斷或破壞操作員與無人機之間的控制聯系。
軍事專家還強調,有必要采用多種方法來應對無人機威脅,包括戰略性地部署配備 ZU-23-2 23 毫米高射炮和機槍的機動小組。這種方法借鑒了實戰經驗和大量使用無人機的經驗,為應對日益嚴峻的挑戰提供了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標志著現代軍事戰略的重大調整。
圖:俄羅斯新型移動式反無人機單元集成了電子戰工具和煙霧發生器,安裝在 6x6 卡車底盤上,用于加強戰場對空中威脅的防御。
2024 年 3 月 29 日,俄烏沖突爆發了已知的首次無人機戰斗,這場對抗凸顯了無人戰爭不斷發展的本質。這可能是歷史上第一次陸空無系統之間的戰斗。Telegram 上發布的圖片記錄了這次歷史性的遭遇戰,兩個俄羅斯無人地面車輛(UGV)配備了 AGS-17 自動榴彈發射器和 TM-62 埋雷系統。這些可怕的機器隨后被烏克蘭一架 "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摧毀,標志著在戰斗中使用無人系統的重要時刻。
圖:烏克蘭 FPV 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襲擊俄羅斯 UGV 無人地面車輛。
2024 年 3 月 29 日這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無人機戰斗不僅標志著烏克蘭沖突中無人作戰的演變,也證明了無人系統交戰的復雜性在不斷升級。在這次重大交鋒之前,戰場上曾出現過不同類型的無人系統對抗。此前,雙方的 FPV 無人機都曾瞄準過對方的地面車輛。不過,這些交戰涉及的是更簡單的無線電控制 "推車",主要用于運輸彈藥。這些最初的無人作戰嘗試雖然簡陋,但很有創意,為后來先進的無人機對無人機作戰奠定了基礎。
從使用這些基本的無線電遙控車到部署配備自動榴彈發射器和布雷系統的高精尖無人地面車輛(UGV),標志著軍事戰略和技術的重大飛躍。它反映了對無人系統在戰場戰術中的更深入理解和整合,凸顯了俄羅斯和烏克蘭軍隊如何突破常規戰爭的界限。
烏克蘭 FPV 無人機摧毀俄羅斯 UGV 不僅展示了無人機在戰術上的靈活性和精確性,還說明了無人技術在作戰場景中的快速應用和調整。從簡單的彈藥車到復雜的武器化無人機,這一演變體現了技術對現代戰爭的變革性影響,標志著無人系統發揮核心作用的新交戰時代的到來。
AGS-17 是前蘇聯時期研制的一種自動榴彈發射器,以火力強大和能快速投擲高爆破片殺傷彈而著稱。它在各種沖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遠距離壓制敵軍陣地,為地面部隊提供了重要支持。
作為 AGS-17 的補充,TM-62 系列是一系列反坦克地雷,旨在對付裝甲威脅。這些地雷可以多種方式部署,包括通過專門的布雷系統,使其成為控制關鍵地區和阻止敵人行動的多功能工具。
這次在阿夫迪耶夫卡以南的遭遇戰凸顯了俄羅斯和烏克蘭軍隊在利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所采取的創新方法。俄羅斯陸軍第 87 步槍團因使用利用本土能力制造的 UGV 而得到認可,這表明了這些系統的戰略重要性。這些 UGV 不僅在戰斗中為部隊提供支持,而且在后勤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為傷員后送提供便利。
烏克蘭部隊使用 FPV 無人機化解了這些武裝 UGV 帶來的威脅,展示了無人機在戰術上的靈活性。FPV 無人機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遠程駕駛,在偵察、作戰和外科手術式打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使操作人員能夠精確打擊目標,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危險。
這次交戰標志著向更加自主的戰爭形式轉變,無人系統將在戰場上發揮關鍵作用。隨著雙方繼續探索這些技術的能力和局限性,烏克蘭沖突成為未來軍事行動的試驗場,凸顯了現代作戰場景中對無人機和機器人系統的日益依賴。
以色列陸軍首次在加沙作戰中部署了一些人工智能軍事技術,引發了人們對現代戰爭中使用自主武器的擔憂。
以色列陸軍暗示了新技術的用途,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Daniel Hagari)上個月說,以色列軍隊正在 "地上地下同時 "行動。
一名高級國防官員告訴法新社,這項技術正在摧毀敵方的無人機,并繪制哈馬斯在加沙的龐大地道網絡。
新的國防技術,包括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槍炮瞄準器和機器人無人機,成為以色列科技產業在這個不景氣時期的一個亮點。
