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統計學導論》是對之前的游戲《統計學與隨機化和模擬導論》的重新構想。這本新書著重強調了探索性數據分析(特別是使用可視化、摘要和描述性模型探索多元關系),并提供了使用隨機化和引導的基于模擬的推理的全面討論,接著介紹了基于中心極限定理的相關方法。
第1部分:數據介紹。數據結構、變量、摘要、圖形、基本數據收集和研究設計技術。 第2部分:探索性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和總結,特別強調多變量關系。 第3部分:回歸建模。用線性和邏輯回歸建模數值和分類結果,并使用模型結果來描述關系和作出預測。 第4部分:推理的基礎。案例研究被用來引入隨機測試、bootstrap間隔和數學模型的統計推理的思想。 第5部分:統計推斷。使用隨機化測試、引導間隔和數值和分類數據的數學模型的統計推斷的進一步細節。 第6部分:推理建模。擴展推理技術提出了迄今為止的線性和邏輯回歸設置和評估模型性能。
我們希望讀者能從本書中汲取三種思想,并為統計學的思維和方法打下基礎。
統計學是一個具有廣泛實際應用的應用領域。
你不必成為數學大師,也可以從有趣的、真實的數據中學習。
數據是混亂的,統計工具是不完善的。
地址:
這本書的目的是全面概述在算法的數學分析中使用的主要技術。涵蓋的材料從經典的數學主題,包括離散數學,基本的真實分析,和組合學,以及從經典的計算機科學主題,包括算法和數據結構。重點是“平均情況”或“概率”分析,但也涵蓋了“最壞情況”或“復雜性”分析所需的基本數學工具。我們假設讀者對計算機科學和實際分析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熟悉。簡而言之,讀者應該既能寫程序,又能證明定理。否則,這本書是自成一體的。
這本書是用來作為算法分析高級課程的教科書。它也可以用于計算機科學家的離散數學課程,因為它涵蓋了離散數學的基本技術,以及組合學和重要的離散結構的基本性質,在計算機科學學生熟悉的背景下。傳統的做法是在這類課程中有更廣泛的覆蓋面,但許多教師可能會發現,這里的方法是一種有用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大量的材料中。這本書也可以用來向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學生介紹與算法和數據結構相關的計算機科學原理。
盡管有大量關于算法數學分析的文獻,但該領域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尚未直接獲得廣泛使用的方法和模型的基本信息。本書旨在解決這種情況,匯集了大量的材料,旨在為讀者提供該領域的挑戰的欣賞和學習正在開發的先進工具以應對這些挑戰所需的背景知識。補充的論文從文獻,這本書可以作為基礎的介紹性研究生課程的算法分析,或作為一個參考或基礎的研究人員在數學或計算機科學誰想要獲得這個領域的文獻自學。
第 1 章:算法 分析考慮算法分析的一般動機以及研究算法性能特征的各種方法之間的關系。
第 2 章:遞歸關系 專注于各種類型的 遞歸關系的基本數學屬性,這些遞歸關系在通過從程序的遞歸表示到描述其屬性的函數的遞歸表示的直接映射來分析算法時經常出現。
第 3 章:生成函數 在算法的平均情況分析中介紹了一個核心概念:生成函數 ——作為我們研究對象的算法與發現其屬性所必需的分析方法之間的必要且自然的聯系。
第 4 章:漸近逼近 研究了推導問題的近似解或逼近精確解的方法,這使我們能夠 在分析算法時對感興趣的數量進行 簡潔而精確的估計。
第 5 章:分析組合 學介紹了一種研究組合結構的現代方法,其中生成函數是研究的中心對象。這種方法是通過本書其余部分研究特定結構的基礎。
第 6 章:樹 研究了許多不同類型的 樹的屬性,以及在許多實際算法中隱含和顯式出現的基本結構。我們的目標是提供對樹組合分析的廣泛文獻結果的訪問,同時為大量算法應用提供基礎。
第 7 章:排列 調查了排列的組合屬性(數字1到N的排序),并展示了它們如何以自然的方式與基本的和廣泛使用的排序算法相關聯。
第 8 章:字符串和嘗試 研究 字符串、字符序列或從固定字母表中提取的字母的基本組合屬性,并介紹處理字符串的算法,從計算理論核心的基本方法到實用的文本處理方法重要應用程序的主機。
