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努力整合情報,以更具戰略性的方式使用收集到的信息。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的現場行動辦公室(OFO)可以預測入境口岸新出現的威脅,但在利用現有數據挫敗犯罪網絡方面能力有限。本論文探討了現場行動辦公室如何有效整合情報,以更具戰略性的方式收集、分析和傳播信息,從而改善邊境安全。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采納最佳做法,并承認不同的角色和責任,對英國、澳大利亞和德國的國內情報部門進行評估,以了解各自如何協調情報活動。因此,本論文提出了供聯邦外事辦公室考慮的最佳做法;具體而言,本論文為聯邦外事辦公室在入境口岸組建口岸情報單元推薦了兩個可能的框架。在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尋求整合情報的過程中,OFO 可以通過在主管官員或任務分擔系統內將口岸情報單元標準化來促進其戰略目標的實現;每個系統都整合了情報,培養了決策優勢,并促進了分析驅動的收集工作。本論文的結論是,港口情報標準化有效地整合了情報,使海關及邊境保護局能夠為情報事業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完成任務目標。
美國空軍部對人工智能(AI)徹底改變作戰各個方面的潛力越來越感興趣。在這個項目中,美國空軍要求蘭德公司的 "空軍項目"(Project AIR FORCE)廣泛考慮人工智能無法做到的事情,以了解人工智能在作戰應用中的局限性。本報告討論了人工智能系統在執行兩種常見網絡安全任務(檢測網絡入侵和識別惡意軟件)中的應用,以及分布轉移對這些任務的影響,這種現象會極大地限制人工智能的有效性。當人工智能系統在部署后遇到的數據與經過訓練和測試的數據有明顯差異時,就會發生分布偏移。
本報告闡述了分布偏移的重要性,它如何并確實顯著限制了人工智能在檢測網絡入侵和識別惡意軟件方面的有效性,如何測試和量化其影響,以及如何減輕這些影響。這項工作主要針對大型組織,如總部設施,它們有足夠的帶寬和計算能力來實施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系統并定期更新系統。
本報告是五卷系列報告中的第二卷,論述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預測性維護、兵棋推演和任務規劃四個不同領域為作戰人員提供幫助。本卷面向技術讀者;整個系列面向對作戰和人工智能應用感興趣的讀者。
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為整個技術生態系統提供了新的能力。作為新技術的基礎,最終軟件產品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底層供應鏈的安全性,包括其軟件依賴性。本研究通過對精選的人工智能庫樣本的依賴關系進行漏洞映射,對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供應鏈的一部分進行了研究。我們在樣本庫的依賴樹中尋找依賴深度與相應庫供應鏈中發現的漏洞數量之間的關系。我們考慮了多種開發工具和庫及其軟件依賴關系,所有這些都是開源軟件。了解開發供應鏈中存在的潛在風險、漏洞和依賴關系將為進一步安全開發 AI/ML 產品和確保其供應鏈的安全提供參考。
目前,美國政府內部并不存在同步收集情報和調查的能力,而從整體上減輕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帶來的新威脅需要這種能力。此外,擁有應對權力、知識和經驗的實體基本上都在獨立的環境中工作。本論文試圖找出最佳方法,匯集各個機構的力量,將情報和調查能力統一到應對無人機系統威脅的巨型行動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選擇了工作組、特遣部隊和單一機構指定作為可能的選擇,特別是考慮到它們的歷史先例和成功的可能性。每種方案都根據其接受兩個決定性特征的能力進行了比較:協作和承諾。分析結果表明,工作隊模式最終是全面應對無人機系統威脅的最有效手段。它通過利用情報和調查行動能力來妥善解決無人機系統殺傷鏈中六個步驟中的每一個步驟,在高度協作和承諾的環境中減輕了與當前技術和法律限制相關的挑戰。本論文概述的結論和相應建議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合理的實施計劃。