2022 年,該行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8%,但加沙戰爭造成了嚴重破壞,估計有 8% 的勞動力被征召參戰。
以色列科技孵化器 Startup Nation Central 的首席執行官阿維-哈森(Avi Hasson)說:"總的來說,加沙戰爭帶來了威脅,但也帶來了在戰場上測試新興技術的機會"。
"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醫院里,在這場戰爭中都使用了過去未曾使用過的技術"。
但人權觀察組織的武器專家瑪麗-瓦瑞姆(Mary Wareham)告訴法新社,平民死亡人數的上升表明,需要對新型防御技術的使用進行更嚴格的監督。
她說:"現在,我們正面臨著死亡和苦難的最糟糕局面--其中一些是新技術造成的。"
150多個國家在12月支持了一項聯合國決議,其中指出了新軍事技術的 "嚴重挑戰和問題",包括 "武器系統中的人工智能和自主性"。
哈馬斯還劫持了約 250 名人質,以色列稱仍有約 132 人滯留在加沙,其中至少有 29 人據信已被殺害。
據哈馬斯統治的加沙地帶衛生部稱,以色列的軍事反擊已造成加沙近 28,000 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
與許多其他現代沖突一樣,這場戰爭也是由廉價的無人駕駛飛行器(UAV)(又稱無人機)的擴散所決定的,這種飛行器使空中襲擊變得更加容易和便宜。
10 月 7 日,哈馬斯使用無人機投擲爆炸物,而以色列則利用新技術將其擊落。
以色列陸軍首次使用了一種由以色列初創公司Smart Shooter制造的人工智能光學瞄準鏡,它被安裝在步槍和機槍等武器上。
這位高級國防官員說:"這有助于我們的士兵攔截無人機,因為哈馬斯使用了大量無人機。"
它讓每個普通士兵--甚至是盲人士兵--都成為狙擊手。
另一種使無人機失效的系統是部署一架帶有網的友軍無人機,它可以向敵方飛行器投擲網,使其失效。
這位官員說:"這是無人機與無人機之間的較量,我們稱之為'憤怒的小鳥'。"
該網絡非常龐大,陸軍將其稱為 "加沙地鐵",美國西點軍校最近的一項研究稱,共有 1300 條隧道,綿延 500 多公里(310 英里)。
為了繪制隧道地圖,陸軍已轉向使用人工智能來學習探測人類并能在地下作業的無人機,其中包括以色列初創公司 Robotican 制造的一種將無人機包裹在機器人外殼內的無人機。
這位以色列高級國防官員說,這種無人機被用于加沙,"進入地道,在通訊允許的范圍內查看"。
這位官員補充說,戰前,由于向地面發送圖像存在問題,無人機無法在地下作業。
這場沖突引發了對人權的關注,但也鞏固了以色列作為世界領先的尖端防御系統制造商的地位。
華爾街日報上個月報道稱,美國--以色列的主要國際盟友和每年數十億美元軍事援助的提供者--正在訓練本國士兵使用智能射手的光學瞄準鏡擊落無人機。
圖:一名以色列士兵從以色列南部沿加沙邊境發射無人機
圖:以色列陸軍在加沙戰爭中部署了一些由 Al 支持的軍事技術
圖:以色列用人工智能繪制哈馬斯在加沙的地道網絡
參考來源: nbcrightnow
眾所周知,新興技術會影響各國開展軍事行動的方式。最近,全球在自主武器系統(AWS)的開發和部署、網絡空間的軍事用途等方面看到了顯著的創新。然而,在正在進行的沖突中觀察到重大飛躍的一個新興領域是具有軍事應用的非武器化人工智能 (AI)。
最近,幾位以色列國防軍 (IDF) 官員承認將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用于多種目的,包括目標支持、情報分析、主動預測以及簡化指揮和控制 (C2)。在這種背景下,當前的以色列-哈馬斯沖突使以色列部署此類系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Habsora或“福音”,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用于生成可能的軍事攻擊目標,吸引了最多的關注。
對沖突的報道表明,以色列國防軍使用人工智能作為“數據驅動的工廠”進行“大規模暗殺”。歸根結底,這種評論一方面取決于對軍隊如何運作的解釋,另一方面取決于人工智能工具實際上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這種過于頻繁的評論促使人們對以色列國防軍在戰場上使用的系統有所了解。撇開夸張不談,目標是研究這些極具影響力的系統,并反思法律和道德方面的考慮。在此過程中,突出了在實踐中引入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工具的愿望及其實際使用存在的法律限制。在這篇文章中,還詳細介紹了以色列國防軍在當前沖突之外使用人工智能系統的發展經驗。目標是加入關于將人工智能引入戰場的適當方式的新討論,無論是在以色列-哈馬斯沖突中還是在其他方面。