第 9 章:單詞和映射 涵蓋單詞的全局屬性( 來自M 字母字母表的 N 字母字符串),這些屬性在經典組合學(因為它們模擬獨立伯努利試驗的序列)和經典應用算法(因為它們散列算法的模型輸入序列)。本章還涵蓋了隨機映射 ( N個字母表中的N個字母單詞),并討論了與樹和排列的關系。
機器學習是關于基于數據的學習、推理和行動。這是通過構建計算機程序來完成的,這些程序可以處理數據,提取有用的信息,對未知屬性做出預測,并建議采取的行動或做出的決定。將數據分析變成機器學習的原因是,這個過程是自動化的,計算機程序是從數據中學習的。這意味著使用通用計算機程序,這些程序根據觀察到的所謂訓練數據自動調整程序的設置,以適應特定的應用程序環境。因此可以說,機器學習是一種通過實例編程的方式。機器學習的美妙之處在于,數據所代表的內容是非常隨意的,我們可以設計出適用于不同領域的廣泛實際應用的通用方法。我們通過下面的一系列例子來說明這一點。上述“通用計算機程序”是指數據的數學模型。也就是說,當我們開發和描述不同的機器學習方法時,我們使用的是數學語言。數學模型描述了與觀測數據對應的相關數量或變量與感興趣的屬性(如預測、動作等)之間的關系。因此,模型是數據的緊湊表示,以精確的數學形式捕捉我們正在研究的現象的關鍵屬性。使用哪個模型通常由機器學習工程師在查看可用數據時產生的見解和從業者對問題的總體理解來指導。在實踐中實現該方法時,將該數學模型轉換為可在計算機上執行的代碼。然而,要理解計算機程序的實際作用,了解其基礎數學也很重要。
這本書的目的是介紹監督機器學習,而不需要在該領域的任何經驗。我們既關注基礎的數學,也關注實踐方面。本書是教科書,不是參考書,也不是編程手冊。因此,它只包含一個仔細(但全面)的監督機器學習方法的選擇,而沒有編程代碼。現在有許多精彩和證據確鑿的代碼包可用,我們深信,在很好地理解數學和內部運行的方法。在這本書中,我們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討論方法的統計特性。因此,它需要一些統計和概率論的知識,以及微積分和線性代數。我們希望,從頭到尾閱讀這本書將給讀者一個良好的起點,作為一個機器學習工程師工作和/或繼續在該學科的進一步研究。下圖說明了章節之間的主要依賴關系。特別是在第二、三、四章中討論了最基本的主題,我們建議讀者先閱讀這些章節,然后再閱讀后面包含更高級的主題的章節(第5-9章)。第10章超越了機器學習的監督設置,第11章關注于設計一個成功的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的一些更實際的方面,比前幾章的技術性更少。最后,第十二章(由David Sumpter撰寫)討論了現代機器學習的某些倫理方面。
意識被廣泛認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基本、最有趣和最困難的問題之一。然而,我們對意識和大腦之間的關系幾乎一無所知,我們只能推測動物和機器的意識。
人類和機器意識為意識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礎。它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解釋意識,中立的哲學問題,并解釋了我們如何才能作出科學預測意識的動物,腦損傷的病人和機器。
Gamez將意識的科學研究解釋為尋找在意識測量和物理世界測量之間映射的數學理論。我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來發現這些理論,它們可以對人類、動物和人工系統的意識做出準確的預測。人類和機器意識也為不尋常的意識體驗提供了獨到的見解,如幻覺、宗教體驗和身體外狀態,并展示了未來如何創造“設計師”意識狀態。
Gamez以一種與科學研究密切相關的清晰方式解釋有難度的概念。他有力、簡潔的散文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使之適合受過教育的普通讀者以及哲學家和科學家。問題被帶到生活中的彩色插圖和一個有益的總結是在每一章的結尾。
線性代數是計算和數據科學家的基本工具之一。這本書“高級線性代數:基礎到前沿”(ALAFF)是一個替代傳統高級線性代數的計算研究生課程。重點是數值線性代數,研究理論、算法和計算機算法如何相互作用。這些材料通過將文本、視頻、練習和編程交織在一起來保持學習者的參與性。