目前,美國政府內部并不存在同步收集情報和調查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全面緩解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帶來的新威脅所必需的。此外,擁有應對權力、知識和經驗的實體基本上都在獨立的環境中工作。這其中有一些是現行法律限制所規定的,但也有一股潛在的自私自利的政治潮流在其中彌漫。
本論文試圖找出最佳方法,將各個機構的優勢集合起來,將情報和調查能力統一到一個巨無霸級別的響應中,以應對無人機系統的威脅。本研究揭示的三個主要問題包括:當前技術的局限性、法律障礙,以及對無人機系統 "殺傷鏈 "中一個方面的短視。工作組、特別工作組和單一機構指定是根據其歷史先例和成功可能性而特別選擇的方案。每種方案都根據其是否具備兩個決定性特征進行了比較:協作和承諾。
首先對工作組進行了審查,并最終將其排除在外。雖然工作組具有較高的協作水平,但在無人機系統威脅環境下,有效的承諾水平要求極低。此外,工作組在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中已經非常普遍,這使它們看起來更像是現狀而非創新選擇。
特遣部隊是第二個被審查的對象,不容忽視。與工作組不同,特遣部隊具有高度的協作性和承諾性。特遣部隊模式在整合情報和調查行動以應對恐怖主義、有組織犯罪和毒品等其他重大威脅方面也有成功的歷史。
最后分析的方案是指定單一機構。就承諾而言,這一選擇的評分極高,因為它要對其行動的成敗負全部責任。遺憾的是,單一機構指定在協作方面的排名相應很低。
分析結果表明,特遣部隊模式最終是全面應對無人機系統威脅的最有效手段。它通過利用情報和調查行動能力來妥善解決無人機系統 "殺傷鏈 "中六個步驟中的每一個步驟,在高度協作和承諾的環境中減輕了與當前技術和法律限制相關的挑戰。
本論文中概述的建議提供了實施的方向和合理計劃。該計劃首先由國家行政工作組制定政策,并在州一級進行復制,以確保連續性。在考慮了行政和政策要求后,將建立一個與行政部門平等合作的國家行動工作組,通過制定包含任務導向目標和可實現的里程碑的戰略來履行這些政策義務。這也將在州一級得到體現。
元宇宙可以在虛擬和現實空間中發揮巨大的威力,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這種威力也存在著被利用的巨大風險。本論文探討了元宇宙的廣泛應用對國土安全事業的安全威脅和影響。本論文討論了社交媒體和在線游戲、虛擬現實的發展以及元宇宙的普及。論文回顧了元宇宙中的威脅,包括網絡犯罪活動向現實世界的轉移。元宇宙用戶體驗調查顯示了當前的安全威脅,包括極端主義、針對兒童的犯罪和金融犯罪。反數字仇恨中心(Center for Countering Digital Hate)提供的其他數據證實了這些威脅以及采取先發制人行動的必要性。以執法部門和情報部門為重點的國土安全企業應認識到元宇宙的潛在后果,并為其在大眾市場的成功做好準備。本論文建議加強行業間的合作,以確保元宇宙免受未來威脅。
元宇宙是一項迅速發展的技術創新,可能會對幾乎所有行業產生強大的影響。元宇宙由 Meta(前身為 Facebook)所有,被譽為 "連接的未來"。正如本論文所討論的那樣,元宇宙指的是 Meta 的元宇宙和用于訪問它的耳機,允許用戶訪問一個承載游戲、社交社區甚至虛擬工作空間的巨大開放世界環境。鑒于元宇宙復雜的虛擬環境,了解元宇宙中的危險可以更好地為國土安全專業人員和公共安全提供信息,并為防范威脅做好準備。本論文強調了在元宇宙及其附屬技術取得廣泛商業成功的過程中已經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并強調了加強跨行業合作和未來研究的必要性。
為說明元宇宙對政策制定者的重要意義,本論文追溯了社交媒體、在線游戲、虛擬現實(VR)以及隨后的元宇宙商業化的發展歷程。為了說明此類空間的日益普及,Twitch--一個在視頻聊天室式的互動直播界面上接待游戲玩家的流媒體平臺--實現了破紀錄的增長,2020 年第一季度的消費者使用時長達到 30 億小時,2020 年第二季度達到 50 億小時。一系列因素使犯罪與互聯網的交集變得更加復雜。網絡游戲存在的同時,也為非法活動提供了便利。大多數社區的存在是為了社會公益和凝聚力,但犯罪分子卻利用了網絡游戲中的獨特機會。在許多情況下,網絡犯罪是金融犯罪,或者與物理或自然世界有金融聯系。其他例子包括騷擾、跟蹤、剝削兒童、欺凌和色情報復。此外,研究人員在研究 Meta VR 應用商店中最受歡迎的社交應用時發現,用戶(包括未成年人)每七分鐘就會受到一次虐待行為的侵害。在 VR 環境中,來自網絡游戲和社交媒體的威脅可能會以新的方式從模擬空間滲入現實世界。政策制定者和規劃者可以從各種網絡空間的危害中學習如何應對元宇宙威脅。本論文借鑒了在線游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與 VR 和元宇宙的發展之間的相似之處。