以色列是技術領域的主導者,它利用其能力作為其外交工具箱的一部分,將自己確立為國際技術治理設計的領導者。以色列在政府、安全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建立了牢固的伙伴關系,這使以色列能夠在軍事技術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與此同時,這種密切的伙伴關系可能成為適當監督技術發展及其在各個領域和情況下部署挑戰的根源,從純粹的軍事到執法再到情報行動。
雖然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新發展,但近年來,人工智能驅動的能力及其軍事應用取得了重大飛躍。因此,國家和超國家層面的立法者和監管機構正在覺醒,試圖趕上這一新的技術發展浪潮。全球人工智能炒作,由于免費提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而加劇,已經進入了軍事領域。隨著這些能力在武裝沖突中迅速成為現實,必須研究以色列國防軍在戰場上部署的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
集成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來分析大量數據對于應對現代戰場上大量涌入的數據至關重要。情報、監視和偵察 (ISR) 技術的發展軌跡表明,未來的 ISR 能力將取決于人工智能驅動的決策支持系統 (DSS)。以色列國防軍對這一趨勢并不陌生,加沙持續的沖突和以前的升級都表明了這一點。
以色列國防軍使用的決策支持系統之一是“火力工廠”,它可以仔細分析廣泛的數據集,包括有關先前授權的打擊目標的歷史數據,從而能夠計算所需的彈藥數量,提出最佳時間表,以及目標的優先級和分配。在戰役上,它是目標定位周期的第二階段(目標開發)和第三階段(能力分析)的合并。從功能上講,它類似于美國 Prometheus 和 FIRESTORM 算法的混合體,就像在 “融合項目”-21 期間部署的那樣。
最近引起爭議的系統是“福音”,它幫助以色列國防軍軍事情報部門改進建議并確定關鍵目標。以色列國防軍使用人工智能進行目標開發對這場沖突并不陌生。2021 年,在“城墻守護者”行動期間,以色列信號情報小組 8200 部隊內的人工智能中心負責人透露,以色列國防軍有效地部署了一個人工智能系統,以識別加沙境內的哈馬斯導彈部隊領導人和反坦克特工。在正在進行的軍事行動“鐵劍”中,同一工具的戰斗使用產生了 200 個軍事目標選項,用于戰略交戰。系統在幾秒鐘內執行此過程,而以前需要眾多分析師在數周內完成這項任務。
在這方面,還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國防軍透露了情報部門內發展部門 3060 部隊的存在。該單位負責推進作戰和視覺情報系統,該部隊的官方任務是通過整合用于作戰和視覺目的的人工智能系統來提高以色列國防軍的作戰效率。該單位產出的受益者包括該組織的指揮、師和旅級別。
最后,以色列國防軍部署人工智能來改進武器和彈藥本身。例如,以色列公司拉斐爾(Rafael)因其對以色列國防軍的重大貢獻而受到認可,該公司推出了一種名為“SPIKE LR II”的先進導彈系統,該系統結合了智能目標跟蹤功能、人工智能和其他功能,以在具有挑戰性的條件下維持目標鎖定,所需的人為干預最少。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如Elbit開發的Legion-X平臺,允許同時使用各種無人駕駛車輛的C2。
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還可以檢測、提醒和偶爾預防災難性情況,并有助于有效的危機管理。例如,北約在其救災演習中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來處理航空圖像并迅速識別受害者。同樣,以色列國防軍將人工智能技術用于類似目的。據以色列國防軍稱,在 2021 年“隔離墻守護者”行動期間,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成功地從大量潛在威脅人員中識別出哈馬斯在加沙的防空和導彈部隊的指揮官。