我們在不同的設置中使用了這些材料。這是我們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名為“數值分析:線性代數”的課程的主要資源,該課程由計算機科學、數學、統計和數據科學、機械工程以及計算科學、工程和數學研究生課程提供。這門課程也通過UT-Austin計算機科學碩士在線課程提供“高級線性代數計算”。最后,它是edX平臺上名為“高級線性代數:基礎到前沿”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的基礎。我們希望其他人可以將ALAFF材料重新用于其他學習設置,無論是整體還是部分。
為了退怕學習者,我們采取了傳統的主題的數字線性代數課程,并組織成三部分。正交性,求解線性系統,以及代數特征值問題。
第一部分:正交性探討了正交性(包括規范的處理、正交空間、奇異值分解(SVD)和解決線性最小二乘問題)。我們從這些主題開始,因為它們是其他課程的先決知識,學生們經常與高等線性代數并行(甚至在此之前)進行學習。
第二部分:求解線性系統集中在所謂的直接和迭代方法,同時也引入了數值穩定性的概念,它量化和限定了在問題的原始陳述中引入的誤差和/或在計算機算法中發生的舍入如何影響計算的正確性。
第三部分:代數特征值問題,重點是計算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理論和實踐。這和對角化矩陣是密切相關的。推廣了求解特征值問題的實用算法,使其可以用于奇異值分解的計算。本部分和本課程以在現代計算機上執行矩陣計算時如何實現高性能的討論結束。
有幾個主要的主題貫穿全書。這些主題主要是對兩個不同類別的比較。當你閱讀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明白書的不同部分適合什么類別,不適合什么類別。
統計與因果。即使有無限多的數據,我們有時也無法計算一些因果量。相比之下,很多統計是關于在有限樣本中解決不確定性的。當給定無限數據時,沒有不確定性。然而,關聯,一個統計概念,不是因果關系。在因果推理方面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即使在開始使用無限數據之后也是如此。這是激發因果推理的主要區別。我們在這一章已經做了這樣的區分,并將在整本書中繼續做這樣的區分。
識別與評估。因果效應的識別是因果推論所獨有的。這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即使我們有無限的數據。然而,因果推理也與傳統統計和機器學習共享估計。我們將主要從識別因果效應(在第2章中,4和6)之前估計因果效應(第7章)。例外是2.5節和節4.6.2,我們進行完整的例子估計給你的整個過程是什么樣子。
介入與觀察。如果我們能進行干預/實驗,因果效應的識別就相對容易了。這很簡單,因為我們可以采取我們想要衡量因果效應的行動,并簡單地衡量我們采取行動后的效果。觀測數據變得更加復雜,因為數據中幾乎總是引入混雜。
假設。將會有一個很大的焦點是我們用什么假設來得到我們得到的結果。每個假設都有自己的框來幫助人們注意到它。清晰的假設應該使我們很容易看到對給定的因果分析或因果模型的批評。他們希望,清晰地提出假設將導致對因果關系的更清晰的討論。
從生態系統中的捕食者-被捕食者數量,到體內的激素調節,自然界中充滿了對我們產生深遠影響的動力系統。這本書為在生命科學中描述這些相互作用的系統并理解和預測他們的行為的學生開發必要的數學工具。復雜的反饋關系和反直覺的反應在自然界的動力系統中是常見的; 這本書發展了需要探索這些相互作用的定量技能。
微分方程是量化變化的自然數學工具,也是貫穿全書的驅動力。歐拉方法的使用使非線性實例易于處理,并可用于早期本科生的廣泛范圍,從而提供了一種實用的替代傳統微積分課程的程序方法。工具是在大量的,相關的例子中開發的,并強調整個數學模型的構建、評估和解釋。在情境中遇到這些概念,學生不僅學習定量技術,而且學習如何在生物學和數學思維方式之間架起橋梁。
例子范圍廣泛,探索神經元和免疫系統的動力學,通過人口動力學和谷歌PageRank算法。每個場景只依賴于對自然世界的興趣;學生或教師不假定有生物學專業知識。建立在一個單一的預微積分的前提下,這本書適合兩個季度的序列為一或二年級本科生,并滿足數學要求的醫學院入學。后面的材料為數學和生命科學的更高級的學生提供了機會,在一個豐富的、真實世界的框架中重溫理論知識。在所有情況下,焦點都很清楚:數學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