對元宇宙用戶進行了調查,以驗證元宇宙中的安全威脅--例如極端主義、針對兒童的犯罪和金融犯罪--沒有得到解決,而且這些威脅很可能隨著元宇宙的發展而增長和擴大。反數字仇恨中心(Center for Countering Digital Hate)提供的其他數據驗證了調查數據和綜述中有關元宇宙威脅的說法。隨著元宇宙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犯罪和恐怖活動將會激增,而平臺的匿名性和無中央控制點的特點將使執法部門在調查過程中特別難以追蹤和識別個人及其非法企業。
本論文強調,執法部門、情報界和更廣泛的國土安全企業應認識到元宇宙即將帶來的問題,并采取措施更加積極主動地解決潛在問題。論文建議各行業加強合作,確保元宇宙免受未來威脅。
本論文研究了致命自主武器系統(LAWS)的倫理影響。論文的重點是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是否會導致責任差距的問題。責任差距論點認為,沒有人對致命自主武器系統的行為承擔責任,從而導致責任分配上的差距。然而,我引入了替代責任的概念,證明由于道德糾葛,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設計者可以對其設計承擔道德責任。本論文的中心論點是,可以將道德責任(盡管是替代意義上的責任)歸于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設計者,從而彌合責任差距。
該研究探討了如何利用博弈論來模擬俄羅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多極升級動態。此外,該研究還重點分析了影響潛在沖突結果的各種參數,以便在三極環境中進一步提出新的威懾思想。
本文建立了一個初步的博弈論模型來模擬和分析升級動態。該模型以扎加雷和基爾古爾在其著作《完美威懾》中提出的框架為基礎。該模型基于博弈前設定的假設和規則。然后,根據這些假設,采用一種適用于博弈理論家的數學逆向歸納法對模型進行分析。然后,對潛在結果進行評估,以提出威懾建議。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設定了一個假設,然后與最終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在比較的基礎上,提出最終結論和建議。通過博弈論和研究獲得的結果符合設定的假設,本論文描述了滿足假設背后的原因和理論。
俄羅斯已經與美國達到了粗略的戰略均勢。中國將很快加入美國和俄羅斯的核同行或近鄰行列,從而創造一個新的多極地緣政治環境。美國傳統的核威懾政策植根于兩極背景,需要重新考慮威懾戰略。博弈論模型為探索提供了一個途徑,因為這些模型模擬了參與特定局勢或博弈的多個參與者之間的戰略局勢。戰略局勢涉及的結果取決于所有參與者的行動及其不同的動機。要制定新的威懾政策和戰略以領先于競爭對手,就必須了解和分析結果與形勢。通過對博弈進行正式建模,建模者不得不闡明模型中的任何假設和結論,從而為知情和新的威懾思維創造機會。在建立兩極沖突的博弈論模型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三極領域的研究卻嚴重不足。例如,2000 年,Zagare 和 Kilgour 提出了一種非對稱升級博弈來研究兩極威懾的動態。他們的工作可以擴展到多玩家框架。本論文旨在利用之前的兩極博弈論模型來建立三極模型,分析俄羅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升級和威懾動態,更具體地說,評估影響沖突結果的關鍵因素,從而解讀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環境。雖然本項目的大部分內容更廣泛、更具體地研究了這些方面,但首先必須分析以往的兩極博弈論威懾戰略,以理解并擴展以往的理論和研究。目標是找到兩極博弈論模型與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建立新的三極博弈論分析模型。本研究的目標是利用博弈論分析俄羅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多極升級動態。分析將在三種可能的情況下進行。第一種情景假定所有參與者都各自為政、互不協調,模擬等邊三角形環境。第二種假設是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協調,第三種假設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協調。雖然還有一種可能的情況是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協調,但認為這種情況并不可靠。目前雙方在烏克蘭緊張局勢中的敵對行動使得結盟對抗第三方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所有方案都假定兩國繼續對立。