此外,“鐵穹”和“David’s Sling”是以色列的導彈防御系統,以其在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免受向以色列領土發射的火箭威脅方面的救生能力而聞名。人工智能在鐵穹中的一個重要應用是提高系統精度。特別是,人工智能驅動的算法分析雷達和其他傳感器數據,以跟蹤來襲導彈,并計算出更有效地攔截這些導彈并確定目標優先級的最佳時間。人工智能使系統更有效地應對更廣泛的威脅,如無人機和其他小型低空飛行物體。最后,使用人工智能將鐵穹的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并降低了作戰成本。這很重要,因為這些威脅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并對傳統的防空系統構成挑戰,這在俄烏戰爭中很明顯。
以色列國防軍還利用人工智能為邊境管制服務,例如,為協助邊境觀察員而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包括通過人工智能輔助的面部識別工具。邊境系統進行視頻分析,熟練識別個人、車輛、動物,甚至武裝人員或特定車型。該系統不僅包括實時視頻分析,還包含許多附加因素,例如特定地理區域的歷史數據。10 月 7 日的攻擊引發了有關該系統的幾個危險信號,但在進行官方調查之前,很難確定確切的故障。
另一個受 AI DSS 影響的領域是 C2 系統。在2022年的“破曉行動”期間,首次嘗試以這種新穎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在此期間,計算機服務局、情報部門、南方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之間建立了聯系。主要職能是向指揮官介紹不同部隊在即將到來的軍事行動中的戰備狀態。事實證明,這個試點項目在當前的以色列-哈馬斯戰爭中是相關的,因為在這場沖突中,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成為以色列國防軍作案手法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過去十年中,人工智能不斷融入軍事裝備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一直受到激烈的討論,而且往往是循環討論。然而,在《聯合國常規武器公約》主持下舉行的主要國際論壇——致命AWS政府專家組(LAWS)內部的國際監管辯論仍然局限于具有自主功能的武器系統。
以色列國防軍在福音和Legion-X方面的經驗以及媒體評論表明,軍事人工智能在這些公共論壇上是容易被誤解。首先,在本文提到的所有各種系統中,只有鐵穹和 David's Sling 可以歸類為 AWS;其他的根本不是武器,因此不在政府專家小組關于法律的職權范圍之內。其次,最有爭議的制度——福音——既不是武器,也不是決策制度。相反,對于可能選擇無視這些建議的指揮官來說,它是一種決策支持工具,因此,它應該被視為一種作戰手段,因為它形成了一個軍事系統或平臺,用于促進軍事行動。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對此類系統的內部運作沒有擔憂。特別是,關于它所依賴的算法的可解釋性仍然存在有效的問題,尤其是在生成人類目標方面。與此相關的是,當系統出現錯誤時,人們可能會想知道可用的問責途徑。雖然這兩種擔憂都是有道理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戰場失誤的問責仍然概念化不足,幾乎不存在,無論它是否是使用先進技術的結果。然而,值得承認的是,人工智能系統無法闡明其操作流程,可能會影響對涉嫌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進行調查的職責。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在決策過程中(在/開/關循環)中需要或必要的適當程度的人類參與。這種關切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有三個關鍵目的: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增強合法性;并確保問責制。首先,人類的參與可以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質量,并且可以作為預防或減少錯誤的重要保障。與此同時,鑒于人類能力的限制,在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背景下做出決策的速度和數量確實構成了挑戰。
其次,正如實證研究表明的那樣,將人納入決策過程可以增強決策的合法性并增強公眾信任。以色列國防軍面臨著與合法性相關的挑戰,并一次又一次地面臨全球批評,在以色列-哈馬斯戰爭中使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可以看到一些媒體指責以色列國防軍經營“大規模暗殺工廠”(與福音系統有關)。