假設在多極化環境中,全面戰略沖突的風險將增加,而緩和沖突的時間將縮短。在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全面分析和建立新模型之前,有必要對威懾和博弈論方面的現有文獻進行調查。下文將簡要概述迄今為止的多項學術研究。
軍事分析人員可利用公開數據庫深入了解相關國際事件的發展。然而,這些數據庫依賴于以英語為基礎、經過整理的資料來源。這可能會導致偏差,不利于分析質量,尤其是在關注英語不是主要語言的地區和行動者時更是如此。
本研究旨在利用全球事件、語言和語調數據庫(GDELT)數據集來預測影響烏克蘭戰爭的重要因素,并將使用提取的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來開發預測模型。該項目旨在實現兩個目標。首先,提供一種從大數據集合中自動提取和預處理相關事件數據的方法。其次,將不同的機器學習模型應用于提取的數據,以預測重要因素,從而識別持續沖突中的事件趨勢。
所展示的數據采購可自由擴展到不同地區、行為體或其組合。在應用程序接口(API)中配置所需的參數后,相關的 GDELT 事件將自動提取。
由于本論文的重點在于預測,因此建模技術的應用側重于時間序列和遞歸神經網絡(RNN)模型。在測試過的時間序列預測模型中,自回歸綜合移動平均(ARIMA)模型與其他候選模型和天真模型相比,顯示出良好的預測性能。應用時間序列模型預測一至三個月的中期趨勢取得了最佳結果。
為了補充時間序列模型并利用 GDELT 的短期更新間隔,我們建立了不同類型的 RNN,并測試了它們在事件數量短期預測方面的性能。簡單 RNN 與長短期記憶 (LSTM) RNN 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簡單 RNN 的性能不如 LSTM RNN 模型。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數據中確實存在影響模型預測能力的長期和短期效應。
除了最初的跨語言 GDELT 數據庫,RNN 模型還運行了僅基于英語來源的 GDELT 數據提取,以及來自武裝沖突地點和事件數據項目(ACLED)數據庫的數據提取。
總體而言,在幾乎所有測試的模型中,使用基于英語來源的數據集都能獲得更好的均方根誤差值。不過,這并不一定意味著模型在捕捉現實生活中的變化方面表現更好。一項補充性探索數據分析(EDA)得出結論,在以英語為基礎的報告中,一系列事件的代表性不足。這一點在烏克蘭戰爭前奏期間尤為明顯,因為西方公眾對該地區的興趣和英語報道的一致性有時會降溫。事件報道不足導致數據的可變性較低,一致性較高,從而提高了基于英語模式的績效指標。
關于 RNN 模型在 ACLED 數據庫中的性能,除了 "爆炸/遠程暴力 "和 "戰斗 "這兩種事件類型外,本研究選擇的模型無法應用于 ACLED 數據提取。造成兼容性低的原因是報告事件的數量較少,以及報告中的空白與所選模型的相關性不高。
不同數據源之間的性能比較表明,要持續產生可靠的結果,挑選合適的預測因子和對結果進行初步分析并不容易實現自動化。強烈建議每次從 GDELT 首次提取新型數據子集時都進行一次 EDA。
圖 3.1. GDELT 事件數據庫中一個數據元素的示意圖。矩形代表中心數據元素,即事件。圓圈代表屬性,屬性 "GlobalEventID "用作唯一標識符。提及和音調 "屬性是灰色的,因為它不屬于本工作的范圍。
本文討論了歐盟海上安全所面臨的混合挑戰。雖然混合威脅問題通常在科學文獻中被廣泛報道,但作者指出,它們與歐盟海上安全問題的結合是一種新的研究策略。文章認為,海洋空間對歐盟成員國的繁榮和安全至關重要。作者提出了將海洋環境作為混合影響的場所的潛在應用。所進行的研究結果對于確定歐盟和各成員國的安全和安保政策的發展方向至關重要。關注利用海洋空間進行混合戰爭的可能性是有效反應的必要條件。正確的威脅識別需要監測和許多行為者的合作。
在內部安全的情況下,這種情況被具體化為一種共同的權限(根據《歐盟運作條約》第4條)。這意味著,歐盟和成員國都在這個領域執行任務。然而,成員國承擔著主要責任。根據不違反條款(《歐盟運作條約》第72條),歐盟不得破壞其成員國行使維護法律和秩序以及保障內部安全的責任。因此,在混合型和所有其他威脅的情況下,確保復原力是各國的責任。
目前,有關內部安全的關鍵文件是《歐盟安全聯盟2020至2025年戰略》。該文件沒有明確指出只涉及內部安全的各個方面,這表明對安全問題的處理方法發生了轉變,對安全問題有了更全面的看法。正如負責促進歐洲生活方式的副主席Margaritis Schinas所指出的,安全是一個交叉問題,幾乎涉及到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并影響到眾多的政策領域。通過新的歐盟安全聯盟戰略,正在連接所有的點,以建立一個完整的安全生態系統。現在是時候克服在線和離線之間、數字和物理之間以及內部和外部安全問題和威脅之間的錯誤二分法了(歐盟委員會,2020)。
混合 "一詞出現了25次之多,這對于一份28頁的文件來說,顯示了對這種類型的威脅的重視。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在2010年通過的內部安全戰略并沒有提到這種類型的威脅。
該戰略確定了歐盟行動的四個優先領域,即:
在專門討論 "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 "的部分,除了網絡犯罪、現代執法和打擊網上非法內容之外,還包括有關混合威脅的規定。除其他事項外,他們提到了以全面的方式處理混合威脅問題的必要性,即結合安全的外部和內部層面。這種方法必須 "涵蓋全部的行動--從早期檢測、分析、認識、建立復原力和預防,到危機反應和后果管理"(歐盟委員會,2020a)。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復原力是關鍵,而第一步應該是為成員國和歐盟行為體運作的不同部門確定基準。
該戰略強調,雖然應對混合型威脅的主要責任在于成員國,但 "有些脆弱性是所有成員國共有的,有些威脅是跨越國界的,如針對跨境網絡或基礎設施(EU Security Union Strategy, 2020, p.14)。有趣的是,該文件的作者指出,由于COVID-19的流行,"國家和非國家行為者進行更復雜和混合攻擊的可能性已經增加,通過網絡攻擊、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破壞、虛假信息運動和政治言論的激進化等組合來利用脆弱性"(歐盟安全聯盟戰略,2020年,第4頁)。
值得一提的是,該戰略還宣布建立一個限制性的在線平臺,供成員國在歐盟層面參考反混合工具和措施。
在CSDP方面,歐盟的作用甚至更加有限。這是成員國的專屬權限,該領域的合作是政府間的。
根據《歐洲聯盟條約》第42條,CSDP為歐盟提供了一種利用民用和軍用資產的行動能力,可用于維持和平任務、預防沖突和加強國際安全。這些任務應根據成員國提供的能力來執行。CSDP是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制定一般準則和通過確定行動、立場、原則的決定在歐盟內部實施,并加強國家間的系統合作。歐洲理事會負責確定制定這一政策的戰略方向。然而,它的實施是外交事務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責任,首先是成員國的責任。決定由歐洲聯盟理事會(CEU),特別是外交事務委員會(FAC)做出,根據討論的主題,國防、貿易或發展部長將聚集在一起。保證迅速獲得歐盟的預算資源,以便立即為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倡議提供資金,特別是任務準備活動,仍然是歐盟理事會的一項基本權限(歐盟條約)。
在安全、國防和外交政策領域,歐洲議會也有特定的權力,這些權力來自其立法和控制職能。根據《歐盟條約》第36條,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應定期就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共同安全和防御政策與歐洲議會協商,并應定期了解這些政策的發展情況。此外,他或她有權向理事會和高級代表提出該領域的詢問并提出建議。歐洲議會每年也會組織兩次關于執行這些政策的辯論。議會還通過兩份報告,一份是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AFET)關于CFSP的報告,一份是外交事務委員會安全與國防小組委員會(SEDE)關于CSDP的報告。
上述SEDE小組委員會的任務是 "對歐盟在CSDP領域的所有行動,特別是在機構、能力和行動方面進行深入的公開辯論和密切的議會審查。SEDE小組委員會打算積極促進歐盟安全和防務政策的制定",其現任主席N. Loiseau(Loiseau 2019)說。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在2015年宣布的那樣,已經建立了一個評估混合威脅的特別小組,即混合融合小組,是歐洲對外行動局(EEAS)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產生戰略分析以幫助決策者。
上述行為者的行動必須與不斷變化、高度動態的國際安全環境相聯系。近年來,確保廣泛理解的安全的努力有所加強。一方面,這是新的挑戰和威脅出現的結果;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元素被安全化了。歐盟內部越來越多的行為者和隨后處理安全問題的文件表明,現有的安排和機制是不夠的,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混合威脅是近年來迫使成員國和歐盟行為體改變方法的因素之一。