第三,就問責制而言,人為因素的存在變得至關重要。截至今天,以色列國防軍指揮官在進攻行動方面擁有最終決策權。隨著關于如何解釋人類在現代戰斗中的作用的辯論仍在繼續,學術界和加沙正在進行的沖突都表明,美化人類屬性作為對機器的制衡與現實完全脫節。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挑戰,與人類在決策過程中的作用有關,是被稱為“自動化偏見”的現象。雖然如前所述,以色列國防軍指揮官可以選擇無視福音中的建議,并且每個目標都必須獲得以色列國防軍指揮官的授權,但避免自動化偏見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在敵對行動加劇期間。自動化偏見是指過度依賴或過度信任 AI 輸出的傾向。雖然人工智能DSS是戰斗中的寶貴工具,可以加快決策步伐并獲得這種加速的相關優勢,但自動化偏差的風險可能很大,應該在可能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作戰部隊接受的訓練中加以考慮。
國際人道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各國在選擇武器、作戰手段或方法時受到國際法規范的限制。以色列引入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引發了某種形式的合法性審查機制,例如《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AP I)第36條規定的機制。根據該條,各國應在戰場部署新武器、作戰手段或方法之前對其進行評估。“武器”一詞被理解為包括在戰斗中使用的一系列能夠對物體造成損害或對人員造成傷害或死亡的攻擊能力。“作戰手段”是一個更廣泛的術語,延伸到用于促進軍事行動的軍事裝備、系統、平臺和其他相關設備。例如,如果監視系統可以收集有關潛在軍事目標的信息,則屬于這一類。相比之下,“戰爭方法”延伸到各種軍事戰略和實踐,以及軍事行動中使用的特定戰術。
雖然以色列不是《第一附加議定書》的締約國,而且第36條的習慣地位仍然值得懷疑,但人權事務委員會在其第36號一般性意見中采取的辦法是,確保保護生命權需要采取預防性影響評估措施,包括對新武器、作戰手段和方法進行合法性審查。然而,應當指出的是,一般性意見本身并不是強制性的,而是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依據的生命權提出的一種建議性解釋,這種解釋引起了一些爭議。
網絡空間已成為軍事行動的重要領域,網絡攻擊現在是武裝沖突現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國似乎準備將人工智能工具納入網絡行動。像福音和Legion-X這樣的工具確實構成了一種新的戰爭手段,應該受到法律審查。法律審查是新技術和能力組合中的一個關鍵方面,因為這些技術和能力對人道主義利益的影響和業績的可預測性缺乏科學確定性。
事實上,第36條并沒有規定進行審查的任何特定方式,而且各國所使用的實際機制在形式、方法、審查機構的任務等方面各不相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說法,審查應盡可能采用多學科方法,特別是當存在幾種可能的影響時(例如,當對不同權利產生影響時,例如隱私權或健康權),或者當評估需要特定的專業知識時。
在部署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軍事工具時,有謹慎的余地,因為沒有基準可循。鑒于以色列的經驗,至少是公眾所知道的,可以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
首先,一個重要的步驟是通過預防性影響評估措施來評估新技術的合法性的初步措施。這可以通過對發展的監管(類似第36條的機制)、貿易限制或隱私設計等程序來實現。實際上,今后的道路將包括不同階段(規劃、設計、部署和追溯審查)的各種工具,國內和國際系統應力求協調和互補。
其次,雖然依賴人工智能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整個人工智能系統存在一些固有的風險,比如缺乏可解釋性,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引發有關個人問責制的問題。
第三,雖然私營部門在預防、教育、調查和歸因網絡行動方面至關重要,但應該避免過度私有化和權力和責任的分散。
最后,隨著世界在理想和價值觀上的分歧越來越大,在促進有效的國際反應方面存在困難。因此,除非實施額外的規范性措施以更好地應對這一挑戰,否則必須考慮現有規則如何適用于這一新的和不斷變化的現實。