除其他外,《2014-2019年SEDE活動報告》中的數據也證明了安全領域活動的加強。根據這份文件,"組織了77次委員會會議、22次訪問、27份報告和意見、28次聽證會、10次研討會和約60項研究,反映了一個日益具有挑戰性、不斷變化和動蕩的國際環境"(SEDE 2019, p. 4)。
在這份文件中,混合威脅被確定為反歐盟的宣傳活動,以歪曲事實,挑起懷疑,破壞社會信任,并分裂成員國。作者認為,其結果可能導致歐盟的決策過程癱瘓,并削弱其與全球戰略伙伴的關系。報告還得出結論,需要共同努力,加強歐盟打擊來自第三方的虛假信息和宣傳活動的能力,以有效對抗這些現象。
在文件的正文中,混合一詞在以下的語境中出現了11次:
因此,人們可以看到,混合威脅已經成為歐盟話語空間中的一個永久性元素。在所有參與安全和防務的實體以及2014年后起草的安全文件的活動中,可以注意到關于這一主題的活動的加強。
在2016年通過的'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全球戰略'中,混合一詞則出現了五次,主要是在歐盟必須面對的挑戰和威脅方面,與恐怖主義、氣候變化和經濟不穩定有關。
2016年還發布了上述《應對混合威脅的聯合框架》,這是歐盟對安全環境變化的回應。該文全面地論述了混合威脅的問題。這一領域的另一份重要文件是2017年的《聯合公報--歐盟對外行動中復原力的戰略方針》。該文件的目的是 "鑒于歐盟全球戰略所描述的全球挑戰和風險的情況更加多變,確定彈性的戰略方法如何能夠增加歐盟對外行動的影響,并保持歐盟發展、人道主義、外交和安全政策目標的進展"(歐盟委員會,2017)。同時,其他幾個文件也已被通過。混合威脅的問題非常突出,包括在反對虛假信息的行動計劃中(歐盟委員會,2018a),"提高復原力,加強能力,以應對混合威脅。通信"(歐盟委員會,2018b)或2018年3月歐洲理事會的結論。(歐洲理事會,2018)。此外,2019年,歐盟通過了2019-24年的新戰略議程,其中混合威脅被確定為影響歐盟公民生活的優先領域之一。同年,歐盟理事會呼吁加強聯合行動(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9)。
該文件規定了對抗和提高對混合威脅的復原力的優先事項和準則。'在結論中,理事會強調有必要繼續發展與國際組織和伙伴國家在增強復原力和打擊混合威脅方面的合作,特別是歐盟國家工作隊的合作以及與歐盟周邊國家的合作'(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9)。它強調了歐盟國家和行為體在虛假信息、最先進技術的發展、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包括金融服務在內的各種關鍵功能和服務的相互依存以及私營部門的關鍵作用等方面的復原力的重要性。成功的關鍵是在許多層面上的密切合作和行動,以及對安全采取全面的方法。歐盟和各成員國一樣,必須在外部和內部都注意安全問題。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在今天尤為明顯,確保內部安全需要強有力的反應。因此,特派團和行動是歐盟安全和國防政策的一個基本要素。值得在混合行動的背景下審視這個問題。
目前,在歐盟的支持下,有六個軍事行動和十一個民事特派團。在民事特派團和軍事行動的框架內開展了各種活動,例如,培訓、治安和與安全部門改革有關的觀察。在這類行動中,被部署在其領土上的國家公民對特派團參與者的看法至關重要。當地的社會態度、特派團參與者和歐盟本身都可能受到混合互動的影響。一個例子是歐盟駐科法治團在科索沃的任務,科索沃人對其持懷疑態度。盡管 "歐盟和其他捐助者的作用在科索沃系統中根深蒂固,所取得的大部分進展來自于他們的貢獻。然而,從公民的角度來看,他們也要為不順利的事情分擔責任'(Rashiti 2019, p. 13)。公眾對任務結果的不滿可能為混合行動提供肥沃的土壤,特別是考慮到俄羅斯聯邦長期以來讓西巴爾干人民相信他們加入歐盟是非常不可能的,歐盟本身也是不可信任的。
考慮到上述情況,有理由得出結論,混合威脅問題與迄今為止的任何其他問題都不同,它結合了歐盟內部和外部安全的各個層面。
內部和外部安全維度之間的模糊界限是主要原因,應從各個成員國和國際行為體(如歐盟和北約)的內部角度來考慮敵對影響的可能性。
美國執法部門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開源情報(OSINT)來有效保護他們所服務的公民和社區。由于技術的進步,這種形式的情報已經迅速發展,使得執法部門難以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傳播這種信息。本論文回顧了當前執法部門對開源情報的使用情況,并對俄烏戰爭之前和期間開源情報的使用情況進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發現,社交媒體開源情報是最被依賴的形式,而缺乏收集標準、公眾情緒低落和執法文化則是充分使用其潛力的障礙。空前的眾包和入侵期間公眾對烏克蘭的高度積極情緒被強調為成功抵御入侵的俄羅斯軍隊的關鍵因素。成立國家開放源碼情報標準委員會,改善公眾情緒以鼓勵公眾眾包,并建立國家開放源碼情報數據庫,將提高執法部門開放源碼情報的有效性。
執法機構有責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來保護和服務他們的社區和公民。主動預防暴力犯罪的情報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必須有效優化以完成這一任務。開放源碼情報(OSINT)被各地的執法機構嚴重依賴,以提供準確、實時的信息,幫助官員預防暴力犯罪。盡管幾個世紀以來,執法部門一直在使用這種情報,但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和擴張,增加了信息量和對開源情報的依賴性。
這篇論文研究了開放源碼情報(OSINT)的背景和目前執法部門對OSINT的使用,并對俄烏行動之前和期間OSINT的使用進行了案例研究。在2022年2月的烏克蘭入侵期間,開放源碼情報的使用在針對俄羅斯軍隊的準備工作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有益結果。雖然這次入侵是一場國際軍事沖突,但它被選為案例研究,因為它展示了對不斷發展的現代社交媒體開源情報的有效利用。圍繞沖突的大量數據被詳細分析,積極主動的防御性演習可能歸功于這些情報。
美國政府在戰爭中使用開源情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傳統來源包括報紙、雜志和印刷媒體,在美國的各種沖突中被用來對付敵人的軍事戰術。互聯網的誕生改變了開源情報,它創造了在世界各地即時和無限制地分享信息的平臺。2009年伊朗總統選舉抗議期間,社交媒體的影響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強調。由于推特的存在,伊朗公民仍然能夠與世界溝通,盡管他們的政府試圖關閉國外的通信。
2021年12月,數以千計的俄羅斯軍隊開始在與烏克蘭接壤的俄羅斯土地和俄羅斯占領的克里米亞移動和駐扎。到2022年1月和2月,全球新聞機構都在報道這場即將發生的沖突,并強調普京總統的行動和講話。烏克蘭-俄羅斯的沖突已經聚集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成為 "趨勢",這導致數百萬公民觀看和 "分享 "相關帖子。俄羅斯和烏克蘭公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圖片、視頻和其他信息,并由世界各地的其他人進行分析。衛星圖像和谷歌地圖被用來確定俄羅斯軍事資產的集結地點,反駁俄羅斯的錯誤信息,并對抗俄羅斯的軍事戰術。
美國執法部門有幾個已確定的障礙,阻礙了OSINT的充分利用,包括需要分析的大量數據、公眾對執法技術的低落情緒、囤積信息的文化,以及缺乏國家收集標準。該案例研究表明,由于烏克蘭的公眾情緒很高,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愿意協助傳播和分析社會媒體的帖子。對烏克蘭的支持很高,眾包如此猖獗,以至于形成了許多OSINT數據庫,幫助在中心位置收集情報。公眾情緒、眾包和這些新穎的OSINT數據庫對于烏克蘭準備應對俄羅斯的入侵至關重要。
本論文通過研究當前執法部門OSINT的使用和烏克蘭的案例研究提出了幾個建議。第一個建議是通過提高公眾對執法技術的信任和情感來吸引公眾眾包。突出和展示OSINT的成功使用,展示預防大規模槍擊事件等暴力行為的積極措施,將有助于這一努力。第二個建議是建立一個類似于其他國家執法數據庫的國家OSINT數據庫。這將集中重要的情報,協助全國的執法安全措施。
第三項建議是建立一個開源的情報國家收集標準委員會。該委員會將形成收集標準并傳播 "最佳做法",以指導情報分析員采用最高效和有效的收集方法。研究表明,如果正確實施,這些建議將提高執法部門改善公共安全和預防暴力犯罪的能力。總之,這項研究意味著要提高執法部門使用開源情報的能力,以保護他們所服務社區的公民。通過向執法人員增加可靠的、實時的開源情報,他們可以更有效地保護人的生命,防止對平民的傷害。
本文詳細介紹了以色列國防情報局(IDI)幾十年來進行的改革,形成了一個新的概念,即 "多學科情報",它挑戰了傳統 "情報周期 "模式的幾個假設。它的重點是在聯合進程和組織中合作收集和分析,利用先進技術。這一概念的邏輯最初被應用于戰術和目標情報,并逐漸演變為 "通過適應進行創新",實踐先于理論。這篇文章增加了對以色列情報的研究,以及更廣泛的對 ""英倫圈"以外的情報系統的研究。