參考來源:LIEBER INSTITUTE
這項調查旨在確定能夠在 13 個與航空彈藥相關的研究領域開發最新解決方案的潛在來源。
美國國防承包商只有兩周的時間來表明他們對參與即將開展的空中優勢研究項目的興趣,這些項目涉及建模與仿真、飛機集成、目標跟蹤、導彈制導與控制以及用于無人機群的人工智能(AI)等使能技術。
位于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彈藥局官員周二發布了2024年空中優勢廣泛機構公告項目的尋源通知(FA8651-24-S-0001)。
這項市場調查旨在確定具有專業知識、能力和經驗的潛在來源,以便在 13 個與空投彈藥相關的研究領域開發最先進的解決方案,這些領域包括
建模、仿真和分析旨在開發模型,以分析空中優勢概念,如相互通信武器、新型破壞機制、致命和新型破壞機制、若干目標定位和關鍵時間投送。詳細建模包括傳感器、空氣動力學、自動駕駛儀、導航和制導方案、推進、彈頭、引信、數據鏈、火控、發射器、懸掛、運載和釋放、誤差過濾器、環境(風、霧和塵埃)、殺傷力、脆弱性和威脅。
創新飛機集成技術旨在設計、開發和演示飛機集成技術的物理、電氣和邏輯接口。
尋找-固定-目標-跟蹤和數據鏈技術旨在開發探測飛機威脅的技術。感興趣的技術包括用于空對空導彈的小型數據鏈終端、保形數據鏈天線、替代波形以及支持空對空導彈群的數據鏈應用。
交戰管理系統技術力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最大限度地提高飛機的生存能力,同時降低誤報率和交戰成本。這些技術可能只需要有限的機組人員監督,也可能是自主操作的。
高速引信涉及能夠安全啟動彈頭的電子安全和武器技術、目標探測裝置和制導綜合引信裝置,這些裝置能夠提供小型化、快速反應、精確的射程和位置信息,用于高閉合速度攔截慢速和快速移動的目標。
導彈電子設備旨在研究空對空導彈的動力和電子設備,涉及動力轉換和分配、發電和存儲技術、制導電子設備和熱管理。
導彈制導和控制技術旨在研究針對機動目標的制導算法、實時優化發射和能量管理、集成制導和控制、減少尋的器測量和最終控制鰭指令之間的延遲、尋的器技術和算法、目標狀態估計器以及第三方排隊。
先進彈頭技術旨在研究常規彈頭和概念彈頭技術,以利用技術摧毀、破壞、擊敗或剝奪相關目標的功能,從而使空射彈藥具備強大且經濟實惠的能力。
先進導彈推進技術涉及推進劑配方、顆粒結構、殼體技術、點火安全裝置、噴嘴技術和多脈沖發動機屏障。
控制執行系統旨在開發高效的導彈飛行控制,涉及微型執行器、高速執行系統、低成本控制執行技術、鉸接式導彈雷達罩、高速導彈折疊鰭概念以及先進的機身控制技術。
導彈運載和釋放技術旨在研究使用高速數據飛機到武器通信、吊艙結構以及飛機到武器電力轉換和分配系統的武器艙應用高密度運載。
導彈測試和評估技術尋求加密遙測方法,以減輕當前加密遙測系統的后勤負擔;自主飛行終止系統,以消除對機載飛行終止接收器和天線的需求;小型化和大功率導彈跟蹤信標;小型化爆炸物引爆模塊;以及雙重導彈跟蹤技術。
人工智能和機器自主旨在為成群的網絡協作和自主武器系統開發機器學習能力。
參考來源:militaryaerospace
美國空軍正在推進空戰的發展,其目標是在五年內實現僚機無人機的實戰化。美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Frank Kendall)在 AFA 2023 第一天的主題演講中宣布了這一里程碑的實質內容,他設想在 2028 財年之前將這些無人機作為協作作戰飛機(CCA)計劃的一部分投入生產。
肯德爾表示信心十足,并指出之前的倡議已經為這一創新飛躍鋪平了道路。CCA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DARPA的空戰進化(ACE)計劃所奠定的技術基礎和國際合作伙伴(如澳大利亞的 "忠誠僚機 "項目)的貢獻的影響。該項目力求將人類的駕駛能力與先進的人工智能相融合,希望能制造出伴隨下一代戰斗機作戰的無人駕駛飛機。
隨著國會預算審議的繼續,空軍積極主動地強調了對這一未來能力進行大量投資的必要性。為啟動該項目,空軍已申請在 2024 財年撥款 3.92 億美元,并計劃在隨后幾年內獲得數十億美元。
這些無人機最終將擁有一支由大約 1000 架多功能無人機組成的機隊,這些無人機將具備自主操作或在下一代空中主導戰斗機上的飛行員指導下操作的能力。計劃中的無人機將發揮多種作用,包括作為傳感器平臺或干擾站,與聯合先進戰術導彈等最先進的武器一起強化空軍的先進作戰系統。
這一大膽的戰略是空軍未來保持空中優勢的總體方針的一部分,無與倫比的下一代空中優勢能力指日可待。預計 CCA 的實施將極大地提高戰斗編隊的效率,從而使空戰方式發生深刻變革。
常見問題部分:
1.美空軍對僚機的目標是什么?
目標是在 2028 財年之前投入使用僚機無人機,作為協同作戰飛機 (CCA) 計劃的一部分。
2.誰在何時宣布了這些無人機的愿景?
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在 AFA 2023 第一天的主題演講中宣布了這一愿景。
3.是什么影響了 CCA 計劃?
CCA 計劃受到 DARPA 的 "空戰進化"(ACE)計劃和澳大利亞的 "忠誠僚機"項目等國際貢獻的影響。
4.美空軍在 2024 財年的預算申請是多少?
空軍已為 2024 財年申請 3.92 億美元,用于啟動 CCA 項目。
5.美空軍計劃擁有多少架無人機?
空軍計劃擁有一支由大約 1000 架無人機組成的機隊,這些無人機可以自主運行,也可以在飛行員的指導下運行。這些無人機將發揮各種作用,如傳感器平臺或干擾站。
6.美空軍對這項新技術的總體戰略是什么?
總體戰略是在未來保持空中優勢,特別是通過加強戰斗編隊的有效性和改變空戰。
定義:
參考來源:TS2 Space
在整個八月份的 "2023 年大規模演習"(LSE)期間,派駐海軍遠征作戰司令部(NECC)的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員在現場、虛擬和建設性訓練活動中完善了他們的作戰概念和戰術。在整個演習期間,NECC 的作戰中心負責指揮和控制 NECC 的兵力,并與第二、第六和第七艦隊的指揮官密切合作。在美國大陸執行任務的 NECC 兵力展示了他們在弗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和佛羅里達州的岸上以及美國第二艦隊作戰區域的海上提供遠征重新武裝、加油、港口損壞修復、機場損壞修復、反水雷措施和戰損評估的能力。
2023年8月 3 日,海軍遠征后勤支援大隊(NAVELSG)利用輔助艦艇上的起重機進一步完善了驅逐艦導彈發射管的重新裝載能力,拉開了訓練活動的序幕。分配到海軍貨物裝卸營遠征重裝小組的海軍遠征后勤支援集團水兵在諾福克海軍基地協助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波特號(DDG 78)和軍事海運司令部(MSC)干貨彈藥船威廉-麥克萊恩號(T-AKE 12)的船員在碼頭邊使用模擬軍械進行 MK 41 垂直發射系統(VLS)重裝。演習期間,遠征軍械裝填小組還在佛羅里達州梅波特進行了重新武裝工作。
NECC 指揮官 Brad Andros 少將說:"遠征后勤使海軍能夠迅速恢復海上優勢。在2023年大規模演習期間為軍事海運司令部提供支持的行動為我們的遠征重裝隊伍提供了向不同平臺訓練的機會,使他們能夠繼續維持能力并提高海軍兵力的持久戰斗力。"
美國海軍遠征作戰兵力利用諾福克海軍基地 8 月的一個老舊碼頭作為訓練場地,不僅練習了執行遠征港口損壞修復作業 (ExPDRO) 的能力,還改善了供未來艦隊使用的實際基礎設施。
在開始維修之前,來自機動潛水打撈隊(MDSU)2 的海軍潛水員用遙控潛水器進行了港口清理和碼頭勘察,以確保安全的工作環境,海上遠征保安部隊進行了巡邏艇作業,為我們的兵力提供出入口安全保障。
進行 ExPDRO 的水兵通過潛水、打撈、遠征疏浚和權宜施工作業,在有爭議的環境中清除航運障礙、修復碼頭、岸墻和其他濱水基礎設施,以支持部隊的機動性和再補給,從而恢復海上登岸港口。海軍第 22 建造團成功監督了 ExPDRO 活動,指揮和控制水下施工隊 (UCT) 2(提供水下施工能力)和海軍機動施工營 (NMCB)11(利用專門從事海上施工的海濱施工公司提供上部施工能力)。對碼頭的改進包括用桁架建造新的加固裝置、修復和油漆夾板、包裹樁和水下碼頭支撐。