以色列國防情報局(IDI,希伯來語為Agaf Hamodi'in或AMAN)是以色列國防軍(IDF)總參謀部的情報局,也是以色列情報系統中最大的組織。盡管是一個軍事組織,IDI也有國防級和國家級的作用。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以色列情報局經歷了根本性的改革,導致實施了一個被稱為 "多學科情報 "的新概念。然而,雖然這些改革在以色列的專業文獻中得到了很多關注,但在廣泛的情報研究領域,這些改革卻很少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
以色列的情報工作,特別是IDI,已經被許多學者研究過了--比如BarJoseph, Handel, Ben-Zvi, Shlaim, Hershkovitz, Kahana, Shpiro, Barnea, Gelber, Adamsky, Libel, Leslau, Sheffy, Pascovich, Magen, Jones, 和其他人。這些工作得到了前以色列情報人員的專業和學術著作的補充,如哈卡比、澤維-法卡什、加齊特、亞德林、布倫、阿米德勒、庫珀瓦瑟、阿舍、拉皮德、吉爾博阿、埃文、佐哈爾、格拉尼特、西曼-托夫、沙皮拉和其他人。此外,以色列前高級情報人員的回憶錄也對其進行了補充。近年來,關于以色列情報局當前面臨的挑戰的專業作品也在不斷涌現,這些作品通常由以色列代理從業人員撰寫,盡管是匿名的,而且只用希伯來語。
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研究以色列情報工作。其中包括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的情報失敗,歷史事件,組織事項,間諜和特別行動,分析方法,如 "魔鬼的主張",預警,對反恐的情報支持,情報和政策之間的互動,軍事情報在國家決策中的作用,與民事機構和媒體的互動,以及其他。現有的研究還研究了情報對以色列面臨的具體挑戰的貢獻--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到政治和軍事方面,再到 "獨狼 "恐怖主義--在不同的地理領域。關于以色列情報部門的研究甚至已經開始研究對打擊全球大流行病的支持。
然而,廣泛的情報研究領域很少涉及以色列情報實踐的當前事項--如新興技術、收集和分析之間的互動。例如,情報研究很少研究以色列目前對 "情報周期 "的執行情況--這是公認的情報過程的順序模式,依賴于收集和分析之間的區別。因此,情報研究沒有研究以色列情報部門挑戰這種模式的方式,也沒有將以色列關于情報周期的改革與其他國家情報系統的類似改革進行比較。
本文旨在彌補這些不足。以色列情報局已經逐漸創造了一個新的概念,挑戰 "情報周期",模糊了收集和分析之間的界限。這個概念被稱為多學科情報,它創造了新的合作過程和組織,將收集和分析結合起來。它的基礎是以任務為中心,而不是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關于情報過程、產品和組織的理由。這個新概念的邏輯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以一種適應性和漸進的方式,最初是針對目標和戰術情報實施。
這篇文章的主要貢獻在于增加了對以色列情報的研究。它通過提供一個關于以色列情報局收集和分析之間的互動的經驗基礎,以及關于這個領域的改革的方式,同時通過 "情報周期 "和 "情報創新 "的理論視角討論這些問題。此外,這篇文章還有助于對 "英倫圈"(美國和英國的情報系統)以外的情報系統的研究不斷深入。它可以促成國家情報系統之間的比較研究,并豐富情報改革和 "情報周期 "替代方案的理論研究。
這篇文章的范圍有限。它只關注IDI,而不是整個以色列情報界:關于其他兩個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負責外國情報和特別行動)和沙巴克(負責國內情報和特別行動)的公開信息由于其隱蔽性而非常少。文章討論的是程序和組織,而不是情報產品的性質或質量,因為關于后者的公共信息也很匱乏。最后,文章重點討論了情報系統本身的改革和創新,而不是討論情報部門與決策者和操作者的互動。
文章的進展如下。我們首先提供了關于文章中使用的兩個主要框架的理論背景:"情報周期 "模型及其對收集和分析之間互動的影響,以及 "情報創新"。然后,我們描述了近幾十年來情報系統和IDI所面臨的新挑戰,作為IDI改革的背景。我們接著詳細介紹了自21世紀初發生的這些改革的譜系,重點是收集和分析之間的互動。最后,我們運用前幾章所描述的理論框架來理解這些改革的本質和它們的演變方式。最后,我們指出了未來研究的潛在領域。