安德羅斯說:"修復海上登船口對于實現分布式海上作業極其重要。我們的兵力能夠展示他們快速有效修復碼頭的能力,以便艦隊能夠重返戰場。這種能力使遠征后勤和遠征先進基地兵力的補給成為可能。"
海軍遠征作戰部隊還在北卡羅來納州戈茲伯勒的西摩-約翰遜空軍基地進行了機場損壞修復工作。為了鍛煉與兩棲水面艦隊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融合,NMCB 11 的 Seabees 帶著工程車輛和補給品登上兩棲運輸船塢艦 USS New York (LPD 21),在登陸艇和氣墊的支持下,在海軍陸戰隊 Lejeune 營的 Onslow 海灘進行了搶灘登陸。
登陸后,他們補充燃料并護送至西摩-約翰遜空軍基地,在那里與來自爆炸物處理機動部隊(EODMU)6 的海軍爆炸物處理(EOD)技術人員會合,開始進行機場損壞修復工作,包括勘察機場、確定爆炸危險、清除模擬彈藥區域以及修復彈坑和裂縫,使機場恢復全部功能。
海軍貨物裝卸營遠征加油隊的水兵們還與海軍陸戰隊聯隊支援中隊 272 的海軍陸戰隊員進行了整合,在西摩約翰遜空軍基地為固定翼飛機建立了一個前方布防和加油點,實現了海到岸和岸到海的遠征后勤能力,這是確保分布式海上行動的一個關鍵節點。
EODMU 12 的一個遠征反水雷連由一個指揮和控制小組、一個無人系統排和一個爆炸物處理反水雷排組成,他們登上兩棲船塢登陸艦 USS Gunston Hall (LSD-44),在第二艦隊作戰區域提供遠征反水雷 "Q-route "清除。他們結合使用了無人系統和爆炸物處理技術人員,通過水下引爆來定位、識別和消除模擬爆炸物威脅,從而使艦艇能夠在模擬的有爭議環境中安全運行。
來自 MDSU 2 的水兵展示了他們快速部署、進行損害評估以及在艦上模擬應急響應場景中與來自 USS Porter (DDG 78) 的水兵一起 "與艦作戰 "的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遠征戰損評估與修復,旨在提高水面作戰艦艇的應變能力,讓海軍艦艇重新投入戰斗,繼續執行任務。來自 MDSU 2 的初始進入小組從直升機上對波特號進行了快速繩索插入,在那里他們融入了艦上的損害控制和工程工作,同時還與岸上的上級總部建立了通信聯系。隨后,他們分散到全艦各處,檢查維修工作,確定進水點,并進行清理和減輕爆炸危險。
安德羅斯說,他為自己的水兵和在 LSE 2023 期間完善的作戰概念感到無比自豪,這樣海軍遠征作戰部隊就能繼續支持海軍作戰、取得勝利并威懾潛在的侵略者。
安德羅斯說:"我們的水兵接受過全球作戰訓練,在瀕海環境中茁壯成長,以加強美國的海上優勢。海軍遠征作戰部隊的能力在2023年大型演習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我期待著未來的迭代,因為我們將在重新武裝、加油、補給、修理和恢復海軍兵力的能力基礎上繼續戰斗。"
海軍遠征作戰司令部為海軍的爆炸物處理、建筑、海上遠征安全、遠征后勤保障和遠征情報部隊提供人員、訓練、裝備、組織和維持作戰準備,以便海軍和聯合部隊指揮官能夠將我們的獨特能力應用到他們的任務中。
LSE 2023展示了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全球六個海上司令部、七個編號艦隊和22個時區使用精確、致命和壓倒性兵力的能力。LSE 2023 將真實世界的行動與虛擬構建的場景相結合,創造出一個逼真的訓練環境,讓海軍陸戰隊員不受地域限制,訓練他們將如何作戰。
來源:美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